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曹丽萍  何麟 《遗传》1990,12(6):32-33
本文首次介绍了蚤类染色体的空气干燥制片方法和分带技术。以蚤成熟三龄幼虫和成蚤生殖腺为材料,采用体外短期培养、空气干燥、Giemsa染色技术制片,具取材容易、操作简便、中期分裂相多且染色佳、标本不需封片即可长期保存等优点,克服了以往醋酸地衣红压片法染色体分散不佳、杂质多、染色易褪色及标本需封片才能保存等缺点。在印鼠客蚤等四种蚤的染色体研究中均获得满意效果,成功率高,重复性好,尤以生殖腺染色体制片成功率为100%。在此基础上还摸索建立了蚤类染色体的C一分带、G一分带和银染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 蜱螨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国外常用地衣红压片法或涂片法,笔者前曾介绍过玻璃纸压片法。近年来,我们参照人类和其他动物染色体的制片方法,经反复试验,成功地建立了空气干燥法制片技术。气干法明显优于压片法,为分带技术奠定了基础,对深入研究硬蜱的细胞遗传有一定意义,现将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1.蜱卵的收集 将饱食血雌蜱放于湿饲养试管中,置28℃温箱中培养,产卵后每1—2天分批取蜱卵于另一饲养管中,继续培养4—6天  相似文献   

3.
蟀蜻染色体改良制片法— 玻璃纸压片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洪福  孟阳春  蓝明扬 《遗传》1983,5(5):45-45
有关蟀瞒染色体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 我们通过两年多来的反复实践,改用玻璃纸与 盖玻片取代原法的盖玻片与载玻片压片,直接 制备了硬蟀和革蜗的染色体永久标本(见图 r),方法简便,效果可靠,克服了上述传统压片法存在的一些缺点。  相似文献   

4.
曹丽萍  何麟 《遗传》1990,12(6):32-33,30
本文首次介绍了蚤类染色体的空气干燥制片方法和分带技术。以蚤成熟三龄幼虫和成蚤生殖腺为材料,采用体外短期培养、空气干燥、Giemsa染色技术制片,具取材容易、操作简便、中期分裂相多且染色佳、标本不需封片即可长期保存等优点,克服了以往醋酸地农红压片法染色体分散不佳、杂质多、染色易褪色及标本需封片才能保存等缺点。在印鼠客蚤等四种蚤的染色体研究中均获得满意效果,成功率高,重复性好,尤以生殖腺染色体制片成功率为100%。在此基础上还摸索建立了蚤类染色体的C-分带、G-分带和银染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精巢、卵巢和幼胚为材料,丙酸地衣红染色,用压片法制片,对格氏线虫NC513、85011和KG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均为雌性2N=10,雄性2N=9。其染色体组型均为:2N=4m+6t(♀),2N=4m+5t((?))。由此可见,它们都是属于格氏线虫的三个不同品系。  相似文献   

6.
蚤类染色体空气干燥制片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以往蚤类染色体制备,以蚤幼期生殖腺、肢芽组织及卵为材料,沿用醋酸地衣红压片法制作。我们参考凌发瑶、Dyban等其它昆虫和动物染色体制作技术,摸索和建立了适合于蚤的染色体常规制作方法。该法以蚤成熟三龄幼虫脑组织和成蚤生殖腺为材料,采用体外短期培养、空气干燥Giemsa染色技术制片,具取材容易、操作简便、中期分裂相多且染色体标本不需封片即可长期保存等优点,现将其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植物染色体研究中,大多利用种子萌发后取其根尖进行制片,这在许多植物是极为方便而有效的。因为幼嫩很尖细胞生长旺盛,分生组织活跃,制片干扰因素少,因此根尖已成为染色体研究的主要材料,但对于一些多年生草本或木本植物以及长期无性繁殖的植物,取其幼根比较困难,而植物芽的外面常被有苞片或幼叶,具茸毛,质地较硬及含有色素,采用常规的盐酸水解、孚尔根法或醋酸洋红法染色后压片很难得到满意的效果。我们在苎芝麻染色体的研究中,除利用根尖外还采用了茎尖和腋芽进行去壁低渗火焰烤片染色体制片技术,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陈宜峰  罗丽华 《遗传》1981,3(2):11-11
C一带作为染色体分带的一种,是表示染色 体上结构异染色质的存在。显示C一带的方法 最早是Arrighj等人[1],推荐的,以后Sumner[4]和 Ozkinay等人[3]又分别介绍了氢氧化钡法和胰 酶一吉姆萨(退色)法。所有这些方法,目前在进 行染色体C一带研究时,至少其中之一是不可缺 少的。总之,C一带只有通过C一分带技术才能产 生。然而,本文作者发现,在长期保存的染色体 制片上(小鼠精原细胞中期染色体),染色体未 经任何C一分带程序的处理,也能自然地出现C 带。由于这种C-带的出现同片子存放的时间 有关,故本文称之为老化的C一带。下面就将我 们过去的染色体制片条件及现在的观察结果报 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报道了溜下盾螨(Hypoaspis lubrica)染色体组型及其G带的研究。结果表明,溜下盾螨组型为n=7,2n=14。具有单二倍体性决定系统。常规染色下未见明显的着丝粒。G带分析显示单倍体组有28~30条带。 对溜下盾螨的组型和分带研究以及革螨染色体制片方法进行了讨论。并首次报道了一种适合于革螨染色体研究的方法——改良气干法。  相似文献   

10.
芸香科柑桔类植物的染色体虽然数目不多(大多为2n=18),但其细胞与染色体都较小,染色也较困难。我们以柑桔、柚、甜橙等为材料,进行了几种染色方法的比较,现初步摸索出一套柑桔类植物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制片方法,用此法制得的较好制片中,染色体染成深蓝色,细胞质基本无色,反差较好,能显示18个染色体,其永久制片的颜色保存也较好,一年多后还未见退色。现将具体制片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蜘蛛胚胎细胞染色体制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蜘蛛的染色体制片方法和核型分析,对蜘蛛遗传变异、种群演化、分类和染色体结构、功能与形态之间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技术手段。目前,制作大型个体蜘蛛的染色体方法,常采用生殖腺的压片或蜘蛛血液细胞的常规制片法来制备染色体标本,然而,对于个体微小的真正蜘蛛类染色体的制片,如用上述二种方法就难以进行,国内也一直未见有关真正蜘蛛染色体制片方法的报道,至使小型个体蜘蛛的染色体组型分析工作进展缓慢。1977年美国的Seiji Malsimoto等采用蜘蛛胚胎细胞制作染色体标本,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胚胎细胞染色体制片法操作简便、快速,特别适用于小型个体蜘蛛染色体标本的制作。近年  相似文献   

12.
植物染色体F-BSG分带方法与带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染色休显示C一带,最习用的分带技术 是BSG法(Barium hydroxide-Saline-Giemsa)o 在巳查见的国外150多篇报道和近3年国内的 18篇报道内巳有”几种植物染色体分带成功, 但对我国的许多重要农作物,特别是染色体较 小.数目较多,分带较难的植物,未见分带报道。 我们参考Kura。等1978年创用的酶解火焰千 操制片方法,再进行BSG法处理,1979年在水 稻上分带成功,并取名F-B% 法(flame drying- RSG)。此后又应用此技术流程,陆续对粮食、 油料、纤维、果树、蔬菜、绿肥、茶、药材等50属 67种作物和林木进行分带实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一种简单的无尾两栖类早期胚胎细胞染色体的制备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民  叶瑞琼 《遗传》1985,7(1):39-40
众所周知,两栖动物是实验胚胎学研究自 古以来使用得最有价值的材料之一。近年来, 发育问题的研究已经深入到细胞、亚细胞以至 分子水平。两栖类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研究动 物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调控[’]。为了深人研 究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尤其是发育过程中核 质关系和细胞分化等发育生物学的核心间题, 迫切需要有一种简便可靠的分析其胚胎早期发 育阶段的染色体的技术。用压片法研究无尾两 栖类早期胚胎细胞的染色体,已有报道3,但这 种方法难以避免压片时人为因素的影响。我们 参考前人在这方面的工作〔2,5,61,并进行了改进, 以空气干燥法制作无尾两栖类胚胎细胞的染色 体标本,已获得初步的结果。现把我们的工作 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家猪(Sus Scrofa Dorrzestica)体细胞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文元  王子淑 《遗传》1979,1(5):6-10
家猪体细胞染色体(2n=38)已有报 道〔1-91]。近年来应用染色体分带技术对家猪染色 体作了进一步鉴定〔10-18]。但由于方法不同和缺 乏统一标准,其结果不完全一致。对于我国家 猪品种染色体的研究,目前尚少报道。我们以 四川的内江猪、荣昌猪、柳加猪和成华猪为对 象,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制备染色体,用 Giemsa常规染色,G一分带和C一分带染色,对这 些家猪的染色体组型,G一分带和C一分带作了 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茅舍血厉螨核型及染色体的C带、G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首次报道了一种革螨——茅舍血厉螨核型及染色体C带、G带的研究。用剖腹取卵法、玻璃纸压片、Giemsa染色,经分析茅舍血厉螨的核型,单倍体n=7,二倍体2n=14。 用氢氧化钡—吉姆萨技术显示茅舍血厉螨染色体C带。在第1、2、4、5染色体上出现恒定的C带部分,第3、6、7染色体上出现不恒定的C带部分。根据C带带型,茅舍血厉螨着丝点的位置可分为近中区域(sm),近端区域(St),末端区域(t)和末端点(T)四类。 G带分析用胰蛋白酶—吉姆萨技术显示。 本文对茅舍血厉螨的核型、革螨染色体研究中螨卵的收集方法和染液的改进、C带带型与着丝粒位置的确定和G带显带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恙瞒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灵岚  王敦清 《遗传》1987,9(4):32-34
近年来蝉蜡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发展较快, 已有数百种蟀蜗的染色体及其遗传特性见于文 献资料.但是恙蜡染色体的研究却非常罕见, 迄今仅见Shirai等13简要地报道了3种纤恙瞒 的染色体组型,这与恙蟒的饲养和取材比较困 难有很大关系。我们在恙蟠染色休研究方面获 得了初步成功,现将我们研究的方法和经验略  相似文献   

17.
鳞翅目昆虫染色体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鳞翅目昆虫睾丸为材料,在常规压片法基础上引进空气干燥法进行改良。得到高清晰度的昆虫染色体图谱。睾丸在不同的低渗液里处理后,置入卡诺氏液固定,然后用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液染色。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制备所得到的昆虫染色体图,不仅染色体分散好,而且染色体的细微结构较清晰。  相似文献   

18.
达乌尔黄鼠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是分布于我国北方、蒙古和苏联等区域的一种中型啮齿动物。其染色体组型在国内文献中尚未见有报道,在国外文献中亦未见有详细报道。为此我们采用骨髓细胞染色体直接制片方法,并参考达乌尔黄鼠染色体的C分带和G分带(将另文报道,对其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大麦染色体G带技术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自立  杨晓峰 《遗传》1988,10(2):11-12
染色体G带技术在细胞遗传学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推动了人类细胞遗传学在近几年中的迅速发展。可是,在植物方面染色体分带技术的应用价值却很有限,因为它仅能显示C, N及Q带。这些带纹在每条植物染色体上数量太少,且多数集中在染色体端粒、副溢痕和着丝粒附近。为此,突破G带技术已成为植物染色体分带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鱼类染色体的白细胞一PHA活体内处理制片及其组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民 《遗传》1986,8(5):42-44
目前,鱼类染色体标本制备的方法主要是 由Yamamot。等建立的肾细胞-PHA体外短期 培养法和Ojim:等提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离体 培养法[[1,7,81,以及活体注射PHA直接用肾组 织的细胞制片等L3,41。用短期细胞培养研究鱼类 染色体有较突出的优点,它能保持染色体的自 然状态,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较易于显示出来,中 期分裂相多,染色体分散均匀、清晰。但细胞培 养法需要有特定的条件,在设备差或野外工作 条件下不易做到,而且程序繁琐、费时较长(一 般需要3至10夭)L1], 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 制。直接用常规空气干燥法制片,获得的中期分 裂相少,制片效果亦不理想L41。我们参照Baker 在蛇类的工作【s1并稍加改良,采用PHA活体内 注射取外周血,不需进行细胞体外培养和无菌 操作制备鱼类染色体标本。由于使用这种方法 可避免杀死动物,因此也可以连续检查同一个 体的染色体组型。我们所获得的初步结果,为研 究某些需要保持其继续存活的对象,如稀有的 杂交后代和通过细胞工程获得的少量实验对象 的染色体提供了一个新途径。同时,直接用从 活体繁殖的细胞制片,可以排除体外培养时可 能出现的有害效应,在环境监测中可望作为一 种监测手段用于水质污染与鱼类染色体损伤相 互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