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粳型杂交稻首先在辽宁、北京、新疆、云南取得突破。这些地区的粳型杂交稻多属于早粳型,引入浙江省南部作为连作晚稻种植,受气温影响,其生育期明显地缩短。例如,丰锦/C57在辽宁(N41°)全生育期在156天左右,在我区(N28.5°)仅105—110天。生育期缩短主要影响杂种营养生长期,导致分蘖数下  相似文献   

2.
用绵恢725、蜀恢527和蜀恢881三个籼型恢复系、1个美国稻Lemont和1个爪哇稻香大粒作母本, 与1个日本特早熟粳稻Kitaake杂交, 研究了5个杂种F1及其亲本的光合生理表现。结果表明, 在高光通量密度(Photosynthetic flux density, PFD)条件下, 5个杂种F1净光合速率(Pn)明显高于双亲或双亲之一, 推测亲本与杂种F1之间不同的Pn同叶片中Rubsico活性有关。杂种F1的比较中, 在表观量子效率(j)、羧化效率(CE)、CO2补偿点(G)等方面, 籼粳亚种间杂种F1(绵恢725/Kitaake、蜀恢527/Kitaake、蜀恢881/Kitaake)对2个亚种内杂种F1香大粒/Kitaake(粳爪交)、Lemont/Kitaake(不同生态型的粳粳交, 美国稻属于特殊粳稻)具有明显的优势, 而蜀恢881含有粳型血缘, 蜀恢881/Kitaake也比典型籼粳亚种间杂种F1 绵恢725/Kitaake、蜀恢527/Kitaake优势稍逊一筹。5个杂种F1因为具有不同的遗传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光合优势, 在这方面, 典型籼粳亚种间杂交蜀恢527/Kitaake、绵恢725/Kitaake要优于其他杂交种, 说明亲本间遗传差异越大, 其杂种F1的光合优势越强。  相似文献   

3.
水稻亚种间杂种F1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绵恢725、蜀恢527和蜀恢881三个籼型恢复系、1个美国稻Lemont和1个爪哇稻香大粒作母本,与1个日本特早熟粳稻Kitaake杂交,研究了5个杂种F1及其亲本的光合生理表现.结果表明,在高光通量密度(Photosynthetic flux density,PFD)条件下,5个杂种F1净光合速率(Pn)明显高于双亲或双亲之一,推测亲本与杂种F1之间不同的Pn同叶片中Rubsico活性有关.杂种F1的比较中,在表观量子效率(ψ)、羧化效率(CE)、CO2补偿点(T)等方面,籼粳亚种间杂种F1(绵恢725/Kitaake、蜀恢527/Kitaake、蜀恢881/Kitaake)对2个亚种内杂种F1香大粒/Kitaake(粳爪交)、Lemont/Kitaake(不同生态型的粳粳交,美国稻属于特殊粳稻)具有明显的优势,而蜀恢881含有粳型血缘,蜀恢881/Kitaake也比典型籼粳亚种间杂种F1绵恢725/Kitaake、蜀恢527/Kitaake优势稍逊一筹.5个杂种F1因为具有不同的遗传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光合优势,在这方面,典型籼粳亚种间杂交蜀恢527/Kitaake、绵恢725/Kitaake要优于其他杂交种,说明亲本间遗传差异越大,其杂种F1的光合优势越强.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叶肉细胞再生植株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育礼 《遗传》1983,5(2):13-14
早在五十年代,人们就以消除病毒为目的 进行马铃薯茎尖培养。六十年代,花药培养技 术应用于作物育种,七十年代Y. Irikura等从野 生马铃薯花药获得(2,一12)单倍体植株[7] J. F. Shapard, R. E. Totter等人通过马铃薯叶 肉细胞原生质体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8], P.Γ。 БyTeJKO , A. A. KyИKO。最近报道栽培马铃薯和 野生种叶肉细胞原生质体融合〔[9]。我国黑龙江 克山农科所报道了马铃薯茎尖培养种薯[2],最 近甘肃省农科院王玉娟等人获得栽培马铃薯花 药再生植株[1],关于叶肉细胞培养再生植株的 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
为了固定植物杂种优势,克服杂交水稻必需年年制种,杂种只能利用一次等缺点,本研究进行了固定水稻杂种与遗传育种研究。考察了30个野生稻种,其中西非长雄蕊野生稻80-001(AgAg,O.longistaminata)受到重视,为根茎繁殖,大花药、长柱头、花粉粒小而均匀,但自交不亲和。用长野80-001与亚洲栽培稻(O.sativa,AA)杂交,在杂种F2、F3出现了农艺性状整齐一致并能连续遗传的群体,并称此为群体分离和固定杂种。这种群体分离和固定杂种不符合孟德尔氏生物有性生殖遗传规律,故称此为植物无性生殖规律,表达该规律的遗传模式是F1=F2=F3……=F n,F1≌F2=F3……=F n。这一发现揭示了植物无性生殖遗传规律,填补了植物无性生殖遗传空白,且应用于植物育种能固定种间、亚种间、品种间的杂种优势,节约2/3以上的育种时间、人力、物力,是一个植物快速育种的新途径。选育的粳稻中新一号(粳稻84-15/喜峰F2)(93)京审粮字第9号、籼稻杂交稻一号(90-3027/坊迪F2),已通过北京市和海南省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6.
Freudenberger等[4]和Beck"][5]早就证明:雌 激素可抑制幼鼠生长,加速骨im愈合。Pfeiffer[6] 和Silberg[7]也作了类似的工作,看到经注射雌 激素的小鼠长骨较短,因为干N端是长骨延长 之处,所以他认为这就是哺乳动物的雌性个体 一般比雄性较小的原因。在人类,虽然骨N愈 合比动物迟得多,而规律应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7.
胡世宽  李难英 《遗传》1983,5(5):11-13
应用花药单倍体培养技术选育新品种,在 小麦常规育种上正被逐步认识[1]。然而把这一 技术应用到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中,目前国 内仅在水稻上有报道[2,3],而在杂种小麦的花培 研究上还未见报道。我们从1980 年开始连续 两年进行试验,将杂种小麦一代花药、改造恢复 系杂交一代材料花药和普通小麦杂交一代的花 药分别接种在N6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其出愈 率和分化率分别是: 杂种一代花药为2.2%、 38.4%;改造恢复系杂交一代材料花药为 2.4沁、24.9并;普通小麦杂交一代花药为1.8多、 28,6并。我们的试验结果表明,提型杂种小麦 花药出愈和分化率略高于普通小麦。  相似文献   

8.
水稻亚种间杂种基因效应和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份籼型型不育系和6份粳型或偏粳型广亲和系配制成不完全双列杂交,将杂种F1及其亲本在三个播期(5/20,6/10,6/30)试验,应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摸型,分析籼粳交杂种八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方差组成、杂种优势的表现以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等.结果表明:1)参试性状不仅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极显著,并且加性×环境或显性×环境互作方差也显著存在;但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效应稳定性尚有明显的差异.2)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结果,使杂种在多数性状上其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均随播种推迟而呈下降的趋势;F1性状的平均基因型预测值显示了早播常出现植株偏高、剑叶较披和生育期相对延长,而迟播导致主穗总粒数减少3)性状间的加性和显性相关是决定遗传相关的主要因素;在株高、抽穗天数、剑叶长、主穗长和主穗总粒数等五个性状间,杂种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与遗传相关的四种分量间方向相同,均为显著正相关,所以要选育大穗高产的杂交组合及其配组材料,都应保证适宜的株高、生育期和剑叶长.  相似文献   

9.
邓达胜 《遗传》1981,3(4):22-24
辐射育种实践已经证明,利用‘60Co-'Y射线 改造水稻生育期、株高等是有效的,而且辐射第 二代(Y2)是突变选择的重要世代[1,4]。因此研 究了:突变及其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 对辐射育种是有意义的。辐射能诱发熟期、株 高、株型、穗型、穗重、粒型、粒重、叶型、叶色等 多种类型的变异。本文是对60Co-Y射线不同 剂量照射迟熟中釉泰引一号Y:早熟突变的调 查结果,同时把获得的早熟突变作为一个群体, 对主要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和遗传相关进行了分 析。  相似文献   

10.
赵敏 《遗传》1988,10(4):45-47
遗传工程的研究方法和技术,随着现代分子遗传学的迅速发展也在不断创新[5]。其中细胞器移植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遗传学工作者的重视[8,11,12]。植物细胞比原核细胞或动物细胞在遗传操作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潜力。去了细胞壁的球形原生质休再生成一完整植株,并诱导进行种内及种间融合产生的体细胞杂种,使育种家、遗传学家超越了有性过程的局限性,扩大了遗传重组范围,同时也为摄取细胞器、外源细胞核及核酸大分子创造了有利条件[6,14,17]  相似文献   

11.
在稍加修改的Kao[7]方法的基础上使用培 养皿沉降法成功地进行了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 品种CY,和黄花烟草(N. rustica) 品种黄花原生质体的融合,并获得了种间体细 胞杂种植株[1,2].  相似文献   

12.
用不同类型高产稻(Oryza sativa L.)粳稻9516、具有粳型成分的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培矮64/E32、两优培九(培矮64/9311)和籼型杂交稻X07S/紫恢100、冈优881、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孕穗期叶片在光氧化条件下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和膜脂过氧化表现.光氧化处理后,与籼型杂交稻比较,粳稻和具有粳型组分的亚种间杂交稻的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线性电子传递的量子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下降的较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诱导的活性较高,活性氧 (O(-)/()2、H2O2)和丙二醛(MDA)的产生积累较少,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下降较少,表现出耐光氧化特性,这与在自然条件下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变化相一致.相关分析表明它们的耐光氧化特性与结实率密切相关,说明耐光氧化品种抗早衰,有利籽粒充实.这些结果启示我们:从超高产育种出发,兼顾杂种优势利用和抗早衰两方面考虑,在母本不育系中引入粳型成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3.
用不同类型高产稻 (OryzasativaL .)粳稻 95 16、具有粳型成分的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培矮 6 4/E32、两优培九(培矮 6 4/ 9311)和籼型杂交稻X0 7S/紫恢 10 0、冈优 881、汕优 6 3为材料 ,研究了孕穗期叶片在光氧化条件下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和膜脂过氧化表现。光氧化处理后 ,与籼型杂交稻比较 ,粳稻和具有粳型组分的亚种间杂交稻的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 (Fv/Fm)、PSⅡ的线性电子传递的量子效率 (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 (qP)下降的较少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过氧化物酶 (POD)诱导的活性较高 ,活性氧 (O-·2 、H2 O2 )和丙二醛 (MDA)的产生积累较少 ,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下降较少 ,表现出耐光氧化特性 ,这与在自然条件下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变化相一致。相关分析表明它们的耐光氧化特性与结实率密切相关 ,说明耐光氧化品种抗早衰 ,有利籽粒充实。这些结果启示我们 :从超高产育种出发 ,兼顾杂种优势利用和抗早衰两方面考虑 ,在母本不育系中引入粳型成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王秀英  王树梓  孙中毓 《遗传》1984,6(6):29-30
迟发性脊稚骨N发育不良((spondyloepi physial dysplasia, tarda type)系X连锁隐性遗传病。 以脊椎的骨M(epiphysis)发育不良为特点,导致 先天侏儒畸形。1927年由瑞典Nilsonne首先 报道1).1957年Maroteaux等首先在法国根据 他们对3个家庭4代共20例受累男性的调查 始确定本病,并命名为迟发性脊椎骨髓发育不 良。  相似文献   

15.
辽西半干旱区小麦、玉米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40,自引:7,他引:33  
采用312-D最优饱和设计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8年连续试验,对辽西半干旱区影响农业生产的水、肥因素的耦合作用进行了田间试验.讨论分析了N、P、水及其耦合作用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施N、施P、灌水和覆盖秸秆的合理匹配能够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否则,不仅增加成本,而且由于加重作物的水分或养分胁迫,造成减产.根据试验结果进行了生产要素的产量效益分析,提出了该地区小麦、玉米生产的水肥最佳经济配比:小麦为生育期供水120.2mm,N58.5kg·hm-2,P2O5123.0kg·hm-2;玉米为生育期灌水173.3mm,N256.5kg·hm-2,P2O585.5kg·hm-2,覆秸秆8509.5kg·hm-2.  相似文献   

16.
以塔里木河下游的胡杨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胡杨生物量以及经济价值的变化趋势。基于2001-2016 年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的调查及模拟资料, 借鉴生物量估算方法, 首先对胡杨生物量变化进行了模拟; 其次, 依据胡杨生物量变化特征和价值评估方式, 定量评价了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的经济价值。结果如下: ① 建立了胡杨胸径与年龄间关系模型A=12.711/(1+3.339×e–0.208D) 和胡杨单株生物量模型F =128.09(D2h)0.6318(R2 =0.892; F =285.35)。② 估算了生态输水以来各年份胡杨总生物量, 起始年份2001 年胡杨总生物量约为21.029×104 t, 平均生物量约为2.401 t·hm–2。③ 胡杨年际新增价值量最大值出现在2006 年为6.746×108 元, 2009 年、2011 年、2014 年胡杨新增价值量均小于0.08×108 元, 并且新增价值量与输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我国南方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已对田间常用的化学杀虫剂产生了严重的抗性。为寻找有效的小菜蛾生物防治措施,本实验研究了一株分离自家白蚁的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 (SCAU-PFCF01)对小菜蛾2~4龄幼虫的致病力。实验采用浸液法,供试浓度为1×103、1×104、1×105、1×106和1×107个孢子/mL。结果表明:随玫烟色拟青霉孢子浓度的升高,小菜蛾的感病死亡率增加,在浓度为1×107 /mL时,小菜蛾2、3和4龄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96%、85%和80%。玫烟色拟青霉对小菜蛾各龄幼虫的致病力与供试龄期有关,其感病的敏感顺序为2龄、3龄和4龄。用时间 剂量 死亡率模型(time-dose-mortality model,TDM)对各龄幼虫的致病力数据进行模拟,所建模型均顺利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并由模型估计出了该菌株对小菜蛾各龄幼虫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2龄幼虫接种后第7天、3龄幼虫接种后第5天、4龄幼虫接种后第4天的LC50估计值分别为1.17×104、1.44×104和5.21×104 /mL,LC90估计值分别为1.98×106、3.82×107和1.29×108 /mL。玫烟色拟青霉对小菜蛾幼虫的致死时间与浓度相关,供试各龄幼虫的LT50值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而递减,在1×105~1×107 /mL的范围内,2龄幼虫的LT50值从3.16天降低到1.72天,3龄幼虫的LT50从3.21天降低到1.83天,4龄幼虫的LT50从3.69天降低到2.04天。即2龄幼虫致死所需的时间最短,其次为3龄幼虫,4龄幼虫致死所需的时间最长。结果显示了该株玫烟色拟青霉在小菜蛾的生物防治中具较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肝素在脐带血CD34+ 细胞定向扩增巨核祖细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 (MACS)分选CD34+ 细胞 ,在TPO ,IL 1 1的扩增体系中加入肝素 ,巨核祖细胞集落分析 (CFU MK)测定巨核祖细胞扩增倍数 ,流式细胞仪检测巨核祖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特异性标记 (CD34+ ,CD41a+ ,CD61+ ,CD34+ CD41a+ ,CD41a+ CD61 + ) ,巨核细胞特异性抗体 (CD41a)免疫组化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鉴定巨核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 ,血小板体外活化实验及NOD/SCID小鼠异种体内移植实验评价扩增的巨核祖细胞的功能。结果 :TPO( 5 0ng/ml)与IL-1 1 ( 5 0ng/ml)双因子联合应用 ,7天巨核祖细胞克隆扩增倍数为 83 1 7± 39 41倍 ,1 0天为 2 0 5 0 6± 74 2 6倍 ,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 7天CD34+ CD41a+ 细胞扩增 1 0 5 1± 4 79倍 ,0天加入肝素后 ,7天巨核祖细胞克隆扩增倍数为 1 0 8 2 5± 32 67倍 ,1 0天为 333 0 6± 2 7 5 4倍 ,7天CD34+ CD41a+ 细胞扩增到 2 9 93± 6 39倍 ,为无肝素组的 2.85倍 ,与双因子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0 1 ) ,肝素在第 5天及第 7天加入没有增加巨核祖细胞扩增效果。经全身照射预处理的NOD/SCID小鼠静脉输注扩增第 7天的巨核细胞 (TPO、IL-11、肝素联合 ) ,可明显加速其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的恢复并提高生存率 ;同时 ,体外血小板活化实验证实扩增的巨核细胞在体外可产生血小板 ,有正常巨核细胞功能。结论 :TPO、IL-11组合的扩增体系中加入肝素可进一步改善脐带血巨核祖细胞的扩增效果 ,优化体外扩增体系。  相似文献   

19.
C重离子对山薰豆种子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探讨了C6+重离子对山薰豆种子的诱变效应,结果发现,C6+重离子对山熬豆种子的萌发率、成苗率、幼根及幼苗生长速度有着显著的影响,而且辐照剂量与效应呈明显正相关.此外,与60Co-г射线相比,C6+重离子不仅诱导形成了较高的有丝分裂畸变率,而且还能在所用剂量的低中级剂量范围内(102-105P/cm2)产生较宽广的畸变谱,表明C6+重离子照射有可能在辐射损伤较小的情况下产生有用突变.文 章还推论了C6+十重离子在山蕉豆无毒或低毒品系的诱变育种中可能采用的剂量范围.  相似文献   

20.
油菜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官春云  王国愧  李海平 《遗传》1986,8(5):22-22
作物杂种优势的表现取决于亲本核与胞质 的遗传效应。由于三系的育成,研究不育胞质 对杂种一代的影响,对筛选强优势组合具有重 要意义。在水稻2)3)、高粱,等作 物上已有一些报道,但油菜不育胞质对杂种一 代的影响则还没有研究,为此特选用几个已经 定型的油菜三系材料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