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80年代发现引起人类淋巴细胞白血病和艾滋病等疾病的病源体都属于逆转录病毒以来,大量文献对逆转录病毒及其逆转录酶的研究进行了报道.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生物制品的外来因子污染问题[1],而对于生物制品如疫苗等的生产用动物源细胞基质逆转录病毒的安全检测一直是WHO以及药品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HTLV)是最早发现的人类逆转录病毒,分为I型和II型。HTLV感染后,会在人体内长期存在,潜伏期长达20年以上,并在多年后引起白血病或下肢瘫痪等致死性或致残性疾病,迄今有效的治疗药物和预防性疫苗仍未研制成功[1]。因此,唯一积极的控制办法就是及时发现HTLV感染者,并采取措施切断其传播途径。由于HTLV可经血传播,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及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将其列为献血员必检项目之一,但我国各地均一直未开展此项目。自1986年以来,我国先后在多个省、市发现了HTLV感染…  相似文献   

3.
人类T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type 1,HTLV-1)是与人类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逆转录病毒。该病毒的感染可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ATL)等多种疾病的发生。Tax和HBZ(HTLV-1 basic zipper protein)是由HTLV-1前病毒编码的两个关键病毒蛋白,它们被认为在HTLV-1病毒的复制、生存和致癌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Tax和HBZ的蛋白结构以及它们在调控病毒转录、细胞生长和凋亡、病毒潜伏期,最终协同促进成人T细胞白血病发生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type 1,HTLV-1)是与人类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逆转录病毒,HTLV-1的感染可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ATL)。HBZ(HTLV-1bZIP factor)是由HTLV-1前病毒反义链编码的病毒蛋白。在HTVL-1所编码的病毒基因中,HBZ是唯一一个在所有ATL病人样品中持续、稳定表达的病毒基因。而且,HBZ在HTLV-1诱发肿瘤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来对HBZ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成为白血病研究领域的热点。因此,本文就HBZ在HTLV-1致癌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es,HERV)是几百万年前整合至人类基因组并遗传至今的外源性逆转录病毒的残余物。因突变、缺失等导致大多数HERV没有完整的开放读码框,但仍有部分家族成员可编码完整的病毒蛋白,如分离自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γ逆转录病毒相似元件家族成员HERV-W的包膜蛋白基因(HERV-W env,又称ERVWE1)编码的ENV蛋白(又称Syncytin-1),在人胎盘发育过程中起细胞融合以及免疫调节作用。在生理条件下,HERV-W受到表观遗传调控而其转录活性被抑制;但亦可被环境、遗传等因素激活,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及癌症等。研究发现HERV-W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桥梁”与“触发”作用,靶向Syncytin-1的单克隆抗体GNbAC1已用于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研究,并且在1型糖尿病中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HERV-W的深入研究可为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缺陷性疾病,因其高传染性和不可治愈而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HIV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与其发病机制、抗逆转录病毒耐药及肠道免疫激活的相关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是降低肠道黏膜免疫和导致持续炎症的独立风险因素。肠道菌群参与或干扰抗病毒药物的代谢,造成肠道黏膜的通透性增加,微生物移位,激活不同的T细胞亚群的免疫活性,产生炎性因子导致CD4+细胞数量持续低下。某些特定的益生菌及粪菌移植(FMT)可调节HIV患者的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延缓AIDS的发病进程。  相似文献   

7.
<正>前言 1979年高月等发现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指出是以日本冲绳,南九洲,四国,纪伊和三陆,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各国为中心多发的淋巴瘤和白血病,据Gallo和日沼等证实病原病毒是逆转录病毒的人I型T淋巴细胞病毒(HTLV—I)。吉田等确定了病毒基因的全部碱基序列。 HTLV—I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以母乳为媒介的母子间垂直传播、经性行为的横向传播及输血,但详细的传播机制还不完全清楚。HTLV—I如进入人的淋巴细胞内,就与其他逆转录病毒一样,两条病毒RNA经自身的逆转录酶作用转化为DNA,形成双链DNA后随机插入宿主DNA中,以前病毒DNA的形式继续存在。因此,可用HTLV—IDNA诊断ATL患者的淋巴细胞DNA。  相似文献   

8.
异嗜性小鼠白血病病毒相关病毒(XMRV)是第一个能够感染人类的γ逆转录病毒,该病毒最早在前列腺癌患者体内被发现。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XMRV可能与前列腺癌和慢性疲劳综合征密切相关。我们就已知的XMRV的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及研究展望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HTLV-I)是一类在人体可引起严重疾病的逆转录病毒。有数据表明国内局部地区存在小的流行,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监床表现、实验室诊断等方面对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 (HTLV I)是一类在人体可引起严重疾病的逆转录病毒。有数据表明国内局部地区存在小的流行 ,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监床表现、实验室诊断等方面对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uman endogenousretroviruses,HERV)是逆转录病毒在几百万年前感染人类并整合到人类基因组中,以孟德尔方式遗传至今的残余物.其在人体内数量众多,并且每个家族都存在多拷贝.HERV各家族基因结构基本相同,但许多功能都不明确,过去大多数研究人员将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视为垃圾DNA.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HERV与人类的进化关系密切,是哺乳动物生殖所必需的,并且影响哺乳动物胎盘发育,是妊娠所不可或缺的基因.同时和胎盘共同构建了一个防止微生物感染胎儿的屏障.除了以上生理功能外,HERV还参与人体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杀手"蛋白酶caspase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细胞凋亡(apoptosis)或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多细胞生物正常发育、分化过程中进行细胞删除的一种基本机制,与组织自稳、衰老及细胞损伤密切相关。凋亡异常可引起人类难治性疾病,如Parkinson’s 和Huntington’s 病,AIDS、Alzheimer’s病、免疫缺陷、自身免疫紊乱、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秃发、白血病、淋巴瘤及其他癌症,并与肿瘤治疗抗性有关。虽然细胞凋亡时许多生化事件已被确认,但凋亡诱发、调控的分子生化机制仍不明  相似文献   

13.
异嗜性鼠白血病病毒相关病毒(xenotropic murine leukemia virus-related virus,XMRV)是迄今发现的第一种可以感染人类的r逆转录病毒。XMRV最初于2006年在RNase L基因缺陷型的前列腺癌组织中首次被鉴定,其序列与鼠科白血病病毒(murine leukemia virus,MLV)十分相似。目前,北美、欧洲和亚洲的多个研究机构在人类前列腺癌和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患者中检测到XMRV。但不同研究间结果差异很大,XMRV感染与人类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尚不明确。该文综述了目前XMRV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与人类疾病的关系、XMRV的基本特征、病理生理学可能的机制等方面,并就今后研究趋势和注意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SMAD2稳定干扰的人胚胎干细胞系。方法:利用包装细胞获得重组的逆转录病毒,感染人类胚胎干细胞,为干扰组ShSMAD2、载体组VECTOR和野生型组WT;经荧光筛选获得阳性克隆;Realtime-PCR检测SMAD2 mRNA的表达。结果:带GFP荧光标记的SMAD2特异性shRNA逆转录病毒感染人类胚胎干细胞后,获得稳定干扰SMAD2表达的人胚胎干细胞系。经检测shSMAD2组SMAD2 mRNA表达较VECTOR和WT组明显降低,VECTOR和WT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SMAD2特异性shRNA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了稳定干扰SMAD2的人类胚胎干细胞。  相似文献   

15.
汕头市部分人群中嗜人T细胞I型病毒抗体的检测杨棉华,陈国敏,庄春兰,余秀葵,曾毅关键词人T细胞I型病毒(HTLV-1),白血病/淋巴瘤,抗体检测直到1980年,美国和日本的科学家才分离出第一个人类逆转录病毒HTLV-I[1,2],发现HTLV-I与人...  相似文献   

16.
异嗜性小鼠白血病病毒相关病毒(XMRV)是第一个能够感染人的γ型逆转录病毒。由于逆转录病毒具有插入宿主染色体引发基因突变的特性,以及部分γ型逆转录病毒携带原癌基因并能诱发癌症,致使XMRV感染与人类癌症发病之间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西方研究表明XMRV感染与前列腺癌和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成为研究热点。但各地报告的检测结果却不尽相同,甚至有矛盾之处。XMRV致瘤性可能是能够激活内源性原癌基因,从而导致细胞转化。在我国,目前尚未见XMRV感染与人类疾病关系的相关研究报道。XMRV感染的地区间或人群间差异性也有待研究。其感染的途径及临床可普及应用的检测手段也未被阐明,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人群中的感染率、与疾病的关系、对我国人口健康的潜在影响,均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虽然近年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明显提高了AIDS的临床疗效,但由于HIV的高度变异性、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价格昂贵等因素,多种新  相似文献   

18.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机体自身反应性T细胞和B细胞过度活化,大量自身抗体产生为特点,并引起多器官多系统广泛损伤的慢性系统性多关节炎症性疾病。研究证实,特定的肠道菌群可通过特定的分子模式诱导产生多种炎性细胞及炎性因子从而调节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影响黏膜免疫功能,引起免疫性炎症。深入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进一步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优化治疗策略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肠道菌群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脊柱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两种类型人干细胞因子在NIH3T3细胞中稳定表达,并研究它们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方法用DNA重组技术构建并鉴定可溶型及膜结合型干细胞因子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MSCV—PGK—GFP—sSCF、MSCV—PGK—GFP—mSCF,与空载体对照MSCV—PGK—GFP分别转染Phoenix细胞包装病毒,并感染NIH3T3细胞,流式分选术获得3种阳性细胞,CCK8法分别检测与其共培养的K562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sSCF、mSCF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经Phoenix包装的重组及对照逆转录病毒成功感染NIH3T3细胞,获得了稳定表达细胞株NIH3T3-S、NIH3T3-M和对照细胞株NIH3T3-V。共培养中NIH3T3-S、NIH3T3-M均可促进K562细胞的增殖,且在低血清条件下,NIH3T3-M的作用高于NIH3T3-S。结论可溶性及膜结合SCF分别通过旁分泌和并置性作用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0.
熊朝京 《蛇志》2012,(4):427-428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由于造血系统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过度增生,进入血液并浸润到各组织和器官,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目前联合化疗是急性白血病患者主要治疗手段。但化疗在杀伤白血病细胞的同时,往往会继发重症感染或出血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故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顺利完成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