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氏沼虾主要病害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氏沼虾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动物,目前在世界各地均有大规模的养殖,尤其集中于东南亚地区,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其病害发生也越来越多,给罗氏沼虾养殖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主要疾病及防治方面的研究成果,按照病原的不同分为寄生虫疾病、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主要围绕上述几类疾病的研究及防治的工作展开论述,为今后罗氏沼虾的病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实验选取了江苏、上海和广东3个养殖种群和1个越南野生种群的罗氏沼虾幼体进行急速升温实验,对其耐受力进行比较,测定不同种群罗氏沼虾的环境适应力。实验结果表明,广东种群和越南种群的罗氏沼虾幼体对高温的耐受力明显高于上海种群和江苏种群。  相似文献   

3.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和日本沼虾(M.nipponense)经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养殖,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祁连沼虾(M. qilianensis)是自然分布在我国甘肃省的土著虾种,因其外部形态符合沼虾属的特征,而被前人归入沼虾属.为了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理解罗氏沼虾、日本沼虾与祁连沼虾的遗传差异,为合理开发和利用沼虾资源提供理论基础,作者对这3种沼虾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研究.从甘肃、浙江等地分别采集这三种沼虾的样本各10尾,共30尾,其中祁连沼虾是野生样本,而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都是养殖样本.通过PCR方法扩增线粒体COI基因,并测序.通过比对,获得一致序列649 bp.在30个样本中共检测到169个变异位点,占总变异的26.04%;共检测到7种单倍型.3种沼虾的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罗氏沼虾0.411%、日本沼虾0.092%、祁连沼虾0.031%.野生的祁连沼虾遗传多样性远远低于养殖的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三种沼虾单倍型之间的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在19.87%~23.84%,三者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提示三者均为有效种.为进一步确定这三种沼虾在长臂虾科的分类地位, 我们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了长臂虾科的其它种类的COI序列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用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日本沼虾和罗氏沼虾与沼虾属的其它种类聚成一枝,而祁连沼虾与同亚科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和长角长臂虾(Palaemon debilis)较沼虾属另10种虾的遗传距离近,即祁连沼虾与白虾属及长臂虾属聚成另一枝.凶此,COI序列的结果不支持祁连沼虾归入沼虾属.但其分类地位应该综合多方面证据重新进行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4.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世界重要的经济虾类,畅销国内外市场,备受消费者的喜爱。中国是罗氏沼虾养殖大国,年均养殖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种质资源是我国罗氏沼虾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上游,并支撑着整个产业的发展。世界多国为了壮大产业规模,也纷纷开展了罗氏沼虾种质资源库的建设与良种选育。本文回顾了我国自主选育的罗氏沼虾主要品种及品系,综述了大规模家系的构建以及不同来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国外的良种选育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概述,最后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良种选育的研究要点与方向,以期为今后的种质创新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和日本沼虾(M. nipponense)已经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养殖,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祁连沼虾(M. qilianensis)是自然分布在我国甘肃省的土著虾种,因其外部形态符合沼虾属的特征,而被前人归入沼虾属。为了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理解罗氏沼虾、日本沼虾与祁连沼虾的遗传差异,为合理开发和利用沼虾资源提供理论基础,作者对这3种沼虾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研究。从甘肃、浙江等地分别采集这三种沼虾的样本各10尾,共30尾,其中祁连沼虾是野生样本,而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都是养殖样本。通过PCR方法扩增线粒体COI基因,并测序。通过比对,获得一致序列649 bp。在30个样本中共检测到169个变异位点,占总变异的26.04%;共检测到7种单倍型。 3种沼虾的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罗氏沼虾0.411%、日本沼虾0.092%、祁连沼虾0.031%。野生的祁连沼虾遗传多样性远远低于养殖的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三种沼虾单倍型之间的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在19.87%~23.84%,三者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提示三者均为有效种。为进一步确定这三种沼虾在长臂虾科的分类地位, 我们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了长臂虾科的其它种类的COI序列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用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日本沼虾和罗氏沼虾与沼虾属的其它种类聚成一枝,而祁连沼虾与同亚科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和长角长臂虾(Palaemon debilis)较沼虾属另10种虾的遗传距离近,即祁连沼虾与白虾属及长臂虾属聚成另一枝。因此,COI序列的结果不支持祁连沼虾归入沼虾属。但其分类地位应该综合多方面证据重新进行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6.
四川攀西地区罗氏沼虾人工繁殖试验程伟,曾妹四川省水产养殖公司成都610072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原产于东南亚,其味鲜美,营养丰富,生长快,杂食性,是一种良好的淡水养殖虾类。我国自1967年从国外引种以来,先后在广东...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中草药添加剂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免疫功能的影响,以罗氏沼虾为对象,在水温20~30℃、pH 7~8的试验条件下,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1.0%、1.5%、2.0%、2.5%、3.0%的复方中草药制剂,连续饲喂25 d。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复方中草药质量分数的提高,罗氏沼虾的生长指标、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血清蛋白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试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有很大提高;中草药质量分数的提高引起的血清中蛋白含量的提高远远大于肌肉中蛋白的含量,在各试验组中2.5%的复合中草药制剂的添加量效果最好。试验证明,添加复方中草药制剂对罗氏沼虾的免疫活性、生长性能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结果能够为罗氏沼虾的健康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三丁基锡(TBT)对罗氏沼虾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幼虾和成虾暴露在不同浓度的三丁基锡(tributyhin,TBT)溶液中,进行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研究TBT对罗氏沼虾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TBT对罗氏沼虾幼虾和成虾的96h半致死浓度(96h LC50)分别为51和376μg.L-1,安全浓度(SC)分别为5.1和37.6μg.L-1;罗氏沼虾幼虾暴露在浓度分别为1.25、2.5和5μg.L-1的TBT溶液中30d后,其体重和体长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罗氏沼虾成虾暴露在浓度分别为2、8和32μg.L-1的TBT溶液中30d后,生长速度虽未见明显差异,但鳃和肝胰脏组织结构均出现异常;TBT浓度高于8μg.L-1时,处理组鳃上皮细胞肿胀,支持细胞中的细胞核萎缩,鳃血窦中血细胞聚集,肝胰脏细胞肿大,出现空泡化,细胞中出现细小颗粒;TBT浓度达32μg.L-1时,罗氏沼虾肝胰脏细胞空泡化程度严重,细胞核消失,部分细胞解体并出现坏死区;表明一定剂量的TBT对罗氏沼虾的鳃和肝胰脏有明显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9.
旨在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造成罗氏沼虾幼体期发育速度不同步和生长差异的原因,利用8对微卫星引物对5组幼体发育速度不同的罗氏沼虾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8对微卫星引物在5组罗氏沼虾群体中共检测到57个等位基因,各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数(Na)分别在5-10个之间,5组罗氏沼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无明显差异,同时两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和遗传距离亦非常接近,均说明5组幼体发育速度不同的罗氏沼虾群体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于个体间遗传差异。结合前期研究表明导致罗氏沼虾幼体发育速度的不同步和生长差异的原因并非遗传变异和环境差异。  相似文献   

10.
对罗氏沼虾卵子极体排出时间和第一次卵裂时间进行了观察,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热休克和细胞松弛素 B(C,B)两种诱导方法成功诱导出了罗氏沼虾四倍体。石蜡切片显示,当罗氏沼虾卵子完全成熟时,第一极体已经 排出。第二极体排出的时间约在受精后55min。经过雌性原核和雄性原核的联会,第一次卵裂的时间约在受精后 210-230min。设计了多种处理条件,其中热休克诱导罗氏沼虾四倍体的最好条件是:受精后210min,用40℃水温处 理胚胎1.5min,在这种条件下,最高可以得到35.86%的四倍体率;而C.B诱导罗氏沼虾四倍体的最好条件是:受精 后230min,用1.0mg/L的C.B处理胚胎10min,此时最高四倍体诱导率达33.78%。  相似文献   

11.
为了发掘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免疫相关基因, 研究Rab蛋白(Ras-related proteins inbrain)在罗氏沼虾免疫应答中发挥的作用, 研究采用RACE-PCR技术克隆了罗氏沼虾Rab11基因全长cDNA序列, 记为MrRab11。全长1381 bp, 包括226 bp的5'UTR, 511 bp的3'UTR和645 bp的开放阅读框, 编码214个氨基酸, 含有一个Rab结构域。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 罗氏沼虾与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蚤状溞(Daphniapulex)、叶蝉(Homalodisca vitripennis) Rab11一致性分别为82%、83%和82%。软件预测, MrRab11编码的蛋白分子量约为23.75 kD, 等电点约为5.34。实时荧光定量表达分析表明, MrRab11基因在罗氏沼虾各组织中都有表达, 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高, 其次是肌肉和肠道。在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感染12h后, 罗氏沼虾肝胰腺中MrRab11的表达量上升,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推测这是MrRab11对阴沟肠杆菌的应激表达,MrRab11在肝胰腺中参与了罗氏沼虾免疫应答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以光合细菌作为刺激物,对罗氏沼虾进行肌肉注射,在注射后12、24、36、48、60h依次从罗氏沼虾心脏取血,用改良后的瑞氏染色法制成血涂片,光镜观察罗氏沼虾血细胞组成的变化.结果发现罗氏沼虾透明细胞在循环血细胞中所占地比例由正常状态下的66.62%略微下降至60%左右;36h左右所占比例急剧下降到30%左右;48h左右开始逐步回升;60h恢复至55%;接受刺激后的变化遵循缓慢下降、急剧下降、缓慢回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罗氏沼虾亲虾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DeMan)]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为当今世界上淡水虾类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由于我国没有天然的亲虾资源,人工育苗所需的亲虾靠养殖和人工越冬所得。因此研究亲虾的生理生态,可为提高人工繁殖技术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罗氏沼虾胸神经节中促肌肉蛋白质合成激素的初步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成虾的胸神经节匀浆液,经Sephadex G-50柱层析所得的第2个峰,再经HPLC分离得到9个组分。把第2个组分的溶液注入罗氏沼虾幼虾体内,其肌肉蛋白质合成明显增加(P<0.01),这种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能力随该溶液的蛋白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果表明罗氏沼虾胸神经节能分泌促进虾肌肉生长的激素。该激素的分子量在3.4?kDa以下,可能是虾的生长激素。  相似文献   

15.
分别提取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血细胞总RNA,RT-PCR扩增获得特异性cDNA片段,纯化后克隆到T载体上。序列测定表明所克隆的两种沼虾溶菌酶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477bp,共编码158个氨基酸,包括溶菌酶成熟肽140个氨基酸残基和信号肽18个氨基酸残基。同源性分析表明,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溶菌酶基因的碱基序列及推测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分别为99.4%和98.1%。两种沼虾溶菌酶基因的碱基序列和推测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上其他对虾溶菌酶的同源性达83.0%和80.0%以上。两种沼虾溶菌酶都具有c-型溶菌酶典型的两个酶活性位点(Glu51)和(Asp68),以及8个保守结构氨基酸残基Cys,且在101、106和107位上缺少Asp,因而推测本实验所克隆的两种沼虾溶菌酶基因属c-型溶菌酶基因的非钙结合亚型。以PCR法制备罗氏沼虾溶菌酶基因的生物素标记探针,斑点杂交检测感染弧菌后溶菌酶基因mRNA在各组织中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受感染6h后在眼、肌肉、鳃、肝胰腺、肠管中的表达量均有升高,其中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高,约为对照组的560%。在不同感染时间里,肝胰腺中该基因表达量有较大的变化:感染后3h表达量最低,24h后表达量升至最高,大约为对照组的430%,48h时的表达量又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约为330%)。受弧菌感染后罗氏沼虾溶菌酶基因转录的上调证明溶菌酶基因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直接作用,同时表明肝胰腺可能在沼虾的免疫防御过程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3个群体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定,得到长度为495bp的片段,其碱基A、T、G和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6%、36.1%、22.7%和12.5%,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通过对日本沼虾16SrRNA基因片段遗传特征的研究发现其种内变异很小,在3个群体中只有5个位点发生转换。另外,利用其454bp的同源序列,以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为外群探讨了沼虾属日本沼虾、罗氏沼虾(M.rosenbergii)等8种沼虾的系统进化关系。用MEGA3.1软件中的NJ法构建的分子进化树,日本沼虾3个群体先聚在一起后与海南沼虾聚在一起;另外,罗氏沼虾与马氏沼虾、短腕沼虾与贪食沼虾亲缘关系较近先聚在一起,然后再与大臂沼虾和等齿沼虾聚在一起,最后才与外群中国明对虾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罗氏沼虾白尾病(White tail disease,WTD)是流行于罗氏沼虾苗种阶段的重要疾病,该病病原被确定为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Nodavirus,MrNV),为了建立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中国分离株(MrNV-chin)的便捷、灵敏、特异的分子诊断方法,本研究根据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RNA2基因保守序列的6个区域设计了4条特异性引物和1条检测探针,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与侧向流层析试纸(Lateral flow dipstick,LFD)相结合,建立了MrNV的RT-LAMP-LFD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是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的10倍;从核酸提取到检测结果判定仅需45min;反应特异性强,对其他虾类病毒WSSV、IHHNV、IMNV、TSV和YHV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在61℃水浴反应即可;利用LFD试纸显示结果,肉眼可直接观察判定。作为一种快速灵敏实用的分子诊断技术,该方法有利于罗氏沼虾白尾病的诊断与预防。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高州县淡水养殖试验场自1978年8月引进虾苗进行饲养和孵化,并于1979年10月16日人工繁殖获得成功,为开展秋、冬季罗氏沼虾的繁殖提供了经验。其主要环节如下:  相似文献   

19.
罗氏沼虾白尾病(White tail disease,WTD)是流行于罗氏沼虾苗种阶段的重要疾病,该病病原被确定为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Nodavirus,MrNV),为了建立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中国分离株(MrNV-chin)的便捷、灵敏、特异的分子诊断方法,本研究根据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RNA2基因保守序列的6个区域设计了4条特异性引物和1条检测探针,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与侧向流层析试纸(Lateral flow dipstick,LFD)相结合,建立了MrNV的RT-LAMP-LFD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是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的10倍;从核酸提取到检测结果判定仅需45min;反应特异性强,对其他虾类病毒WSSV、IHHNV、IMNV、TSV和YHV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在61℃水浴反应即可;利用LFD试纸显示结果,肉眼可直接观察判定。作为一种快速灵敏实用的分子诊断技术,该方法有利于罗氏沼虾白尾病的诊断与预防。  相似文献   

20.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一种能够感染虾类并且造成其大面积死亡的环状双链DNA病毒。WSSV有多种分离株,其毒力有所差异。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中分离得到1株WSSV新分离株WSSV-CN-Pc,其毒力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肌肉注射和经口注射的方法,以WSSVTW型作为阳性对照,分别对克氏原螯虾(P.clarkii)和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进行活体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肌肉注射WSSV-CN-Pc和WSSV-TW的克氏原螯虾均在第6天出现100%的死亡;罗氏沼虾在肌肉注射WSSV-TW后未出现死亡,但在注射WSSV-CN-Pc后的第9天死亡率达100%。经口注射WSSV-CN-Pc和WSSV-TW的克氏原螯虾均在第16天出现100%的死亡;罗氏沼虾经口注射WSSV-CN-Pc后的第19天死亡率为100%,但注射WSSV-TW的实验组并未出现死亡。结果表明,对于克氏原螯虾,WSSV-CN-Pc具有和WSSV-TW相似的毒力,而对罗氏沼虾存在明显的毒力差异。提示克氏原螯虾是WSSV传播途径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