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探明大果沙枣树体矿质离子渗透调节机制,比较分析了盐渍化生境中1~12a生树的根、枝和叶部主要矿质阳离子的吸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大果沙枣树体内Ca~(2+)的积累量最高(13.79 g/kg),K~+次之(5.92 g/kg),Na~+最低(1.00 g/kg);随着树龄的增大,大果沙枣根部的Na~+以及枝和叶部的K~+、Ca~(2+)、Mg~(2+)的积累量均逐渐增大,而根部的K~+含量则逐渐减少;高龄段(10~12a)树体根部的Na~+累积量显著(P0.05)高于中低龄(1~9a)段。(2)大果沙枣树体内K~+/Na~+最大(15.36),Mg~(2+)/Na~+次之(12.25),Ca~(2+)/Na~+最小(10.51),根和枝部的K~+/Na~+均随着树龄的增大而降低,叶部则表现相反。(3)土壤中的K~+和Mg~(2+)向根方向、根部K~+、Mg~(2+)和Ca~(2+)向枝方向以及根部的K~+和Mg~(2+)向叶方向的选择运移系数均随着树龄的增大呈直线上升趋势。(4)土壤中Na~+与根部N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0.687,P0.01),与叶部的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0.605,P0.05);土壤中K~+含量与根部的Na~+、叶部的K~+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0.544,0.676),与根部的Mg~(2+)呈显著负相关关系(-0.499)。研究发现,大果沙枣树生长过程中主要通过根部对Na~+的聚积作用,以及K~+、Mg~(2+)和Ca~(2+)在枝、叶部的吸收积累来维持植物体离子平衡,以适应盐渍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2.
以鸡败血症支原体为材料,研究阳离子、pH、温度、底物、抑制剂等对膜上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鸡败血症支原体膜上ATPase是被Mg~(2 )激活,而不被K~ Na~ 激活,乌巴碱不能抑制。除Mg~(2 )外,Mn~(2 )、Co~(2 )、Zn~(2 )对该酶都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Ca~(2 )则略有抑制作用。鸡败血症支原体膜的ATPase pH适应范围较广,对温度有较高的耐受力。几种线粒体内膜上ATPase复合体的抑制剂如寡霉素、DCCD等对鸡败血症支原体膜上ATPase都无抑制作用。与线粒体、细菌的ATPase的性质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以香椿幼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褪黑素(0、50、100、200和400μmol/L)对盐(150 mmol/L NaCl)胁迫下香椿幼苗生长指标、矿质元素离子(Na~+、K~+、Ca~(2+)和Mg~(2+))含量、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和胞间CO_2浓度(C_i)等光合作用指标的影响,以探究外源物质褪黑素对盐胁迫下香椿幼苗生长和生理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1)在盐胁迫条件下,香椿幼苗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叶绿素含量和P_n显著降低,叶片和根系中Na~+含量比对照(CK)显著增加,而K~+、Mg~(2+)和Ca~(2+)含量以及离子含量的比值(K~+/Na~+、Mg~(2+)/Na~+和Ca~(2+)/Na~+)则明显下降,且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2)施加适宜浓度褪黑素能显著促进盐胁迫下香椿植株生长,降低其叶片和根系中Na~+含量,提高其K~+、Ca~(2+)、Mg~(2+)含量和离子含量比值以及叶片P_n、T_r、水分利用效率(WUE)和G_s和C_i,但却降低了气孔限制值(L_s)。(3)适宜浓度褪黑素使盐胁迫下香椿植株叶片的丙二醛积累明显下降,叶绿素含量显著上升。研究发现,外施适宜浓度的褪黑素能降低盐胁迫下香椿幼苗叶片和根系内Na~+浓度,增加K~+、Mg~(2+)和Ca~(2+)浓度,调控植物体内细胞的离子平衡状态,增强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香椿幼苗对盐胁迫的抗性,并以100μmol/L褪黑素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以当年生圆柏幼苗为实验材料,采用温室调控盆栽土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100、200、300mmol·L-1)胁迫21d对其生长情况及不同器官(根、茎、叶)中K~+、Na~+、Ca~(2+)和Mg~(2+)的吸收和分配的影响,以探讨圆柏幼苗对盐环境的生长适应性及耐盐机制。结果表明:(1)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圆柏幼苗生长,包括株高、地径、相对生长量以及生物量的积累均呈下降趋势,而其根冠比却增加。(2)在各浓度NaCl胁迫处理下,圆柏幼苗根、茎、叶中Na~+含量较对照均显著增加,而且叶中Na~+含量显著高于茎和根,叶中Na~+含量是根中的5倍。(3)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圆柏幼苗各器官中K~+、Ca~(2+)和Mg~(2+)含量以及K~+/Na~+、Ca~(2+)/Na~+及Mg~(2+)/Na~+比值均呈下降趋势。(4)在NaCl胁迫条件下,圆柏幼苗根系离子吸收选择性系数SK,Na、SCa,Na、SMg,Na显著提高,茎、叶离子转运选择性系数SCa,Na、SMg,Na则逐渐降低,叶中离子转运选择性系数SK,Na则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显著降低,大量Na~+进入地上部,减缓了盐胁迫对根系的伤害。研究认为,圆柏幼苗的盐适应机制主要是通过根系的补偿生长效应及茎、叶对Na~+的聚积作用来实现的,同时也与根对K~+、Ca~(2+)、Mg~(2+)的选择性运输能力增强和茎、叶稳定的K~+、Ca~(2+)、Mg~(2+)的选择性运输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以1年生西伯利亚白刺水培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200、400mmol·L~(-1))处理对幼苗生长及不同器官(根、茎、叶)中Na~+、K~+、Ca~(2+)、Mg~(2+)的吸收、运输与分配的影响,探讨西伯利亚白刺的盐适应机制。结果表明:(1)200mmol·L~(-1) NaCl处理促进了西伯利亚白刺幼苗的生长及叶片肉质化程度,400mmol·L-1 NaCl处理显著抑制其生长。(2)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升高,西伯利亚白刺幼苗根、茎、叶中Na~+含量显著增加,且叶中Na~+含量显著高于茎和根中;根系中K~+含量显著增加;根、茎、叶中Ca~(2+)、Mg~(2+)含量在200mmol·L~(-1) NaCl处理下保持平稳或上升,而在400mmol·L-1 NaCl处理下显著下降。(3)各器官中K~+/Na~+、Ca~(2+)/Na~+和Mg~(2+)/Na~+比值总体随NaCl处理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且根部离子比值始终高于叶片和茎。(4)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升高,西伯利亚白刺幼苗根-茎SK,Na显著下降,而根-茎SCa,Na、SMg,Na及茎-叶SK,Na、SCa,Na、SMg,Na逐渐提高。研究发现,西伯利亚白刺的盐适应机制主要是通过植株的补偿生长效应及叶片对Na~+的聚积作用实现的,同时也与根系对K~+的扣留及茎叶对K~+、Ca~(2+)、Mg~(2+)选择性运输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生物化学的手段,对大鼠进行了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研究溴氰菊酯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离子调节作用的影响。急性实验结果表明:<1>溴氰菊酯能显著抑制脑微粒体上的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但并不降低ecto-Ca~(2+)-ATP酶(细胞表面的Ca~(2+)-ATP酶)的活性;<2>溴氰菊酯对大鼠小脑组织中的环腺苷酸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却能显著升高与其作用相反的环鸟苷酸含量。体外实验证明,溴氰菊酯能够减少线粒体对Ca~(2+)的主动摄取。在对大鼠进行的亚急性实验中,发现溴氰菊酯中毒组与对照组大鼠的Ca~(2+)+Mg~(2+)-ATP酶、Na~++K~+-ATP酶和ecto-Ca~(2+)-ATP酶的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根据以上结果推测,在急性中毒的条件下,溴氰萄酯能引起大鼠脑神经细胞内Ca~(2+)和Na~+的浓度增高,致使神经兴奋性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黄精多糖对力竭训练小鼠肝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小鼠力竭训练后血ALT、AST,肝组织抗氧化指标、一氧化氮系统及ATP酶生化指标,探讨黄精多糖对小鼠运动性肝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以昆明雄性小鼠30只为研究对象,适应游泳训练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安静组、运动组、对照组,除安静组外,运动组、运动给药组进行20 d,隔天一次的一次性力竭游泳训练,运动给药组小鼠灌服150 g/kg·d黄精多糖,其他两组小鼠灌服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测定小鼠血清ALT、AST,肝组织MDA、GSH-PX、SOD、CAT、NO、总NOS、iNOS、eNOS、Na~+/K~+-ATP、Ca~(2+)/Mg~(2+)-ATP。测定结果显示:运动组与安静组比较,ALT、AST、MDA、NO、总NOS、iNOS升高,GSH-PX、SOD、CAT、Na~+/K~+-ATP、Ca~(2+)/Mg~(2+)-ATP降低;运动给药组与运动组相比,ALT、AST、MDA、NO、总NOS、iNOS降低,GSH-PX、SOD、CAT、Na~+/K~+-ATP、Ca~(2+)/Mg~(2+)-ATP升高。研究提示:黄精多糖能抑制过度训练引起的肝组织自由基增多,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通过调节i NOS、e NOS的活性,平衡NO的生成量,提高Na~+/K~+-ATP、Ca~(2+)/Mg~(2+)-ATP活性,保持较高的能量供给,维持细胞内外Na~+、K~+、Ca~(2+)、Mg~(2+)的正常分布与运转,对运动性肝组织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冰叶日中花(Mesembryanthemum crystallinum L.)实生苗为材料,经NaCl、NaCl+ CaCl_2、NaCl+LaCl_3处理后,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检测叶、茎、根中Na~+、K~+、Ca~(2+)、Mg~(2+)含量,计算K~+/Na~+、Ca~(2+)/Na~+和Mg~(2+)/Na~+比值,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测定根尖Na~+流和K~+流,研究盐胁迫下钙在维持离子平衡中的作用。结果显示,NaCl处理后,冰叶日中花各器官中Na~+含量增加,K~+、Ca~(2+)、Mg~(2+)含量降低,离子比值降低;CaCl_2处理降低了Na~+含量,提高了K~+、Ca~(2+)、Mg~(2+)含量,离子比值升高,而LaCl_3处理后的结果相反。经NaCl处理24 h后,冰叶日中花根尖Na~+和K~+明显外流,加入CaCl_2后,Na~+外流速度显著增加,K~+外流速度受到抑制,而加入LaCl_3后则降低了Na~+的外流速度,促进了K~+的外流。研究结果表明冰叶日中花受到盐胁迫后,钙参与了促进根部Na~+外排、抑制K~+外流的过程,进而保持各器官中较低的Na~+含量,表明钙在维持和调控离子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向敏  刘强  李妮亚  李伟  张云云 《广西植物》2016,36(4):387-396
为了比较引进红树与乡土红树的耐盐性差异,该研究以引进红树植物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和乡土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与秋茄(Kandelia obovata)幼苗作为实验材料,分析其在不同Na Cl浓度(100、200、300、400 mmol·L~(-1))处理下各器官离子浓度(Na~+、Cl~–、K~+、Ca~(2+)和Mg~(2+))和叶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1)高盐胁迫(400 mmol·L~(-1)Na Cl,28 d)处理下,拉关木根系Na~+增幅较小,秋茄根、叶Cl~–含量增幅均高于木榄和拉关木,说明拉关木在较高的盐浓度时能限制根系对Na~+、Cl~–的吸收,减少向地上部分运输。(2)高盐胁迫均增加3种红树根、叶的K~+浓度(木榄叶K~+略有降低,差异不显著),表明3种红树均可吸收K~+,来限制Na~+对植物的伤害;同时,降低3种红树根Ca~(2+)浓度,但拉关木根Ca~(2+)下降幅度小于秋茄和木榄,说明拉关木具有更强的防止Ca~(2+)流失的能力。(3)拉关木根维持Na~+/K~+、Na~+/Ca~(2+)平衡的能力强于秋茄和木榄。(4)高盐胁迫引起秋茄与木榄光合速率均降低,而拉关木光合速率却增加了54.1%。综上所述,拉关木能限制根系对Na Cl的吸收,有效维持Na~+/K~+、Na~+/Ca~(2+)的平衡,并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这表明拉关木与木榄和秋茄相比具有更高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0.
猪心细胞色素C的反胶团萃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AOT/异辛烷对猪心CytC的萃取,分析了不同AOT浓度、pH值条件、体积比、阳离子种类以及离子浓度对反胶团萃取猪心CytC的影响,结果表明;AOT浓度增加,对CytC的萃取率提高;在pH6~9之间对CytC有较好的萃取效果;Mg~(2 )、Na~ 、K~ 、Ca~(2 )”、Mn~(2 )、Li~ 离子中以Li~ 和Mg~(2 )的效果最好,其顺序为:Li~ >Mg~(2 )>Na~ >Ca~(2 )>K~ ,而 Mg~(2 )在0.025mol/L时萃取率最好,可达96.5%;当油:水体积比增大时,萃取率也增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金属离子对天冬氨酸酶基因工程菌催化合成L-天冬氨酸的影响,以富马酸为底物,分别添加K~+、Mg~(2+)、Mn~(2+)、Ca~(2+)四种金属离子,利用天冬氨酸酶基因工程菌催化合成L-天冬氨酸。结果表明,K+浓度0~2.5 mmol/L时,对L-天冬氨酸的合成没有影响,K+浓度超过2.5 mmol/L时会抑制L-天冬氨酸的合成;Mg~(2+)、Mn~(2+)、Ca~(2+)对L-天冬氨酸合成量影响均呈现先促进后抑制,L-天冬氨酸合成量达到高峰时,Mg~(2+)、Mn~(2+)、Ca~(2+)浓度分别是10 mmol/L、8 mmol/L和11 mmol/L;与对照相比Mn~(2+)促进作用最强,L-天冬氨酸合成量增幅为192.0%。本研究结果可为L-天冬氨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不同淋洗水量下胶州湾养殖池塘土壤盐分淋洗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养殖池塘严重盐渍化现象,为确保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室内土柱试验探讨不同淋洗水量下胶州湾养殖池塘土壤盐分淋洗规律,并确定最佳用水量。结果表明:随着淋洗水量的增加,土壤及其淋滤液的含盐量均以指数形式下降,为兼顾淋洗效果和节约用水,接近1:1的水土比可以达到较好的改良效果;在脱盐过程中,土壤中Ca~(2+)、Mg~(2+)、K~+、Na~+、Cl~-含量均呈下降趋势,SO_4~(2-)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O_3~(2-)、HCO_3~-含量呈上升趋势;淋滤液中各盐离子浓度与土壤各盐离子变化规律类似;土壤各盐离子脱盐率大小大致表现为Cl~-Na~+K~+Ca~(2+)Mg~(2+)SO_4~(2-)HCO_3~-;随着淋洗水量的增加,土壤中离子组成由原来的Cl~-和Na~+为主先转变为以Na~+、K~+和SO_4~(2-)为主,最后转变为Na~+、HCO_3~-和K~+为主。土壤脱盐过程伴随着土壤碱化现象,因此需要对盐渍土脱盐过程中的碱化现象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黑河天涝池流域典型林分生态水文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宇豪  高俊红  高婵婵  赵传燕  叶苗 《生态学报》2017,37(14):4636-4645
采集了黑河天涝池流域典型林分林外雨、穿透雨、树干径流和枯透水,并检测水体pH值和12种离子(K~+、Ca~(2+)、Na~+、Mg~(2+)、NH_4~+、Cu~(2+)、Zn~(2+)、Pb~(2+)、Cd~(2+)、Cl~-、SO_4~(2-)、NO_3~3)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天涝池流域大气降水pH均值为7.74,呈碱性,降水中离子绝对质量浓度较低,最高的是NO_3~-,质量浓度为1.1111 mg/L,最低的为Na~+,质量浓度为0.0108 mg/L;两种林分冠层有降低降雨pH值的作用,青海云杉林冠层对NH_4~+有升高作用,祁连圆柏林冠层对NH_4~+有降低作用,两种林冠层对NO_3~-和Cu~(2+)质量浓度有降低作用,对其它离子质量浓度均表现为升高作用;两种林分树干径流有提高穿透雨pH值的作用,与穿透雨相比,两种林分树干径流中阴离子均有升高,圆柏树干径流中所有阳离子质量浓度均有下降,云杉树干径流中Ca~(2+)、K~+、Mg~(2+)和Na~+减少,NH_4~+和Cu~(2+)增加;典型林分枯透水有提升穿透雨pH值的作用,与穿透雨相比,两种林分枯透水中阴离子质量浓度均有升高,云杉枯透水各阳离子均有降低,圆柏枯透水中Ca~(2+)、K~+和Mg~(2+)质量浓度升高,NH_4~+、Na~+和Cu~(2+)质量浓度下降;在采集的所有样本中,Pb~(2+)和Cd~(2+)均未检出,而Zn~(2+)仅在云杉树干径流中检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实现耐热α-半乳糖苷酶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并初步研究其酶学性质。[方法]克隆来源于埃默森篮状菌(Talaromyces emersonii)的α-半乳糖苷酶基因TEgal,构建p AO815-TEgal重组表达载体,采用DNS法测定其水解活性及酶学性质;通过薄层层析研究其水解底物谱;并构建TEgal基因多拷贝表达框,实现了该基因的高效表达。[结果]TEgal对棉籽糖水解活性最高9. 5 U/m L,最适温度75℃,最适pH值3. 5; Na~+、K~+对TEgal有促进作用,Mg~(2+)、Co~(2+)、Mn~(2+)、Ca~(2+)、Fe~(2+)、Zn~(2+)均能抑制酶活,多拷贝重组表达菌株活性最高为22. 4 U/m L。[结论]成功构建耐热α-半乳糖苷酶高效表达菌株,通过提升基因剂量将酶活和蛋白含量提高了135%和356%。  相似文献   

15.
已知 Mn~( )可以解除不饱和脂肪酸对叶绿体光合电子传递的抑制。本文指出,这种解抑作用,只有当Mn~( )先与叶绿体共处,或Mn~( )与不饱和脂肪酸先混和后再加到叶绿体中,才能发生。如果叶绿体先与脂肪酸接触,随后加入Mn~( )就不再能恢复电子传递活性。其它二价阳离子,例如 Ca~( )、Mg~( )、Co~( )和Zn~( ),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解除脂肪酸的抑制效应。因此不能认为Mn~( )在光系统Ⅱ氧化侧的电子传递途径上起着旁路作用,而可能是二价阳离子与游离的不饱和脂肪酸结合,保护了类囊体膜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16.
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富集因子等对布哈河流域2014年丰水期河水样品主要离子浓度特征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布哈河流域河水p H值的变化范围为7.91~9.21,平均值为8.43;EC的变化范围为133~871μS·cm~(-1),平均值为383μS·cm~(-1);河水中SO_4~(2-)、Ca~(2+)、Cl-、Na~+、 Mg~(2+)、NO3-、K+和NH_4~+的平均离子浓度分别为60.2、33.1、31.1、14.8、12.8、8.1、1.5和0.3μeq·L-1;阳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a~(2+)Na~+ Mg~(2+)K+NH_4~+,而主要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SO_4~(2-)Cl-NO_3~-; Mg~(2+)、Ca~(2+)和SO_4~(2-)的离子浓度随着海拔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Na+、Cl-和NO_3~-随着海拔的增加表现出减小的趋势,但K~+和NH_4~+不随海拔梯度的改变而变化;布哈河全流域的水化学类型为SO_4~(2-)-Ca~(2+)-Cl-- Mg~(2+);布哈河流域的水化学主要受控于蒸发岩和碳酸盐岩风化产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柽柳植株周围土壤盐分离子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立华  陈沛海  李健  陈小兵  冯亚 《生态学报》2016,36(18):5741-5749
为探讨柽柳的盐分富集效应及其对不同盐分离子分布的影响,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柽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离植株不同距离不同土层中的盐分离子组成、含量、离子比及不同离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各土层阳离子中Na~+含量最高,其次是Ca~(2+)和Mg~(2+),K~(+)最低,Cl~(-)在阴离子中的含量最高,SO_4~(2-)次之,HCO_3~-最低,而未检测到CO_3~(2-)。在柽柳植株周围,尤其是表层土壤中,离植株越近盐分含量越高,显示出柽柳对盐分的富集效应,其中对不同阳离子的富集程度表现为K~+Na~+Mg~(2+)Ca~(2+),而对阴离子的富集程度表现为HCO_3~-Cl~-SO_4~(2-)。冠层下凋落物中盐分的释放和树干径流可能是导致盐分在柽柳植株周围水平方向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土壤总可溶性盐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升高。阳离子和阴离子向下迁移程度分别表现为Na~+Mg~(2+)Ca~(2+)K+和Cl~-SO_4~(2-)≈HCO_3~-,因而随土层加深而升高的Na~+、Ca~(2+)、Mg~(2+)和Cl~-,显示出底聚特征,而K+、SO_4~(2-)和HCO_3~-含量则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具有表聚特征。降水淋溶、盐分离子迁移速率的差别和各土层中不同生物量根系对盐分吸收的差异可能是造成盐分在垂直方向上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盐胁迫对高丛越橘幼苗生长及离子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丛越橘"双迪"2年生扦插苗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经0、100、200和300mmol·L~(-1)Na Cl溶液处理40天后,研究了幼苗干物质积累量、叶片受害情况以及矿质离子(Na~+、K~+、Ca~(2+)、Mg~(2+)和Cl~-)含量变化及其在根、茎、叶中积累、运输与分布特征,以揭示其盐适应生理机制,为耐盐越橘品种选育及合理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低盐(100mmol·L~(-1))处理下总干物质量没有明显降低,在中高盐(200~300 mmol·L~(-1))处理下总干物质量明显降低,盐害指数随盐胁迫的加重而明显增大;在低盐处理下,茎和叶对K~+、茎对Mg~(2+)以及根对Ca~(2+)的吸收保持稳定;在中高盐胁迫下,Na~+和Cl~-在叶中大量积聚,显著降低了根对K~+、Ca~(2+)和Mg~(2+)以及茎和叶对K~+的吸收能力,显著降低了植株从根到叶K~+、Ca~(2+)和Mg~(2+)的整体运输能力,从而破坏了叶的离子平衡,导致离子毒害和生长受阻。  相似文献   

19.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TMA)以低于CMC的浓度、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以高于CMC的浓度引起大麦离体根K~+及可溶性糖的外流,并有浓度效应。5℃时表面活性剂引起溶质外流,CTMA预处理10 min后,Ca~(++)无抑制作用。Ca~(++)与 Triton-X-100同时处理大麦根促进溶质外流。Mg~(++)、Mn~(++)对CTMA及Triton-X-100引起溶质外流的效应与Ca~(++)的相类似,但不如Ca~(++)有效。  相似文献   

20.
互花米草幼苗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生长和溶质的积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花米草在NaCl营养液中能够大量积累Na~+和Cl~-,并对K~+、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积累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抑制了Ca~(2+)、Mg~(2+)和Pi的吸收。幼苗积累Na~+和Cl~-作为主要渗透剂。Na~+/K~+比值随着培养基NaCl浓度增大而提高。根部无机离子的总量明显高于地上部。NaCl明显降低幼苗地上部的渗透势,其变化随培养基渗透势的下降而降低。在NaCl营养液中培养的幼苗鲜重和含水置下降,但对于重影响不大,鲜重/干重比值随培养基NaCl浓度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