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2012年4-11月对老平岗林场6个群落中7种寄主上的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种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寄主为单位,槲寄生的最终分布格局取决于寄主的格局;而在每个寄主上则呈聚集性分布。从数量上看,寄生强度为:山杨"白桦"辽东桤木"黑桦"紫椴=青楷槭"色木槭;各寄主上单株槲寄生平均结果量为:山杨"白桦"辽东桤木"青楷槭"紫椴"色木槭"黑桦;红黄两种果实型植株的比例近于1∶1。从遗传上看,槲寄生表现出过量繁殖特征;其种子传播与太平鸟存在密切联系,经鸟类粪便排出的种子82%落在地面,15%黏附在下层灌木上,3%附着在寄主树干上。本研究认为:寄主的分布格局,寄主所在群落的组成及发育,传播者的生活习性和槲寄生自身的繁殖策略是影响其种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蟋蟀常见鸣声类型的比较研究(直翅目:蟋蟀总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蟋蟀的3类常见鸣声(召唤声、求偶声、争斗声)进行了分析比较,同种3类鸣声在频域特征和时域特征上存在差异,但也有一些相似的特征;3类鸣声中,召唤声在分类研究上更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截至2023年1月,中国共记录312种蛇类,是世界上蛇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物种特征决定其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在进化生物学、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还没有关于我国蛇类形态学、生活史和生态学等特征的完整数据库。本文通过系统查阅已出版的蛇类专业书籍、已发表的文献和爬行动物数据库,共收集整理了中国现有312种蛇类的41个特征数据。这些特征包括以下3个方面:形态特征(包括鳞片、牙齿等25个特征)、生活史特征(包括体长、食性、捕食方式、繁殖方式、活动时间、有无毒性等11个特征)和生态学特征(包括是否中国/岛屿特有种、成体生境、地理分布范围和海拔分布等5个特征)。在收集的41个特征中,除颏鳞、吻鳞和地理分布范围数据完整外(100%),其余特征数据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完整度为7.72%–99.70%)。本数据集是目前中国最新和最完整的蛇类特征数据集,可为我国蛇类的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和保护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物种特征是生物对生存环境适应和响应的表现, 反映了物种的生态位、适合度和生态功能。特征数据库的建立和共享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维持与丧失、物种进化与适应、生态过程与生态系统功能、物种对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响应、种内与种间关系等的基础。中国是世界哺乳动物物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然而目前中国还没有包含哺乳动物形态、生活史、生态学和地理分布等物种特征的数据库。我们系统查阅了文献和各种数据资料, 共收集整理出中国有分布记录的754种哺乳动物(包括近些年野外绝灭种、分布存疑种)的体重、脑容量、体长、尾长、前臂长(翼手目)、后足长、耳长、性成熟时间、妊娠期、窝崽数、年窝数、世代长度、食性、活动模式、是否特有种、濒危等级、海拔范围、栖息地类型、栖息地宽度、动物地理界、生物群系、分布型、动物地理区划和分布省份或水域等24个生态特征数据。在这些特征中, 除了分布省份或水域及是否特有种外, 其余特征数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数据的完整度为30%‒100%。本数据库收录的哺乳动物种数为目前中国哺乳动物种数的上限, 为中国哺乳动物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推进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信息共享和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5.
截至2021年底, 中国共记载591种两栖类(不包括外来入侵种), 是世界上两栖类物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物种特征影响和决定了物种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在进化生物学、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 中国两栖类在线数据库(https://www.amphibiachina.org)已经整理了我国两栖类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信息和地理分布等部分物种特征, 但仍缺乏一个完整的、可自由检索的数据集。通过系统查阅文献和数据检索, 本文收集整理了中国全部591种本土两栖类的22个特征数据, 包括物种发现时间(最早发现和描述新物种文章的发表时间)、模式产地、中国受威胁等级、全球受威胁等级、致危因子、是否中国特有种、是否岛屿特有种、雄性体长、雌性体长、窝卵数、卵径、产卵地点、幼体主要生境、成体微生境、活动模式、生殖周期、繁殖时间、是否有亲本照顾、受精方式、海拔范围、分布地区、分布省份数。除了物种发现时间、是否岛屿特有种、分布地区、分布省份数外, 其余特征数据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 数据完整度为27.92%-100%, 平均完整度为71.72%, 标准差为24%。本数据集是目前我国两栖类最新和最全的物种特征数据库, 希望可以为我国两栖类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生物地理学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沈阳市城郊土壤有机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沈阳市城郊土壤中35种有机污染物进行了检测,分析了土壤有机污染检出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沈阳市城郊土壤共检出了15种有机污染物;苯并(a)芘、六氯苯、滴滴涕和六六六的变异系数均大于l,其污染物浓度局部富集程度高,含量起伏变化大,土壤有机污染呈现“一多三少”的现象,即全区检出有机污染物的采样点多,检出的有机污染物种类较少,有机污染物含量少,且无超标点.受土壤包气带岩性影响,城郊土壤垂向上有机污染规律明显.土壤区域有机污染分布特征与城市土地利用功能一致性较高.分析了各类有机污染物含量和分布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对防治城市土壤污染,进而保障居民的食品安全和饮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土壤原生动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土壤中存在着原生物动物,土壤原生动物起源淡水,尽管土壤原生动物与水生生动物有着千丝万继的联系,但由于对土壤环境的长期适应,它在群落组成,形态学,生理学及分布上形成了自身的特征,土壤原生动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借助功能生态学的理论 ,提出了运用土壤的特征物质 (CM)和特征时间 (CT)区分土壤类型的新方法。通过数学模拟 ,分别计算了灰色森林土和黑钙土的特征物质和特征时间 :当灰色森林土和黑钙土的年凋落物量分别为 5 .5t·hm-2 和 11.2t·hm-2 时 ,它们的CM和CT分别为 133t·hm-2 、80年和 82 0t·hm-2 、6 5 0年。CM和CT的值随着输入土壤的物质量和土壤中分解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而且受外界环境因素 (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的影响。CT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魏永平  袁锋  张雅林 《昆虫知识》2000,37(4):242-243
壁蜂属 Osmia绝大多数属独栖蜂 ,并具有很强的访花习性。我国自 1 987年从日本引进角额壁蜂 Osmia cornifrons(Rad.)后 ,开始在苹果、梨、李、桃、杏及樱桃等多种北方落叶果树花期 ,利用壁蜂授粉 ,提高坐果率。我国北方春季果树花期常见的壁蜂种类有角额壁蜂 Osmia图  5种壁蜂雌虫鉴别特征A~ D,唇基两侧的角状突 (侧面观 ) :A.角额壁蜂  B.叉壁蜂  C.叉壁蜂 (顶面观 )  D.壮壁蜂 ;E~ I,唇基端缘特征 (前面观 ) :E.角额壁蜂 F.叉壁蜂  G.壮壁蜂  H.凹唇壁蜂 I.紫壁蜂cornifrons(Rad.)、凹唇壁蜂 O.excavataAlfken、紫壁蜂 …  相似文献   

10.
水葫芦苗(Halerpestes cymbalaris)的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调查统计的方法在中国科学院海北定位站研究了高寒湿地植物水葫芦苗无性系的生长特征、形态特征以及能量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匍匐茎只有1条的水葫芦苗最多,占35.29%,匍匐茎有4条的水葫芦苗只占8.82%。同一水葫芦苗无性系中,随着匍匐茎数目的增多,分株数、间隔子数、茎总长和匍匐茎比节问重变小。分株一般在第一级最高,末级较低;第1条匍匐茎的间隔子较长。随水葫芦苗匍匐茎数目的增多,用于无性繁殖的分株干重比例逐渐增加,用于有性繁殖的花的干重比例下降。水葫芦苗无性系这种生长特征、形态特征以及能量分配规律是其生物—生态学特性和所处高寒湿地生境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Coltivirus病毒属 (Coltivirus ,Colti)为呼肠病毒科病毒 ,以科罗拉多蜱媒热病毒 (Coloradotickfevervirus,CTFV)为代表株 ,该病毒原为环状病毒属成员 ,由于其对人有致病性 ,可引起人的发热和脑炎 ,病毒核心的衣壳表面结构  相似文献   

12.
Coltivirus病毒属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oltivirus病毒属(Coltivirus,Colti)为呼肠病毒科病毒,以科罗拉多蜱媒热病毒(Colorado tick fever virus,CTFV)为代表株,该病毒原为环状病毒属成员,由于其对人有致病性,可引起人的发热和脑炎,病毒核心的衣壳表面结构不同于典型的环状病毒,尤其是病毒基因组为12个双链RNA节段而不是环状病毒的10个节段,核酸分子量27×106,远比环状病毒(18×106)大,故单列一属.目前全世界已在美洲、亚洲和欧洲等地分离到数十株Colti病毒(主要病毒株的分离年代和地区见表1).  相似文献   

13.
强大小蠹的简要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殷惠芬 《动物分类学报》2000,25(1):120-120,43
强大小蠹D.valensLeconte,俗名红脂大小蠹RedTurpentineBarkBeetle是重要的松树害虫,它对树种的选择不严格,能危害多种松树,为了便于识别,特将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加以阐述。形态学特征 体长53~83mm,平均约73mm,体长为体...  相似文献   

14.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的生态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太平  任海 《生态科学》1999,18(2):8-12
湿地松具有抗旱耐瘠薄,早期生长快的特点,因而被广泛引种并常用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通过广东省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的研究发现,湿地松纯林后期生长较慢,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指数偏低,较易发生病虫害,湿地松落叶养分含量低,分解慢,不利于植被恢 过程中土壤肥力的提高,因此应根据不同目的营造不同类型的湿地松人工纯林或混交林,并对现有大面积的湿地松纯林进行林分改造。  相似文献   

15.
大叶相思的生态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任海  彭少麟   《广西植物》1998,18(2):146-152
通过对大叶相思的生态生物学特征研究表明:大叶相思在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各种类型土壤上及水土流失地区均能正常生长,冬季的低温是其主要限制因子;大叶相思叶片的光合速率高,纯林的垂直结构合理,生产力高,可以作为速生丰产林加以推广;在营造大叶相思混交林时,需注意其喜阳性和根系浅的特性;大叶相思林的根瘤生物量大,固氮力强,凋落物多,且营养元素的循环快,具有较好的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水土的作用;虽然大叶相思树干的生物量高,但其干形差,用材率不高,需加强修枝和直干形种类的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深圳海域近20年赤潮发生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冷科明  江天久 《生态科学》2004,23(2):166-170,174
本文根据深圳海域1981-2002年发生的93起赤潮记录,综合分析了赤潮发生的特征,可归纳为5点:①深圳海域的赤潮多发区位于大鹏湾、大亚湾和深圳圳湾,其中大鹏湾的盐田水域、大亚湾两部的东山和坝光水域、深圳湾的后海与东角头水域为赤潮多发地段;②赤潮发生的频率增高,赤潮持续时间延长;③全年中有两个赤潮多发季节,主要集中在3~5月,其次为9~11月;④赤潮引发种类丰富,约有39种,其中甲藻最多,其次为硅藻,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特征;⑤赤潮引发种类具有明显的演替规律,不断有新的种类引发赤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有1,445种鸟类, 是世界上鸟类物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物种特征反映了生物有机体的功能和适合度, 在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 目前还没有关于我国鸟类生活史、生态学和地理分布等物种特征的完整数据库。通过系统查阅文献和各种数据资料, 本文共收集整理出了中国1,445种鸟类17个功能特征数据: 体重、体长、嘴峰长、翅长、尾长、跗蹠长、食性、窝卵数、卵大小、卵体积、巢址、巢的类型、集群状况、迁徙状况、是否特有种、地理分布范围和分布省份等。在这些特征中, 除迁徙状况、是否特有种、地理分布范围和分布省份外, 其余特征数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数据的完整度为60.83%‒100%。本数据库是目前关于中国鸟类最新和最全的物种特征数据库, 期望能为我国鸟类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生物地理学、保护生物学等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Drs.Rosen et Parenti,1981建议将大颌Jiang亚目自Jiang形目改隶颌针鱼目,并对新的Jiang形目及颌针鱼目各规定了7条主要特征,此建议已被鱼类学家Nelson专著《世界鱼类,1994》第3版等采纳,本文著者在写《中国动物志》中的Jiang形目及颌针鱼目时,详细比较了大颌Jiang亚目与颌针鱼目的关系,说明大颌Jiang亚目仍隶Jiang形目为宜。  相似文献   

19.
侵染香蕉的黄瓜花叶病毒株系的形态和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香蕉花叶病广东三个代表分离物的形态和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在六种鉴别寄主上,斑驳类(MM)和断续条纹类(BS)分离物侵染较多的寄主种类诱导较为严重的症状,连续条纹类(CS)分离物侵染能力较弱。电镜观察表明:BS、CS和MM三个代表分离物的粒子呈球状、其粒子直径分别为22.5、24.3和27nm,纯化的病毒粒子电泳相对迁移率分别为0.72、0.56和0.51,在西葫芦上的增殖速度:不管在子叶或真叶,都是MM最快、BS次之、CS最慢。从西葫芦接种叶运转出接种叶的速度:MM和BS相似、CS明显较慢。在烟草上,三个分离物的运转速度和增殖速度以MM最快、BS次之、CS最慢;而且在烟草上随着接种后时间的延长,三个分离物除MM维持高浓度的时间较长外,BS和CS的都很短。在西葫芦和烟草上提纯产量,MM类最多、BS类次之、CS类最低。  相似文献   

20.
阐明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8-201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特征和病毒基因特征。对2018-2019年中国流腮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2018-2019年中国流腮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8.65/10万和21.48/10万,15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是我国流腮的高发人群,分别占总病例数的85.30%和82.56%。流腮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份均有流腮病例报告,西部和中部地区发病率高于东部地区。2018-2019年共获得160条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SH基因序列,其中150条(93.75%)序列鉴定为F基因型MuV,在我国11个省份检测到;10条(6.25%)序列为G基因型MuV,2019年在广东、湖北和新疆3个省份检测到。和我国既往流行MuV代表株相比,2018-2019年流行的F基因型MuV代表株序列在基因亲缘性关系树上相对集中。现阶段我国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未发生明显改变,仍呈现病毒自然流行模式;F基因型作为优势流行基因型,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持续流行,但毒株的遗传多态性有所降低,这可能和我国实施1剂次腮腺炎疫苗常规免疫策略有关。G基因型MuV主要在我国局部地区流行,但流行范围在逐渐扩大。建议进一步加强两剂次腮腺炎疫苗接种工作,降低我国腮腺炎易感人群。同时持续性开展MuV流行学和病毒学监测工作,为鉴别病毒的来源,确定病毒传播途径和评估腮腺炎疫苗免疫策略奠定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