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将杨树叶片置于持续的光照下增加了其光合速率和异戊二烯的释放水平。持续的光照也诱导了总呼吸、细胞色素途径和交替呼吸途径容量的增加。用细胞色素途径和交替呼吸途径的抑制剂氰化钾和水杨基氧肟酸降低了光照下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异戊二烯的释放水平,也导致了光系统Ⅱ的光合效率和光化学淬灭系数的降低。这些结果表明了呼吸作用可能有助于光合作用的正常运行和光照下植物异戊二烯的释放。  相似文献   

2.
华福花的解剖学特征及其同五福花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载了华福花的地理分布,生长和繁衍的物理条件,详细描述了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特征和花粉形态。从四个方面比较了两种植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强调了华福花和五福花相比处于更高的阶段,并在发展和分化中。  相似文献   

3.
施蚯蚓粪对日光温室土壤及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蔬菜化肥过量施用造成土壤劣化、土传病虫害发生严重,从而导致蔬菜产量和品质下降。蚯蚓粪在改善土壤环境和促进蔬菜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本试验在日光温室采用等量撒施和沟施两种方式研究了增施蚯蚓粪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不施蚯蚓粪的对照相比,撒施蚯蚓粪和沟施蚯蚓粪处理均改善了土壤环境,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显著提高了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了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降低了真菌数量。沟施蚯蚓粪处理明显促进了植株地上部的生长,撒施效果不显著。蚯蚓粪处理明显增强了植株根系活力,提高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含量,促进了植株氮和钾含量的积累。撒施和沟施蚯蚓粪处理的番茄产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2.7%和32.6%。沟施处理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提高了66.1%、11.0%、122.6%和29.9%,硝酸盐含量降低了65.7%,而撒施处理对番茄果实品质提升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中华鲟具有重要的保育及学术研究价值。长江流域环境恶化及一些建设阻断了其洄游路线,破坏了其繁殖生境。同时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而被大肆捕捞,导致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系统阐述了当前中华鲟保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回顾了中华鲟保育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当前中华鲟保护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危机,并提出了相应的保育策略。对保护和拯救这一濒危的“活化石”,恢复其资源及维护长江和近海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小强 《人类学学报》2022,41(6):1097-1108
农业是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约1万年以前,农业在西亚、中美洲和东亚地区几乎同时独立出现。西亚的两河流域被认为是小麦、大麦、燕麦等作物的起源中心;中美洲则是玉米、马铃薯和花生等农作物的诞生地;中国拥有两套独立的原始农业系统,分别是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稻作农业和黄河中游地区的粟-黍旱作农业,孕育了中华农耕文明。西亚的小麦农业、东亚的稻作和粟-黍农业逐步传播到世界上大多数地区,促进了早期农业全球化。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和众多贸易路线的出现加快了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农作物的传播和融合,加速了农业全球化进程。农业的发展改变了人类改造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人类定居,导致人群结构的重大变革,出现劳动分工和商品交换等,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食物供应及储存,推动了人口的增长。农业起源和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人类活动的强度和范围,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生态和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6.
家蚕蛹营养成分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敦  白耀宇  张传溪 《昆虫知识》2004,41(5):418-421
总结了家蚕BombyxmoriL .蛹的蛋白质、脂肪酸和几丁质等营养成分含量及其特点。系统介绍了家蚕蛹蛋白、脂肪酸和几丁质等成分的提取技术和相关生产工艺。概述了家蚕蛹作为保健食品与饲料原料开发状况和食用安全性。并对家蚕蛹营养成分利用与产品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工业生物技术的核心——生物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生物催化剂在工业生物技术研究中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并综述了国内外生物催化剂在工业上应用的现状和研究前沿 ,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卞雅姣  黄洁  孙其松  姜东  江海东  周琴 《生态学报》2013,33(15):4623-4630
以宁麦13和徐麦31两种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pH值酸雨对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酸雨抑制了小麦的生长,减少了生物量的积累。pH值2.0酸雨处理后宁麦13的单穗粒数和单茎产量分别较对照下降了48.6%和56.7%,徐麦31则分别下降了31.2%和39.7%,差异显著。小麦籽粒主要营养成分对酸雨胁迫响应不同,酸雨处理提高了籽粒氨基酸、蛋白质含量,pH值2.0酸雨处理后,宁麦13和徐麦31小麦籽粒中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6.6%和30.9%,总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高20.6%和15.1%,均与对照差异显著。而小麦可溶性糖、淀粉和脂肪含量较对照降低,且总体表现为酸度增强变化幅度增大。不同蛋白组分也对酸雨胁迫反应不同,酸雨处理提高了籽粒中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而降低了谷蛋白含量和谷/醇。pH值2.0的酸雨处理后,宁麦13和徐麦31的清蛋白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3.1%和23.9%,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酸雨胁迫降低了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宁麦13和徐麦31的pH值2.0酸雨处理总淀粉含量分别较对照下降了11.8%和20.2%,与对照差异显著,但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可见酸雨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而且对品质也有明显影响。酸雨处理尽管提高了籽粒总蛋白含量,但降低了谷蛋白和谷/醇,降低了其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时代下,本科教学模式正因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发生着变革,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正在各高校推行和发展。为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和提升教学效果,本课程组针对面向非生物学专业学生开设的“生命科学导论”通识课程开展了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和实践,课程集合了高水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小班化教学、多元化平台、多维度教学模式等特点,建设了多学科背景的协作式教学团队,形成了重过程重能力的多元评价体系,践行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育人理念,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教学成效,可为国内高校同类课程的改革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拓展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视角,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草坪草抗旱性的形态学、生物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等鉴定方法。介绍了草坪草适应干旱胁迫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机制。对草坪草种质资源的抗旱性改良进展进行了概述。最后, 对草坪草抗旱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防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花后干旱和渍水胁迫对两个不同品质类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渍水和干旱处理明显降低了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在整个灌浆期内干旱处理明显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和醇溶蛋白含量,而渍水处理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的积累量。籽粒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以渍水处理最高,而支链淀粉以对照最高。干旱处理提高了籽粒干、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降落值,而渍水处理降低了上述品质指标。试验表明干旱和渍水胁迫对小麦籽粒蛋白质与淀粉的含量和组分及面粉品质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改变了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的籽粒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添加高粱根茬根际土对连作黄瓜生长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的差异。试验共设4个处理: CK(不施肥),T1(单施化肥),T2(优化施肥),T3(优化施肥+高粱根茬根际土)。结果表明: 与其他处理相比,T3处理促进了黄瓜生长发育,提高了土壤中16S rRNA和ITS rRNA基因数量。与T1处理相比,T2和T3处理明显提高了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不同处理间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差异不明显。添加高粱根茬根际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基于门、属水平上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其中,细菌中提高了酸杆菌门和拟杆菌门的丰度,降低了变形菌门、厚壁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和芽孢杆菌属的丰度;真菌中提高了担子菌门、木霉菌属和假散囊菌属的丰度,降低了镰刀菌属和绿僵菌属的丰度。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硝态氮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是影响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差异的关键因子。添加高粱根茬根际土不仅提高了连作黄瓜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细菌多样性,而且增加了有益菌木霉菌属的丰度,降低了致病镰刀菌的丰度和数量,保障了黄瓜存活率,为缓解黄瓜连作障碍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是近几年国内外的热点之一。但是因为没有产业化的明确途径,这个领域的产业化发展缓慢,很有可能像基因治疗和肿瘤疫苗的产业化一样无疾而终。本文探讨了干细胞治疗能够产业化之前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从技术层面,我们比较了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自体干细胞和异体干细胞的优缺点和国内外公司采取的一些途径。从政策方面,我们探讨了把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医疗技术还是一类医药产品的优缺点,比较了美国FDA和国内监管部门的相关政策,也提出了进一步的问题。最后,我们以美国FDA刚刚批准的Provenge为例,对细胞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的产业化提出了一些希望和想法。  相似文献   

14.
烟叶微生物及其在烟叶发酵和醇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微生物在烟叶发酵和醇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烟叶微生物概况及其在烟叶发酵和醇化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烟叶微生物的区系划分、烟叶发酵和醇化过程中微生物动态变化以及外源添加微生物的应用方法。阐述了微生物在缩短烟叶发酵和醇化周期、改善烟叶品质、降低烟叶有害物质和提高烟叶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应用成果。最后,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合理施肥对银杏园土壤肥力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研究合理施肥对银杏园土壤肥力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肥,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显著地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土壤酶的活性;从而培育了银杏发达的根群,促进了树体的生长。增加了银杏鲜根重和百叶鲜重,减少了银杏黄化株率,提高了银杏挂果株率及种核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项敬银  俞飞  伊力塔  陈敏斯 《生态学报》2018,38(15):5443-545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模拟酸雨(pH 3.0和pH 5.6)和镉(Cd 50和Cd 100)复合污染以及对照处理(CK)对秃瓣杜英(Elaeocarpus glabripetalus)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的酸雨处理显著增加了植株总生物量的积累,促进了根和叶片生物量的分配,降低了茎干生物量的分配,且显著降低了叶片中的镉含量。单独镉处理下,Cd 50显著增加了植株生物量的积累,促进了根和叶片生物量的分配,Cd 100虽抑制了植株生物量的积累,但生物量分配几乎不受影响。复合处理促进了植株根和叶片生物量的分配,降低茎干生物量分配,且降低了根冠比,其中pH 5.6+Cd 100显著促进了植株生物量的积累。所有处理的荧光参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说明未对植株的PSⅡ反应中心产生显著影响。镉在植株体内的积累为:根茎叶。酸雨强度和镉浓度的交互作用对生物量,镉含量和F0影响显著。因此,秃瓣杜英对酸雨和镉的复合污染有较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7.
Guo H  Zhu YP  Li D  He FC 《遗传》2011,33(8):809-819
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复杂疾病。某些生物学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如何发现和研究肿瘤相关通路是人们面临的一大挑战。随着以基因芯片数据为代表的海量实验数据的产出,很多研究小组提出了一系列算法和模型通过整合和分析实验数据,鉴定和模拟肿瘤相关的生物学通路,发现了很多重要的生物学结论。文章对这些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给出了一些常用的算法、软件和数据库资源,并讨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Uncoordinated-5(Unc5)基因家族属于经典的轴突导向基因家族。为了探讨Unc5的进化和分化规律,首先通过序列比对和蛋白质结构预测鉴定了Unc5基因家族成员的起源和分布,再利用PAML和DIVERGE软件分析了各基因亚型的进化选择压力和功能歧化。结果表明,Unc5基因家族在脊椎动物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选择压力,其中Unc5C基因型受到了纯化选择作用,而Unc5A、Unc5B和Unc5D基因型受到了正选择作用,并且在这3个基因型中分别检测到了8个、1个和6个正选择位点。此外,DIVERGE软件检测出38个I型功能歧化位点和97个Ⅱ型功能歧化位点。这些正选择位点和功能分歧位点为进一步研究Unc5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麋鹿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   总被引:39,自引:10,他引:39  
蒋志刚 《兽类学报》2000,20(1):1-12
以麋鹿为实例,通过辨识行为的基本单元,区别了“姿势”、“动作”和“环境”,分解了动物行为的层次,然后根据行为的适应和社群机能归类,建立了以“姿势—动作—环境”为轴心的,以生态功能为分类依据的动物行为分类编码系统(PAE编码分类系统)。PAE编码分类系统以集合论为基础,明确了动物行为的三要素:姿势、动作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避免了笼统地将动物的姿势、动作和行为混为一谈的做法,区分了动物行为的组成要素和结构层次。行为要素编码方法为动物行为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生长点。在继承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记录了有关麋鹿的姿势、动作和行为达200多种,还区别了各种行为在雄性、雌性和幼体之间的相对发生频次以及发生季节。  相似文献   

20.
岳东方摘译 《生命科学》2011,(12):1145-1146
今年的诺贝尔得主使我们对于免疫系统的认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他们发现了激活免疫系统的主要因子。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免疫反应的门卫,通过免疫反应,人和其他动物保护自己免于被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感染。Bruce Beutler和Jules Hoffmann发现了能够识别这些微生物和激活先天性免疫的受体蛋白,这也是机体免疫反应的第一步。Ralph Steinman发现了免疫系统的树突细胞及其它们在激活和调控适应性免疫(即免疫反应后期微生物从机体清除)中的独特作用。三位诺贝尔奖得主揭示了在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阶段,免疫反应如何被激活,为疾病机理提供了新的认识。他们的工作为预防和治疗感染、癌症和炎症性疾病开创了新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