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龙类药用动物的比较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发现我国中药地龙类药用动物主要有14个种,分别隶属于钜蚓科、正蚓科和链胃蚓科4个属。包括参环毛蚓Phereti- ma aspergillum(E Perrier)、通俗环毛蚓Pheretima vulgaris(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Michaelsen)、栉盲环毛蚓Phere- tima pectinifera(Michaelsen)、湖北环毛蚓Pheretima hupeiensis(Michaelsen)、直隶环毛蚓Pheretima tshiliensis(Michaelsen)、白颈环毛蚓Pherctima califomica(Kinberg)、中材环毛蚓Pheretima medioca(Chen et Hsu)、秉前环毛蚓Pheretima pracpinguis(Gates)、秉氏环毛蚓Pheretima carnosa(Goto et Hatai)、异毛环毛蚓Pheretima diffringens(Baird)、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Savigny),背暗异唇蚓Allolbophora caliginosa subsp.trapezoides(Ant.Duges)以及日本杜拉蚓Drawida japonica(Michaelsen)。本文对我国地龙类原动物主要种类进行了分类及形态描述,并编制了检索表和检索图,以供鉴别,为地龙的开发利用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
借助活体观察及银染法等对采自青岛沿海的7种较罕见的腹毛类纤毛虫(拉氏游仆虫Euplotes raikovi,拟伍氏游仆虫Euplotes parawoodruffi,坚盾檐纤虫Aspidisca leptaspis,斯坦槽纤虫Aspidsca steird,收缩沙冠虫Psammnomitra retractilis,柔弱异列虫 Anteholosticha manca,条纹小双虫Amphisiella annulata)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包括两个国内新纪录:拉氏游仆虫,拟伍氏游仆虫,同时补充了各青岛种群的纤毛图式及银线系等资料.对迄今缺乏详细研究的拉氏游仆虫首次做了纤毛图式水平上的描述并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给出了修订后的定义:活体约40~60 μn×25~40 μn,背部有明显的6列嵴突;口区延至虫体1/2后;口围带由23~35片小膜组成;额-腹棘毛包括7根典型棘毛以及位于额区中部的仅由1对毛基粒构成的退化结构;稳定的1根缘棘毛、2根尾棘毛;背触毛6~8列;银线系为double-patella型;海水种.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河北省棉区普遍发生棉小造桥虫(Anomisflava F.),中南部发生尤重,1961年在大名县、1962年在成安县和邯郸县都曾大量发生。 据1962年邯郸农科所调查,被害重的棉株每株平均减产籽棉12.7克,有效铃数减少1.13个,用沸水泼种测定受害株的棉籽成熟度为79.5%,未受害株为87.2%。 因此,我们在1959-1962年对小造桥虫的发生规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在青海和甘肃两省发现的赫刺螨四新种1.甘肃赫刺螨Hirstionyssus gansuensis新种 鉴别:本新种与赫刺螨属(Hirstionyssus Fonseca,1948)其它种的区别为腿节Ⅱ有2个突起,内大外小,各有1支刚毛;跗节Ⅱ近侧有1支蔷蔽刺样特殊刚毛;胸板中线长与宽几相等。本新种与线鼠赫刺螨(Hirstionyssus tamiopis Wang,1962)相似,但本新种背板几乎覆盖背面全部,第7对腹毛接近全腹板中间,基节刺式0—1—2—1;而线鼠赫刺螨背面裸露区很大,第7对腹毛接近全腹板边缘,基节刺式  相似文献   

5.
多毛类(Polychaeta)稚齿虫科(Spionidae)腹钩虫属(Scolelepis)的全叶亚属(Nerinides)迄今在国外已报告者共有7种,其中分布在太平洋西岸的仅有两种,产地为日本北海道和朝鲜济州岛,在我国沿岸尚未发现过。1961年12月南京大学生物学系陈义教授寄给我们一批多毛类标本,是该系1961年从舟山群岛采到的,鉴定结果共为14种,内有一新种隶于腹钩虫属全叶亚属,新种定名为球角腹钩虫Scolelepis(Nerinides)glo-bosa,其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游仆类是纤毛虫中进化最为复杂和高等的一大类群,为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游仆类的多样性,本研究利用活体观察、蛋白银和银浸法染色技术对采自青岛小西湖的小腔游仆虫(Euplotes aediculatus)的形态学及细胞发生学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并在完整的形态学及发生学研究基础上,测定了小腔游仆虫的核糖体小亚基基因(SSU r DNA)序列,通过序列比较和分子系统树构建等方法,对小腔游仆虫的系统地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种鉴别特征为9根额腹棘毛,5根横棘毛,2根缘棘毛,2根尾棘毛,8列背触毛,double-eurystomus型银线系。发生学特征包括:(1)后仔虫口原基在表皮下独立发生,前仔虫完全继承老口围带;(2)额–腹–横棘毛原基从左向右按照3:3:3:2:2的模式形成额腹棘毛和横棘毛;(3)前后仔虫最左侧额腹棘毛分别由独立产生的原基形成;(4)缘棘毛原基独立发生;(5)初级背触毛原基来自虫体中部老结构的反分化;(6)前后仔虫尾棘毛分别来自最右侧2列背触毛原基和老背触毛列末端;这些特征显示出游仆虫属个体发生模式的高度保守性。分子系统分析与形态学数据一致,即游仆虫属为单元发生,且小腔游仆虫与艾美游仆虫(Euplotes amieti)、阔口游仆虫(E.eurystomus)和伍氏游仆虫(E.woodruffi)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桨肋虫的卷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桨肋虫(Remopleurides Portlock,1843)是奥陶纪常见的三叶虫。(1974)统计过桨肋虫的种,大部分产于中、上奥陶统。绝大部分的描述,都是根据分散的头部、胸部和尾部。 Whittington(1950)曾详细地描述了桨肋虫的各种构造。(1961)描述了 Remopleurides pisiformis的卷曲标本,但胸后部及尾节保存不好。(1975)描述了一些保存零散的标本。一些国家的学者研究了不少酸解泡出的标本(如Webby,1973;Bergstrom,1973;Chatterton and Ludvigsen,1976),虽然保存完整的很少,但对头部腹边缘、颊角腹边缘、肋腹边缘和尾腹边缘的构造,基本上已经清楚。Bergstrom(1973)在论三叶虫形态、生活及分类时,专门讨论了桨肋虫的卷曲,但所用标本卷曲不完善。Beoep(1948)描述了哈萨克斯坦  相似文献   

8.
贵州梵净山陆栖寡毛类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保持得较为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但其陆栖寡毛类动物从未有人研究报道过,1985年5月—6月,笔者在梵净山进行了采集,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一、梵净山陆栖寡毛类名录1.日本杜拉蚓Drawida japonica Michaelsen1892;2.环串环毛蚓Pheretima moniliata Chen1946;3.异毛环毛蚓Ph.diffringens(Baird1869);4.云龙环毛蚓Ph.yunlongensis Chen et Hsu1977;5.白颈环毛蚓Ph.californica(Kinberg1867);6.舒脉环毛蚓Ph.schmardae(Horst1883);7.毛利环毛蚓Ph.morrisi(Beddard1892);8.湖北环毛蚓Ph.hupeie…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兽类区系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浙江省兽类区系过去有一些报道。Swinhoe(1874)曾记录宁波附近的毛冠鹿;Ping(秉志,1924)记录过定海1只幼抹香鲸;Sowerby(1933)又记述过浙江啮齿动物3种和Allen(1938-1940)浙江兽类43种;Ellerman & Morrison-Scott(1951)记录浙江兽类26种;崔秀亭等(1959)报道了庆元县小型哺乳动物22种;诸葛阳(1962)报道过杭州市郊区啮齿类和食虫类12种;温业新等(1981)记述了浙江翼手类19种。最近我们查看了浙江博物馆收藏多年的兽类标本40种,其中为本省新记录的有9种。根据我们在1958-1960年、1962-1964年对本省兽类作过的调查资料,特别是1979-1981年比较系统地对杭州、加兴、金华、丽水、温州及舟山等地区的二十多个县,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树椿 《昆虫学报》1991,34(4):450-452
华枝(虫脩)属 Sinophasma Günther(1940)隶属于竹节虫目,长角枝(虫脩)亚科(Necrosciinae)。本属昆虫一般生活于森林中,大部分为害壳斗科植物,至目前为止全世界共记载有5种,均分布于我国,它们是:异尾华枝(虫脩)S.mirabile Gnther,克氏华枝(虫脩)S.Klapperichi Günther,瓦腹华枝(虫脩)S.hnei Günther,垂臀华枝(虫脩)S.brevipenne Günther,和斑腿华枝(虫脩)S.maculicruralis Chen。1987年笔者从贵州省森林昆虫考察  相似文献   

11.
樟树是一种珍贵的用材树种;亦是提炼樟脑和樟脑油的重要原料。1959—1961年,我校校园内的樟树,由于拟蔷薇轮蚧的危害,死树竟达40余株。为此,笔者于1962—1963年对该虫进行了生活史观察及休眠期药剂防治试验。兹将结果整理如下,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这篇报告记述了一种冠齿兽属(Coryphodon)的新种钝脚类(Pantodonta),时代为早始新世。化石包括来自同一地点的两批材料。一批是张王萍、童永生等1961年采集的(张、童,1963);另一批是1964年夏季北京自然博物馆甄朔南、时墨庄等同志采集的。化石产地都为江西新余市姚圩人民公社宁家山及其附近的峰间老。这个地点过去发现的一些化石已描述发表(周,1959;周、童,1962)。  相似文献   

13.
日本血吸虫的若干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血吸虫的形态畸形较为罕见,仅毛守白和李霖(1948)描述了虫体肠管分叉的畸形,Moore(1955)、李书颖和徐锡藩(1956)分别报告了雄虫睾丸的畸形和雌雄同体,以及钱珂和刘绍德(1959)叙述了雌虫双性畸形。本文系报导近年来在应用实验室感染的阳性钉螺所逸出的尾蚴,进行人工复性感染各种哺乳动物后,在约6,000条日本血吸虫成虫标本中所观察到的各种畸形。根据畸形的情况可归纳为以下数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二十多年来,国外学者对小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细胞动力学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结果不同。据记载:隐窝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自10小时至38小时不等(Thomus,1974;Cairnie,1965;Bond,1965;Lesher,1961a;Lesher,1961b;Lipkin,1971;Quaster,1959;Cleaver,1967),波动范围较大,且上皮细胞成熟后到毛顶端的经过时间也很不一致,自36小时至3天的均有(sherman,1960;Fry,1961;Quastler,1959;Hughs,1958;Cairnie,1965;Leblond,1959)。  相似文献   

15.
采用诱捕法于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对岳麓山周边地区实蝇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共获得实蝇类昆虫5种,包括离腹寡毛实蝇属Bactrocera 4种[具条实蝇B.scutellata (Hendel)、南瓜实蝇B.tau (Walker)、瓜实蝇B.cucturbitae (Coquillett)、桔小实蝇B.dorsalis(Hendel)]和合腹寡毛实蝇属Dacus 1种(棍腹实蝇Dacus sp.).其中,具条实蝇发生数量最大,占诱捕总数的76%,从5月到12月有2次数量高峰;其次为瓜实蝇占18%,南瓜实蝇和桔小实蝇数量最少,约各占3%;分析了不同诱剂对各种实蝇的诱捕效果,其中,Me性诱剂仅对桔小实蝇雄虫有引诱效果;Cue性诱剂可引诱具条实蝇、瓜实蝇和南瓜实蝇3种实蝇的雄虫;蛋白诱饵对具条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和桔小实蝇的雌、雄虫均有引诱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长沙地区实蝇类害虫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湖南长沙等地采集蚯蚓标本,发现腔蚓属Metaphire蚯蚓一新种。记述于下。 1972年Sims和Easton、1979年Easton应用数值分类方法,先后两次订正了环毛属Pheretima蚯蚓。把这一个原来包括了700多个种和亚种的大属,分为8个属,即扁体环毛属Planapherelima Michaelsen,1934、原环毛属Archipheretima Michaelsen,1928、新环毛  相似文献   

17.
茧蜂亚科中有些类群复眼具毛,种数稀少,标本较难采到。本文记述中国茧蜂亚科中复眼具毛的3属及1新种,它们分别为:宽凹茧蜂属ChelonogastraAshmead,1900;埃茧蜂属EctemnoplaxEnderlein,1920和集点茧蜂属PycnobraconCameron,1902,及西藏埃茧蜂Ectemnoplaxxizanginensis,sp.nov.,其中1属未发现标本。同时提供3属检索表,另附各属及新种的形态特征图,所有标本保存在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埃茧蜂属EctemnoplaxEnderlein,19201.西藏埃茧蜂Ectemnoplaxxizanginensis,新种(图1a~f)正模:♀,西藏墨脱,背崩,1980-Ⅱ-02,金根桃,吴建毅。该种与粒腹毛眼茧蜂EctemnoplaxperuliventrisEnderlein较为相似,但可通过如下特征区别:翅脉cu-a微弱后叉;第2腹背板具微弱中基三角区,后端延伸至第2~3腹背板间沟缝;第4腹背板中基具月牙形黑色区,剩余区域淡黄。分布:中国(西藏)。2.白腹埃茧蜂EctemnoplaxperuliventrisEnderlein,1920分布:中国(海南、台湾)和日本。宽凹茧蜂属ChelonogastraAshmead,1900据报道,该属有2种中国台湾曾有分布,但本次研究中未发现其标本。3.台湾宽凹茧蜂ChelonogastraformosanaWatanabe,1937分布:中国(台湾)和日本。4.山岳宽凹茧蜂ChelonogastrakoebeleiAshmead,1900(图2a~e)分布:中国(台湾)和日本。集点茧蜂属PycnobraconCameron,1902,中国新记录5.黑集点茧蜂PycnobraconnigerCameron,1902,中国新记录(图3a-h)研究标本:1♂,浙江古田山,1990-Ⅴ-01,马云,No.906148。分布:中国(浙江);印澳区。  相似文献   

18.
记述了采集自伊朗的腺水螨总科Lebertioidea 3新种:光足腺水螨Lebertia(Pseudolebertia)abseta sp.nov.,羽足尼罗螨Nilotonia(Dartia)pinnata sp.nov.,双羽激流水螨Torrenticola(Monoatractides)diploseta sp.nov.光足腺水螨Lebertia(Pseudolebertia)abseta sp.nov.P-Ⅱ羽状腹毛和无游泳毛的各足等形态特征可与其它种类明显区别;羽足尼罗螨Nilotonia(Dartia)pinnata sp.nov.鉴别性特征为O1的位置,P-Ⅱ羽状毛的数量和结构等;双羽激流水螨Torrenticola(Monoatractides)diploseta sp.nov.其P-Ⅱ具2腹毛,其中较为粗壮1毛羽状,此外P-Ⅱ和P-Ⅲ具数量不等的羽状毛等特征可与其他种类区别.同时文中对上述3新种的腺毛和眼毛的体位特征作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9.
箒虫动物(Phoronida)生活在海洋中,种类很少。这一门动物迄今仅发现两属(Phoronis和Phoronopsis)15种。我国至目前为止,仍未见有记载。 1961年2月18日和1962年2月8日,作者在厦门鼓浪屿潮间带低潮区进行采集时,曾发现了一种箒虫(Phoronis)。1963年3月28日,张炳西同志也在鼓浪屿采到一个标本。最近查阅文献,始确定以前所采到的标本均为澳大利亚箒虫(Phoronis australis Haswell),这是我国首次记录。 我们所采到的标本,最大的体长达93毫米,躯干部最大的直径为5毫米。体不分节而极细  相似文献   

20.
研究对采自青岛沿海的两种海洋纤毛虫-盾圆双眉虫与伪寡毛双眉虫做了形态学重描述。盾圆双眉虫与前人所报道的种群具有十分相似的纤毛图式,但在额-腹棘毛分布、大核片段、小膜及背触毛数目等方面表现出细微的变异性。此外,该青岛种群个体较小。统计学比较还表明,迄今缺乏研究的一海洋种,泥生双眉虫极可能为盾圆双眉虫(Diophrys scutum)的同物异名。伪寡毛双眉虫(Diophrys apoligothrix)为一新近报道的罕见种,研究基于新采集种群对其进行了补充性观察和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