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家族(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具有衔接蛋白功能,可通过结合于跨膜受体而协调胞外信号向胞内的传递,进而激活PI3 K/Akt和MAPK这两条经典的信号通路,从而调节细胞生长、增殖、代谢和存活等生物学过程.研究显示,IRS蛋白的表达水平或功能异常常与肿瘤、糖尿病和心血...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受体信号传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Liu R  Bai H  Liu BW 《生理科学进展》2001,32(3):254-256
胰岛素受体是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膜受体。胰岛素与靶细胞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受体酪氨酸残基自身磷酸化及β亚基酪氨酸蛋白激酶活化,后者使靶细胞内底物如IRS1或Hhc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酪氨酸蛋白激酶在胰岛素受体信号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胰岛素信号所激发的信号传递途径主要有二:一为Ras-MAP激酶途径,一为PI3-激酶途径,胰岛素的作用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4.
生物工程,特别是蛋白质工程是我国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项目。胰岛素研究是我国曾经取得过突出成就而比较有基础的课题。这里,仅对胰岛素受体的蛋白工程研究现状提供一些信息。 1985年,美国Genetech公司的Ullrich小组和加  相似文献   

5.
关于胰岛素的作用机制,目前有一种假说,认为胰岛素与其受体的α亚基结合后将信息传递给β亚基,引起β亚基酪氨酸激酶自身磷酸化而激活。酪氨酸激酶可以使细胞内其他蛋白质磷酸化,从而启动一系列细胞内事件发挥胰岛素的多重调节作用。通过近六年来的深入研究,已经了解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在介导胰岛素的绝大多数生物学效应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前景作一简要综述。 (一)胰岛素受体的结构近年来采用亲和标记、免疫沉淀、亲和层析、分子克隆等技术,对胰岛素受体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现在已了解胰岛素受体分子由两个13.5万分子量的α亚基、两个9.5万分子量的β亚基,三对二硫键连接而成。胰岛素受体的α及β亚基是由一1382个氨基酸组成的前受体原  相似文献   

6.
7.
肝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放射受体测定,已有不少报道,但方法不易重复。我们根据本实验室的条件,建立了大鼠肝细胞胰岛素受体测定的方法。并采用Scatchard作图法和De Meyts作图法,可分别获得胰岛素受体特性的二个重要参数——受体总数和亲和力。材料与方法一、材料 1、Wistar大白鼠160—180g,2,(125)I-胰岛素258μci/μg由华山医院糖尿病研究室提供,标记方法系采用B.B.Tower双步酶标法。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放射受体测定,已有不少报道,但方法不易重复.我们根据本实验室的条件,建立了大鼠肝细胞胰岛素受体测定的方法.并采用Scatchard作图法和De Meyts作图法,可分别获得胰岛素受体特性的二个重要参数——受体总数和亲和力. 材料与方法一、材料 1.Wistar大白鼠160—180g,2,~(125)I-胰岛素258μci/μg由华山医院糖尿病研究室提供,标记方法系采用B.B.Tower双步酶标法.  相似文献   

9.
前文报道的两种主要胰岛素靶组织——肝和脂肪——的受体分析方法,由于取材困难不适宜应用于临床研究。近年来,Gambhir等和Gingberg等分别证明在人类和火鸡的红细胞上具有胰岛素受体。虽然红细胞不是胰岛素的典型靶细胞,对于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生理意义还不清楚,但由于取材方便,生理条件下存活时间长以及对红细胞  相似文献   

10.
前文报道的两种主要胰岛素靶组织——肝和脂肪——的受体分析方法,由于取材困难不适宜应用于临床研究。近年来,Gambhir 等和Ginsberg 等分别证明在人类和火鸡的红细胞上具有胰岛素受体。虽然红细胞不是胰岛素的典型靶细胞,对于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生理意义还不清楚,但由于取材方便,生理条件下存活时间长以及对红细胞膜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等有利条件,红细胞是研究胰岛素受体比较好的材料,尤其适合于临床胰岛素受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PHIP是一种与胰腺β细胞中胰岛素受体底物(IRS)的PH结构域相互作用的蛋白。根据小鼠PHIP(mPHIP)mRNA翻译的不同起始位点,除全长的PHIP1外,mPHIP基因还编码其他3种不同变异体。在胰岛素诱导的信号途径中,主要分布于细胞核的PHIP1和IRS-1的PH结构域相互作用,介导IRS蛋白酪氨酸的磷酸化。IRS-2和PHIP1的共表达能诱导IRS在细胞膜上的定位,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向细胞质膜的转移。PHIP1的表达能提高β-细胞内细胞周期蛋白D2的表达,促进β细胞的生长。PHIP1的表达活化蛋白激酶B(PKB),活化的PKB能明显抑制β细胞的凋亡。PHIP与胰岛素信号传导途径中其他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受体底物家族与Ⅱ型糖尿病关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受体底物分子(IRS)是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关键物质,在维持细胞生长,分裂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发现的家族成员有四个(IRS-1、IRS-2、IRS-3、IRS-4)。目前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发生与之密切相关:胰岛素信号通路与其他信号通路发生交叉发生干扰,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引发Ⅱ型糖尿病;IRS蛋白的结构、表达水平异常导致胰岛素信号的中断或减弱,并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四种IRS分子表达的不平衡,致使胰岛素分泌调节的稳态被破坏也可能是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之一。Fox蛋白家族是动物细胞内的一类转录因子,与细胞代谢密切相关。Fox蛋白靶点有可能作为研究治疗糖尿病方法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脑组织中的胰岛素及其受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新发现的胰岛素敏感组织——脑的不同区域中,胰岛素含量和胰岛素受体(IR)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同一区域内的胰岛素含量与IR的含量之间不表现平行关系。作为IR的一个结构和功能亚型,脑IR的α-亚基和β-亚基的分子量低于肝细胞和脂肪细胞的IR。但脑IR的化学性质与后者基本相同。更为重要的是,胰岛素在脑中表现了与经典胰岛素靶组织所不同的生理功能,很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4.
就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后, 信号传递的过程及参与信号传递的细胞内信号分子进行了综述.胰岛素作为一种重要激素,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 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其发挥生理功能的第一步是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 激活胰岛素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活性, 随之磷酸化细胞内的信号分子, 从而使胰岛素的刺激信号转化为细胞反应.  相似文献   

15.
刘志民  徐仁宝 《生理学报》1991,43(5):504-507
在人体白细胞培养基质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胰岛素,3h 和24h 后以[~3H]标记的地塞米松([~3H] Dex)特异结合力为指标,研究了胰岛素对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抑制作用。在基质中分别加入 20mU/L(生理浓度),200mU/L(生理调节时最高血浓度)及2000mU/L(药理浓度),3h 后和不含胰岛素的对照值比,[~3H] Dex 的特异结合力分别减少23.3±10.0,32.2±13.2及54.3±9.2%(P>0.05,P>0.05及P<0.01;24h 后,和对照值相比,特异结合力分别减少43.5±19.0,56.1±20.7和80.2±15.5(P<0.05,P7<0.01,P<0.01)。胰岛素对 GR 特异结合力的抑制效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它提示了胰岛素浓度在生理条件下对 GR 有紧张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用胰凝乳蛋白酶限制性酶解和化学合成方法所获得的若干肤岛素片段与脂肪细胞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它们在低浓度时几乎观察不出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而在高浓度时除五肽HTyr·Thr·Pro·Lys·AIaOH 外都有明显的专一性结合。说明它们具有部分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部位。与前文关于胰岛素结合部位设想是一致的。讨论了胰岛素结合部位的性质,并讨论了五肽HArg·Gly·Phe·Phe·TyrOH 加强胰岛素与其受体亲合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用胰凝乳蛋白酶限制性酶解和化学合成方法所获得的若干胰岛素片段与脂肪细胞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它们在低浓度时几乎观察不出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而在高浓度时除五肽HTyr·Thr·Pro·Lys·AlaOH外都有明显的专一性结合。说明它们具有部分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部位。与前文关于胰岛素结合部位设想是一致的。讨论了胰岛素结合部位的性质,并讨论了五肽HArg·Gly·Phe·Phe·TyrOH加强胰岛素与其受体亲合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抵抗素是近年来在体内发现的一种新的脂肪细胞因子。研究显示,抵抗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发胰岛素抵抗,诱导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生,并且可以经由不同的信号通路介导机体炎性反应。抵抗素作为联系炎症与代谢的信号因子,有望为治疗胰岛素抵抗和T2DM提供新思路。然而,由于尚未在体内找到抵抗素的特异性受体,其在体内一系列调节活动的具体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本文就目前关于抵抗素在胰岛素抵抗调节机制及其受体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陈健  周度金 《生命的化学》2001,21(6):487-489
脂溶性激素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分化、器官的生理活动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这类激素能直接穿膜进入胞内 ,通过与胞质或核内的特异受体结合而调节基因的表达。 1 988年 ,Giguere等[1] 发现一类新的核受体 (hu manestrogen receptorrelatedreceptor ,hERR) ,由于发现之初未鉴定到其相应的配体 ,称为孤儿受体。核受体大致可分 4个家族 :类固醇类受体、RXR异二聚类受体、同二聚类孤儿受体和单体类孤儿受体 ,绝大多数孤儿受体属于第三、四类。近年陆续鉴定到一些孤儿受体的配体 ,说明孤儿受…  相似文献   

20.
SMMC-7721细胞经10μmol/L视黄酸(RA)处理1-5天后,完整细胞或纯化胰岛素受体(Ins-R)对胰岛素(Ins)的结合容量逐日降低。^%35S-甲硫氨酸参人Ins-R明显减少,特别是β亚基。部分纯化Ins-R的酷氨酸蛋白激酶(TPK)活力也随RA处理时间延长而逐步降低。结果表明RA降低Ins-R的表达。但RA并不改变Ins-R与Ins结合的亲和力和它的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