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觉神经元中的神经肽及其有关的外周功能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速激肽(P 物质,神经激肽 A,神经肽 K)和降钙紊基因相关肽共存于感觉神经元中,其神经末梢中枢端止于脊髓背角,外周端止于内脏器官和皮肤粘膜等组织。刺激感觉神经,这两类神经肽即可从末梢端释放。速激肽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感觉神经外周端的释放引起一系列的局部反应,如: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小动脉血管扩张、正性心率和正性肌力作用、非血管平滑肌张力的改变以及囱主神经节上的慢兴奋突触后电位。  相似文献   

2.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P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1年 Von Euler 和 Gaddum 从马的脑和小肠中提取出一种能使家兔血压降低、离体肠管收缩且不为阿托品所阻滞的物质,称为 P 物质。长期以来,由于未得到 P 物质的纯品,又缺乏灵敏的测定方法,研究的进展一直缓慢。直到1971年,Chang 和 Leeman 分离、提纯了 P 物质,随后确定了它的化学结构,建立了 P 物质的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才使 P 物质的研究有了较快的进展。现在有一些证据证明 P 物质是一种神经介质,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选择性分布和特异性传递通路;特别在痛觉调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蛇志》2019,(2)
目的分析不同体重指数(BMI)的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选择2018年2~8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CTS患者6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患者BMI分为A组(BMI 24kg/m2组,20例)、B组(BMI 24~28kg/m2组,23例)及C组(BMI28kg/m2组,17例)。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患者神经电生理情况。比较3组的第3指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与第4指正中神经与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潜伏期差值。结果 3组第3指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第4指正中神经与尺神经感觉传导潜伏期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800、9.694,P0.01)。B、C组第3指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低于A组,第4指正中神经与尺神经感觉神经潜伏期差值高于A组(P0.01、P0.05)。C组第3指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低于B组,第4指正中神经与尺神经感觉神经潜伏期差值高于B组(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是诊断CTS的理想手段;BMI与CTS的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可以预测CTS患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孙方人 《蛇志》1991,3(3):10-13
蛇毒中的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一组活性蛋白质,分子量最小的为20000,最大的为35000。它能够特别地刺激交感神经细胞和感觉神经细胞的生长,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NGF也与人类的某些疾病,如嗜铬细胞瘤、遗传性感觉神经宿等有关,NGF可能还具有抗炎作用。对NGF的研究,引起了生物化学、神经生理学和临床医学工作者的极度关注。Bueker1948年在进行小鼠肉瘤组织移植到鸡胚胎的实验时发现,鸡胚周围感觉神经和交感神经变得粗大。1959年,Cohen从食鱼蝮蛇(Agkistrodon pisckorus)蛇毒中分离出一种蛋白质,该物质在  相似文献   

5.
神经骨学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其中,感觉神经在骨中分布广泛,且在骨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感觉神经与骨的相关性研究引起诸多关注。大段骨缺损修复是骨修复中的一大难点。由于骨缺损中心区域无神经支配和血液供应,导致修复骨缺损的组织工程骨中心易坏死,严重限制大段组织工程骨的发展。近年研究发现,使用感觉神经构建的神经化组织工程骨可以有效修复大段骨缺损。该文就感觉神经在骨修复中的研究现状,以及神经化组织工程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神经骨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术患者循环系统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2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下肢截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情况、阻滞效果,循环功能,疼痛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30 min时,对照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下降,研究组无明显改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时,两组疼痛指标浓度均较入室时增加,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术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更快,能够减轻围术期疼痛,保持术中循环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生物进化过程残存的基因结构,它与蝎毒蛋白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生物学效应。近年发现,脑和脊髓都有丰富的特异性ETmRNA和ET受体分布。在脊髓,ET不仅作为主递质位于神经元内,也作为辅递质,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共存于运动神经元,与P物质共存于感觉神经元。ET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当前神经免疫学研究的一个方面——对P物质的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着重论述了P物质对速发性超敏反应的调节、对炎症和组织修复的影响,对免疫功能的作用,以及P物质对细胞因子的产生及某些疾病的关系。并介绍了P物质受体在细胞表面的分布、解离常数、受体的结构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源性C肽对Ⅰ型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糖尿病组(Dia组),糖尿病组链脲佐菌素诱发大鼠成模后,再随机分为三组:糖尿病组(Dia组)、胰岛素治疗组(In组)和C肽治疗组(CP组)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对病变大鼠的坐骨神经进行病理定量图像分析及超微结构分析,结果:1.In组、CP肽组与DM组相比:大鼠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增加(P〈0.01);2.腓肠神经纤维的数量和总横截面面积也显著增加(P〈0.01)。3.CP组与In组相比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也显著增加(P〈0.01)。4.电镜显示:Dia组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发生分离并有无颗粒囊胞状结构聚集现象,In组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分离现象明显减轻但仍有无颗粒囊胞状结构聚集现象.而CP组有髓神经纤维结构完全接近正常组。结论:C肽在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神经结构和功能方面明显优于胰岛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源性的电磁干预方法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效果。方法:将30只成熟的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组以及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协同电磁刺激组(CCI+EMF)。CCI组和CCI+EMF组的20只大鼠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模型,CCI+EMF组大鼠行外源性的全身性电磁刺激干预(脉冲波形,频率15 Hz,强度30 Gs),每天刺激6小时。在CCI模型构建的第0、3、6、9、12及15天对大鼠测试和比较足底机械痛阈值、足底热痛阈值、运动功能评分和神经传导速率。结果:CCI组大鼠的足底机械痛阈值、足底热痛阈值及感觉神经传导速率从CCI手术后的第3天即出现显著性降低,其6、9、12、15天足底机械痛阈值、足底热痛阈值及感觉神经传导速率均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1),而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CCI+EMF组大鼠的足底机械痛阈值、足底热痛阈值及感觉神经传导速率在第9、12、15天显著高于CCI组大鼠(P0.05),而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CCI l组。结论:外源性的电磁刺激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有望成为一种临床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的物理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用还原型辅酶Ⅱ黄递酶组织化学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成年爪蛙(Xenopuslaevis)鼻粘膜NOS的阳性结构。嗅上皮中嗅感觉神经元和支持细胞,以及固有层中的神经束、血管和粘膜下腺均呈还原型辅酶Ⅱ黄递酶阳性染色。在嗅上皮中,未见Ⅰ型或Ⅱ型NOS抗体免疫反应阳性结构,但鼻内侧窦和内侧窦口顶嗅上皮中的嗅感觉神经元见有Ⅲ型NOS强免疫反应。在固有层中,Ⅰ型或Ⅲ型NOS免疫反应性存在于神经束和血管中,未见于粘膜下腺的腺泡中。结果表明,不同异型的NOS存在于爪蛙鼻粘膜中,提示一氧化氮可能参与爪蛙的化学感觉活动。  相似文献   

12.
睫状体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它在体外和体内对中枢神经系和周围神经系的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交感神经元、副交感神经元的发育、存活、分化、损伤后修复等方面都起重要作用。本介绍了睫状体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结构和功能、它们的基因以及用基因工作生产的人睫状体神经营养因子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P 物质、神经激肽 A(neurokinin A,NKA)和神经激肽 B(NKB)是存在于神经元中的三种神经激肽,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器官中可能起着神经递质的作用。用人的被分离的膀胱逼尿肌观察这三种肽的作用。逼尿肌(1.5~2.0cm)取自4名志愿者的膀胱,悬吊于32℃、供氧的 Tyrode 液中,以记录(?)运动。实验结果表明,这三种神经激肽都能使膀胱平滑肌收缩,其作用强度为:NKA>NKB>P 物质。比较这三种神经激肽的类似物,也得到相似的结果:NKA 受体激动剂[Nle~(10)]NKA 4-10的作用虽然比天然的  相似文献   

14.
心绞痛的痛觉产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绞痛是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的信号。损伤的心肌细胞释放致痛物质腺苷、H 、K ,并激活激肽系统产生缓激肽,刺激感觉神经末稍产生神经冲动,经交感、迷走神经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沿内脏感觉传导通路到达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如果缺血程度较轻或疼痛传导通路异常,病人可发生无痛性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云南锦斑蛾Achelura yunnanensis幼虫的化学防御策略, 利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等色谱学方法对其毒性分泌液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离, 并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学方法对分离到的成分进行了结构鉴定。从其毒性分泌液中分离得到了两个神经毒性氰苷类化合物, 经鉴定分别为linamarin和lotaustralin。取食试验表明, linamarin对黑头酸臭蚁Tapinoma melanocephalum有明显的拒食活性。我们推测, 云南锦斑蛾体内的神经毒性物质氰苷是通过摄取宿主植物冬樱花Prunus cerasoides和云南樱花P. majestic而获得的, 并在体内转化形成毒液, 用于防御其天敌。本研究为云南锦斑蛾和宿主植物的协同进化提供了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在脊柱手术患者应用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椎旁神经阻滞组与肋间神经阻滞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脊柱手术治疗,所有手术操作都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椎旁神经阻滞组与肋间神经阻滞组分别给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记录两组阻滞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两组通气5 min、通气30 min、恢复双肺通气30 min等时间点的HR、SPO2值在组内与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的术中补液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尿量等对比无差异(P>0.05)。椎旁神经阻滞组的坐骨神经运动神经、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都少于肋间神经阻滞组(P<0.05),两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椎旁神经阻滞组术后7 d的肺部感染、肺栓塞、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发生率2.1 %,低于肋间神经阻滞组的16.7 %(P<0.05)。结论:相对于肋间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脊柱手术患者并不会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也不会影响手术与麻醉过程,还可缩短坐骨神经运动神经、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半个世纪前,Von Euler和Gaddum在脑和小肠中提取了一种强效舒血管物质,命名为P物质,这是最早发现的神经肽。近廿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在神经系统中已发现数十种神经肽。应用免疫组织和细胞化学技术可清楚地显示肽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分布,神经肽已被作为化学“标签”追索神经回路。科学家们根据重组DNA技术的研究结果预测,大鼠脑中有3万个脑特异性的mRNA,如果有百分之一表达的话,就将有300个神经肽的存在,不  相似文献   

18.
切断家兔正中神经后,其支配区域的体感诱发电位消失,皮肤感觉神经末梢退变,正常轴浆转运中断。用桡神经浅支的尺侧分支与正中神经远端吻合后4周痛觉恢复,体感诱发电位重新出现,随修复后时间延长,该电位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在修复后3个月潜伏期接近正常,而波幅仅达正常值的1/2。与此同时,皮肤感觉神经末梢长出,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追踪显示,在原正中神经支配的前爪掌侧皮肤神经末梢与其胞体之间形成新的通路。本实验从功能与形态学上证明了损伤后感觉神经的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9.
家兔脊神经节内肥大细胞与肽能神经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脊神经节内肥大细胞与肽能神经的关系,采用常规组织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家兔脊神经节内肥大细胞和P物质免疫阳性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在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周围散在着肥大细胞,表明,脊神经节内,肥大细胞与肽能神经存在着组织形态学上的构筑关系。  相似文献   

20.
张小云  曾弥白 《生命科学》1999,11(4):148-151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和追踪神经肽样物质在原生动物、水螅及蝾螈胚胎发育过程中分布的变化,试图探索在动物早期进化过程中神经肽样物质和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从系统发育看神经肽样物质比神经系统先出现并行使在细胞内的功能。(2)在随后的进化中神经肽样物质先分布于非神经系统部位,如肠道外缘及表皮,并逐渐进入神经系统,这无论从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中都能找到依据。(3)在神经系统,神经肽样物质先出现在周边神经,之后;才出现在中枢神经,实验中表明NPY是随着神经嵴细胞的迁移而进入周边神经系统,之后,随着胶质细胞的出现而出现在中枢神经系统。(4)原生动物和蝾螈胚胎均由皮膜或表皮细胞中囊泡状结构直接分泌神经肽祥物质进入胞质内或细胞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