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并将科学探究置于核心地位。“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教学设计,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通过对细胞吸水、失水条件的探究,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针对不同的实验材料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总结出植物  相似文献   

2.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本节课进行“蚂蚁的觅食行为”探究实验 ,通过“自主设计→探究实施→表达交流”等 ,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知识 ,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 ,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创新精神。1 教学过程1.1 课前准备 各小组学生收集相关蚂蚁知识的资料 ,增加对蚂蚁的感性认识。观察寻找教学楼周边蚂蚁活动出没的地点 ,能知道“蚁穴”所在地则更好。1.2 各小组学生自主实验设计 由学生参考教材的要求 ,提出自己想探究的关于蚂蚁觅食的问题 ,做出假设 ,制定具体的实施方…  相似文献   

3.
毕诗秀 《生物学通报》2014,(3):45-48,F0003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学习。在实验室中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是生物学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模型探究、科学史探究、生活中的偶然发现进行探究等有效途径实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应当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科学探究素材.把陈述性知识转为程序性知识,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以下是“伴性遗传”一节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及实施情况。教学设计思路:根据布鲁纳探究教学模式,按照“现象→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应用”的思路设计教学内容。①现象:学生自习“色盲(道尔顿症)的发现”。课前几周布置学生调查家庭色盲遗传情况,挑出几个学生家庭的系谱,学生观察、讨论。②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现象  相似文献   

5.
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生物学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还要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笔者就人教社高二《生物》第1册第5节“植物的矿质营养”一节,介绍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特点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倩 《生物学通报》2004,39(10):49-51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或课外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就一个事物提出自己的问题,共同经历科学探究和发现的曲折历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这部分内容,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验探究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蒋德仁 《生命世界》2009,(12):99-102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对广大师生来讲,即是机遇又是挑战。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多年的科学教学实践,我对科学探究的各个基本要素的教学策略作了初步的探索,力求落实课堂教学关键点,提高科学探究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8.
探究性学习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金宾 《生命世界》2008,(12):97-99
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9.
改变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学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作者通过生物学教学实践对探究学习目标、探究活动要素、探究学习方式,以及探究模式制约性的初步认识,限于篇幅删减部分个案。  相似文献   

10.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以类似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途径。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并贯穿于科学探究全过程,也是科学探究活动逐步深入的原动力。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如何从客观事物中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生物学探究问题以及如何科学准确地表述问题。  相似文献   

11.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的自主探索学习的教学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三大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验素质和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能量代谢在教学中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适应当前高考“探究性实验”试题的需要,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环境温度对不同动物能量代谢的影响”的探究实验,此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独立操作完成实验。意在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点拨,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性实验的全过程,复习已知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回答和说明,并与别人交流结果等。从而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现把实验设计方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高中现行生物学课本中的一个实验内容,也是第1个探究性实验一但是.教材中所介绍的实验药品(α-淀粉酶)价格较贵,实验设计思路为定性实验。能否改进实验设计方案,使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通过实验过程理解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知识内容,而且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探究精神呢?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实验课程是为启蒙课程目的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激活学生的探究潜能,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解决自身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相对与科学课而言更富有时代的气息。精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探究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既能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又能使他们的思维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5.
在课程中融合科学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亲身感悟科学家实验探究的过程,进而增强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养成勤于思考、不断探索的良好品德.以“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引导学生以科学史重演过程的方式进行探究实验,深刻理解知识.  相似文献   

16.
“生物技术实践”是我国普通高中首次开设的生物学选修模块之一,侧重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一课程理念是传统的“照方抓药”式的做实验所难以实现的。针对这一情况.人教版“生物技术实践”改变了传统的实验编写方式,借助课题研究的形式,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实践,力求全面、真实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应相应地改变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树立科学精神。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受到极大重视,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提出了"生物课程最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多记住一个细胞结构,而是知道科学家如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将是学生终身受益的。"显然,按照过去"以教学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法,是无法根本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科学探究"一词出现的频率几乎是最高的,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对人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实现学习方式突破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郑剑锋 《生物学杂志》2005,22(1):56-57,64
在初中综合科学“水的净化”教学过程中,本着“以人为本、培养能力”为宗旨,进行探究性教学实验。通过营造探究氛围、自主设计实验、评选优秀学习小组和形成性评价等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对于提高师生的素养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薛红  闫新霞 《生物学通报》2003,38(11):32-34
利用生物学史料进行探究 ,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培养创新精神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阐述在“细胞膜结构”一节中 ,运用科学史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尝试。1 教材分析1.1 知识要点◆细胞膜保护着细胞 ,并对进出细胞的物质加以控制。◆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嵌插、有的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可以流动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1.2 关键术语 细胞膜 磷脂分子 蛋白质分子 双分子层 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