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野外成体树鼩进行了不同季节精小管发育的测定和生精上皮细胞学特征的观察。精小管平均直径的高峰值出现在4月,为205.7μm:最低值出现在10月,为88.4μm。1、4月份的生精上皮,表现了高度活跃的精子发生,具有明确周期的12个连续阶段和典型的细胞组合。生精上皮退行性变化最早出现于7月,8月进一步发展,10月最明显。附睾精子数量亦表现了类似的季节性波动。表明树鼩精子发生的活性期始于仲冬,最盛在春季,退行期始于仲夏,秋季最显著,有一个明显的精子发生的季节性周期。季节性生殖受局部环境因子的调节,光照可能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大鼠睾丸生精小管上皮精子发生周期的PAS法判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贺晓舟  张远强  张金山 《动物学杂志》2004,39(4):50-52,F005
精子发生是一个包含生殖细胞成熟分裂的连续、复杂的动态过程,不同的生精小管,或同一生精小管不同区段的生精细胞的组合、分布均不相同。本文应用PAS染色法观察了大鼠睾丸生精小管上皮中各级生精细胞在精子发生过程的形态学变化特点。参照Clermont及Russell等制定的生精上皮时相的判定标准,根据生精上皮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各级生精细胞组合分布特点,把生精上皮分为ⅩⅣ个期。通过观察精子发生过程中生精上皮细胞组合的周期性形态变化特点,对精子发生过程进行精确划分,把精子发生这一连续、复杂的动态过程静止化,具体化,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和比较不同影响因素对生精小管上皮中各级生精细胞的组织学、病理学、毒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不同季节的野外成体树qu卵巢结构的观察和卵泡发育测定的结果。树qu卵巢的间质腺组织稀少,但普遍有“睾丸索”型的髓质索结构。卵泡发育过程类似于大多数哺乳类和灵长类。近成熟卵泡的腔极大,内膜较窄并有插入的膜腺细胞层。孕期成熟黄体较大,中间有小腔,多角形的黄体细胞具圆形的核和富含脂滴的胞质。带退化透明带残体的付黄体结构偶尔可见,有的与孕期黄体同时出现。次级卵泡和中等囊状卵泡的发育未见有明显和季节性差别。但是,具生长活性的大囊状卵泡和近成熟卵泡的发育,在1、4月份更为明显,为卵泡前期和卵泡期的卵巢周期形态较多。孕期黄体和付黄体结构见于7月份。10月份未见孕期卵巢结构,多数卵巢缺乏生长活性的大囊状卵泡的发育。这些结果表明,树qu的卵巢活动同睾丸的精子发生一样,有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季节性繁殖是动物在长期进化中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形成的生活史特征,受光周期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严密调控。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地下啮齿类动物,其繁殖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然而,地下啮齿类动物精子发生的形态特征和关键调控因子尚不明确。本研究以成年高原鼢鼠为研究对象,发现繁殖期成年雄性睾丸曲精小管内有各级生殖细胞,附睾内有长形精子,生精上皮可分为10个期;而非繁殖期睾丸重量显著下降,曲精小管内仅见精原细胞和支持细胞。激素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与非繁殖期相比,繁殖期褪黑素水平显著降低(P < 0.0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和睾酮水平显著升高(P < 0.05),而卵泡刺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精原细胞分化的关键诱导因子维甲酸水平和其调控基因表达均呈季节性变化,且外源维甲酸注射能够诱导非繁殖期高原鼢鼠重启精子发生。综上,高原鼢鼠虽为地下动物,但其精子发生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素水平明显相关,且受睾酮和维甲酸信号的调控。本研究首次揭示了高原鼢鼠精子发生的形态学特征和关键调控因子,为理解季节性繁殖动物尤其是地下啮齿类动物生殖生理的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秦岭北坡中国林蛙精巢显微结构的年周期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光镜观察了秦岭北坡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精巢显微结构的年周期变化,结合精巢系数的变化探讨其生殖规律。结果显示,秦岭北坡中国林蛙的生精周期属于非连续型。精巢系数的变化与精子发生的活动周期相一致。精子发生从每年5月开始,翌年4月结束,历时1年。生精周期可划分为5个时期。Ⅰ期,精原细胞增殖期,5~7月,精巢系数最小,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Ⅱ期,精母细胞成熟分裂期,8~9月,精巢系数最大,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在生精小管内共存;Ⅲ期,精子形成期,9~1 0月,精子细胞变态形成精子;Ⅳ期,成熟精子贮存越冬期,1 1月至翌年2月,成熟精子贮存在生精小管中;V期,精子排放期,翌年3~5月,精巢系数显著下降,成熟精子从生精小管脱离,通过输精管道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6.
棕色田鼠睾丸及附睾胚后发育的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组织学方法,对产后1 d、10 d、25 d、45 d、60 d及70 d的棕色田鼠Lasiopodomys mandarinus睾丸和附睾发育进行了观察,以探讨其精子发生特点.结果 发现,1 d棕色田鼠的生殖细胞主要是生殖母细胞和前精原细胞;10 d出现大量精原细胞,睾丸间质细胞明显;25 d出现精子细胞;45 d有少量精子出现;60 d和70 d具有各级生精细胞,睾丸生精小管和附睾内出现大量成熟精子.睾丸生精小管管径和生精上皮厚度随日龄增加,于60 d达到最大;附睾管腔直径和附睾上皮厚度也于60 d达到最大.这些结果表明,棕色田鼠在生后45 d左右进入青春期,60 d左右达到性成熟,精子的产生及成熟与附睾的发育同步.  相似文献   

7.
小鼠生精周期判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可以在普通HE染色或苏木精复染标本上对精子发生周期进行简单划分的方法。方法应用PAS染色法与普通HE染色法相对照,对比观察小鼠睾丸各级生精上皮在精子发生不同时期的形态学变化特点。结果参照Clermont及Russel等制定的生精上皮时相的判定标准,把小鼠生精上皮分为XⅡ个期。结论通过对比总结,可以在普通HE染色或苏木精复染标本上对精子发生周期进行简单划分,并进一步辨别各型生精细胞。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龙子雄性生殖腺的年周期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胡健饶  杜继曾  计翔 《动物学报》2004,50(1):103-110
2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2月期间 ,通过每月捕捉浙江丽水中国石龙子 (Eumeceschinensis)雄性成体 ,解剖动物、观测性腺的形态和组织学特征 ,研究雄性生殖周期。睾丸重量和体积、附睾重、输精管重和曲细精管直径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睾丸 3月份最重 ,5-9月最轻。睾丸体积和重量的年周期变化规律一致。附睾 3月份最重 ,8-9月份最轻。输精管 4月最重 ,8-10月最轻。生精活动始于 9月下旬 ,翌年 4月最为活跃。 3月下旬曲细精管直径达全年最大值 ,管腔中开始出现呈穗状排列的精子。从基膜到管腔 ,各级生精细胞依次排列。 4月份生精上皮的生精活动最为活跃 ,5月下旬生精活动已近停止 ,7-8月份曲细精管管壁仅由精原细胞 (其间夹有支持细胞 )构成。根据曲细精管生精上皮的年周期变化规律 ,中国石龙子 8月份睾丸生精活动处于第Ⅰ期 ,9月至次年 2月份第Ⅱ期 ,3月上、中旬为Ⅲ期 ,3月底至 4月为Ⅳ期 ,5-6月份为Ⅴ期 ,7月份为Ⅵ期。 4月下旬附睾管腔中有大量的成熟精子 ,7月附睾管腔中已无精子。中国石龙子属于关联型繁殖周期  相似文献   

9.
粗糙沼虾精巢发育的组织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光镜技术,对粗糙沼虾精巢发育进行了研究,根据精子发生过程中每种生殖细胞所占的比例和发生的次序,并结合精巢的形态特征,把精巢发育过程分为五个时期,即精原细胞期,精母细胞期,精细胞期,成熟精子期及退化期,精原细胞期,精巢小,透明乳白色,生精小管内的生殖细胞以精原细胞为主;精母细胞期;精巢体积增大,半透明乳白色,主要由处于初级精母细胞的次级精母细胞阶段的生殖细胞组成;精细胞期,精巢体积继续增大,颜色加深,生精小管内的生殖细胞以精细胞为主;成熟精子期,精巢体积可达最大,紫红色,生精小管内充满着成熟的精子,退化期;精巢体积减小,半透明乳白色,生精小管内的成熟精子几乎排空。  相似文献   

10.
1.本实验以2—3月龄平均体重35.5克的昆明种雄性小白鼠睾丸组织为材料,按Dietrich-Parat法固定。为了比较固定剂对细胞核构造的影响,部分组织用Carnoy、Flem-ming及1%OsO_4固定。制成厚度为2微米的石蜡切片。按Hotchkiss(1948)PAS法染色,用苏木精、Carazzi法复染。以Oakberg(1956)确定的小白鼠精子发生过程中12个期的分期标准为基础,对各期精小管接近圆形的横切面中各类细胞进行了观察及统计。 2.对小白鼠精子发生过程中三类精原细胞进行了精确的分类,并对各类精原细胞的各分裂相做了较详细的形态描述。 3.三类精原细胞各分裂相在生精上皮周期各阶段中分布频率的统计证实,A型、中间型、B型精原细胞的分裂峰依次为生精上皮发育周期的第Ⅰ、Ⅱ、Ⅸ、XI期;Ⅳ期及Ⅵ期。据此结果还讨论了精原细胞的繁殖及复(更生)问题。 4.精母细胞在生精上皮周期各阶段中的分布统计表明,精母细胞的前细线期、细线期、偶线期、双线期分别以在Ⅶ、Ⅸ、Ⅺ,以Ⅺ期精小管切面中分布为最多;粗线期除Ⅺ期外各期均有;终变期、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中期及次级精母细胞各分裂相只存在于Ⅻ期中。初级精母细胞的前细线期及粗线期随其发育核也增大,前者在第Ⅷ期达最大值,后者则在第Ⅸ期增长基本结束。精母细胞其它各期核的大小无显著变化。 5.生精上皮发育周期各阶段中精细胞核的变化规律与Oakberg(1956)的报导基本上是一致的。 6.生精上皮周期各阶段中各类细胞退化频率的统计表明,精原细胞自然退化的频率很低。精母细胞以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第一、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退化频率较高,尤以Ⅸ—Ⅻ期最明显。精细胞的退化频率则以第Ⅸ期为最多。 7.初步比较了Dietrich-Parat、Carnoy、Flemming及1%OsO_4四种固定剂对细胞核构造的影响,证实了上述四种固定剂除对间期细胞核的构造有些影响外,对外在其它发育阶段的各类细胞核的构造均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中华绒螯蟹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表明:生精小管一侧为管壁上皮,另一侧为生发区,生殖细胞由生发区基底部同管腔增殖。输精管分为输精细管和贮精囊,管壁上皮具分泌功能,贮精囊有肌肉层。射精管壁肌肉层较厚,粘膜形成纵行皱襞。副性腺内壁为单层立方上皮。生殖系统发育有明显的季节性,8月开始发育加速,10月进入高峰,4月开始发育停滞。  相似文献   

12.
砷是已肯定的生殖毒物之一,但关于砷对雄(男)性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检测慢性砷中毒大鼠睾丸脏器系数、精子头数、每日精子生成量(DSP)及生精细胞凋亡情况,探讨砷对精子发生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砷致雄(男)性生殖毒性机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随染砷剂量的增加,大鼠出现睾丸生精上皮结构变疏松,生精上皮细胞层次紊乱,甚至部分生精小管基膜溶解、管腔中成熟精子减少、小管间隙增宽、细胞体积缩小、间质出现水肿、渗出等病理改变;睾丸精子头计数及DSP逐渐减少,中、高剂量组变化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3.
用常规组织学方法观察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ivar精子发生过程中生精细胞的显微结构,并以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SBA)为探针利用凝集素细胞化学方法研究该过程中N-乙酰半乳糖复合物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短额负蝗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增殖期、初级精母细胞期、次级精母细胞期、精子细胞形成期和精子成熟期5个时期,在这5个时期中各期生精细胞的大小、形态、核染色体等变化明显。在整个精子发生过程中,N-乙酰半乳糖复合物出现于精原细胞期,并于精母细胞期发生明显的修饰和变化,精子形成期和成熟期没有N-乙酰半乳糖复合物的表达。提示,N-乙酰半乳糖复合物的修饰和变化与短额负蝗生精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机体摄入大量乙醇后,血睾屏障(blood-testis barrier,BTB)能否有效阻止含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的质粒转染生精小管生精上皮细胞和影响BTB完整性的因素。方法:取20只Wistar成熟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检测HBVDNA的存在和生精小管的转染情况,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技术检测BTB与生精内环境的超微结构形态学变化。结果:①PCR:A组样本可见特异的HBVDNA阳性条带;②原位杂交:A组发现阳性杂交信号弥散,可被广泛发现于生精上皮基底室和近腔室的生精细胞上;③TEM:A组大鼠睾的生精小管基膜厚薄不均,基膜组织疏松增厚,成波浪式皱褶,可见基膜断裂,精原细胞与支持细胞及生精小管的基膜之间出现较多空泡,生精小管、生精上皮、生精细胞及支持细胞与相邻细胞之间的间隙扩大。结论:BTB的完整性是其起保护功能的重要基础,乙醇可以破坏其完整性,会使全部生精细胞易受HBV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睾丸支持细胞紧密连接的动力学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睾丸精子发生的过程中,处于细线期和细线前期的精母细胞必须从生精上皮的基底室进入近腔室,这样形态上发育完全的精子才能在精子释放时进入到生精小管的内腔。显然,构成血-睾屏障的支持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开放和关闭受到一系列信号分子的调节。已经发现的对该过程起调控作用的信号分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闭锁蛋白、PKA、PKC等。现就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以及可用于研究紧密连接动力学的一些模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组织学和形态学方法研究了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的雄性生殖系统。以睾丸和附睾中是否存在精母细胞及精子细胞等作为判断雄性中华白海豚性成熟的标准,通过比较不同个体睾丸和附睾的组织结构特征,发现成熟个体的生精小管和附睾的组织学结构与未成熟个体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测量样本睾丸的2个形态参数:生精小管直径和生精小管的相对面积,得到性成熟个体的生精小管直径为(118.3±12.8)μm,生精小管相对面积为0.52;未成熟个体的生精小管直径(47.4±3.5)~(60.3±6.0)μm,生精小管相对面积为0.27~0.40。  相似文献   

17.
1.本文介绍一种研究小白鼠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核形态学变化的苏木精压片法。应用此法将小白鼠精原细胞清楚地区分为A型、中间型及B型三类,并对三类精原细胞核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 2.制定了用压片标本鉴别小白鼠生精上皮周期各期的方法。 3.应用精细管的连续石蜡切片测定了小白鼠生精上皮周期各期在精细管上所占的长度,并观察了它们在精细管上的排列顺序。确定了切取200—300μ长的精细管制作压片标本,有可能得到处于生精上皮周期同一期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不同季节的野外成体树鼩卵巢结构的观察和卵泡发育测定的结果。树鼩卵巢的间质腺组织稀少,但普遍有“睾丸索”型的髓质索结构。卵泡发育过程类似于大多数哺乳类和灵长类。近成熟卵泡的腔极大,内膜较窄并有插入的膜腺细胞层。孕期成熟黄体较大,中间有小腔,多角形的黄体细胞具圆形的核和富含脂滴的胞质。带退化透明带残体的付黄林结构偶尔可见,有的与孕期黄体同时出现。次级卵泡和中等囊状卵泡的发育未见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别。但是,具生长活性的大囊状卵泡和近成熟卵泡的发育,在1、4月份更为明显,为卵泡前期和卵泡期的卵巢周期形态者较多。孕期黄体和付黄体结构见于7月份。10月份未见孕期卵巢结构,多数卵巢缺乏生长活性的大囊状卵泡的发育。这些结果表明,树鼩的卵巢活动同睾丸的精子发生一样,有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明确Rab13 GTPase在大鼠精子发生及成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和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首先通过RT-PCR技术检测了Rab13 GTPase在不同日龄大鼠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又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了Rab13在大鼠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最后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Rab13 GTPase在大鼠不同期别生精上皮中的分布。结果 RT-PCR显示Rab13 GTPase mRNA水平在40日龄大鼠睾丸组织中表达达到最高峰;在40日龄大鼠,Rab13 GTPase在心、脑、肺、脾、睾丸等5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肺组织中表达量最多;在精子细胞成熟过程中,Rab13在生精上皮基底部及生精细胞周围都有分布,在精子释放前则主要集中分布于生精上皮基底部。结论 Rab13 GTPase的分布,可能随生精上皮周期的变化而对精子发生过程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8只成体树鼩的睾丸进行了精子发生的细胞学和动力学观察。精原细胞可区分为A型和已分化定向的B型。生精上皮周期可分为12个连续阶段,不同阶段典型的细胞组合可被辨认。各阶段的相对持续时间以阶段Ⅴ、Ⅵ、Ⅶ的比率最高,分别为11.43,18.88、15.44;阶段Ⅸ、Ⅹ最低,为3.78和3.87。A型精原细胞在各阶段的数量分布并不保持恒定,阶段Ⅵ—Ⅷ和阶段Ⅸ时,分别出现两次成倍增长。B型精原细胞和前细线期精母细胞与每100个足细胞之比的平均值,在阶段Ⅰ、Ⅴ、Ⅶ分别为28.89、76.98、196.91。精细胞经14步变态为成熟精子。精子形成过程中顶体发育的形态学变化及成熟精子的形态,与灵长类动物相比具有较多的类似之处;而同啮齿类动物相比,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