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中期染色体和DNA纤维的高效制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中期染色体和DNA纤维制备是水稻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的关键技术。目前,这两个技术还有很多不足,该研究建立了高效制备水稻中期染色体和DNA纤维的方法。该方法制备的染色体,分裂相多、杂质少、背景清晰、染色体分散且形态好,水稻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指数高达25%。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是制备DNA纤维的最大障碍,所以必须先提取细胞核,然后裂解细胞核释放出DNA纤维。在这个研究中,还建立了一个用刀切法分离细胞核,进而用SDS裂解核膜,用载玻片拖出DNA来制备水稻DNA纤维的方法。该方法制备的DNA纤维多呈平行的细线,背景清晰,伸展的程度均匀,适合于原位杂交。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染色体畸变与微核形成的关系,本实验用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C(MMC,0.025—0.4μg/ml),处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观察中期染色体畸变与不同细胞周期形成的微核间的关系。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MMC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ACF),未经培养的G_0期淋巴细胞的微核细胞率(NC-MNCF)以及培养的淋巴细胞的微核细胞率(C-MNCF),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并可用幂回归方程描述;(2)微核形成与染色体畸变全然无关的NC-MNCF,和C-MNCF一样,与ACF呈良好的正相关;(3)用胞质分裂阻滞(CB)法,检测MMC诱发的CB-MNCF,较C-MNCF无显著提高,MNCF/ACF的比值较小,并随着MMC剂量增加从0.15左右降到0.03。所有上述结果表明,不能简单理解微核形成与染色体畸变间的关系,在分裂的细胞群体中,中期染色体畸变可能仅是微核形成的一种来源。  相似文献   

3.
在小孢子和雄配子形成过程中,中期Ⅱ、小孢子和生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增加和减少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与前一时期(中期Ⅰ、中期Ⅱ和小孢子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增加和减少细胞的百分率相近,而中期Ⅰ染色体数目增加和减少细胞的百分率又分别与凝线期2.3→1和1→2.3型染色质胞间转移的百分率相近,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据此认为:(1)染色体数目的改变与染色质的胞间转移活动有关;(2)中期Ⅰ那些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的细胞基本上都能够进一步发育,直至形成雄配子。  相似文献   

4.
斯卑尔脱小麦1B染色体的显微分离及其DNA的PCR扩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斯卑尔脱小麦的一个变种及其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玻璃针法进行显微操作在减数分裂中期I分裂相中获得G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育性恢复基因Rf3所在的1B染色体DNA。LA-PCR方法扩增DNA,斑点杂交的方法检测证明扩增产物来源于斯卑尔脱小麦基因组的1B染色体DNA。  相似文献   

5.
染色体畸变是恶性肿瘤细胞的重要遗传学特征, 文章旨在应用BAC DNA克隆鉴定食管癌细胞中的染色体臂和染色体区段的畸变。针对染色体各区段选取5~10个1 Mb BAC DNA, 分别混合制备成特定染色体区段的BAC DNA混合克隆, 然后将染色体臂上覆盖所有区段的上述混合克隆进一步混合制备成特定染色体臂BAC DNA混合克隆。利用简并寡核苷酸引物聚合酶链反应(Degenerate oligonucleotide primed PCR, DOP-PCR)标记染色体臂探针, 利用切口平移法(Nick translation)标记染色体区段探针, 并对食管癌细胞中期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分析。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期染色体FISH结果显示, 上述方法标记的探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进一步利用染色体臂混合探针, 确定了多个食管癌细胞中的染色体重排所涉及的特定染色体臂; 利用染色体区段混合探针, 鉴定出KYSE140的t(1q;7q)衍生染色体中1q上的断点范围位于1q32-q41。文章成功建立了1 Mb BAC DNA混合克隆探针标记技术, 并鉴定出多个食管癌细胞中的染色体臂和染色体区段畸变, 不仅为利用M-FISH技术鉴定肿瘤细胞中的染色体畸变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方法, 而且还可能进一步将该法推广应用于恶性血液病的核型分析以及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6.
用C-带和涂染技术检测棕色田鼠Y染色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染色体C 带技术和小鼠整条Y染色体特异探针检测棕色田鼠的Y染色体 ,结果如下 :棕色田鼠雄性个体C 带中期分裂相中 ,X性染色体是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在着丝粒处存在着强烈的C阳性带 ,而且在短臂的中间也有一条C阳性带 ,但是没有发现深染的Y染色体。用小鼠整条Y染色体特异探针涂染棕色田鼠的骨髓细胞中期分裂相和间期核 ,以小鼠骨髓细胞中期分裂相和间期核作为对照。涂染结果表明 :棕色田鼠骨髓细胞中期分裂相和间期核涂染信号检出率分别为 0 - 2 %和 3% - 5 % ,两者均呈阴性反应 ,而对照都呈阳性反应。根据实验结果 ,作者认为在棕色田鼠的Y染色体上及整个基因组DNA中不存在小鼠整条Y染色体特异DNA的同源序列 ,其Y染色体上可能没有决定雄性性别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7.
不同预处理对鹰嘴豆根尖细胞染色体制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压片法,以鹰嘴豆根尖为材料,研究了秋水仙素、对二氯苯和8-羟基喹啉等预处理剂对积累鹰嘴豆根尖细胞中期分裂相的效果,并比较了不同预处理剂对中期染色体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预处理剂均能使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停留在中期,但0.1%的秋水仙素溶液进行预处理后的中期分裂相,染色体粗短,分散度不理想;0.006 mol/L的8-羟基喹啉溶液进行预处理后的鹰嘴豆中期染色体形态不清晰,边缘缺失;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4 h处理后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背景清晰,缢痕明显,分散度较适宜,适合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8.
晏炬  刘世华 《动物学研究》1989,10(2):123-128
对草鱼细胞进行同步化处理,并在DNA复制的早期和晚期分别掺入BrdU,制备的染色体标本置于CaCl_2溶液中温浴同时用紫外线照射,然后用Giemsa染色即可分别显示出G带和R带。标本中的部分晚前期和早中期分裂相具有高分辨染色体显带特征。用这一技术对草鱼每条染色体进行识别和分析,提出了初步的草鱼核型,发现了四对草鱼染色体具有随体。  相似文献   

9.
朱俊真 《遗传学报》1992,19(2):101-106
应用人X染色体α卫星DNA探针进行X染色体正常或异常个体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间期核的原位杂交,在R显带的中期分裂相上,绝大部分杂交颂粒位于X染色体着丝粒区(p11→q11);在间期核内则显现与X染色体数相一致的银颗粒簇,其中相当部分位于核边缘区。实验结果表明,用原位杂交来检测X染色体数目,比记数Barr小体的方法可靠。本文还就α卫星DNA探针在间期细胞遗传学方面广泛的应用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几类异质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性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系统调查了4类异质(粘果、易变、偏凸、二角山羊草细胞质)1BL/lRS、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与其恢复系杂种F减数分裂中期Ⅰ出现单价体细胞频率,以及后期Ⅰ出现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细胞频率,并对中、后期染色体变异率与杂种F自交结实率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1BL/1RS型杂种在中期Ⅰ、后期Ⅰ染色体变异率要明显高于非1BL/1RS杂种;(2)4类异源细胞质在非1BL/1RS杂种中有着明显提高单价体细胞频率的作用;(3)在1BL/1RS杂种中,1B@1BL/1RS杂合核型染色体联会松弛,对单价体频率的影响远大于异源细胞质的影响;(4)1BL/1RS型杂种自交结实率与中期出现单价体细胞频率不直接相关,而与后期出现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细胞的频率呈高度负相关;(5)非1BL/1RS型杂种在减数分裂中、后期染色体行为相对稳定,易恢复且恢复度高,很有实际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观察到10μM Taxol对CHO细胞的G_1→S→G_2→M期的进程不产生影响,但使CHO的有丝分裂中期大大延长,不能形成纺锤体,凝集的染色体散在于胞质中,不形成中期板。经Taxol处理的CHO细胞的TM要比正常CHO细胞TM长13倍,不能完成胞质分裂,形成带有3—15个微核的细胞,最小的微核只含有1个染色体的DNA含量,微核化细胞形成率可高达96%左右。微核化细胞可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形成更多微核的细胞。用1×10~(-4)M二硝基苯酚(DNP)不影响微核化细胞的形成,加进10微克/毫升环己亚胺后7小时使微核化细胞形成速率减慢。  相似文献   

12.
以薄皮和厚皮类型甜瓜为试材,采用改良的染色体制片方法,系统观察了甜瓜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及雄配子体发育的过程,结果表明:(1)甜瓜细胞核减数分裂的同步性较高,细胞质是同时型分裂,在细胞核分裂的过程中,核仁在前期Ⅰ到中期Ⅰ逐渐消失,在前期Ⅱ再次出现,随后消失,染色体在前期Ⅰ到中期Ⅰ逐渐收缩,变得清晰,至末期Ⅰ变得模糊,在前期Ⅱ再次清晰;(2)2种类型甜瓜终变期的染色体构型都以环状二价体为主;(3)在后期Ⅱ,观察到染色体的垂直和平行2种分离方式;(4)在前期Ⅰ和前期Ⅱ,伽师瓜"形成了多个较小的核仁,呈现一定的特殊性;(5)雄配子体发育经历了单核期和双核期,最后形成了成熟的花粉粒.研究表明,薄皮和厚皮类型甜瓜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基本一致,没有明显差异;伽师瓜"的核仁数量表现特殊可能与其长期的生态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关苍术为材料,采用染色体压片和卡宝品红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对花粉母细胞分裂过程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为关苍术细胞遗传学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关苍术减数分裂进程与花蕾大小有密切关系,在花蕾4~12mm时,进入减数分裂时期;(2)在同一花蕾甚至同一花药中的不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表现不同步性;(3)减数分裂过程中正常四分体占85.14%,以十字型为主;(4)关苍术减数分裂异常率为7.71%,存在染色体片段、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分裂不同步及多分体等异常现象;(5)雄配子体进行2次有丝分裂,成熟花粉为3-细胞型,外观有3条萌发沟。研究认为,关苍术同一花蕾不同花药间的减数分裂不同步性可以延长其花期,增加授粉几率,是一种适应环境条件的进化表现;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染色体片段及多分孢子等异常现象是导致部分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专利为鉴别和分离真核寄主基因库中目标DNA的同源重组法(Ⅰ),包括:(a)制备真核细胞DNA基因库,其中可发生导入DNA与寄主细胞现有DNA间的重组;(b)导入在真核寄主细胞中可复制并含选择性标记基因,与目标DNA部分同源的DNA序列的目标DNA载体质粒YIp;(c)重组;和(d)选择转化体。专利还包括:(1)用(Ⅰ)分离到的哺乳动物、人或植物DNA或基因;(2)带至少缺失1个选择性标记染色体的酿酒酵母TD7-16d、IV-16d和MGD131-10;(3)质粒p184DLARG及其功能性等同物;(4)在  相似文献   

15.
把氬离子激光(5145)聚焦到PKK_2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上,可以有选择性地诱发染色体的损伤而不影响细胞继续分裂直到形成两个子细胞。细胞化学分析证明,受激光照射的染色体区段的DNA遭到了损伤。讨论了激光显微外科术应用于染色体工程等遗传学研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学好生物学,识图是很重要的一环。图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通过认图了解生物体的结构,理解其结构与功能之间相适应的关系,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能忽视图中包含的知识有一些知识包含在图中,而课文没有叙述,只有通过识图才能掌握。例如,(1)在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较分裂期长。学生知道了这一点,就能解释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为什么视野中的大多数细胞是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2)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丝不与染色体的着丝点相连。(3)染色体的着丝点不一定都位于染色体的1/2处。(4)在植物的个体发育中,受精极核比受精卵先发育。(5)DNA分子两条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8-羟基哇啉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异常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吉平  王桂荣  刘芳 《遗传》1991,13(6):5-10
本研究采用0.002mo1/L和0.004mo1/L的8-羟基哇啉(下称8-HQ)处理1.5-2cm的蚕豆根尖3.5小时,给以0-20小时的不同恢复生长期。以低温(4℃以下)处理24小时的相同材料为对照。比较了两种方法在染色体制片中作为预处理方法的效果。结果发现:(1) 8-HQ不能有效地积累中期细胞和使染色体凝缩;(2)严重抑制细胞的生长;(3)降低有丝分裂指数(MI); (4) 诱发较高频率的微核细胞;(5)产生较高频率的双核细胞;(6)导致多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以及其他异常性。研究表明,8-HQ是一种有效的细胞板抑制剂和诱发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较强的诱变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报道虫草蝠蛾(鳞翅目,蝙蝠蛾科,蝠蛾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核型。应用醋酸分离和热干燥技术,研究了云南的两种虫草蝠蛾Hepialus zhayuensis Chu et Wang和Hepialus sp.的有丝分裂染色体,它们的染色体数目为2n=64。在有丝分裂的早中期染色体上清晰地呈现出散漫着丝粒。然而,分裂中期和较晚的中期阶段,每条染色体都具显著的初级着丝粒(即主缢痕)。它们的雄性中期核型中都有一对典型的异形性染色体,X染色体着色稍淡,且都具中或亚中着丝粒;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染色很深。 在雄性的分裂间期细胞中,观察到异固缩性染色质体,此异固缩体是Y染色体。  相似文献   

19.
黑麦1R染色体微克隆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玻璃针分离法 ,从黑麦 (SecalecerealeL .)根尖细胞中期分裂相中显微分离出 2条及 5条 1R染色体。经Sau3A接头介导的PCR(LA_PCR)方法对其进行体外扩增 ,得到了 0 .3~ 2 .5kb之间的DNA片段。以DIG标记的探针进行多次Southern杂交 ,证明显微分离出的染色体的体外扩增产物与黑麦基因组DNA同源 ,并且来自 1R染色体。然后利用 5条 1R染色体的第二轮PCR产物构建质粒文库 ,可得到 2 2 0 0 0 0个重组子。随机挑选 172个重组子进行分析 ,发现插入片段主要介于 30 0~ 180 0bp之间。此外 ,根据基因组点杂交结果推算出该文库包含约 42 %的中、高重复序列和 5 8%的单、低拷贝序列 ,而且文库的冗余度较低。研究构建的黑麦 1R染色体微克隆文库为 1R染色体高密度遗传图谱的建立以及位于其上的重要基因的定位与分离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20.
<正>下面讨论志贺氏菌质粒的基因产物。这是Hale的初步工作及志贺氏菌毒株与侵袭性大肠杆菌微细胞的初步应用。由于会出现分裂不完善的突变体,致使其细胞的一部分分裂后不能遗传染色体DNA,细胞发芽部分太小不能包含染色体,只能包含大质粒。微细胞可以从营养细胞中分离到,在这些种群中从新合成蛋白质的是由质粒而不是染色体DNA。来自弱毒亲本的微细胞不能侵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