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纯系学说是遗传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和生物进化理论、育种实践都有一定关系。因此,正确评价这个学说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实践意义。 对于纯系学说,遗传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是完全肯定,一是完全否定。前者认为它是遗传学的一个正确学说,是育种的基本理论之一;后者认为它是“不  相似文献   

2.
<正> 1959年笔者在哈尔滨粘虫越冬讨论会上提出东北地区粘虫是由南方远距离迁飞来的学说。嗣后许多工作证实了这个学说是正确的,特别是标志释放的试验提供了直接的证明,并把迁飞的途径也基本弄清。但是,关于粘虫迁飞的起因却没有进展,尽管有许多学说,如生物种学说、偏振光学说等被提出,但都没有能阐明迁飞的真正起因。本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供粘虫工作者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程新民 《化石》2005,(1):25-27
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被公认为是20世纪地质学的一场革命,而这场革命的导火索却是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是谁最早提出?又是怎样诞生的呢?  相似文献   

4.
郭晓强 《生命科学》2005,17(4):294-295
肿瘤学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肿瘤的致病机理有各种假说,其中有一种就是基因说,现在科学家认识到许多肿瘤是由于特定基因突变造成的,关于基因学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癌基因”学说,认为癌基因的过度激活致癌,而另一种是“肿瘤抑制基因”学说,认为是这种基因失活所致。这两种学说对于肿瘤的机理研究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在实际中广泛应用。对于“肿瘤抑制基因”学说的建立,科学家小阿尔弗雷德·乔治·卡纳德森(Alfred GeorgeKnudson, Jr.)作出了卓越贡献。1“两次打击”假说的提出卡纳德森1922年8月9日出生于美国加…  相似文献   

5.
1963年,Margoliash在比对不同物种细胞色素C序列后,发现了出乎意料的遗传等距离结果,这与几乎同时间Zuckerkandl和Pauling的血红蛋白发现是同一现实的不同反映.一个就事论事的分子钟假说因而被提出,并长期被某些学者认为是真实的自然现象,导致Kimura提出中性理论来解释分子钟.多年的研究发现了无数矛盾,分子钟仅有有限的局部存在.但被忽略的是,分子钟的瓦解自然使遗传等距离成为未解之谜.近年来,本实验室偶然重新发现了这一至今还几乎无人知晓、并未被充分重视的现象.通过整合现有理论的正确内容,并引入最大遗传变异极限这一原创概念,提出了一个更全面的遗传进化学说,重新解读了遗传等距离及其他主要进化现象.该假说将改写物种亲缘关系树及群体遗传学,并解决一些现有理论给不出线索的生物医学难题.  相似文献   

6.
松杉类裸子植物的大孢子叶球理论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评述了迄今为止在裸子植物球果类种鳞形态学本质方面存在过的各种观点及研究进展。将 这些观点归纳为7大类:(1)Delpino和Penzig等主张种鳞为叶性器官的叶性说;(2)Sachs和Eichler认为种鳞相当于叶舌的叶舌说;(3)Bessey认为种鳞不过是胚珠合点端增生的结果的独特结构说;(4)Kubart等提出生胚珠构造的假种皮学说;(5)Arber的半枝学说;(6)Dupler的珠被说认为红豆杉类胚珠的肉质化部分为珠被性质的构造;(7)由Schleiden和Braun提出并由Florin等发展的枝性说则以充分的证据论证了种鳞的枝性本质。关于球果类裸子植物种鳞的性质和来源,本文作者赞同Florin枝性本质的论述;但对该构造现存式样的组成和演化过程,笔者认为该构造是在个体发育中不甚分化的专营生殖的枝性复合构造,由早期裸子植物次级生殖枝及其相关构造经过系统发育变态、融合演化形成。  相似文献   

7.
谁也不敢肯定说,在马铃薯栽培中,所有的条件都是适合的。近年来,不仅可以从生产者那里听到种用马铃薯的品质每年越来越坏,并且也可以听到,这个过错,与其归之於生产者,还不如归之於科学。这里,首先应该注意的,什么是马铃薯的退化。马铃薯的退化很早就引起多数学者的重视。他们提出了许多学说,这些学说的倡议者企图解释退化现象的实质,并提出相适应的防止方法。所有不同的退化学说可以分为二种不同的主张:一种认为退化原因是生态因子——光、温度、水分、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8.
1955年8期“生物学通报”刊载了“关於达尔文学说是否承认质变的问题”。作者方宗熙先生结论性的写道:“总括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尽管达尔文对於质变、飞跃的理解不完全正确,尽管他的理论内容在某些地方有错误,尽管他的某些文字描述的不妥当、不正确,可是根据具体材料,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由此说他否认生命自然界中的质变,因而不能说他的学说是片面的、肤浅的进化理论”(该刊64页,重点是我加的——笔者)。对於方先生在该文中的许多论述,以及由此得到的这个结论,我有一些意见,今提出请大家指正。我认为对达尔文学说的评价,应该注意这样的一个原则,那就是从达尔文学说的客观存在出发,对於客观事实,不牵强附会,也不夸大缩小,经过仔细的研究分析,然后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在达尔文的物种学说中,我认为存在着两个客观  相似文献   

9.
有些人认为,以染色体学说为基础的基因学说是细胞遗传学家凭空想出来的,不然就是简单根据几个实验,随便提出来的。事实当然不是如此。细胞遗传学和其他科学一样有它发展的历史,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错误的认识,全面的认识和片面的认识等等不断斗争的过程。这里既有继承与积累,又有批判与扬  相似文献   

10.
在19世纪的下半期,在西欧形成了魏斯曼的种质学说。这个学说在达尔文学说的基础上对遗传和进化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于是出现了新达尔文主义。魏斯曼的种质学说对生物学,特别是对遗传学、胚胎学和进化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这些学科都要谈到这个学说。但是,不同的学派和不同的学者,对这个学说有截然不同的评价。例如,摩尔根学派一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这个学说,认为这个学说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有些学者甚至相当全面地接受这个学说。米丘林学派一般采取相反的态度,认为这个学说对生物学的发展没有积极的作用。有些学者甚至认为这个学说是反达尔文主义的,是形而上学的,唯心的,反动的。有些实验胚胎学家对这个学说又另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突触的药理     
早在1886年His和Forel即提出神经系统包括许多神经细胞的概念。1891年Wal-deyer首先提出“神经原学说”,认为神经系统的活动单位为神经原。Cajal 确定了神经原间的联系为接触,而非延续。1897年Sherrington给神经原间的功能联系命名为突触(synapse),并证明它在整合神经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来由于对突触电生理学的深入研究,基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有关突触传递的电学说和化学学说之间的争论。目前突触传递的化学学说已被普遍接受。通过电子显微镜的观察还积累了大量有关神经原和突触亚微结构的形态学资料。这些资料完全证实了神经原学说的正确性,也为突触传递的化学学说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2.
<正> Jerne在Burnet选择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免疫网络学说,认为抗体分子的可变区不仅表现出抗体活性,而且也显示具有抗原性,所以IgG分子既是抗体又是抗原,对Ig可变区表现为抗原特异性的称为独特型。专有的独特型仅存在于一种Ig上,而共同的独特型是一种以上抗体所共有的。在同种异体或异体间还存在一种交叉反应性独特型(CRI)。在此等CRI中有相同抗原性,一种CRI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脑脊液的意义曾经被各种不同的学说所说明,而这些学说常常是仅根据脑脊液的生理现象的某一方面的研究而作出的推测性的结论。脑脊液长期被认为是作为保护脑子不受外界损伤的机械因素,而否认了脑脊液的任何生物学特点(如克鲁格氏和伯尔那尔氏)。Б.奥斯特鲁格拉斯基氏考虑到了脑脊液的运动对于脑腔的依赖性,因而认为它是调节颅内压力的一个因素,这位作者同时还认为这个  相似文献   

14.
1965年 Melzack 和 Wall 提出痛觉的闸门控制学说,对此有人给予高度评价,但也遭到不少非议。13年后的今天,原作者之一的 Wall 重新著文对该学说进行再评价,肯定了那些经过时间考验证明是正确的成份,明确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特别指出1965年论文中发表、并被广泛引用作为闸门控制学说之代表的模式图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需加纠正。关于痛觉的闸门控制学说,作者重新提出三点要点:(1)损伤信息可由只对损伤刺激起反应的 Aδ和 C 纤维传递,也可由低阀(粗)纤维的高频发放来传递。(2)脊髓和三叉神  相似文献   

15.
U 波是心电图中的基本波形之一,在正常人体心电图中常可见到。U 波虽早在1912年已被 Einthoven 所发现,但多年来,关于它的起源却一直未能查清。目前虽然已经有一些学说试图解释 U 波的成因,但实验证据都尚感不足。总观以往有关 U 波成因的学说,主要有三种:(1)U 波系心室的一部分复极化迟缓所形成。这种看法最早由 Einthoven 提出,以后的研究者(Zuckermann,Furbetta等)以为这一迟缓的部分是室间隔或认为是乳头肌和室间隔的上部。但这种看法对 T 波和  相似文献   

16.
配体门控通道和电压门控通道曾被认为是构成生物体所有通道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但这种学说近年来受到了挑战。1989年,Numa等在实验中首先发现肌浆网中的钙释放通道,即莱尼定受体,仅M_2、M_3区和乙酰胆碱受体间存在着一些相似的氨基酸顺序,达曾被认为是这两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功能相似的基础。最近Numa实验室首次克隆出一个cGMP门控离子通道,它位于脊椎动物视杆细胞光感受器上,可被外周段视  相似文献   

17.
Selye学说的评价及其对放射病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lye,H.的“全身适应性综合病征”学说(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简写为 G-A-S),是在1936年提出的。在过去二十多年中,这个学说不断地在发展与补充,得到不少学者的承认,但也有一些学者对它提出否定的意见。由于这个学说的含义比较复杂,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因此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考验,才能对它作出比较正确的评价。目前在医学科学领域内,Selye 的学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十余年来,在放射损伤研究中,也  相似文献   

18.
达尔支第一次提出性选择学说,远在1842年。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这一伟大著作中,曾有一节提出其性选择学说的大要。1871年达氏所著“人类起源”一书出版,该书第二部份即专门为阐明此学说而写。占该书五分之三篇幅,达六百页之多。在此书中将次性征与性选择活动的事实材料,依纲依目列举,至今还认为是最丰富最详尽的。由达尔文提出性选择学说时计起,至今这一问题的研究已有百年历史。 (一) 第二性征,或称次(副)性征在动物界是明显而又常见的现象。首先是雌雄体躯大小不同。一般是雄性大雌性小。但也有相反的情况,如昆虫中蚕蛾、蚁类,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0):I0002-I0003
去乙酰化酶(sirtuin)发生反应后的一种副产物之前被认为是无用的,但《自然一化学生物学》上的一项研究认为这种副产物在秀丽隐杆线虫老化中起着直接作用。这意味着sirtuin反应的一种重要方面可能曾被人忽视,而该发现也为延长寿命的可能性提出了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达尔文以前的生物学家,一般都认为种是不变的,而且种与种之间是彼此独立而无关系的,拉马克、尤其是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创立推翻了这种种的不变性及永恒性的看法,而证实了动植物的种都是由其他种变化而成的。这一点指出了生物界进化的事实,也说明了生物界历史发展的过程,这就是达尔文学说的一个大的贡献。但是达尔文学说的基础是片面的、肤浅的进化论,在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中只看到了量的改变,而没有估计到质变的规律及必然性。达尔文以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