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农业与新型农业类型与模式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目前现代与新型农业种类与模式的内涵、特点、基本指导思想与发展前景,分析了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白色农业、城市农业、质量农业、蓝色农业、自然农业、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农业、集约农业及其他新型农业产生的背景条件和精髓,指出这些农业类型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而是互相渗透与补充。其中的许多农业模式都注重依靠农业生态系统自身的循环,其生产过程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但它们绝对排斥现代化学工业产品,侧重强调环境意识,忽视农业的生产功能和收益,会使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降低。面对人类人口增加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实问题,这些替代农业很难实现大面积应用,如果能够把这些农业模式的精髓之处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形成具有生命力的现代农业,将主宰21世纪的农业潮流。  相似文献   

2.
广东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东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持续发展问题万洪富肖辉林(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州510650)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以先进工业装备农业,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在传统农业改造转化为现代农业的过程中,除了要顺应世界性农业发展大趋势,也应继承我国农业优良传统,扬弃世代沿袭的农业生产经验——剔除糟粕、取其精华,用现代科学理论总结提高,使传统经验的合理内涵融入我国现代农业中。我国传统农业有以下一些优点:(1)精耕细作,间套复种,经济利用土地;(2)重视有机肥,轮种豆科绿肥,用养结合,维护地力经久不衰;(3)“三宜”原则,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态学在我国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生态学在我国发展的回顾与展望骆世明(华南农业大学,广州510642)ReviewandPerspectiveonDevelopmentofAgroecologyChina.¥LuoShiming(South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42).ChineseJournalofEcology,1993,12(2):4-6.Inlastdecade,greatprogresshasbeenmadeintheteachingandresearchofagriculturalecologyinChi-na,butsomeobstaclesstillexistonhowtounderstandagroecology.Ifwecanrecognizethesocialde-mandofagroecologyanditspositioninagriculturalscienceandpayattentiontothedescription,assess-ment,experimentandanalysisofagroecosystemmodels,thequanti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与江汉平原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与江汉平原农业持续发展朱俊林(湖北大学生态学研究所,武汉430062)InfluencesoftheThree_GorgeProjectontheAgricultureinJianghanPlainAreaandtheA┐gricultura...  相似文献   

7.
8.
9.
一、自然背景与发展特征豫西地区属黄土高原的东延部分,总面积约2.68×10~4km~2,共有耕地8.0×10~5ha多,是河南省典型的丘陵山区,亦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本区地处暖温带,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半干旱特征。年降雨量稍高于晋陕黄土高原,多在500—900mm之间,但年际差异大,年内雨量分配不均;山区常年平均温度6—12℃,丘陵和河谷阶地12—14℃,水热资源尚属丰富,适宜农业发展。这里的农业从以放牧形式  相似文献   

10.
生物工程与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持续农业是生态农业的继续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持续农业是生态农业的继续与发展袁从,赵强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210014)SustainableAgriculture—TheContinuationandDevelopmentofEcologicalAgriculture.¥YuanCongyi;ZhaoQiangji(JiangsuAcadenzyofAgriculturalSciences,Nanjing210014).ChineseJoumalofEcology,1993,12(2):13-15.Inlightoftheconditionofourcountry,thispaperintroducestheconceptsandcontentsofsustainablea-gricultureanditsquantitativeevaluationindices──sustainability,stability,equalityandharmonity(di-versity).Simplifiedsysteminput—outputequilibriumisusedtoestimatethedynamicsofsoilfertility.P  相似文献   

12.
种子是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生产产品,不但是人类食物和禽畜饲料的来源,而且也是工业原料、医药用品的重要来源,关系到国计民生。在农业生产中种子更是不可代替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它的质量关系到作物产量,决定着整个农业结构与发展,制约着农  相似文献   

13.
生物技术与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试论湖北省农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与对策洪班望(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武汉430070)EnvironmentalProblemsinAgriculturalDeveloplnentofHubeiProvinceandTheirCountermeasures¥.HongBanwang(HubeiAgro-ecologicalEnvironmetProtectionStation,Wuhan430070).ChineseJour-nalofEcology,1993,12(2):51—52.Thispapersummarizesthepopulationgrowth,droughtandfloodingcalamitiesandotheragro-ecologi-calenvironmentalproblemsinHubeiprovincetandbasedonthepolicyof"takinganoverallconsiderationofbothmountainousandplainareas",thecountermeasuresforimprovingecologicalstructureandhar  相似文献   

15.
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科学》1992,4(3):1-4
近年来,随着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进展,形成了包括组织培养、原生质体融合、遗传工程等技术在内的一门新兴学科,统称“生物技术”。利用这些新技术或有时将制造和改造生物产品的技术过程,也称为“生物技术”。虽然“生物技术”一词古已有之,当代的“生物技术”则是指“利用生物体或生物有机体来制造或改进产品、改良品种或培育微生物供特定用途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植物组织培养与农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似文献   

17.
18.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与农业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以“双重绿芭革命”为主要特征的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趋势,指出中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超出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目标的多重绿色革命。农业生态学是实现多重以革命目标的两大关键技术之一。为了能使生态学家研究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中发挥应用的作用,必须进行生态研究的革命,即强化对农业生态学基本生态学过程听研究,面向农产品产量与品质提高的需求,加强产量生态学和品质生态学的研究,针对薄弱环节和社会发展急而开展促进中国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生化他感与农业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生化他感与农业生产杨世诚(山东潍坊教育学院生物学.262500)1937年奥地利科学家Molisoh首先提出了生化他感(Allelopathy)的概念[1],它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不断排出次生代谢产物──如生物碱、黄酮、蒽醌、皂甙、强心...  相似文献   

20.
从“不及早认识这种手段的威力,将延误美国农业的进步”想到的…… (引自《New Direction for Biosciences in Agriculture》) 我国农业发展、粮食翻番,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