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针对国家农业发展重大需求.围绕作物遗传改良这一总体目标.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延伸;瞄准学科前沿,将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分别从作物的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农作物的遗传行为,为农作物的遗传改良提供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研究对象涉及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和果树、蔬菜等部分园艺作物。  相似文献   

2.
《Acta Botanica Sinica》1996,38(2):167-168
1 概况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依托在华中农业大学。1992年初由农业部批准建设,实行边建设、边运行、边开放。1994年底受国家计委委托,农业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组织验收检查小组和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实验室进行检查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实验室主任谢岳峰,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后利。实验室下设细胞生物学分室、分子生物学分室、作物抗虫遗传育种分室、作物抗病遗传育种分室、作物品质遗传育种分室和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分室。实验室现有固定科研人员23人(教授6人,副教授7人…  相似文献   

3.
<正>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华中农业大学,1992年3月由国家批准建设.实验室从建室至今走过20多个年头,与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同步,其成长道路是我国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的历史侧影.实验室最初由华中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农学系遗传育种教研室和园艺学院果树学教研室组建而成,1994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分别于1996年、2001年、2006年、2011年连续4次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农业科研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依托高校所建生命科学类唯一获此殊荣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4.
《植物学通报》2011,(6):605-605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因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拟招聘青年教师1名。一、岗位职责从事本科生"遗传学"教学以及小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遗传育种等研究工作。二、应聘条件1具有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或遗传育种学博士学位或今年年底前通过博士学位答辩。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者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5.
《生命世界》2005,(3):108-108
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86年,现任实验室主任为陈晓亚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许智宏院士。  相似文献   

6.
《生物技术通报》1999,15(6):46-47
1 概况实验室根据我国作物育种面临的任务和国际遗传育种学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从细胞与分子水平的结合上,开展以小麦为主的重要栽培植物及其亲缘种属的基因组分析和遗传操作研究,为育种提供新种质、新方法、新思路,提高育种效率与质量并发展分子细胞遗传学的基础研究。保持在外源有益染色体片段(基因)的转移、鉴定和利用方面的国内外领先水平,在其它研究领域达到和保持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该实验室由陈佩度教授任实验室主任兼首席教授。刘大钧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兼顾问。实验室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助教3…  相似文献   

7.
《植物学报》2017,(5):680-680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位于雄伟的泰山脚下,依托于山东农业大学。实验室于2003年经科技部批准成立,为首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7年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设有作物学、园艺学和生物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及3个博士后流动站。  相似文献   

8.
2001年10月25日,对南农人来说,是一个难以忘却的日子。这一天科技部正式批准南京农业大学建设“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这是江苏省唯一的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该省建设的第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以南京农业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园艺科学与应用学科为依托.经过近10年建设.实验室和重点学科齐头并进、成绩斐然。在植物遗传资源学、  相似文献   

9.
10.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11(3):386-386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学会主办的期刊。2010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该刊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学术类二等奖;2006年获第五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金犁奖学术类二等奖;  相似文献   

11.
《生命科学》2002,14(1):63-63,13
分子生物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的学札 它是促进生命科学在新的基础上飞速前进的领先学科,也是近20多年来生物工程兴起的源泉。 为了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开展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获得高水平的成果和吸引人才,国家计委和中国科学院于1984年组织专家组论证,并决定在中科院上海生化所设立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后,实验室于 1986年通过验收,1987年正式对外开放。这是国家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设立的第一个重点实验室。 15年来,实验室历经三届,分别由张友尚研究员、敖世洲研究员和林其谁研…  相似文献   

12.
《动物学研究》2012,(6):548
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中科院部门重点实验室"细胞与分子进化重点实验室"。2007年11月经科技部批准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009年9月通过验收。目前实验室主任为张亚平院  相似文献   

13.
《动物学研究》2011,(2):241-242
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中科院部门重点实验室"细胞与分子进化重点实验室"。2007 年 11 月经科技部批准筹建,2009 年 9 月通过验收。目前实验室主任为张亚平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朱作言院士。  相似文献   

14.
《生命科学》2002,14(3):190-191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作为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的一个子项目,由世界银行贷款120万美元,国内配套362万元人民币投资建设的。1995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并开始正式运行和对外开放。现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杨胜利研究员任学术委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元遗传作为一种新的遗传研究方式开始慢慢盛行。其实,在国外,早在上个世界六十年代就开始广泛研究多元遗传,并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但这项研究在国内开展较晚,1979年后才开始研究。本文从作物遗传育种的方面研究多元遗传的应用,并与其他的育种方法相比较得出优势所在。为育种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生命科学》2002,14(4):248-249
1 简介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于1989年经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1991年1月通过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运行。实验室的总体目标是要建成一个在结构生物学相关领域内具有国际水平的基础研究实验室。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尽力为解决国家发展规划中与基础理论研究相关的重大应用问题作出贡献,同时培养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经过10余年的建设和不断努力,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多次受到各级领导部门的表彰和奖励。1990年、1991年、  相似文献   

17.
18.
何礼远 《生物技术通报》1997,13(2):45-46,39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管部门为农业部,依托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1988年12月由国家计委批准建设,1992年1月通过验收并批准对国内外全面开放;1996年参加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领导的全国生命学科4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门开放实验室统一评估,被评为优良实验室前10名之列。现任实验室主任为何礼远研究员、副主任为周大荣研究员、黄大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郭予元研究员。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4名,其中研究人员19名,技术人员3名,管理人…  相似文献   

19.
《Acta Botanica Sinica》1996,38(6):503-504
1 概况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研究实体。实验室在1984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宣告成立,1985年即开始运转,同时向国内外开放。它是中国首个建立在高等院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毛裕民教授现任实验室主任,赵寿元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家桢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顾问。盛祖嘉教授、郑兆鑫教授曾先后担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拥有一批有事业心、有创造性、有志于发展祖国科学事业的科研人员。本室固定工作人员34名,其中正、副教授14名,讲师、工程师12名。在校内外客座人员中,高级职称…  相似文献   

20.
陈东琛 《生命科学》2002,14(4):252-252
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南京大学,1990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在世界银行贷款的支持下建立。1995年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1998年通过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获得好评。2001年通过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该实验室属应用基础型的生物技术实验室,经过10年的建设,目前建有:以)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实验室;(2)细胞生物学实验室;(3)天然药物实验室;(4)免疫药理实验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戚正武院士,实验室主任:华子春教授。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8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21人,占人员总数的75%;高级职称25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