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个体的正常发育和异常分化中,细胞间相互关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间叶细胞影响上皮细胞的分化,真皮决定着表皮的分化,间叶细胞影响内胚层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影响血细胞的生长分化,都说明细胞-细胞的相互作用在正常细胞分化中的影响。细胞间正常平衡关系破坏是导致异常分化或肿瘤发生的原因之一。如多瘤病毒诱发上皮癌要有间质参与,癌变发生中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都发生变化,并相互影响,癌侵润和结缔组织的关系,以及一些细胞分泌的生长调节因子影响另一些细胞的分化或恶性转化,都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段树民 《生命科学》2008,20(5):680-683
星型胶质细胞虽然没有动作电位,但是可以表达多种受体和离子通道,并且以细胞内钙波传递的方式来响应各类刺激。星型胶质细胞同样可以释放多种信号分子来介导细胞间的通讯。尤为特别的是,星型胶质细胞的钙波传播和突触功能的反馈调节都需要其释放ATP才得以完成。然而,星型胶质细胞释放ATP的途径和机理还有待研究。尽管人们已经在星型胶质细胞中发现了小囊泡和大致密核心囊泡的标记物,可是用以胞吐的囊泡究竟是什么还并不清楚。作者等近期的研究成果表明,FM染料——一种被成功应用于研究神经元和其他分泌型细胞囊泡循环的染料,可以特异地标记星型胶质细胞的溶酶体,并依不同程度的刺激表现出两种不同模式的钙离子依赖性胞吐:在较低强度刺激下(ATP,谷氨酸)发生部分胞吐,而在高强度刺激下(氰化钾)则发生完全胞吐。进一步研究表明,溶酶体中含有大量ATP,并且在部分胞吐时少量释放ATP,完全胞吐时大量释放ATP,同时释放溶酶体酶。选择性地裂解星型胶质细胞的溶酶体,发现ATP释放和钙波传播都消失了。总之,星型胶质细胞的溶酶体可以通过调节性胞吐对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细胞间信号传递产生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从脂质条纹的形成到更复杂的病变和斑块破裂的进程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细胞因子网络共同参与作用的,其中最主要的是Th17细胞和Treg细胞及它们分泌的细胞因子。大量研究显示,Th17细胞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仍存在争议,但大部分研究仍认为其具有促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Treg细胞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Th17/Treg平衡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将对Th17细胞、Treg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Th17细胞、Treg细胞和Th17/Treg平衡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凋亡一般指机体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细胞内外因素调控下而发生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一般表现为单个细胞的死亡,且不伴有炎症反应.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的动态平衡对维持多种细胞的正常功能存在着重要作用.机体通过细胞凋亡可清除多余、死亡、有害的细胞,保证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进而保证机体的健康.本研究简...  相似文献   

5.
细胞连接     
高等生物的组织是由无数细胞构成的。为了统一行动和促进细胞之间的必要的互相联系,相邻细胞之间要进行多种方式的接触和连接。最简单的是相邻细胞膜简单并列,细胞间隙内填充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看不出任何特化结构。稍复杂一些的是相邻细胞各以犬牙交错的凹凸面嵌合在一起,这样既达到了细胞互相连接的目的,又扩大了细胞间的接触面,这种方式通常称为指状镶嵌。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SARS冠状病毒(SARS-CoV)感染Vero E6是否引起细胞凋亡,我们利用细胞DNA琼脂糖电泳,感染细胞的间接荧光染色和Hoechst 33258细胞核染色,以及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方法证明了SARS-CoV感染的Vero E6具有典型的凋亡细胞学和生物化学特征.实验证明具有细胞凋亡特征的所有细胞均为处于感染晚期的细胞.表现明显细胞病变(CPE)的细胞大多已经出现核质凝缩或形成凋亡小体进入细胞凋亡的过程.可以断定SARS-CoV感染Vero E6细胞诱发了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繁茂膜海绵原细胞富集细胞团培养过程中的细胞迁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旭鹏  张卫 《生物工程学报》2008,24(12):2133-2134
海绵是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来源, 近10年来, 从海绵中发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占海洋生物来源的30%以上, 并且大多具有显著的抗肿瘤, 抗艾滋病病毒的活性。但是, 由于海绵生物量不能满足这些活性物质进一步研究和商业化的需求, 目前仅有一种活性物质被成功的商业化, 这不仅是商业开发的损失, 也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活动的一种损失。为了解决海绵供给不足的问题, 人们进行了包括化学合成、海绵养殖以及海绵细胞培养在内的多种尝试,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 海绵细胞离体培养技术是最有可能彻底解决海绵供给不足的途径之一。但是由于海绵自身的特殊性, 还没有人成功的建立起海绵细胞系以满足生产需要。人们发现, 海绵细胞的相互接触对于离体海绵细胞长期培养至关重要。经过多年的探索, 大连化物所海洋生物产品工程组建立了开发出了海绵原细胞富集细胞团培养技术, 通过对海绵组织内的原细胞进行富集来获得可长期培养的海绵细胞。海绵原细胞是海绵组织内的“干细胞”, 具有很强的分化、增殖潜力, 同时也是海绵组织内负责消化的主要细胞类型。为了探索海绵原细胞的增殖、分化规律, 本研究基于海绵原细胞富集细胞团培养体系, 构建了海绵细胞培养实时观测平台, 对繁茂膜海绵原细胞、领细胞、上皮细胞3类主要海绵细胞类型在海绵细胞团形成及生长的全过程进行观察, 了解不同类型细胞迁移规律的变化。通过对视频记录进行分析,发现离散的海绵细胞与细胞团内的海绵细胞具有截然相反的运动规律, 海绵细胞的运动具有很强的协同性。伴随原细胞在细胞团内不停息的迁移, 还观察到海绵细胞团内新生骨针的迁移以及细胞间进行颗粒物质的传递。这些信息的获得, 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不同细胞的功能与作用, 也有助于在此基础上探索海绵细胞的增殖、分化控制规律。  相似文献   

8.
细胞凋亡与线粒体细胞色素c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细胞色素c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Kerr于1972年提出了细胞凋亡(apoptosis),随后发现细胞凋亡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中,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免疫调节以及许多病变如肿瘤有直接关系。与细胞坏死不同,细胞凋亡是一个相对主动的过程,伴随着一系列形态上...  相似文献   

9.
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和自然杀伤T(natural killer T,NKT)细胞是参与机体抗病毒免疫和肿瘤免疫的两群淋巴细胞亚群,是介导先天性免疫(innate immunity)应答和调节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应答的重要效应细胞。近年来,随着对NK细胞和NKT细胞及其转录调控因子研究的不断深入,NK细胞和NKT细胞的发育机制逐步被阐明,这将为提高NK细胞和NKT细胞的抗病毒和肿瘤免疫疗效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同源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CIK细胞的表型、增殖活性的变化,及抗急性白血病细胞活性.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结果: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 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 CD8+、CD3+ CD56+双阳性细胞比率较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在2.5∶1-2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共培养物对AML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DC-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对AML细胞的杀伤活性均高于CIK细胞,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用细胞内记录法测定了201个培养的大鼠颈动脉体球细胞的膜电位及输入电阻。在连二硫酸钠(Na2S2O4)造成缺氧(Po2,1.3-8.0kPa)条件下,细胞簇内球细胞与游离球细胞对缺氧的反应不同。82%以上的细胞簇内球细胞发生去极化和输入电阻降低,而60%的游离球细胞产生超极化和输入电阻增加。细胞簇内球细胞与游离球细胞反应不同的主要原因可能取决于支持细胞存在与否。细胞簇内球细胞常被支持细胞的突起所包绕,而游离的球细胞则无支持细胞的包绕。也可能存在不同功能的球细胞。  相似文献   

12.
LAK细胞     
一、LAK细胞的概念 1980年Rosenberg等首先观察到荷有甲基胆蒽纤维肉瘤的C57BL/6小鼠脾细胞经含有IL-2的培液培养后,可获得较强的抗自身甲基胆蒽纤维肉瘤的细胞毒作用,而对自身正常细胞无杀伤作用,未经IL-2培养的脾细胞或NK细胞对纤维肉瘤无杀伤活性。1982年Grimm等首次提出将这种由IL-2激活的能够杀伤NK抵抗性肿瘤细胞的杀伤细胞称为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cells)简称LAK细胞。脾脏细胞、淋巴结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均可经IL-2诱导出显著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敏感和特异的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序列的细胞基质检测方法,用于细胞种属鉴别和不同种属间的细胞交叉污染分析。方法①提取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狗肾细胞(MDCK细胞)和牛肾细胞(MDBK细胞)基因组DNA,以PCR扩增相应细胞的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区的基因条码序列,将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基因片段的大小,并与文献报道的来源于ATCC相应细胞系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区的基因条码序列片段大小进行对比,以确定细胞的种属类别;②用Vero细胞、MDCK细胞和MDBK细胞的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区的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分别与相应细胞和其他不同种属的细胞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用不同浓度的细胞基因组DNA与相应细胞的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区的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方法的灵敏度;③以不同种属细胞的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区的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分别与多种细胞混合液提取的细胞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检测细胞间的交叉污染。结果 Vero细胞、MDCK细胞及MDBK细胞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序列中的基因条码序列片段大小,与来源于ATCC相应细胞系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序列中的基因条码序列片段大小相符。该方法具备较好的特异性,检测灵敏度为1.0 ng/μL,不同种属间细胞的交叉污染可被检出。结论该方法可有效地判断细胞的种属来源,亦可用于不同种属间细胞交叉污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各种组学及其相应的网络研究相对成熟的基础上,集成各组学网络的细胞整合型网络或全细胞网络将大大提高对生物表型的预测能力,并成为代谢工程决策的有力武器.本文在阐述了细胞工厂设计中应该考虑细胞整合网络之后,综述了细胞整合网络的重建、分析、设计方法方面的有关问题,并进一步就研究细胞整合网络涉及的数据库、软件平台、并行计算几方面的作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在自配体凋亡信号协同作用中过程中,会产生微弱的T细胞抗原受体(TCR)信号,它被白细胞介素7(IL-7)介导后,可激活休眠状态的Naive T细胞。在低于可诱导进入细胞周期的强度下,Naive T细胞中的TCR数量是由胸腺细胞TCR协调控制的。高浓度的IL-7和其他共同的g链细胞因子的共刺激下,就能介导T细胞经过自稳态增殖并转变为记忆细胞,许多记忆细胞都是由细胞自身免疫反应产生的。在生理状态正常的动物中,由休眠中的Naive T细胞向TCR依赖型记忆T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逐渐的开始被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16.
利用HEK293细胞在悬浮培养中具有聚集成团的体外培养特性,在250mL的Bellco的搅拌培养体系中,以HEK293细胞团的粒径、细胞数、细胞活力、葡萄糖比消耗率(qglc)、乳酸比产率(qlac)和乳酸转化率(Ylacglc)为观察指标,考察HEK293细胞在搅拌速度分别设置为25、50、75和100rmin的培养条件下的细胞团形成、粒径分布以及细胞生长和代谢。HEK293细胞在搅拌速度为50rmin和75rmin培养条件下所形成细胞团的粒径大小适中、离散度小。培养7d后,HEK293细胞团的平均粒径分别为201μm和175μm,其中粒径≥225μm的细胞团所占比例均低于10%;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细胞团中的HEK293细胞活力维持在90%以上,qglc、qlac和Ylacglc等反映HEK293细胞代谢的参数保持相对恒定。实验结果提示:合适的搅拌速度所产生的流体动力既可使细胞团的粒径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也可为细胞团中的HEK293细胞提供基本满足其正常生长和代谢需要的物质传递效率。  相似文献   

17.
泡状细胞     
禾本科植物和其他单子叶植物(除沼生目外的所有单子叶植物)叶的上表皮上,分布有一些特殊的大型细胞,这些细胞的壁比较薄,有大的液泡,叫做泡状细胞。 泡状细胞,从字义来看是“形状似水泡的细胞”,细胞体积大,细胞壁薄,具有大的中央液泡,是具有薄的增大的径向壁的表皮细胞。泡状细胞的固体内含物很少,它们主要是含水的细胞,具有少量叶绿体或不含叶绿体,在这些细胞内单宁和结晶体也很少。它们的径向壁是薄的,但是外切向壁可能与附近的表皮细胞壁一样厚或者甚至于更厚。细胞壁是纤维素和果胶质的,外壁角质化并有一层角质层。有些植物的泡状细胞的外壁可积有硅质。  相似文献   

18.
嗜酸性细胞是保护性杀伤细胞,主要杀伤多细胞寄生虫,有吞噬抗原一抗体复合物、被抗体覆盖了的细菌和某些病毒的功能,亦有调节变态反应的作用。过去认为嗜酸性细胞能中和炎症介质而起抗炎作用;目前有人提出嗜酸性细胞可能是炎症反应的原发性介质,具有细胞毒性。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ECF)的来源是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补体系统、淋巴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以及某些癌肿(肺大细胞癌)等。ECF过多或活性过高是诱发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细胞工厂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为工业化学品的可持续生产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替代方案.然而,不适的外界环境显著影响了微生物细胞的存活率,降低了微生物细胞工厂的生产性能.通过延长微生物细胞的时序寿命,可以显著提升微生物细胞工厂的生产性能.首先,基于存活率的变化建立了细胞时序寿命和半时序寿命的评价体系;然后,发现半胱氨酸、...  相似文献   

20.
虚拟细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虚拟细胞是20世纪末在国外刚刚兴起的一种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建立人工细胞模型,模拟细胞内外环境,从而进行生物学的研究和探索。虚拟细胞包含了多门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从其发展历程、应用及其对生物学工作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