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经过腹疝环口进行腹腔外置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试验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修补术进行治疗,而试验组采用经腹疝环口外置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治愈率(9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74.00%),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腹疝环口进行腹腔外置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较好,有效治愈患者的腹股沟斜疝,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吴伟华  于志华 《蛇志》2010,22(4):331-331
自2008年以来,我院对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进行不横断、不分离疝囊的斜疝修补术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斌 《蛇志》2022,(2):206-208
目的 探讨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型隐睾合并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单侧腹股沟斜疝合并同侧隐睾患儿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经腹腔入路行腹腔镜疝囊高位关闭联合隐睾下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恢复效果以及两组患儿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及随访6个月时的腹股沟斜疝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 h,观察组炎症因子指标中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发生睾丸回缩、阴囊血肿、切口感染和睾丸萎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的腹股沟斜疝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合并腹股沟斜疝的效果确切,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卢爱群  蒋勇华  王秋华 《蛇志》2007,19(4):280-280,295
腹股沟疝是老年人的多发病,且复发率高。复发疝是腹股沟疝手术后的并发症。老年人往往同时合并有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前列腺增生、便秘、肝硬化腹水等疾病,使老年人腹股沟疝术后易复发,再次手术治疗是治愈的唯一方法。传统手术修补方法的再次复发率高,达20%~30%[1,2]。应用无张力修补手术,可明显降低再次复发率。我院2004年2月至2007年2月间对23例老年腹股沟复发疝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效果满意,术后未见复发,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患者,男21例,女2例,年龄66~85岁。单侧复发性斜疝15例(其中巨大疝3例…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9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差异分为传统组(97例)和微创组(101例)。传统组接受开放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微创组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清炎性指标和免疫功能变化情况,记录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并作组间对比。结果: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切口总长度更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P<0.05)。术后2 d组间对比,微创组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均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2 d组间对比,微创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均低于传统组(P<0.05)。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该术式引起的炎症反应及免疫抑制程度均较传统治疗更轻,是治疗此类患儿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7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03年10月~2007年12月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直疝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腹股沟斜疝51例,双侧斜疝3例,单侧直疝16例,2例同侧腹股沟斜疝、直疝并存;行平片无张力修补26例,预成形网塞无张力修补46例.结果 随访6~24个月,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复发.结论 无张力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可靠、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罗威  梁平 《蛇志》2007,19(2):96-96,115
我院从2004年7月至2007年2月,运用无张力修补技术对27例嵌顿疝进行修补,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7例均为男性,年龄49~76岁,平均66·2岁,临床诊断均为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从发现腹股沟区不可回纳肿物到就诊时间为3·3~6·5 h,其中16例合并有心、脑及呼吸  相似文献   

8.
李超  黄陈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4):6779-6782
腹壁疝是普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包括腹股沟疝、切口疝、造口旁疝等,手术是其唯一的治愈方法。腹腔镜腹壁疝修 补术是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技术,主要包括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LIHR),如经腹腔镜腹膜前补片修 补术(TAPP)和完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TEP),腹腔镜下切口疝修补术及腹腔镜下造口旁疝修补术。其术后常见并发症与传统疝修 补术相同,但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的开腹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具有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疤痕 小、复发率低等优势,因此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主要就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的治疗现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李金斯坦(Lichtenstein)疝无张力修补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20年7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甲疝外科治疗的118例老年(≥60岁)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组,68例患者行TAPP作为TAPP组,50例患者行Lichtenstein疝无张力修补术作为Lichtenstein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AP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Lichtenstein组(P<0.05);TAPP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切口VAS评分均显著低于Lichtenstein组(P<0.05);TAPP组患者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Lichtenstein组(P<0.05);两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Lichtenstein疝无张力修补术比较,TAPP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患者恢复更快,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马延辉 《蛇志》2016,(4):417-4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腹壁切口疝患者89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开放组44例和腹腔镜组45例。开放组44例患者采用开放式腹壁切口疝修补术,腹腔镜组45例患者行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及复发情况、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开放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修补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为普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疝修补术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所选病例分为传统开腹式疝修补术组(48例)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组(64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肢体活动时间、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肢体活动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采用传统疝修补术的患者,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88%,虽然低于传统疝修补术组(39.58%),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复发率为3.13%,明显低于传统疝修补术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复发率低等优势,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但术后易发生肠粘连、阴囊血肿等并发症,术中应妥善处理,尽量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价值及及并发症防治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手术时间(46±22)min,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7d出院,并发症发生率仅1.9%,随访无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最佳术式,熟练的技术和规范化操作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价值及及并发症防治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手术时间(46±22)min,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7d出院,并发症发生率仅1.9%,随访无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最佳术式,熟练的技术和规范化操作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腔内疝的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spiral CT,MDCT)影像学表现,探讨MDCT对诊断腹腔内疝的价值。方法:收集2007-2015年间我科术前行MDCT检查且经手术证实的腹腔内疝病人8例(左侧十二指肠旁疝2例,经肠系膜疝5例,子宫阔韧带疝1例)。分析腹腔腹腔内疝的MDCT表现和特征。结果:左侧十二指肠旁疝主要表现为呈包块样聚集的肠袢位于胃胰之间,屈氏韧带的左方,推压胃后壁前移。经肠系膜疝表现为聚集的小肠袢紧贴腹前壁,和腹壁之间无大网膜覆盖。子宫阔韧带疝表现为子宫侧旁聚集的扩张小肠袢,其积液扩张及近侧小肠梗阻表现。疝的共同MDCT征象包括:肿块状或者簇状异聚集的小肠袢;周围脏器或肠管的移位;肠梗阻的征象;肠系膜血管的改变(牵拉,移位,扭曲及充血等)。结论:腹腔内疝的MD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术前准确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蛇志》2015,(4)
目的总结腹腔镜腹股沟腹膜前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2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2例发现隐匿性疝的患者同时进行修补术,1例肠粘连行松解术;手术时间40~70min,术中出血约10ml;术后发生阴囊气肿2例,术区剧烈疼痛经二次手术1例。术后住院时间3~6天,术后随访3~20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TAPP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腹股沟疝手术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操作简单、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等优点,特别适于复发疝、双侧疝等,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应用于男性全身麻醉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下肢清创、皮瓣转移或植皮的男性患者,且术中需留置导尿管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行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全身麻醉后,超声引导下进行双侧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神经阻滞完成后行导尿管留置术。对照组麻醉诱导完成后,即行导尿管留置术。记录拔除气管导管后10 min(T1)、1h(T2)、3h(T3)CRBD严重程度评分和Riker镇静-躁动评分。记录术前(T0)和T1、T2、T3对应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对比两组的苏醒质量和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术后各时段观察组CRBD严重程度评分和Riker镇静-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段观察组的SBP、DBP、HR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 (P<0.05);观察组PACU内非计划性使用镇痛药、非计划性拔除尿管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ACU的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操作简便,减轻全身麻醉后CRBD的效果确切,患者对导尿管有良好的耐受,术后血流动力学和循环更稳定,苏醒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7.
胃大部切除术后,重建消化道的连续,主要有:胃十二指肠吻合(Billroth Ⅰ式)、胃空肠吻合(Billroth Ⅱ式)、及输入袢空肠与输出袢空肠远端行端侧吻合的Roux-en-Y吻合三种。以Billroth氏Ⅱ术后并发症较多,其中又以输入袢、输出袢梗阻引起内两者最为严重,本文报告由于输入袢过长,在术后远期发生绞窄性内疝分别于1978、1979年在我院处理的两例: 例1:男,47岁,因持续性全腹疼痛伴阵发性加剧两天后入院,入院前一天早餐后劳动中突然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呕吐食物两次,无腹泻,注射阿托品后曾缓解,但入院当天又全腹疼痛。5年前曾因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发生嵌闭性疝的猕猴,采用疝手术治疗法挽救其生命。方法各种猕猴疝经确诊,实施手术治疗。结果共实施各种猕猴疝手术7例,手术成功率100%,愈后恢复良好。结论根据疝的位置和临床症状,确诊疝的种类,采取相应的疝根治手术疗法,7例猕猴疝病例手术后经过治疗护理,没有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手术治疗法是治疗猕猴疝最有效的方法,对相关的灵长类动物外科手术及保护珍贵猕猴动物资源,减少猕猴因各种疝引起的痛苦或死亡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3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U组)及对照组(20例,C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开始前(T0)、注药后5 min(T1)、10 min (T2)、20 min(T3)、60 min(T4)及术毕(T5)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评价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记录麻醉后4、8、12、24、48 h的VAS评分;记录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头痛、尿储留的例数。结果:C组T1、T2、T3时间点的心率高于U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1、T2、T3时间点的MAP低于U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优良率均为100%;C组麻醉后8 h、12 h的VAS评分高于U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中升压药使用率高于U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腹股沟疝手术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0.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股沟区包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初步诊断为腹股沟区包块患者78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78例腹股沟区包块初步诊断患者中,腹外疝29例,声像图呈现中高回声或混杂性回声;鞘膜积液23例,声像图呈现无回声;淋巴结包块13例,声像图呈现低弱回声;实质性包块9例,声像图呈现中高或低回声;隐睾4例,声像图呈现中等回声。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腹股沟区包块的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也可作为患者预后效果的评估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