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赤麂(Munliacus muntjak)是迄今已知染色体数目最少的脊椎动物(Wurster,D.H.et al.1970),每条染色体都有明显的个体性,用常规染色方法即可清晰无误地一一加以区开,染色体又特别大。因此,这是比较理想的细胞遗传学实验材料。目前,国外已从印度产的成年印度麂(赤麂)的皮肤、肺、肾等组织建立了细胞株(Altman,P.L etal.1976;Brown,J.A et al.1973;Kato,H et al.1974;Yanagychi,N 1979)并广泛应用于辐射细胞遗传学,进化遗传学,遗传毒理学等许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化学农药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和潜在的威胁,特别是其致畸、致癌、致突变效应,已引起人们深切的关注,以不同的检测系统研究农药潜在的遗传学效应,并积累这方面的资料,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选择四种有机磷杀虫剂——甲胺磷、乙酰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和马拉硫磷,三种农用杀菌剂——敌菌丹、菌核净和敌枯双,在培养的赤麂(Muntiacus muntjak)成纤维细胞上进行诱发染色体畸变、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和细胞周期延迟效应试验。  相似文献   

3.
甘蔗体细胞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耀邦  徐建云  王敬驹  陈晖   《广西植物》1992,(2):157-164
用~60Co-γ射线,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组培甘蔗愈伤组织,可提高再生植株的变异机率,处理愈伤组织再生植株性状:株高、茎径、锤度等明显偏离正常的正态分布,差异达1%显著标准,EMS处理较~60Co-γ射线变化大。连续试验观察表明:一些变异性状具有遗传性。用~60Co-γ射线或甲基磺酸乙酯处理甘蔗愈伤组织可作为一种甘蔗体细胞诱变育种手段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4.
陆耀邦  徐建云  王敬驹  陈晖   《广西植物》1992,12(2):157-164
用~60Co-γ射线,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组培甘蔗愈伤组织,可提高再生植株的变异机率,处理愈伤组织再生植株性状:株高、茎径、锤度等明显偏离正常的正态分布,差异达1%显著标准,EMS处理较~60Co-γ射线变化大。连续试验观察表明:一些变异性状具有遗传性。用~60Co-γ射线或甲基磺酸乙酯处理甘蔗愈伤组织可作为一种甘蔗体细胞诱变育种手段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
粉纹夜蛾离体细胞抗菌肽的抗菌谱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热灭活的大肠杆菌DHSQ诱导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离体细胞产生抗菌肽,用三氯乙酸沉淀法提取出该活性物质,采用琼脂糖孔穴扩散法和生长抑制测定法测定其抗菌谱,发现该抗菌物质具有较广的抗微生物活性,其中特别是对革兰氏阴性菌中的沙门氏茵和大肠杆茵,酵母菌中的白色念珠菌,植物病源真茵中的花生白绢病茵和小麦赤霉病茵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从而表明该物质是一种既抗细菌,又抗真菌的抗微生物肽。  相似文献   

6.
麂属(Muntiacus)的分类及其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麂属(Muntiacus)是一群中小型草食有蹄类,为东洋界的特有属,是典型的热带、亚热带类群。在我国,麂属的分布仅限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为我国南方的重要毛皮兽。 以往对麂属的研究多限于一般的形态分类,对其系统发育尚未深入研究。在种级分类上至今还存在一些混乱现象。本文试图用分支系统学(Cladistics)的方法,对麂属的种级分化进行系统整理,并对其系统发育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 Sclater)的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麂是我国特有的鹿科动物。仅分布皖南、浙西及与之接壤的闽、赣部分地区,从北纬28°-31°,东径117°-120°的37个县的范围内(Sheng et,L,1980)。由于黑麂数量稀少,且栖居中山密林,活动隐蔽,因而以往对它的繁殖情况一无所知。为保护和利用这一特产动物资源,我们于1978年1月至1981年2月,对黑麂的繁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云南赤麂的亚种分类记述(英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赤麂(Muntiacus muntjak)又名印度麂或吠鹿,广泛分布于亚洲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麂属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同时又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毛皮兽。迄今,本种已记载过15个亚种,其中7个分布于中国大陆(Ellerman和Morrison-Scott,1951),8个见于东南亚诸岛(Chasen,1940)。近来,本文作者之一的Groves和他的同事Grubb又将这15个亚种归并为8个(论文已交付出版)。 关于云南赤麂的亚种问题以往很少深入研究,仅在部份区系分类报告中有过简要记载。但因各学者所获标本有限(或者仅得少数皮张),而将云南及整个中国大陆的赤麂 (Muntiacus muntjak)统统归入了M.m.vginalis亚种。事实上,真正的M.m.vaginalis仅局限于尼泊尔,锡金,印度东北部,缅甸西部的阿拉刚(Arakan)和中国的西藏东南部(Grubb和Groves,待发表)。 笔者查看了采自云南各地的60余号赤麂标本,经与已知亚种的外部形态、头骨特征和主要性状差异系数值的比较(表3)发现:云南的赤麂不仅与M.m.vaginalis,海南亚种M.m.nigripes以及邻国的其它亚种(如M.m.curvostylis和M.m.annamensis等)明显有别,而且与中国的四川、贵州和广西等省的标本差异亦颇大。就说云南南北(约为22°20`N.以南;23°10`N.以北)两地标本的差异也十分显著(两地之间有一狭窄的过渡地带,发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藏的菲氏麂(Muntiacus fea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氏麂数量稀少,至今对它仍很少了解。Leonardo Fea于1887年3月27日在缅甸的丹那沙林(Tenasserin)山区采集到1头雄性菲氏麂后,Thomas和Doria于1889年首次作了极其简单的报道;1892年Thomas根据这件标本又作了较详细的描述。直至1977年,Grubb才对一直保存在意大利热亚那自然博物馆的头骨进行了详细报道。1914年,Gairdner在丹那沙地区又获得1张菲氏麂皮,那是被豹咬死后又被当地居民吃剩的残皮,这是第二次记录。第三次记录是Sokolov(1957)报道他于1956年7月15日,在我国云南省南部的金平县和屏边县附近得到的1张不完整的皮。  相似文献   

10.
11.
12.
近十多年来,由于显带技术的广泛应用,揭示了同种异体之间染色体的多态现象,除着丝点融合或断裂是染色体数目多态的原因外,也有因异染色质差异而形成的多态。如王宗仁等(1981)、Maia等(1981)用G显带技术,分别在鹿属动物及啮齿类中观察到染色体的多态现象,Murray等(1980)用C显带技术在有袋类中,不仅观察到着丝点融合现象,亦看到异染色质差异的多态。本文报导了我国特有动物——黑麂染色体的多态现象及众多的双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13.
红豆杉离体细胞四倍体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大规模培养被认为是目前生产紫杉醇最有希望的替代途径之一,获得更高产的细胞系,可降低细胞大规模培养生产紫杉醇的成本,加速其产业化进程。药用植物多倍体与二倍体相比具有根,茎,叶和花果的巨型性,抗逆性强,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提高等特性。本研究通过同步化培养和秋水仙素诱导处理,成功建立了红豆杉四倍体细胞系并且经过7个周期的继代证明了该细胞系的稳定性。结果显示,用浓度为750mg/L的秋水仙素处理3d可以得到稳定传代的四倍体细胞系,其四倍体细胞比例稳定在62.5%。进一步对其次生代谢产物紫杉醇的检测显示该四倍体细胞比对照二倍体细胞具有更高的合成紫杉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秋水仙素诱变离体卷丹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0.15%秋水仙素附加2.00%二甲基亚砜诱变离体培养的卷丹小鳞茎,避光条件下摇床诱导,用组织培养结合不定芽诱导技术获得了多倍体苗,并对多倍体染色体数目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诱导96 h效果最好,变异率达到54.29%。细胞学观察发现,对照为三倍体、非整倍体和极少数单倍体细胞组成的嵌合体,诱变出的4棵变异株细胞分别为染色体数目由53~72条的不同比例构成,属于典型的非整倍的异倍型嵌合体。诱变株与对照植株间幼苗叶形指数、气孔密度及气孔大小等特征差异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四、禾谷类作物体细胞变异 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禾谷类作物体细胞变异的另一主要因素就是分子水平上发生的基因变化,这里通称为分子遗传学上的变异,包括点突变,基因扩增和丢失,转座子活化,核外基因组重排等。现分别阐述于下。  相似文献   

16.
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体细胞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首次报道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毛冠鹿的染色体数目及特征,其二倍染色体众数雄性为2n=48,雌性为2n=47。雌雄两性的核型中均有几条难以鉴别的染色体,如雌性的第23对染色体,24号染色体;雄性的第23号,24号、25号、26号染色体,G-带分析表明,雄性的第25号,26号染色体正相当于雌性的24号染色体的长臂和短臂。C-带,G-带观察表明,雌性的第23对,24号染色体,雄性的23号,24号,25号染色体异染色质特别丰富,推测这几条染色体可能参与性别的决定,但正确的性决定机制及性染色体的鉴别有待进一步研究。Ag—As技术揭示,核仁组织者均位于第一对和第二对染色体的次缢痕处。此外,本文还测定了该种动物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频率(SCE),其平均值为每细胞6.2。  相似文献   

17.
糜子离体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组织学连续石腊切片的研究方法,观察了糜子组织培养中植株再生的过程,从而证明了植株再生是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的。结果表明:(1) 糜子成熟胚培养首先从下胚轴及胚根区愈伤组织化;(2) 体细胞胚起源于下胚轴及胚根维管束周围愈伤组织中单个离散的胚性细胞;(3) 糜子离体体细胞胚有与典型禾谷类作物合子胚大致相似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8.
干燥处理提高胡萝卜体细胞胚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5%蔗糖处理得到的静止状态胡萝卜体细胞胚经脱水至含水量17%后,在室温条件下干燥贮存4个月,约67%的干胚尚能转换为植株,而对照胚自然干燥后未经贮存便失去活力,不同干燥程度的静止状态胚室温贮存后和测定表明,适当干燥(含水量25-50%)可提高体细胞胚的脱水忍耐力,脱水速率影响体细胞胚的活力,缓慢脱水明显优于快速脱水,能提高体细胞胚的抗逆性。这一研究结果为解决人工种子的贮存及运输问题提供了可探索的  相似文献   

19.
During the camera-trapping survey at Wanghuannan, Erlonghe and Hongxia Forest Farms in the Liupan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Guyuan City,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49 independent detections of Reeve’s muntjac, Muntiacus reevesi were captured by eight infrared-triggered camera-traps with 274 photographs and 12 video clips from July, 2017 to August, 2018. The Reeve’s muntjac is an endemic species of China and mainly distributed in south China, such as Jiangxi, Guangdong, Guangxi, Hunan, Hubei, Yunnan, Sichuan, Guizhou and Taiwan Provinces, and also distributed in Shaanxi and Gansu Provinces adjacent to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This species was for the first time recorded in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so its distribution range has been expanded in China. This discovery has enriched the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of Reeve’s muntjac. This discovery will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biodiversity and species integrity in the area of Liupan Mountain.  相似文献   

20.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敏感细胞范围一直局限于灵长类动物细胞。用该病毒感染处理非灵长类的赤麂肺二倍体细胞(KIZ-7901),可诱导9.0—14.7%的细胞出现染色体畸变,除见有染色体或单体断裂外,还见有断片、双着丝粒、环、互换、易位和缺失等。也可引致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SCE)的显著提高。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赤麂细胞后,不产生特异的CPE,不明显影响细胞群体的增殖。应用病毒滴定、包涵体检查,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电镜检查,都可查见细胞内有病毒或其抗原物质存在。这提示脊髓灰质炎病毒在非灵长类的赤麂细胞内呈现非杀细胞性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