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0 毫秒
1.
桃蚜、萝卜蚜发育速率在恒温和变温下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刘树生  孟学多 《生态学报》1989,9(2):182-190
本文报道桃蚜(Myzus persicae)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在一系列恒温、变温下的发育速率,结果表明:(1)恒温下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遵循有下上限的logistic曲线;(2)除了在恒温下随温度升高死亡率急剧增加、发育速率迅速下降的高温区(桃蚜:>28℃,萝卜蚜:>30℃)外,温度波动不改变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函数关系;(3)变温下,在上述高温区内的发育速率仍基本按经典的logistic曲线随温度升高而上升,但在一温度下的发育速度又随停留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在恒温下只能完成部分虫期发育的低温区,变温下发育速率亦接近经典的logistic曲线。文中根据上述结果提出了一个昆虫发育率在恒温和变温下变化规律的初步模型,并发现文献中有大量的基本符合这一模型例证的。  相似文献   

2.
昆虫滞育后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昆虫滞育后性比、寿命、生殖力和重复滞育等方面对昆虫滞育后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概括,并分析了影响昆虫滞育后生物学特性数量表达的因子。这些因子包括:(1)滞育前昆虫的发育速率、取食行为和个体大小;(2)滞育期间的环境条件及昆虫取食行为;(3)滞育持续期;(4)滞育后的取食需求;以及(5)滞育后的温度和光周期。  相似文献   

3.
Sharpe-Schoolfield-Ikemoto(SSI)模型是用来描述温度对昆虫发育速率影响的一个重要数学方程,它既能够很好地拟合温发育速率的数据,又能提供若干个重要温参数,特别是内禀最适发育温度(TΦ)。此温度反映了昆虫生存的最佳温环境。然而,由于SSI模型的参数过多,结构显得较为复杂,给实际的数据拟合带来了困难。一个基于R平台的软件包已经被开发出来,专门用于执行SSI模型的参数拟合。但目前由于国内许多研究者青睐于使用SAS统计软件,所以本文提供了一个基于SAS统计软件的程序,用以快速拟合SSI模型的参数。通过拟合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蛹期的温发育速率数据,发现此SAS程序具有很好的拟合效果,同时进一步证明了SSI模型对描述温度对昆虫发育速率影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粘虫咽侧体对卵巢发育与成熟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吴秋雁  郭郛 《昆虫学报》1963,(4):402-411
内分泌控制昆虫卵巢的发育与成熟已为大家所承认;特别是在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革翅目、双翅目等昆虫中卵巢的发育已证实由内分泌中心之一——咽侧体所调节。但在某些鳞翅目昆虫中所得的试验结果与上述结论不一致, 它们的卵巢发育似与咽侧体激素无关;这一事实已有分别用家蚕、天蚕蛾、蓖麻蚕等昆虫为材料的试验结果证明。我们分析了这些资料, 发现这些昆虫的卵巢皆在蛹期发育成熟, 成虫期均不取食。而在有些鳞翅目昆虫如粘虫等中, 它们的卵巢需要在成虫期获得补充营养后方能成熟, 我们怀疑粘虫卵巢发育成熟与内分泌的关系可能与上述几种昆虫不一样。 本试验用移植和结扎的方法证明了:(1)粘虫雌蛾卵粒中卵黄的沉积与咽侧体体积的变化相关, 交配后咽侧体体积增大时卵黄沉积最快;(2)粘虫卵巢的发育与成熟是受咽侧体激素的控制, 而与脑无直接关系;(3)激素控制粘虫卵巢发育与成熟的临界期为羽化取食后24小时;(4)粘虫成虫期雌雄两性咽侧体的体积均有明显变化, 雄性的比雌性的大1—3倍。 因此, 通过本工作说明了在鳞翅目昆虫中, 由于生殖腺在蛹期或成虫期发育的不同, 在生殖腺发育的内分泌控制机制上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5.
高粱蚜在不同品种高粱上的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富刚  张广学 《昆虫学报》1992,35(3):382-384
抗性埴物对昆虫具有抗生性,对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可产生有害影响,前人已有报道(Painter1951;Teetes 等,1974;Bārbulescu, 1969;Schuster和Starks,1973)抗性高粱能使麦二岔蚜Schizaphis graminum各龄历期和生殖前期延长,发育速度减慢,体形变小,从而限制了蚜虫的正常发育,抗生性在对蚜虫的抗性中起着重要作用。至今不同高粱品种对高梁蚜Melanaphis Sacchari(Zehntner)抗生性的研究尚未见过报道。为此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6.
用非线性模型估测恒温和变温下棉铃虫蛹的发育率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深入分析和探讨昆虫发育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在恒温(15~37℃)和交替变温(12/18~34/40℃)下测定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蛹的发育历期(d),分别用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Logan模型﹑Lactin模型和王氏模型)拟合其发育率(1/d)数据。结果表明,这3个非线性模型能更准确地描述发育率与温度之间的曲线关系,判定系数(R2)在0.9878~0.9991之间。对全部观测数据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只要有6个分布合适的观测数据,就可以用这些非线性模型获得相当满意的估测效果。如果缺乏高温下的测定数据,用非线性模型预测的昆虫发育率可能失真。分析了蛹在恒温和变温下发育率差异的可能原因,讨论了应用这3个非线性模型预测蛹期发育的优点和缺点,指出用非线性模型取代线性日·度模型进行害虫发生预测和益虫饲养管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昆虫种群变态发育过程,本文给出了一个多状态生存函数的模型。使用生存分析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丁分析。本文还对有关的生存参数如各状态的死亡风险,发育风险,年龄特征死亡率,年龄特征发育率以及状态发育历期等进行了讨论并且给出了它们的极大似然估计值。关于马铃薯块茎蛾数值例子的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摸型用来描述昆虫种群的发育过程是有效的。本文的结论可以做为组建描述昆虫种群多状发育的年龄一状态特征生命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大麦顶端发育和物候期模拟模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改进已有的大麦生理发育时间模拟模型(YDmodel),以扬州地区5个品种春播条件下的顶端发育和物候发育观测资料和历史资料为依据,构建了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顶端发育和物候期机理模型.模型量化了热效应、光周期、春化效应对发育的影响,引入了7个遗传参数,分别为播种到出苗所需的有效积温、灌浆期发育基点温度、生理春化时间、临界日长、光周期反应起始点、最短苗穗期、最短灌浆期.本模型在YDmodel基础上的改进主要有3点:(1)将每日生理发育时间的增量乘以水肥丰缺因子,改为除以水肥丰缺因子表现水肥对大麦发育的影响,客观体现了大麦在水肥丰缺条件下的发育延迟或提早现象;(2)将三段线性函数改为非线性函数表达春化效应和相对热效应,确立了不同品种相对春化效应和相对热效应的曲线族;(3)将线性函数改为正弦函数表达不同品种光周期效应.经测算,各大麦品种到达单棱期、二棱期、雌雄蕊分化期、药隔形成期、雌蕊柱头二裂分叉期、雌蕊柱头毛状突起期等顶端发育阶段的生理发育时间分别为2.6、5.6、11.3、13.1、15.3、18.2、28.7d,到达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等主要物候期的生理发育时间为0、13.1、28.7、32.8、51.5d,形成了不同大麦品种在不同气候和栽培条件下统一的衡量发育的定量尺度.  相似文献   

9.
牛背鹭的繁殖、生长和恒温能力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祯中  孙儒泳 《动物学报》1993,39(3):263-271
1990年4月—1991年5月在河南信阳南湾水库牌坊鸟岛观察了牛背鹭的15巢54只雏鸟的生长,恒温能力和食性;结果是:(1)巢离地平均13.99±0.71(13.2-15.6)米;(2)平均窝卵数3.60±0.74枚,与文献资料比较,窝卵数有显著地随纬度变化,卵平均重25.93±2.13g(3)幼鸟生长模型为Wt=305/1+e~(2.7620-0.2397t),R~2=0.99(4)恒温能力发育分三个时期,即迅速发育期、缓慢发育期和恒温期。(5)雏鸟食性组成主要有两栖类(64.18%)、昆虫(23.71%)、爬行类(8.29%)、植物(4.14%)和泥鳅(3.80%);各周龄不仅相同。  相似文献   

10.
整合昆虫发育生物学和果蝇遗传学来研究昆虫发育与变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胜 《昆虫知识》2007,44(3):319-322
成熟动物(昆虫)个体大小主要由生长持续时间和生长速度2个因素所决定。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协同调控昆虫发育变态,并决定昆虫生长持续时间;胰岛素、营养和细胞接触抑制等生长死亡信号及其传导途径控制细胞分裂、长大、分化、死亡,并最终决定昆虫的生长速度。最近研究成果表明,蜕皮激素信号和胰岛素信号相互影响,对昆虫个体大小起决定性的作用;脂肪体和营养代谢把这2条信号传导途径整合起来。科学家将会整合昆虫发育生物学和果蝇遗传学,抓住生长持续时间和生长速率2个关键因素,并以营养代谢和脂肪体为切入点来研究昆虫的发育变态。  相似文献   

11.
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研究方法的最近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马占山 《昆虫知识》1992,29(4):240-243
<正> 昆虫种群空间格局是由物种的行为内禀特征与栖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种群个体在空间的分布状况。它的研究无论在生态学理论,还是生产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空间格局的研究方法可归纳为3类:(1)频次分布拟合x~2检验法;(2)扩散型指数法;(3)回归模型分析法。随着对大量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的实际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变温促进昆虫发育的酶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智翔  陈永林 《生态学报》1989,9(2):106-114
本文关于如何评价变温对昆虫发育速率影响的讨论表明,在比较两点(T_1,T_2)变温与恒温下的发育速率时,相应恒温下的发育速率为R_(con)(T_1,T_2)=(R_(con)(T_1) R_(con)(T_2))/2,而不是T_1、T_2平均值所对应的发育速率R_(con)(T_1,T_2)=R_(con)(T_1 T_2/2)。 在探讨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时,认为,(1)发育速率实际上是代谢速率的表现,从本质上说是由昆虫体内无数生化反应所决定的。每步生化反应所需酶不同。(2)不同酶,其活力与温度的关系不同。即使同种昆虫,体内不同种类酶的最大活力温度不同。因此,在不同温度下,代谢链中起限速作用的酶不同。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实质上是代谢链中所有酶与温度关系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3.
《生态学报》2001,21(1):27
Author:Warren G.Abrahamson and Arthur E.Weis 索书号:58.181/a159 1997 本书通过对一支黄花、虫瘿及其天敌三种营养水平互相作用的研究,建立了田地生态和进化生态互作的系统模型。在系统上阐明了包括在物种相互作用关系内的多种手段。 本书包括的基本内容 (1)进化生态学和植物与昆虫的相互关系;(2)茎杆上虫瘿制造者的天敌和黄花:三种营养水平互作的系统模型;(3)虫瘿对黄花的影响;(4)寄主植物对虫瘿侵袭的抵抗力:植物上虫瘿遭遇——植物能力;(5)寄主植物的选择;(6)虫瘿是Eurosta扩张的表现;(7)寄主特性和食草动物的物种形成;(8)三级营养水平是选择的动力;(9)生物环境的变化和变化选择;10.表现型的可塑性与假进化;(11)侵袭与防御的等级制度的选择;(12)黄花、虫瘿与植物-昆虫互作的进化生态学。 本书适于进化生态学、系统学、生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行为学及生物学等研究人员参考。 联系人:刘丽华武汉大学外国教材中心邮编:430072 027-87682740-847 E-mail:LiuLh@mail.lib.whu.edu.cn  相似文献   

14.
桤木插穗不定根发生与发育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桤木插穗进行解剖观察,研究茎的次生结构及不定根的起源和发生发育过程,探讨影响不定根发生的因素。结果表明:桤木茎的次生构造从外至内由周皮、皮层和次生维管组织3部分组成。皮孔有2种类型。不定根的发育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1)维管形成层与髓射线交叉处的细胞活动,产生具有典型分生组织特点的薄壁细胞团;(2)薄壁细胞不断分裂,形成不定根原基发端细胞;(3)分裂分化形成的不定根沿着韧皮射线向皮层延伸;(4)随着不定根内部的维管系统的发育,不定根从皮孔或下切口伸出。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黄顶菊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花药具4个花粉囊,花药肇发育为基本型,由4层细胞构成一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属于变形型,其细胞为双核;(2)从孢原细胞出现到二细胞花粉粒形成,同一花药四个花粉囊的发育不同步;(3)孢原细胞为单孢原起源;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形成的四分体为四而体型排列;(4)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三个萌发孔,花粉外壁具有明显的刺,偶尔观察到巨大花粉;(5)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花药壁中层毗邻绒毡层的一面产生外绒毡层膜,包被绒毡层和小孢子母细胞.  相似文献   

16.
周顺  李胜 《昆虫知识》2012,49(6):1423-1431
蜕皮激素信号主导调控昆虫的蜕皮和变态,决定昆虫的发育时间;IIS-TORC1信号整合生长因子、激素、营养和能量信号,决定昆虫的生长速率。蜕皮激素和IIS-TORC1信号之间发生3种分子互作:(1)IIS-TORC1信号促进前胸腺和卵巢合成蜕皮激素前体。(2)在蜕皮和变态期间,蜕皮激素抑制脂肪体细胞内IIS-TORC1信号、Myc的转录、细胞生长及其内分泌功能,导致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胰岛素样肽的功能减弱,从而降低昆虫全身性的IIS-TORC1信号。(3)在幼虫摄食期间,胰岛素信号抑制FOXO的转录活性,降低了蜕皮激素受体EcR的转录共激活因子DOR编码基因的转录水平,从而阻碍了蜕皮激素信号传导。蜕皮激素信号和IIS-TORC1信号协同调控发育时间和生长速率共同决定昆虫的个体大小。  相似文献   

17.
以中药材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为寄主食料,在人工气候箱内,研究了温度对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卵、幼虫和蛹的生长和发育的影响;计算了烟草甲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通过Logistic模型及"王-兰-丁"模型对温度与烟草甲各虫态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优化拟合温度与烟草卵和幼虫发育关系的Logistic方程6个,温度与烟草甲幼虫发育关系的"王-兰-丁"方程5个。结果表明,烟草甲卵、幼虫、蛹及卵-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6.51℃、11.07℃、11.78℃和12.20℃,其卵、幼虫、蛹及卵-蛹期的发育有效积温分别为89.59、669.53、137.12和912.72日度;温度的升高有利于烟草甲的各虫态的生长和发育;"王-兰-丁"模型拟合对研究较宽温度幅度的昆虫发育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拟合效果优于Logistic模型。本研究结果可为危害储藏期中药材的烟草甲种群数量控制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苯基噻二唑基脲(TDZ)、6-苄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对密叶绢藓[Entodon challengeri(Paris)Cardot]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及芽体发生的影响,并对整个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和照相,结果表明:(1)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密叶绢藓孢子萌发影响不显著;(2)在原丝体发育阶段,1.0 mg/LNAA对原丝体初期的发育促进效果显著,0.4 mg/L TDZ对原丝体发育中期分枝的形成促进效果显著,6-BA处理效果不显著;(3)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单独处理均促进芽体的发生,但0.4 mg/L TDZ效果最佳。而1.5 mg/L 6-BA TDZ组合处理效果更加显著;(4)芽体的发生数量与芽体的长势无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扩张莫尼茨绦虫(Moniezia expansa)卵黄细胞发育的全过程。扩张莫尼茨绦虫卵黄细胞发育的规律为:(1)细胞体积不断增大;(2)质、核比不断增加而核体积几乎不发生改变,核表面从规则变为不规则,再由不规则变为规则,核内出现染色质浓缩成小块再分散的发育变化过程;(3)线粒体逐渐增多,发育不断完善;(4)粗面内质网及高尔基复合体出现由少到多,发育不断完善,再由多到少不断退化的变化;(5)由高尔基复合体组装的电子致密的小卵黄囊不断融合,至卵黄细胞成熟时仅有一卵黄囊,占据细胞大部分体积[动物学报49(2):256—261,2003]。  相似文献   

20.
多花黄精和安徽黄精叶片发育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和安徽黄精(P.anhuiense)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在叶片发育过程中,气孔器指数都是由低到高,达到最高值后再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2)叶片长宽比在发育过程中都呈上升趋势,且与叶片形状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叶片长宽比与表皮细胞长宽比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3)两者叶片的上下表皮细胞的发育方式基本一致,都是由表皮细胞进行横向和径向生长的过程;(4)在叶片的分化过程中,首先分化出来的是表皮,其次是叶肉,最后是叶脉;(5)多花黄精的叶缘在发育早期叶肉中有大型薄壁细胞出现,但叶片成熟时,大型薄壁细胞消失或继续保存,而安徽黄精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叶肉中都未见大型薄壁细胞出现。该研究为黄精属互生叶类和轮生叶类植物的叶片发育研究积累了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