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酚酸的分离和抑菌试验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介绍了用薄层层析分离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酚酸的方法,分离得到白果酸和氢化白果酸,经抑菌试验表明,两种物质都有较强的抑制真菌的效果,并且白果酸比氢化白果酸的抑菌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活化石”,在植物学上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银杏从发生、发展到现在,历史悠久,但变异甚微,至今仍保持着许多原始性状。种子着生在叶上的叶籽银杏亦被认为与银杏雄蓝具有分离下垂的花粉囊,尤以花粉粒萌发花粉管后产生具有许多纤毛能游动的精子;扇形叶具有二出分歧式的叶脉;核果状的种子具有三层种皮同样是古老的原始性状。这对进一步研究银杏的起源和演化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1934年日本植物学家牧野富  相似文献   

3.
银杏落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硅胶与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从银杏落叶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白果醇(1)、二十八烷酸(2)、棕榈酸(3)、三十七烷(4)、二十四烷(5)、4,10-二十九烷二醇(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银杏内酯A(9)、银杏内酯B(10)、银杏内酯C(11)、白果内酯(12)、对羟基苯甲酸(13)、莽草酸(14)、芫花素(15)、芹菜素(16)、银杏素(17)、异银杏素(18)、金松双黄酮(19)、白果黄素(20)、芦丁(21)和甘露醇(22),其中化合物2、4~6和22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这些研究为银杏落叶及银杏资源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银杏细胞悬浮培养及其银杏内酯产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银杏细胞悬浮培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银杏内酯的产生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各种理化因子对细胞生长及银杏内酯产生的影响;对培养物中银杏内酯进行了定性及定量测定。HPLC测定结果显示,银杏悬浮细胞培养物中银杏内酯的含量可达0.0099%。  相似文献   

5.
银杏外种皮的双黄酮成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银杏外种皮的乙酸乙酯提取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中5个经物理常数及光谱分析鉴定为金松双黄酮、银杏素、奶杏素、1-5’-甲氧基白果素及白果素。这些化合物均首次从银杏外种皮分离。  相似文献   

6.
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对五年生扦插银杏各部位及银杏组织培养细胞中银杏内酯B和白果内酯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银杏内酯B和白果内酯在银杏植物各部位的含量差异很大.银杏内酯B在银杏叶中含量最高,白果内酯在银杏侧根中含量最高.在6,7-v培养基下银杏组织培养细胞中同时测出银杏内酯B和白果内酯,提示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有可能同时产生银杏内酯B和白果内酯.  相似文献   

7.
银杏中营养成分和功能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含有淀粉、蛋白质、脂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和银杏多糖、银杏黄酮类化合物、银杏内酯、银杏酸等多种保健功能因子.本文主要介绍了各种营养成分和功能因子的营养和保健功能,并对银杏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对银杏进行分子鉴定和遗传关系的分析,建立银杏ISSR-PCR的最佳扩增反应体系。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和单因素梯度实验,对影响ISSR-PCR反应体系的5个主要因素(Mg2+、dNTP、引物、模板DNA及Taq DNA聚合酶)进行筛选及优化。结果:银杏25μL ISSR最佳扩增反应体系包含10×Taq反应缓冲液、2.5 mmol/L MgCl2、0.45 mmol/L dNTP、1.2μmol/L引物(UBC861)、10 ng模板DNA及0.9 U Taq DNA聚合酶,使用此ISSR扩增反应体系,获得了10株不同性别银杏DNA的清晰条带,验证了该体系的稳定性。结论:优化的反应体系为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银杏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育种和转基因等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银杏叶中银杏内酯B及白果内酯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文中作者已报道从我国特有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叶子中分到银杏内酯A及C(ginkgolide A,C),本文报道从银杏叶中分到的另外二个结晶,经理化性质、薄层层析、红外光谱及质谱分析,鉴定结晶Ⅲ为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结晶Ⅳ为白果内酯(bilobalide),后者为国内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10.
银杏药用物质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发展设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概述了银杏叶的药理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目前,银杏药用物质的获取仍然是通过提取这一途径,这同时存在地理环境,季节等诸多限制因则通过银杏组织,细胞培养获得其药用物质的技术刚刚起步,距离实际应用仍有相当的距离,但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它不仅可用于生产银杏黄酮类和银杏内酯,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银杏所含的特殊化学成分及其相关的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