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菌溶解产物胶囊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CD4~+/CD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2)。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泛福舒)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学指标[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肺功能[呼气流速峰值(PEF)、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_1)]和免疫功能(NK细胞、CD4~+/CD8~+)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8.57%)。两组患者治疗后IL-4水平低于治疗前,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FEV_1、PEF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K细胞、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细菌溶解产物胶囊可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降低其血清IFN-γ、IL-4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咽部菌群与免疫指标的相关性,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25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加重期60例(急性加重组),缓解期65例(缓解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对象咽部菌群检出情况和CD3~+细胞、CD4~+细胞及CD4~+/CD8~+水平,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加重组患者咽部草绿色链球菌(33.3%)、干燥奈瑟菌(25.0%)比例及菌群多样性(4.713±0.786)显著低于缓解组和对照组(均P0.05),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比例及菌群总密集度均显著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均P0.05)。急性加重组患者CD3~+细胞、CD4~+细胞及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缓解组和对照组(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急性加重期患CD3~+细胞、CD4~+细胞及CD4~+/CD8~+水平与菌群总密集度均呈负相关,与菌群多样性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存在明显咽部菌群失衡,可引起机体免疫状态的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内增强免疫营养对重症肺炎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并分析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患者,依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50例,常规组50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普通肠内营养制剂。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粪便菌群变化,干预前后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人数。结果研究组患者菌群失调发生率为4.00%(2/50),低于常规组的20.00%(10/50)(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1周和2周后,两组患者CD_3~+细胞、CD_4~+细胞、CD_4~+/CD_8~+、IgA、IgM和IgG水平均上升,CD_8~+细胞、FIB和D-二聚体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CD_3~+细胞、CD_4~+细胞、CD_4~+/CD_8~+、IgA、IgM和IgG水平均高于常规组,CD_8~+、FIB和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5/50),低于常规组(P0.05)。对照组有1例死亡,研究组未出现死亡。结论肠内免疫增强营养支持可提高患者疗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孟鲁司特纳片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复发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成的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研究组给予孟鲁司特纳片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观察哮喘的复发和控制情况。结果:用药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有改善(P<0.05);研究组用药第3、6个月和停药6个月时患儿肺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控制率均有显著的改善,但仅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用药3个月、6个月以及停药6个月三个阶段临床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而在用药6个月以及停药6个月两个阶段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纳片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单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效果更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合并感染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HBV-ACLF合并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3)与研究组(n=53)。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肠道菌群(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肠杆菌)、免疫功能(CD4~+细胞、CD8~+细胞、CD4~+/CD8~+)、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57%vs 73.58%,χ~2=5.194,P=0.023)。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肠杆菌数量及CD4~+细胞、CD8~+细胞、CD4~+/CD8~+、AST、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肠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研究组患者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肠杆菌、肠球菌数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细胞、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8~+细胞、AST、AL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4~+细胞、CD4~+/CD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CD8~+细胞、AST、AL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HBV-ACLF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调节患者肠道菌群,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涿州市医院收治的160例重症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疗效和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CD_3~+细胞、CD_4~+细胞、CD_8~+细胞、CD_4~+/CD_8~+)及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8%vs 81.3%,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3%vs 17.5%,χ~2=4.838,P=0.028)。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D_3~+细胞、CD_4~+细胞及CD_4~+/CD_8~+水平明显升高(P0.05),CD_8~+细胞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IL-6、CRP及PCT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IL-6、CRP及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3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沙美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MP-2,MMP-9及IL-8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MP-2,MMP-9及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2,MMP-9及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及MVV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及MVV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还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85例COPD患者(COPD组)和85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血清抗H.pylori抗体(抗Hp-IgG)检测,比较两组的抗Hp-IgG水平及H.pylori阳性率。全部COPD患者均行肺功能和免疫功能检查,分析抗Hp-IgG水平与COP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比较合并H.pylori感染与无H.pylori感染COPD患者之间,以及合并H.pylori感染COPD患者根除H.pylori前后免疫功能的差异。结果 COPD组血清抗Hp-IgG水平和H.pylori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EV1%预计值与血清抗Hp-IgG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无H.pylori感染的COPD患者相比,合并H.pylori感染的COPD患者外周血CD_3~+和CD_4~+T细胞含量、CD_4~+/CD_8~+比值、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明显较低(P0.05),经H.pylori根除治疗后各指标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H.pylori感染可导致宿主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因此促进了COPD的发生和发展。根除H.pylori可明显改善合并H.pylori感染COPD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微环境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内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及类杆菌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清CD4~+,CD8~+及CD4~+/CD8~+水平,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内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数量均减少,且研究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类杆菌数量均增加,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T细胞以及CD4~+/CD8~+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CD8~+T细胞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4~+T细胞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而CD8+T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1.67%)高于对照组(76.6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制剂治疗不仅能够调节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内的菌群平衡,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小儿脓毒症患者血清抗凝血酶Ⅲ、IL-6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小儿脓毒症患儿48例,根据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4例。两组均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试验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床旁血滤机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凝四项、T细胞亚群、抗凝血酶Ⅲ、白介素-6、D-二聚体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血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血清白介素6及D-二聚体水平下降(P0.05),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CD_3~+、CD_4~+、CD_8~+、CD_4~+/CD_8~+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血清白介素6及D-二聚体水平较低(P0.05),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CD_3~+、CD_4~+、CD_8~+、CD_4~+/CD_8~+水平较高(P0.05);两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小儿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可能与上调抗凝血酶Ⅲ,下调血清IL-6及D-二聚体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KI治疗前后外周血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及CD3+、CD4+、CD8+、CD4+/CD8+细胞的表达变化,探讨TKI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检测TKI组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KI治疗前、治疗一个月后外周血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及CD3+、CD4+、CD8+、CD4+/CD8+细胞表达水平,分析表达变化及与疗效的关系。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TKI组与对照组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水平基本正常,但CD4+细胞数量减低、CD4+/CD8+比值较低、CD8+细胞数量增高,两组相比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CD3+、CD4+、CD8+、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KI治疗一个月后,TKI组与对照组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而CD4+细胞数量增多、CD4+/CD8+较前增高,CD8+细胞数量较前减低,两组相比CD3+、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4+/CD8+、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KI治疗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体现在CD4+、CD8+细胞数量的变化上,且TKI治疗的疗效可通过比较外周血CD4+、CD4+/CD8+、CD8+细胞表达变化体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苯美司联合紫杉醇与顺铂(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全身化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乌苯美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及NK细胞升高,而CD8~+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及NK细胞显著升高,而CD8~+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苯美司联合TP方案能够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春瑞滨联合卡铂化疗对晚期肺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6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EA、CA50、CYFRA21-1水平、白细胞计数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EA、CA50、CYFRA21-1水平、白细胞计数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CEA、CA50、CYFRA21-1、CD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白细胞计数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放疗相比,长春瑞滨联合卡铂化疗能显著提高晚期肺癌的疗效,且不降低患者的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地佐辛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镇痛中的疗效及对其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手术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地佐辛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地佐辛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联合地佐辛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联合芬太尼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免疫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分均小于4分,地佐辛组患者在T3时刻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T1时刻比较,T2、T4时刻地佐辛组患者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T2时刻地佐辛组患者CD8~+水平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T2时刻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T4时刻CD3~+、NK细胞水平,T5时刻NK细胞水平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地佐辛组患者T5时刻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治疗妇科肿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安全性高,与芬太尼比较,其对机体的免疫抑制作用轻,更利于患者疾病的控制与康复,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胎盘多肽对子宫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子宫肿瘤切除术后患者57例,根据就诊先后顺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胎盘多肽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检测两组患者CD3~+、CD4~+、CD8~+、NK细胞、CRP及IL-6水平,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及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均高于治疗前,而CD8~+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明显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多肽能够明显改善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早期静脉营养支持对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肺癌行择期手术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研究组术后第1天给予早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术后第2天给予流质饮食,比较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7天T细胞亚群、转铁蛋白(TFN)以及前白蛋白(PA)。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CD3+、CD4+、CD8+均显著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7天CD3+、CD4+、CD4+/CD8+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与术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7天PA和TFN显著升高,与术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静脉营养支持能改善肺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提高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杨玲  田云  杨浩  张琳  金蕊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9):3728-3730
目的:评估康莱特(KLT)配伍吉非替尼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诊治的晚期NSCLC患者64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吉非替尼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KLT静脉滴注。观察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表达情况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LQ-CCC)和卡式功能状态量表(KPS)对生活质量及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表达率及NK细胞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治疗前后的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躯体、心理、社会、QLQ-CCC总分及KPS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其治疗前后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KLT配伍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可减少吉非替尼对免疫功能的损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宾赛克嗪对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氧化应激产物及细胞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予阿托品治疗,实验组予以宾赛克嗪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CD4~+、CD8~+、CD4~+/CD8~+、(NK)(CD16~+CD56~+)细胞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氧化应激产物SOD及GSH升高,MDA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SOD、GSH水平较高,MDA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细胞免疫因子CD4~+、CD8~+水平升高,CD4~+/CD8~+、(NK)(CD16~+CD56~+)细胞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CD4~+、CD8~+水平较高,CD4~+/CD8~+、(NK)(CD16~+CD56~+)细胞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宾赛克嗪对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氧化应激产物及细胞免疫因子水平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