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制剂)与传统四联疗法治疗老年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寻找较为适合老年人的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案。方法对14C呼气试验阳性的老年(≥60岁)患者22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受试者每人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 mg(1次/d)、复方铝酸铋1.3 g(3次/d)、阿莫西林胶囊0.5 g(2次/d)、克拉霉素0.5 g(2次/d)和2 h后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制剂2粒(3次/d),治疗2周;对照组受试者每人除不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外,与观察组服药相同,治疗2周。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7 8.90%(86/109),对照组有效率为81.25%(91/11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P>0.05)。治疗结果显示两种方案对根治老年人幽门螺杆菌感染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为20.54%;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为为49.1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所用两种方案治疗老年人幽门螺杆菌感染均有良好的效果,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制剂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泰宁(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在根除幽门螺杆菌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口服标准三联方(雷贝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口服三联方的同时序贯联用阿泰宁(即先服用三联方,间隔2~3 h后再服用阿泰宁),疗程均为1周,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对照组为72.6%,观察组为9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38.7%;观察组为8.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标准三联方的基础上加用阿泰宁能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并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含益生菌四联疗法根治顽固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含益生菌四联疗法根治顽固性幽门螺杆菌感染(H.pylori)的疗效.方法 经标准三联疗法根治失败的顽固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80例,随机分为6组:A组(含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四联疗法):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B组(伴同疗法):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呋喃唑酮;C组(标准四联疗法):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疗程均为7d.同样分组方案A1组、B1组、C1组,疗程14d.治疗前后查肝肾功及三大常规,观察药物不良反应.1个月后复查胃镜并作快速尿素酶实验及14C呼吸实验(14C-UBT),观察H.pylori根除情况.结果 含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四联疗法根除率7d为76.7%,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14 d为90.0%,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优于7天组(P <0.05);14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7天及14天组不良反应均低于其他相应各组.结论 含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四联疗法根治顽固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与标准四联及伴同疗法相当,但不良反应较少,可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双歧三联活菌散剂根治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方法 :设对照组 (三联疗法 )和治疗组 (双歧三联活菌散剂 )进行胃镜检查并作尿素酶试验和 1 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 :两组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散剂对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根治疗效。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胃肠激素和胃蛋酶原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于2017年2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Hp阳性胃溃疡患者100例,按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血清炎症因子、胃肠激素、胃蛋酶原亚群、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0%(46/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0%(35/50)(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胃泌素(GAS)低于对照组,胃动素(MTL)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Hp根除率为94.00%(47/50),较对照组的72.00%(36/50)更高(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患者,可取得显著疗效,提高Hp根除率,改善血清炎症因子、胃肠激素和胃蛋酶原亚群,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评价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商品名:阿泰宁)治疗慢性末端回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酪酸梭菌联合甲硝唑组、酪酸梭菌组和甲硝唑组,进行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肠镜下变化,治疗结束后评价药物的疗效。结果酪酸梭菌联合甲硝唑组和酪酸梭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39/40)和95%(19/20),且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或副作用。酪酸梭菌联合甲硝唑组和酪酸梭菌组总有效率都高于单用甲硝唑组(P<0.01),酪酸梭菌联合甲硝唑组和酪酸梭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是治疗慢性末端回肠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生态药品,其疗效优于单用甲硝唑。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比分析2种含铋剂四联疗法联合双岐三联活菌胶囊分别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患者疗效的影响。本研究随机选取200例就诊的Hp感染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A组(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胶囊)、B组(埃索美拉唑,呋喃唑酮,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胶囊)、C组(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和D组(埃索美拉唑,呋喃唑酮,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胶囊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分析对比四组患者的临床缓解疗效、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效率、不良反应、复发情况及成本效果比。研究表明:2种含铋剂四联疗法联合双岐三联活菌胶囊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缓解症状、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情况效果优于含铋剂四联疗法,但是D组成本效果比更具有经济学优势。埃索美拉唑、呋喃唑酮、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胶囊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可促进Hp患者恢复,根除率高,降低不良反应和复发率,且具有经济学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四联方案在抗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临床疗效,为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完成治疗的480例H.pylori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120例。A组患者采用标准四联方案(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标准四联方案+酪酸梭菌活菌片进行治疗。C组患者采用标准四联方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进行治疗。D组患者采用标准四联方案+复合乳酸菌胶囊进行治疗。分别记录各组患者疗效以及治疗第10天、14天、21天、28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于治疗后停药3个月时用碳14呼气试验复查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症状评分情况、H.pylori根除率、不良反应及成本—效果情况差异。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H.pylori总根除率为92.5%(444/480),临床有效率为87.92%(422/480),上腹胀、上腹痛、嗳气、纳差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38,P0.001)。治疗第21天和第28天时,微生态制剂联合四联方案的患者无不良反应率高于同期标准四联方案治疗的患者(χ~2=9.47,11.56,P=0.024、0.009)。4组患者不同阶段成本—效果(无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显示治疗21 d时△C/△E值均为最低。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与标准四联方案相当,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高,不良反应少,但与具体益生菌菌株无明显相关性。治疗21 d时各方案性价比最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病毒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20例,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首次1 000 mg,以后500 mg/次,4次/d,疗程3~7 d,对照组80例,应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疗效显著,且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评价酪酸梭菌活菌散与制霉菌素片联用治疗婴幼儿鹅口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鹅口疮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在涂抹制霉菌素片的基础上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0.5g/次,3次/d,疗程28 d,对照组50例,单独制霉菌素片,观察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复发率为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与制霉菌素片联用治疗婴幼儿鹅口疮预防复发疗效显著,且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联合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基础的标准三联疗法对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疗效,以探索根除率高且不良反应少的H.pylori根除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从确诊为H.pylori感染的患儿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再随机分为布拉氏组和标准三联疗法组,每组各60例。标准三联疗法组口服阿莫西林[50mg/(kg·d),饭后分两次服]、克拉霉素[20mg/(kg·d),饭后分两次服]和奥美拉唑[0.7~0.8mg/(kg·d),饭前半小时一次服完]治疗,布拉氏组在标准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250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d,由患儿家属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停药后4周内不再口服任何抗生素,后行14 C呼气试验以评估H.pylori根除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三联疗法组H.pylori根除率为76.7%(46/60),布拉氏组为90.0%(54/6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布拉氏组患者腹泻发生率低于三联疗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酵母联合三联疗法能提高H.pylori的根除率,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铋剂四联疗法联合不同药物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入选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患者采用铋剂四联方案(1种PPI+1种铋剂+2种抗生素)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铋剂四联+思联康治疗,C组患者采用铋剂四联+荆花胃康治疗。3组患者均于根除治疗结束停药1个月后复查~(13)C呼气试验以评估疗效。对各方案的H.pylori根除率进行评比,并分析其临床疗效和成本-效益情况。结果按ITT集分析时,C组与A组患者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42,P=0.056),B组与A组和C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09、0.130,P0.05)。按PP集分析时,C组患者根除率最高,A组患者根除率最低,B、C组与A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0、4.419,P0.05),B、C两组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2,P0.05)。A组、B组和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按PP集计算分别为50.0%、7.9%和26.7%,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成本-效果比值最小。结论综合有效性、安全性及成本-效益比分析,铋剂四联+思联康方案具有H.pylori根除率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成本效益比低的优势,提示此方案为本研究的最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抗幽门螺杆菌(H.pylori)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经14 C呼气试验(14 C-UBT)检测确定为H.pylori感染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铋剂)治疗,观察组采用四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pylori根除情况、溃疡愈合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留取全部患者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比较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和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B/E值)。结果观察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8.3%、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和76.7%(P0.05),不良反应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与治疗前比,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肠道内产气荚膜梭菌、双歧杆菌及乳杆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肠杆菌、肠球菌及酵母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B/E值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产气荚膜梭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肠杆菌、肠球菌及酵母菌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B/E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常规抗H.pylori治疗易引起消化性溃疡患者肠道菌群紊乱,降低肠道定植抗力。益生菌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肠道微生态,提高H.pylori根除率和溃疡愈合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黄连素四联方案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失败患者补救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经四联方案初次根除治疗失败并自愿接受补救治疗的130例患者按纳入顺序,以1:1的比例分配治疗,随机接受14天黄连素四联(埃索美拉唑20mg+胶体果胶铋200 mg+阿莫西林1000 mg,2/d+黄连素300 mg 3/d)或四环素四联(埃索美拉唑20 mg+胶体果胶铋200 mg+四环素750 mg+呋喃唑酮100 mg,2/d)方案的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14天及治疗结束至少28天后随诊,详细记录患者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结束至少28天后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来判断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结果:65例接受黄连素四联根除治疗,65例接受四环素四联方案治疗。两组分别有6例和4例患者因不良反应服药依从性小于80%,其余患者均完成了14天的治疗。黄连素组和四环素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ITT分析分别为76.9%(50/65)和81.5%(53/65),P=0.520;PP分析分别为84.7%(50/59)和86.9%(53/61),P=0.739。黄连素组和四环素组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分别为49.2%和41.5%,P=0.370。结论:黄连素四联疗法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二次根除治疗,根除率较高,未明显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是有效及安全的补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optimal second-line regimen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s required. Although quadruple therapy should overcome resistance to either clarithromycin or metronidazole, the effects of a quadruple regimen in second-line therapy are unknown. 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riple therapy composed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amoxicillin plus metronidazole with the combined additive effects of clarithromycin as a second-line quadruple therapy against H. pylori infect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Participants were 104 patients in whom first-line therapy containing proton pump inhibitor-amoxicillin-clarithromycin failed. Before starting second-line therapy, patients underwent endoscopy to obtain H. pylori strain for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s.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rabeprazole (10 mg), amoxicillin (750 mg), and metronidazole (250 mg), either with clarithromycin (200 mg; RAMC group) or without (RAM group); all treatments were administered twice daily for 7 days. H. pylori eradication was confirmed by 13C-urea breath tests performed 2 to 3 months post-therapy.
Results: As shown by intention-to-treat/per-protocol analyses, the cure rates for H. pylori infection were 88.5%/93.9% and 82.7%/84.3% for the RAMC and RAM groups. Although the study probably had an insufficient power to show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ure rates of the two regimens, the eradication rates showed a clear trend in favor of the RAMC group. There were no severe side-effects in any group.
Conclusions: In Japan, the RAMC regimen is thought to be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strategy for second-line eradication of H. pylori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乳杆菌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linicatrials.gov、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http://www.chictr.org.cn/)、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6年6月30日。此外追索已纳入文献和综述的参考文献。经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交叉核对后,采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个RCT,共1 75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乳杆菌联合常规三联疗法能提高H.pylori根除率[OR=2.762,95%CI(2.163,3.526),P0.001],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OR=0.334,95%CI(0.242,0.461),P0.001],但乳杆菌单独应用对H.pylori根除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乳杆菌给药疗程的亚组分析结果,0~14(含14)d乳杆菌联合给药方案显著提高了H.pylori根除率[OR=2.893,95%CI(2.187,3.827),P0.05],14~28(含28)d给药疗程也显著提高了H.pylori根除率[OR=2.619,95%CI(1.652,4.153),P0.05]。乳杆菌联合三联疗法在欧洲人群及亚洲人群的亚组分析中,均提高了H.pylori根除率。结论乳杆菌联合三联疗法有利于提高H.pylori根除率,并能降低总不良反应的发生,在H.pylori感染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金双歧联合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福建省立金山医院南院2015年8月1日至2017年8月1日300例H.pylori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采用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治疗)、B组(50例,在A组基础上联用金双歧治疗)、C组(50例,采用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治疗)、D组(50例,在C组基础上联用金双歧治疗)、E组(50例,采用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呋喃唑酮和四环素治疗)、F组(50例,在E组基础上联用金双歧治疗)。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B、C、D、E和F组患者的H.pylori根除率按PP分析分别为81.4%、95.7%、82.2%、95.8%、97.9%和97.9%,而各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按ITT分析分别为70.0%、88.0%、74.0%、92.0%、92.0%和94.0%,A组和B组,C组和D组H.pylori根除率的PP分析和ITT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F组根除率的PP分析和ITT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E和F组的总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0.2%、10.9%、31.1%、10.4%、53.2%和22.9%,其中A组和B组,C组和D组,E组和F组总不良反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双歧联合四联疗法可提高H.pylori根除率,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可推荐用于H.pylori感染患者的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三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43例H.pylori检测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A1组(48例)、A2组(46例)和B组(49例)。B组给予三联方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根除H.pylori治疗,疗程10d。A1组、A2组分别在上述三联方案的基础上同时加用10d、20d的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上述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停药4周后查13 C呼气试验判别H.pylori根除是否成功。结果共133例患者完成治疗和随访,A1组、A2组、B组根除率按方案(PP)分析分别为65.9%、69.8%、63.0%,按意向性(ITT)分析分别为60.4%、65.2%、59.2%,无论按方案分析还是意向性分析三组根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三组的共143例患者均完成不良反应的随访,A1组、A2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4%、8.7%、30.6%,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1组、A2组分别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A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方案加用10d、20d的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未能提高H.pylori根除率,但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以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分析。方法:112例通过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3C.尿素呼气试验证实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入组本实验,患者被随机分为7d组(54例)和14d组(58例),接受包括雷贝拉唑Oomgb-i.d.)加左氧氟沙星(500mgq.d.)和阿莫西林(1000mgb.i.d.)的治疗,并进行6周的随访,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通过13C.尿素呼气试验确定根除率。结果:幽门螺杆菌总的根除率为83.9%(ITT)和88.7%(PP)。7d组51名患者完成了治疗。其根除率为75.9%(ITT)、80.4%(PP),而14d组的根除率达到91.4%(ITT)、96.4%(PP),P〈0.05。结论:包含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的三联疗法对于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有效的,但相同方案的14d疗法疗效明显优于7d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