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香叶树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GC-MS技术确定了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果挥发油18种成分的化 学结构和相对含量,这些化合物多为倍半萜烯类或其含氧衍生物,优势成分为双(2-羟乙 基)月桂酰胺(43.5%)和正癸酸(35.82%)。体外对12种真菌和细菌的药敏实验表明,该 挥发油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对致病真菌的 MIC为 0. 03~0. 5 μl/ml,对污染霉菌 的 MIC为 1. 0~2. 0 μl/ml,对细菌的 MIC为 0. 02~0. 03 μl/ml。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阴道白假丝酵母菌过度增殖的小鼠模型。方法甲硝唑溶液(浓度为12.5mg/mL)30μL注入小鼠阴道内,1次/d,连续5d,白假丝酵母菌菌液(1×10^8CFU/mL)30μL接种到小鼠阴道内,1次/d,连用5d。取阴道冲洗液进行阴道菌群分析,并做阴道组织标本电镜观察。结果模型组小鼠阴道内白假丝酵母菌活菌数显著增加,乳杆菌活菌数量显著下降(P〈0.01),出现阴道红肿、分泌物多和黏膜充血等白假丝酵母菌过度增殖的典型症状。结论通过抗生素脱污染后,小鼠阴道内接种白假丝酵母菌,能在小鼠阴道内定植,成功建立阴道白假丝酵母菌过度增殖的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操作、医疗设备和药物可能导致人体正常的微生物平衡被打破,使得机会致病菌白假丝酵母菌的感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白假丝酵母菌在宿主或医疗器械表面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毒力因素。生物膜可以帮助白假丝酵母菌成功逃避宿主免疫并产生较强的耐药性,从而导致难治性真菌感染。本文从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生物膜相关的主要基因和影响生物膜毒力的因素3个方面介绍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形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外阴阴道白假丝酵母菌病是常见的妇产科感染性疾病,对其致病微生物白假丝酵母菌的研究方向已从大范围的筛查病因过渡到小范围的深入研究,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对白假丝酵母菌水解酶的研究发现和前沿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活性及其产生的生物膜的抑菌作用。方法将滴有不同浓度的大黄素药液的滤纸片放在长有白假丝酵母菌的固体培养基上,观察抑菌效果的区别。在体外建立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模型,用浓度为2.500、1.250、0.625、0.312和0.165mg/mL的大黄素溶液分别作用于已建立好的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模型,观察5个浓度的大黄素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菌效果。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各个浓度下的生物膜。结果随着大黄素浓度的增加,抑菌环直径增大,抑菌率升高。CLSM观察:大黄素作用于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使生物膜活性降低。结论大黄素对白假丝酵母菌及其生物膜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体内定植着数目庞大、结构复杂的细菌及真菌等微生物群,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既往研究主要集中于细菌或真菌的某个单一物种,但最近研究表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更好地理解体内的微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白假丝酵母(又称白念珠菌)是人备体中最常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通常被认为是人类正常菌群的一部分。白念珠菌与细菌的相互作用近年来备受关注,其协同和拮抗作用有助于维持不同物种间复杂的平衡关系。了解白念珠菌与细菌的相互作用,不仅可加深对微生物致病机制的理解,还可为预防和治疗白念珠菌或细菌感染及新型抗菌药物研发提供新途径。本文就白念珠菌与细菌共存时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人类健康、疾病的影响进行综述,从而为控制念珠菌或细菌感染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土槿乙酸(pseudolaric acid B,PAB)对体外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 甲基四氮盐(XTT)法检测不同浓度PAB和AMB(两性霉素B)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血清芽管试验检测不同浓度PAB对芽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PAB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SMIC50(抑制生物膜50%的药物浓度)为256~512 μg/mL;1024和512 μg/mL PAB对早期2 h生物膜的抑制率分别为(99.5±0.28)%和(97.1±0.38)%;512 μg/mL PAB对早期(2 h)、中期(8 h)及成熟期(24 h)生物膜的抑制率分别为(97.1±0.38)%、(90.4±0.32)%和(80.1±0.67)%;不同浓度PAB的血清芽管试验显示,64 μg/mL PAB可以完全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出芽生长,16 μg/mL PAB可以抑制83.5%的白假丝酵母菌出芽生长。结论 PAB对体外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有抑制作用,对白假丝酵母菌的出芽生长过程抑制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不同培养基对产生物膜白假丝酵母菌芽管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产生物膜的白假丝酵母菌20株,购买3株可以产生物膜的质控菌株。比较23株白假丝酵母菌在5种不同培养基(人血清、胰蛋白胨大豆肉汤、脑心浸液肉汤、RPMI 1640、NaHCO3溶液)的出芽菌株数量和出芽率。结果在23株产生物膜的白假丝酵母菌中,人血清和脑心浸液肉汤培养基中23株(100.0%)全部产生芽管,NaHCO3培养基18株(78.3%)、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16株(69.6%)和RPMI 1640培养基15株(65.2%)。芽管生成试验阳性的白假丝酵母菌中,在5% CO2培养条件下的酵母细胞出芽率更高(孵育2 h,出芽率78.0%),芽管长度更长。结论 脑心浸液肉汤可以代替人血清作为芽管试验的诱导剂,人血清(5% CO2)可以促进芽管的生成以及延伸芽管的长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的方法对白假丝酵母菌体外生物膜药敏性检测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菌落计数法(CFU)、AlamarBlue试剂法、XTT减低法、MTT法对白假丝酵母菌体外48h成熟生物膜的药敏性进行检测,并将AlamarBlue试剂法、XTT减低法、MTT法与CFU法进行比较,观察其相关性及差异性。结果 AlamarBlue试剂法、XTT减低法、MTT法与CFU法都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969、r=0.971、r=0.982(P0.01);与CFU法的差异分别为(0.093±0.127)、(0.054±0.113)、(0.013±0.066),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amarBlue试剂法、XTT减低法、MTT法均可替代CFU法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进行药敏检测。MTT法与CFU法的相关性最大,差异性最小;AlamarBlue试剂作为一种新的试剂,操作简单,对细胞及人类无毒害,更加适合高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0.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阴道清洁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阴道清洁度的情况。方法用湿片法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随机选取1000例念珠菌阳性分泌物,对其阴道清洁度进行观察。结果1000例念珠菌阳性分泌物中,阴道清洁度Ⅳ度有606例,阴道清洁度Ⅲ度有279例,阴道清洁度Ⅱ度有82例,阴道清洁度Ⅰ度有33例。结论虽然大多数念珠菌阳性分泌物(88.5%)阴道清洁度异常(Ⅲ~Ⅳ度),但仍然有少数念珠菌阳性分泌物(11.5%)阴道清洁度属于正常(Ⅰ~Ⅱ度)。这一结果应有助于临床妇产科医生在为患者做常规妇检、在外观性状上对阴道分泌物作判断时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中草药抗白念珠菌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念珠菌,是人类最常见的真菌病原体,可引起各种浅表及深部真菌病,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易产生耐药.文章就近年来有关中草药抗白念珠菌的相关临床及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从中草药抗白念珠菌的作用机制及其活性成分、单味及复方中草药制剂抗白念珠菌作用、中西药协同抗白念珠菌作用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药水提物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体外构建白念珠菌生物膜,微量稀释法测定中药提取物对白念珠菌浮游菌最低抑菌浓度(M IC),XTT减低法评价中药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生物膜SM IC(SM IC80,SM IC50)及对白念珠菌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野菊花、土槿皮和决明子SM IC80为125 mg/m l,其余中药SM IC80为250或500 mg/m l;地肤子SM IC50为7.81 mg/m l,川芎、苏梗、藿香和决明子SM IC50为15.63 mg/m l,其他中药SM IC50在62.5~250 mg/m l。10味中药在100 mg/m l时均能显著抑制白念珠菌细胞的黏附,10 mg/m l时地肤子、苏梗和苦参对黏附仍具抑制作用。结论该10味中药水提物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有较强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3.
大黄酚体外抗白念珠菌生物膜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黄酚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采用XTT减低法评价大黄酚对白念珠菌的生物膜及黏附性的影响;镜下观察该药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态学影响;细胞毒试验检测该药的毒副作用。结果大黄酚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50、SMIC80分别为125、1000μg/ml;100μg/ml及1000μg/ml含量浓度的大黄酚对自念珠菌的早期黏附及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大黄酚对人细胞毒性较弱。结论大黄酚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研究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L.delbrueckii)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L.fermentum)发酵上清液对3株耐氟康唑白假丝酵母临床分离株CA3、CA6、CA8生物膜形成和分散的作用。 方法 通过MIC试验,确认3株白假丝酵母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耐药;用96孔板构建体外白假丝酵母生物膜;用棋盘法分别检测L.delbrueckii、L.fermentum发酵上清液与氟康唑联用对3株白假丝酵母的作用;用XTT法对生物膜形成量进行定量分析;检测L.delbrueckii、L.fermentum发酵上清液与氟康唑联用对白假丝酵母时间-生长曲线的影响;显微镜拍照检测L.delbrueckii、L.fermentum发酵上清液单独和氟康唑联用对白假丝酵母生物膜形态的影响;平板培养法检测L.fermentum发酵上清液对白假丝酵母黏附作用的影响。 结果 CA3、CA6、CA8三株临床分离菌株对氟康唑耐药,MIC浓度均为8 μg/mL。L.delbrueckii与L.fermentum发酵上清液与氟康唑联用对3株耐药型白假丝酵母的生物膜形成与分散均未表现出协同作用,且发酵上清液与氟康唑联用效果不如发酵上清液单独处理效果好,L.fermentum发酵上清液对生物膜的分散作用较L.delbrueckii发酵上清液强。L.fermentum发酵上清液抑制白假丝酵母的初始黏附。 结论 L.delbrueckii、L.fermentum发酵上清液单独应用时均对耐氟康唑白假丝酵母生物膜的形成与分散有干预作用,与氟康唑联用时未表现出协同作用,抑制耐药白假丝酵母生物膜的作用可能与抑制菌丝形成和起始黏附有关。  相似文献   

16.
紫外线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能显著影响包括白念珠菌在内的多种生物的生长及生理过程.研究发现白念珠菌受紫外线照射后菌丝形成被抑制,孢子形成增多且没有向光性;脉冲紫外线辐射可通过多靶点程序使白念珠菌失活;rad 51缺陷株比rad 52缺陷株更易受紫外线损害,同时紫外线可导致白念珠菌杂合性丢失.研究还发现UVC治疗可明显减少烧伤后真菌微生物感染,核黄素/UVA治疗可明显抑制白念珠菌生长.因此紫外线对白念珠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肉桂醛对体外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肉桂醛和洗必泰对白色念珠菌敏感性的比较;MTT法评价肉桂醛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及细胞黏附的影响。结果 2 048μg/mL肉桂醛与2%洗必泰抑菌环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096μg/mL肉桂醛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抑菌率达93.02%;不同浓度肉桂醛对60、90和120 min的白色念珠菌细胞粘附都具有抑制作用。结论肉桂醛对体外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Candida albicans is an opportunistic pathogenic fungus capable of causing infections in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Candidiasis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biofilms on the surface of inert or biological materials. Biofilms are structured microbial communities attached to a surface and encased within a matrix of exopolymeric substance (EPS). At present,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changes in protein profiles that occur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planktonic to the biofilm mode of growth. Here, we report the use of proteomics for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ubcellular fractions obtained from C. albicans biofilm and planktonic cultures, including cell surface-associated proteins and secreted components present in liquid culture supernatants (for planktonic cultures) and EPS (for biofilms). The analysis revealed a high degree of similarity between the protein profiles associated with the planktonic and biofilm extracts, and l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several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 spots. Among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there was a preponderance of metabolic enzymes that have been described as cell surface proteins and immunodominant antigens. Proteins found in the biofilm matrix included a few predicted to form part of the secretome, and also many secretion-signal-less proteins. These observations contribut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 albicans biofilm lifestyl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三颗针对白假丝酵母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溴化噻唑蓝四唑法(MTT)和琼脂平板法测定三颗针对白假丝酵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三颗针对白假丝酵母菌丝形成的影响;采用MTT法测定三颗针对白假丝酵母菌丝萌发不同时期的抑制率。结果 三颗针对白假丝酵母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采用琼脂平板法测得三颗针抑制该菌的MIC为2 mg/mL,MFC为4 mg/mL。三颗针能减缓该菌的生长速度或使其停止生长,且浓度越高作用效果越明显。其中4 mg/mL的三颗针作用白假丝酵母6 h后,能够完全抑制菌丝形成。对于24 h后已经萌发为菌丝态的白假丝酵母,三颗针可抑制菌丝的继续生长,与对照组相比,4 mg/mL的三颗针对于萌发2 h后的白假丝酵母的菌丝抑制率为76.7%(P<0.01)。结论 三颗针能抑制白假丝酵母菌丝的生长和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