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所致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黏膜的影响,为七味白术散治疗腹泻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头孢拉定和硫酸庆大霉素混合抗生素灌胃制备菌群失调腹泻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灌胃七味白术散传统汤药全量和七味白术散超微50%剂量汤药,治疗3 d后采集各组小鼠空肠、回肠和结肠肠段各约2 cm,并测定各肠段黏膜淋巴细胞数和肠黏膜厚度。结果 与模型组小鼠相比,七味白术散超微50%剂量汤药治疗组和传统汤药治疗组回肠黏膜厚度及各肠段黏膜淋巴细胞数均降低,且回肠黏膜淋巴细胞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0,P=0.0480;t=0.9130,P=0.0430);超微50%剂量汤药治疗组小鼠回肠和空肠黏膜的淋巴细胞数显著低于模型组(t=1.0210,P=0.0480;t=1.0031,P=0.0493),更接近正常组。结论 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所致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部分肠段黏膜厚度和各肠段黏膜淋巴细胞数有恢复作用,七味白术散超微50%剂量的修复作用优于传统汤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蔗糖对七味白术散与酵母菌联用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的疗效,明确蔗糖对七味白术散与酵母菌联用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指导小儿服药尽可能取得最优药效。方法将SPF级昆明种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以无菌生理盐水作正常组,采用抗生素建立小鼠菌群失调腹泻模型,灌胃25%量超微七味白术散+25%量酵母组,25%量超微七味白术散+25%量酵母组+蔗糖组。结果七味白术散和酵母菌配伍加蔗糖组对小鼠的体重无影响;各组均能治疗小鼠菌群失调腹泻;对小鼠肠道的细菌数和大肠埃希菌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促进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生长,作用不显著;在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酶活性恢复上均有效,但七味白术散和酵母菌配伍加蔗糖组在一定程度上未能提高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酶活性,对小鼠腹泻的治疗效果不及七味白术散超微汤药。结论七味白术散制剂在临床用药时不加蔗糖更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微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相关菌群失调腹泻的疗效机制.方法 采用灌胃头孢拉啶和硫酸庆大霉素混合抗生素进行造模,然后分别灌胃七味白术散的传统汤药全量和超微汤药1/2剂量进行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灌胃等量的无菌水.结果 抗生素造模后,小鼠体重的变化量和变化率都较正常组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的小肠黏膜组织发生绒毛脱落、炎症细胞浸润、固有膜毛细血管扩张等病理变化;传统汤药治疗组和1/2剂量超微汤药治疗组小鼠体重的变化量和变化率都比正常组、模型组大,且1/2剂量超微汤药组的与正常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两组小鼠的肠道组织病理情况有所改善,1/2剂量超微汤药治疗组小鼠的肠道组织恢复情况最好,传统汤药治疗组次之,模型组也稍有改善.结论 1/2剂量超微七味白术散对恢复菌群失调腹泻小鼠的小肠黏膜的结构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对小肠吸收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抗生素及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乳糖酶基因13910位点多态性的影响。方法 将36只SPF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模型组(12只)、七味白术散组(6只)和乳糖酶组(6只),除正常组外的其余小鼠采用混合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腹泻模型,然后分别灌胃七味白术散和乳糖酶治疗。造模成功和治疗后分别提取小鼠肠道内容物和肠道黏膜宏基因组,对包括小鼠乳糖酶基因13910位点在内的1 036 bp长度的DNA片段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测序分析。结果 造模和治疗后,小鼠乳糖酶基因13910位点没有发生碱基的变异,均为A/A型,13910位点在内的1 036 bp范围内也没有新的SNP位点出现。结论 菌群失调腹泻造模与七味白术散治疗对小鼠乳糖酶活性的干预均与小鼠乳糖酶基因13910位点多态性没有相关性,可能存在其他多态性位点或其他方面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5.
超微七味白术散对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周进  吴海  刘富林  蔡莹  蔡光先  张华玲  曾奥 《生态学报》2012,32(21):6856-6863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多项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为探讨超微七味白术散疗效与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关系,为中药复方超微饮片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运用抗生素建立菌群失调小鼠模型,分别灌胃给药七味白术散传统汤剂、超微全量汤剂、超微1/2量汤剂、超微1/4量汤剂、超微1/8量汤剂,分析肠道菌群数及酶活性。结果表明,模型组的肠道微生物(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霉菌、乳酸菌及双歧杆菌)数量、木聚糖酶活、蛋白酶活及淀粉酶活均低于对照组(P<0.05),纤维素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0.01)。传统汤剂组的细菌及酵母菌数均高于对照组,但霉菌数明显下降(P<0.05)。酵母菌数随超微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多,细菌及霉菌数在超微1/2量时最多,与传统汤剂相比,超微1/2组的三类菌均显著增加(P<0.01)。大肠杆菌在七味白术散传统汤剂和超微1/2量的作用下达到了正常水平(P>0.05);经超微全量治疗后,大肠杆菌增长十分迅速,远高于其余各组(P<0.01);七味白术散能促进肠道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增殖(P<0.05),恢复肠道菌群平衡。肠道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变化趋势一致,传统药物组的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超微药物组超过了传统汤剂组的数量(P<0.05),超微1/2剂量组的数量最大,远高于其它各组(P<0.01)。肠道内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与超微饮片浓度有一定相关性,但肠道酶活性未达到对照组水平(P<0.05)。超微七味白术散1/2量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效果与传统汤剂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超微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小鼠的疗效。方法: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以灌胃生理盐水建立对照组,以灌胃氨苄西林、头孢拉定、盐酸林可霉素复合抗生素构建菌群失调小鼠模型,以七味白术散传统汤剂及超微全量、1/2量、1/4量、1/8量治疗,通过粪便判断疗效。结果:七味白术散超微药剂与传统汤剂均能治疗抗生素引起的小鼠茵群失调,且超微七味白术散1/2量对小鼠的治疗效果已能达到传统汤剂水平。结论:超微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小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与传统药物相比具有节约药材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超微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小鼠的疗效。方法: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以灌胃生理盐水建立对照组,以灌胃氨苄西林、头孢拉定、盐酸林可霉素复合抗生素构建菌群失调小鼠模型,以七味白术散传统汤剂及超微全量、1/2量、1/4量、1/8量治疗,通过粪便判断疗效。结果:七味白术散超微药剂与传统汤剂均能治疗抗生素引起的小鼠菌群失调,且超微七味白术散1/2量对小鼠的治疗效果已能达到传统汤剂水平。结论:超微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小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与传统药物相比具有节约药材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所致腹泻小鼠肠道乳糖酶活性的影响,从肠道功能酶角度阐释七味白术散治疗抗生素所致腹泻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PF级昆明小鼠分为正常组、自愈组和治疗组。采用硫酸庆大霉素和头孢拉定混合抗生素制备腹泻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自愈组和正常组给予无菌生理盐水,治疗组灌胃七味白术散,治疗4 d。无菌条件下采集治疗前后各组小鼠肠道前、中、后段黏膜,使用ONPG法测定样品中乳糖酶活性。结果 抗生素所致腹泻模型小鼠肠道黏膜乳糖酶活性降低,七味白术散治疗4 d后,治疗组小鼠腹泻症状消失,肠道黏膜乳糖酶活性恢复且提高。结论 抗生素可引起小鼠腹泻及肠道乳糖酶活性下降,七味白术散可促进腹泻小鼠肠道黏膜乳糖酶活性恢复而治疗腹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七味白术滴剂和七味白术提取物对抗生素联合番泻叶致菌群失调小鼠小肠黏膜超微结构和sIgA的影响。方法小鼠经头孢曲松钠和盐酸林可霉素加冰番泻叶灌胃造成菌群失调模型。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即为自然恢复组)、七味白术散煎剂组、七味白术散滴剂组和七味白术散提取物组。治疗后,进行小鼠肠组织超微结构观察,小肠黏膜组织sIgA含量和黏膜上皮细胞内sIgA的表达检测。结果小肠超微结构显示,不同剂型七味白术散组均能明显改善模型动物小肠黏膜炎症病变和促进小肠肠道sIgA的增加。结论七味白术散能有效提高小肠肠道sIgA含量,修复损伤小肠黏膜免疫组织,减轻菌群失调腹泻。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七味白术散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的物质基础,从七味白术散中提取总苷,探讨了不同剂量的七味白术散总苷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结果显示七味白术散总苷有助于恢复菌群失调腹泻小鼠的摄食量及体重.中剂量的七味白术散总苷使菌群失调腹泻小鼠的脾脏指数回到正常水平.不同剂量的七味白术散总苷均可促进双歧杆菌、乳酸菌及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抗生素造模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黏膜的影响。方法正常组给予无菌生理盐水0.35m L/(只·次)灌胃,其余各组采用头孢拉定胶囊和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用无菌生理盐水配成浓度为62.5g/L抗生素混合液0.35 m L/(只·次)灌胃。每天2次,连续5 d。造模成功后,采集小鼠空肠、回肠和结肠,分别测量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淋巴细胞数和肠黏膜厚度,观察肠黏膜情况。结果菌群失调腹泻抗生素造模后,空肠、回肠和结肠的隐窝深度及肠黏膜厚度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的结肠淋巴细胞数与正常组相比较,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的空肠绒毛高度与正常组相比,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菌群失调腹泻抗生素造模使结肠淋巴细胞数增高,空肠绒毛高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近年来七味白术散对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采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查阅了近年符合相关标准的11篇文献,共2 216名患者,其中试验组有1 192人,对照组有1 024人,通过分析两者的疗效差别来了解七味白术散治疗腹泻的疗效情况。结果七味白术散及其加味与常规治疗相比,两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为4.72~9.41,合并效应的检验Z=10.76,P〈0.0001。结论七味白术散及其加味有效治疗小儿腹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4种常用甜味剂对七味白术散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影响,为药剂辅料的选用对药效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指导患者服药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选择42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七味白术散组、蔗糖组、糖精钠组、山梨醇组和木糖醇组,每组6只。造模阶段正常组灌胃无菌水,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抗生素混合液(庆大霉素+头孢拉定)建立小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模型。治疗阶段对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无菌水,5个治疗组小鼠分别灌胃七味白术散、蔗糖+七味白术散、糖精钠+七味白术散、木糖醇+七味白术散及山梨醇+七味白术散。治疗结束后,分别收集各组小鼠脾脏、胸腺以及肠道内容物,进行脏器指数、肠道微生物数量及肠道酶活性分析。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七味白术散组和山梨醇组小鼠的脾脏指数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各组小鼠的胸腺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与七味白术散组相比,添加甜味剂组别的腹泻小鼠肠道内容物中的细菌数和大肠埃希菌数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其中山梨醇组的大肠埃希菌数量变化最小(P = 0.002);蔗糖组和山梨醇组腹泻小鼠肠道内容物中的双歧杆菌数量(P<0.001、P>0.050)和乳杆菌数量(P = 0.001、P<0.001)均有所增加。与七味白术散组相比,添加甜味剂组别的小鼠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酶活性,其中木糖醇组酶活性最高,山梨醇组和蔗糖组次之,糖精钠组酶活性最低。

结论

甜味剂的添加对七味白术散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有一定影响,山梨醇作为甜味剂在药物制剂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具有前景,但其是否能够替代传统甜味剂蔗糖在未来中药制剂中作为矫味剂被选用仍需进一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肝气乘脾泄泻小鼠肠道微生物活度的影响,为痛泻要方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治疗肝气乘脾泄泻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将25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模型组15只,造模成功后,随机选取正常组和模型组动物各5只,在无菌环境下提取肠道内容物和肠黏膜,剩余模型动物随机分为自然恢复组和治疗组各5只,治疗成功后处死各组动物提取肠道内容物和肠黏膜。用荧光素二乙酸法测定各样品中微生物活度。结果肝气乘脾泄泻造模小鼠肠道内容物微生物活度高于正常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模型组小鼠肠黏膜微生物活度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痛泻要方治疗组和自然恢复组小鼠肠道内容物微生物活度均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自然恢复组小鼠的肠黏膜前段和后段均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肠黏膜中段自然恢复组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而治疗组与正常组没有差异。结论肝气乘脾泄泻造模使肠道内容物微生物活度增加,而使肠黏膜微生物活度降低。痛泻要方能够使肝气乘脾泄泻小鼠肠道内容物中微生物活度降低,恢复至正常水平,增加肠黏膜中段微生物活度,对肠黏膜后段微生物活度增加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中药"神曲"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调整和保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中药"神曲"在肠道微生态失调中的调整和保护作用.方法使用中药大黄煎剂给小鼠灌胃8 d,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病理模型,将菌群失调小鼠分为5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丽珠肠乐组、同仁堂神曲组和复方神曲组.实验动物经不同因素处理后,取结肠内容物、粪便进行菌群培养;取回肠组织进行各项病理指标的测定;取各组小鼠肝脏和结肠标本进行光镜观察.结果治疗组肠道菌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治疗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ethyl-di-alde-hyde,MDA)、黄嘌吟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和一氧化氮(NO)水平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肝脏和结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其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药"神曲"对肠道菌群失调动物具有调整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葛根芩连汤对泄泻肠道湿热证小鼠肠道双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白酒复合灌胃冰水”的方法制备泄泻肠道湿热证小鼠模型,并运用葛根芩连汤进行干预治疗。分别在干预的第0、2、4、6天无菌采集各组小鼠肠黏膜,运用DNS法测定蔗糖酶活性,ONPG法测定乳糖酶活性,观察葛根芩连汤对泄泻肠道湿热证小鼠肠道双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经肠道湿热泄泻造模后,小鼠肠道前段和后段黏膜的乳糖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显著下降,与正常组小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小鼠肠道乳糖酶和蔗糖酶活性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的提高(均P<0.05),治疗6 d后,肠道前段黏膜蔗糖酶和乳糖酶活性恢复至正常组水平(P>0.05)。肠道后段乳糖酶活性在第4天时最高,后段黏膜蔗糖酶活性在第6天时最高,与正常组和自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泄泻肠道湿热证造模使小鼠肠道黏膜蔗糖酶、乳糖酶等双糖酶的活性显著下降,葛根芩连汤能调节泄泻肠道湿热证小鼠肠道黏膜乳糖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从而发挥治疗泄泻肠道湿热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评价七味白术散合补阳还五汤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T2DM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常规基础治疗)和联合组(常规基础治疗+七味白术散合补阳还五汤),各40例。检测两组的血糖、血脂指标,计算IR指数(HOMA-IR),并通过超声测定IMTc。结果:两组治疗后各血糖(FPG和HbA1c)、血脂(TC、TG、LDL-C和HDL-C)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联合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常规组(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HOMA-IR明显下降、HOMA-?茁显著升高(P<0.05),而联合组下降/升高幅度更大,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IMTc值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联合组IMTc值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常规组高(92.50% vs. 72.5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常规组低(2.50% vs. 15.00%,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合补阳还五汤可有效提升T2DM的治疗效果,改善糖脂代谢及?茁细胞功能,减少IR及IMTc值,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