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双歧杆菌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宝福凯 《生物学通报》1995,30(12):17-18
双歧杆菌作为人类肠道菌群的重要成员,在人体保健与疾病防治方面的作用引人瞩目。近年来,对双歧杆菌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保健品及药品等方面进行着广泛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双歧杆菌及微生态制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 Tissier于 1899首先发现双歧杆菌 (Bif idobacterrium)以来 ,双歧杆菌及其制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间的关系日趋紧密。已报道双歧杆菌属的 3 2个种 [1]栖居于人和动物 (牛、羊、兔、鼠、猪、鸡和蜜蜂等 )的肠道、反刍动物的瘤胃、人的齿缝和阴道等部位。其中除齿双歧杆菌可能是病原菌外 ,其他种尚无致病性的报道。近年 ,含有一定数目活菌的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尤其是含有双歧杆菌的微生态制剂。据19 94年统计 ,国内约有 60多种含双歧杆菌的产品投入市场。在国外 ,含双歧杆菌的食品也十分流行 ,特别是在日本、欧洲和北美。据…  相似文献   

3.
双歧杆菌抗衰老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用双歧杆菌活菌液喂养老龄大白鼠,观察其血中抗衰老生化指标(SOD、GSH-Px)和衰老生化指标(LPO)的变化。试验组大鼠用双歧杆菌喂养两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前者血中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LPO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自身对照,试验组大鼠用双歧杆菌喂养后与喂养前相比,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而LPO的变化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大鼠在试验期  相似文献   

4.
双歧杆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双歧杆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重庆630046蓝景刚,胡宏近年来,对双歧杆菌的研究十分活跃。本文将就双歧杆菌的表面结构、酶、细胞外分泌物质、颗粒和核酸等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进展及其与微生态制剂的关系作一综述,以期对双歧杆菌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双歧杆菌促生长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双歧杆菌促生长因子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大连116012杜昱光,涂国云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所大连116027蒋寒青,康白双歧杆菌促生长因子(bifidusfactor简称BF)是能促进双歧杆菌生长繁殖的一大类天然及合成物质,近来也称之为生化药物。B...  相似文献   

6.
双歧杆菌的辐照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生产活菌微生态制剂的双歧杆菌东方101号(df101)菌株进行了60CO辐照育种研究。通过4000~6000rad钴原2次24h循环辐照,选育出df104和df106两个菌株。鉴定结果表明,该两个菌株除在生化反应上略有改变外,其他特性未见任何改变。但选育株在液态培养物中,活存时间与存活率较原株有非常显著的提高。其培养物在室温(20~37℃)保存27个月,df104与df106尚有5.47×10  相似文献   

7.
双歧杆菌制剂对腹泻动物保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实验证明四联双歧活菌制剂大、中剂量对腹泻动作用达71.2%,小剂量为57.1%,3个剂量组都无动物死亡,而氟哌酸治疗组保护作用为28.6%,生理盐水治疗组为14.3%,死亡率分别为14.3%和28.6%,这提示双歧四联活菌制剂在维持宿主的正常免疫功能和提高定植抗力方面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双歧杆菌微生态调节剂的人体服用效果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歧杆菌微生态调节剂的人体服用效果实验中德联合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47魏华付金衡佘世望江西乳品厂梅国和徐书升1材料与方法1.1菌种双歧杆菌BD-2,中德联合研究院生物工程室分离。1.2材料双歧杆菌试液(含109个/ml);实验动物:18-22g昆明...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应用耐氧双歧杆菌治疗荷H22肿瘤鼻,结果发现该菌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活性、增强Th、细胞功能,发挥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0.
双歧杆菌在人工胃液中的存活率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双歧杆菌在人工胃液中的存活率考查大连医科大学科达药业有限公司大连116024刘文佐曲湘昆以双歧杆菌制成的微生态制剂近年来上市的品种较多,如硬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液体制剂等。这些制剂均为胃溶型,口服后在胃部崩解、溶散。胃中pH值为1-3,双歧杆菌在此...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以大鼠为动物模型,探讨在肠道微生态失调的状态下,用大量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灌服,借以拮抗外源性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使肠源性内毒素自门静脉的吸收减少。对正常鼠、脱污染鼠、再污染鼠、治疗鼠和非治疗鼠,进行不同肠段的双歧杆菌、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测定和门静脉血内毒素测定。结果表明:双歧杆菌对肠道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的生长繁殖,具有明显的生物拮抗作用,同时伴有相应的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状况及经胃肠道给予双歧杆菌对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梗阻性黄疸组(OJ组)及双歧杆菌组。模型制备后第10天检测各组肝功能指标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取肝、脾、肠系膜淋巴结等肠道外器官组织行细菌培养,光镜观察末端回肠黏膜变化。结果 OJ组较SO组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变(P〈0.05),双歧杆菌组肝功能指标较OJ组改善。SO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为(0.26±0.22)EU/ml,OJ组内毒素水平为(1.99±0.31)EU/ml,较SO组明显升高(P〈0.01),双歧杆菌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为(0.74±0.20)EU/ml,较OJ组明显降低(P〈0.01)。OJ组肝、脾、肠系膜淋巴结中细菌移位率高于另两组,其中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为90%,明显高于SO组及双歧杆菌组(P〈0.05)。光镜显示OJ组肠黏膜萎缩,绒毛水肿,部分上皮细胞脱落;双歧杆菌组肠黏膜上皮改变较OJ组明显减轻。结论梗阻性黄疸时出现明显的细菌移位与内毒素血症。应用微生态制剂可保护梗阻性黄疸时小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源性细菌移位及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双歧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益生菌,被广泛应用在乳制品和微生态制剂生产中。本文围绕双歧杆菌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中的演化历史、最新分类,以及其多相分类法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对近年来双歧杆菌属的新种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歧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WPG)对巨噬细胞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首先分离培养昆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然后以WPG刺激巨噬细胞后,用荧光标记的鬼笔环肽染液染色,最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巨噬细胞的细胞骨架。结果和对照组相比,WPG刺激巨噬细胞后,其胞内肌动蛋白减少且排列更加紊乱,同时胞膜荧光强度减弱,胞外放射状荧光物质减少,甚至消失。结论双歧双歧杆菌的WPG在激活巨噬细胞的过程中可影响其细胞骨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信号途径ERK→AP-1在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WPG)激活巨噬细胞中的作用。方法以WPG刺激SD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采用凝胶电泳迁移分析技术检测巨噬细胞AP-1的活性。结果WPG刺激组巨噬细胞AP-1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巨噬细胞经ERK抑制剂PD98059预孵后,其AP-1的活性显著低于WPG刺激组(P<0.01)。结论双歧杆菌的WPG可通过ERK→AP-1这一信号途径来活化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中国景观生态学文献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自80年代初期我国学者开始开展景观生态学研究以来,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在我国获得了蓬勃发展,本文针对所搜集的1990-2000年我国景观生态学国内学者发表的中、英文文献619篇、著作14本,分不同专题进行分类统计,并在其基础上对我国90年代景观生态学研究进行分析和论述,为我国景观生态学者了解和把握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深入研究制药技术领域的发展态势。方法:本研究以Pub Med数据库中收录的制药技术领域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共词分析等定量方法,结合药学专业知识的定性分析,从论文数量年度分布、国家/地区分布及合作网络、研究主题等多个角度开展研究。结果:研究发现:第一,全球制药技术领域共有研究论文95381篇,近几年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第二,论文发表集中在美国、中国和日本等国家;第三,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药学专业知识,共得到15个研究主题,包括点击化学、晶型药物、纳米微球药物等。结论:美国在制药技术领域处于主导地位,中国发文量已经具备一定优势,但发文量和国际影响力与美国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对制药技术领域研究主题的深入分析可以全面把握制药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WPG)对巨噬细胞缝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GJIC)的影响。方法首先分离培养昆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然后以WPG刺激巨噬细胞,再用脂荧光探针标记细胞,最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合激光漂白后荧光恢复技术检测反映GJIC变化的荧光恢复程度。结果和对照组相比,以WPG刺激巨噬细胞后,其GJIC的平均荧光恢复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双歧杆菌的WPG可提高巨噬细胞的缝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表达IL-10基因的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转基因双歧杆菌治疗UC的相关机制。方法 25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结肠炎组(UC-blank组)、双歧杆菌治疗组(UC-bacteria组)、空质粒双歧杆菌治疗组(UC-pBBAD/X-bacteria组)和表达IL-10基因双歧杆菌治疗组(UC-BL-hIL-10-bacteria组),每组5只。采用5% DSS诱导建立UC小鼠模型,利用前期研究已成功筛选出的可稳定表达hIL-10蛋白的BL-hIL-10菌株对小鼠进行治疗。采用HE染色评估小鼠结肠炎症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Claudin1、2、4、5、7和8的表达水平;计算小鼠DAI。结果 (1)BL-hIL-10菌株可以降低UC小鼠DAI,减轻UC小鼠结肠组织炎症程度。(2)BL-hIL-10菌株能下调UC小鼠结肠组织Claudin2表达水平,同时能够上调Claudin1、4、5、7和8的表达水平。(3)UC-BL-hIL-10-bacteria组UC小鼠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UC-bacteria组和UC-pBBAD/X-bacteria组。结论 BL-hIL-10菌株能改善UC小鼠结肠黏膜的通透性,其机制可能与其能上调Claudin1、4、5、7和8的表达水平,同时降低Claudin-2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从血管形成角度探索青春型双歧杆菌预防大肠癌生长的途径。方法 建立大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肠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双歧杆菌预防组大肠癌VEGF的阳性细胞密度及MVD的数量均明显低于肿瘤对照组(P〈0.01)。结论 青春型双歧杆菌能下调大肠癌VEGF的表达,进而抑制其血管形成,这可能是它预防大肠癌生长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