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调查与分析。方法采用阴道pH、阴道涂片Gram染色镜检(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菌、真菌孢子、滴虫和炎性反应等)、阴道微生物功能测定,评估1 500例体检者阴道微生态状况。结果微生态正常830例(55.7%),微生态失调者670例(44.6%)。在670例微生态失调患者中,需氧菌阴道炎156例(23.3%),细菌性阴道病265例(39.6%),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31例(4.63%),滴虫性阴道炎2例(0.29%),混合感染216例(32.2%)。结论阴道微生态评价有助于筛查无症状阴道微生态失调患者,对指导临床评价感染及预防阴道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阴道微生态的状况,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阴道微生态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查的患者,取阴道分泌物进行微生态评价,以同期30例绝经体检妇女作为对照。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阴道优势菌以乳酸杆菌为主的,占41%;菌群密集度多在+ + ~+ + +,占52%;菌群多样性多在+ + ~+ + +,44% ;PH^4.5,占35% ;VVC阳性率为4% ;阴道毛滴虫阳性率为7% ;BV阳性率为5% ;微生态失调的发生率占69%。结论(1)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阴道微生态失调发生率明显增高;(2)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阴道微生态的失调与肿瘤的种类、恶性程度、手术范围、卵巢去留等无关,但术后时间越长,阴道微生态失调率越高;(3)评价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阴道微生态环境的状况,对预防与治疗术后生殖道感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卵巢癌患者术后阴道微生态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预防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58例卵巢癌术后患者为卵巢癌组,1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留取样本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及阴道五项联检检测,并对阴道微生态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卵巢癌组阴道五联检各指标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革兰染色油镜镜检联合五...  相似文献   

4.
女性阴道微生态体系是人体重要的微生态体系之一,在维护女性生殖道健康中起到关键作用。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能够更加全面的评价女性不同健康状态下的阴道微生态环境,为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保护女性的生殖道健康。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已经应用于妇产科领域中的阴道炎症、妇科肿瘤、计划生育、围产医学及生殖医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女性阴道微生态的检查,全面评估不同生理阶段的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为临床对女性阴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较全面客观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在山东省立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女性患者2311例,分别采集患者的阴道分泌物,通过相差显微镜、革兰染色和干化学检测等方法,分别对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清洁度、菌群密集度、多样性,pH值、AV评分、Nugent评分和功能评价等进行分析。结果 (1)2311例患者中育龄期患者组1806例,围绝经期患者组380例,老年绝经期患者组125例,其中育龄期患者组阴道优势菌为G+大杆菌(26.57%,480/1806),菌群密集度(+++/++++,76.97%,1390/1806)、菌群多样性(++/+++,27.96%,505/1806)与围绝经期患者组和老年绝经期患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1)。围绝经期患者组阴道清洁度(III/IV度,50.26%,191/380),pH值(pH≥4.6,72.89%,277/380),菌群密集度(未见,3.42%,13/380),过氧化氢(+,84.74%,322/380),唾液酸苷酶(+‒,14.21%,54/380;+,27.89%,106/380),与育龄期患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1);围绝经期患者组阴道优势菌为G‒小杆菌(20.26%,77/380),革兰染色不定球杆菌(27.10%,103/380)、菌群多样性(+,78.16%,297/380)与育龄期患者组和老年绝经期患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1)。老年绝经期患者组阴道pH值(pH≥4.6,85.60%,107/125),无优势菌(25.60%,32/125),优势菌为G+球菌(39.20%,49/125),菌群密集度(未见,20.80%,26/125;+/++,48.80%,61/125)、菌群多样性(未见,20.80%,26/125)、白细胞酯酶(+,77.60%,97/125),与育龄期患者组和围绝经期患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1)。(2)老年绝经期患者组AV(中度,17.6%,22/125;重度,5.6%,7/125)、BV(中介,56%,70/125)均显著高于育龄期患者组和围绝经期患者组;育龄期患者组VVC(23.20%,419/1806)和CV(8.47%,153/1806)的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围绝经期患者组和老年绝经期患者组;围绝经期患者组TV(7.10%,27/380)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育龄期患者组和老年绝经期患者组。结论 通过分析2311例女性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发现女性不同生理阶段阴道的微生态情况和各种阴道炎的发病率有差异,因而阴道微生态评价能够为临床的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更快速地解决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深圳宝安地区健康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在深圳宝安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600例妇女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清洁度、念珠菌、滴虫、阴道酸碱度、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过氧化氢(H2O2)浓度。结果研究对象中阴道微生态正常328例(54.67%),微生态失调者272例(45.33%);阴道微生态失调者中,微生态功能检测阳性率及致病菌的检出率均明显大于微生态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宝安地区健康体检妇女部分患有阴道炎或存在阴道微生态失调或亚失调状态;阴道微生态联合检测法简便、快速、价廉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阴道微生态是由阴道微生物群、宿主的内分泌系统、阴道解剖结构及局部黏膜免疫共同组成的一种动态的生态系统,四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维持阴道微生态体系平衡,这在维持女性生殖健康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但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阴道微生态的平衡体系可被打破,表现为阴道菌群失调、异常的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等,最终导致多种妇产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关注阴道微生态的平衡及了解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预防、诊治相关妇产科疾病及维持女性生殖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后患者人工阴道的微生态状况,探讨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后阴道微生态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4例性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术后回访的患者,取阴道分泌物进行微生态评价,同时检查患者的人工阴道物理功能及阴道壁组织活检。结果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术后患者的人工阴道具有正常阴道的组织学特点,物理功能良好。54例患者中阴道菌群密集度为Ⅱ-Ⅲ级者48例,占88.9%;菌群多样性为Ⅱ-Ⅲ级者39例,占72.2%;优势菌为革兰阳性大杆菌者15例,占27.8%;pH≤4.5者31例,占57.4%。无病原菌感染。术后时间≥2年的23例患者阴道微生态正常者占14例(60.9%),异常者占9例(39.1%)。术后时间〈2年的31例患者中阴道微生态正常者11例(35.5%),异常者20例(64.5%)。菌群异常主要包括:菌群抑制(包括未见到任何细菌)、革兰阳性短杆菌(12.3%)、革兰阳性球菌(31.5%)、革兰阴性短杆菌(9.6%)。结论 (1)先天性无阴道的患者在阴道成形术后不同程度存在菌群失调表现。表现为pH值升高,阴道内菌群多样性欠佳,正常优势菌群存在比例低。(2)手术后时间是影响腹膜阴道成形术后阴道微生态的重要因素,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人工阴道阴道微生态正常的比例逐渐增加。(3)评价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后阴道微生态环境的状况,对预防与治疗术后人工阴道感染、促进人工阴道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阴道微生态及其微生态疗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健康妇女阴道内存在着多种的正常微生物群落。它们与宿主、环境之间构成了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动态的阴道微生态平衡。由于多种原因引起阴道生境改变,机体内分泌紊乱以及免疫功能下降时,阴道的微生物种群发生生态演替,当这种演替超过了生理波动范围时,阴道的微生态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绝经期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其与发生生殖道萎缩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于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20例绝经期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取所有患者阴道分泌物清洁度,优势菌群种类、密集度、多样性,阴道p H值、H_2O_2、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TV)、细菌性阴道病(BV)、需氧菌性阴道病(AV)阳性率;采用相关统计资料分析阴道微生态状态与发生生殖道萎缩相关性。结果:绝经期女性阴道清洁度Ⅲ/Ⅳ度占比70%、Ⅰ/Ⅱ度占比30%;优势菌群以G染色不定球杆菌、G-大杆菌为主,G-小杆菌较少;菌群密集度、多样性程度较高;PH值为4.5占比70%,提示阴道环境处于中性/碱性状态居多;H_2O_2、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VVC、BV阳性占比高而TV、AV阳性占比低。清洁度Ⅰ/Ⅱ度、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PH值3.8~4.5、H_2O_2(-)、唾液酸苷酶(-)、VVC(-)、BV(-/中介)时阴道萎缩发生率低于清洁度Ⅲ/Ⅳ度、菌群密集度未见/+、菌群多样性未见/+、p H值4.5、H_2O_2(+)、唾液酸苷酶(+)、VVC(+)、BV(+)时阴道萎缩发生率(P0.05);清洁度Ⅰ/Ⅱ度、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p H值3.8~4.5、H_2O_2(-)、唾液酸苷酶(-)、BV(-/中介)时阴道萎缩严重程度更低(P0.05)。清洁度、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p H值、H_2O_2、唾液酸苷酶、BV是阴道萎缩病情进展为中/重度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绝经期女性阴道微生态处于失衡状态,且微生态状况与阴道萎缩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阴道微生态变化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和宫颈病变的影响。 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门诊患者1 529例,进行阴道微生态和宫颈HPV检测,根据筛查结果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应用卡方检验分析阴道微生态变化在HPV阴性组和阳性组之间差异以及对宫颈病变程度的影响。 结果 pH值>4.6、白细胞计数增高、清洁度级别增高、乳杆菌消失、BV和滴虫感染能增加HPV感染(χ2值分别为12.281、17.692、79.999、192.700、48.863和16.758,均P结论 阴道微生态变化能增加HPV感染概率,但与HPV相关性宫颈病变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宫腔粘连患者菌群结构进行评价,探讨阴道微生态在宫腔粘连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计划生育病区诊断为宫腔粘连的患者100例为试验组,同期门诊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湿片镜检及微生态学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阴道微生态情况。结果 宫腔粘连组与对照组在阴道分泌物的多样性、密集度、优势菌、pH、清洁度和病原体检出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0.05)。宫腔粘连组阴道微生态失调检出率(48%)高于对照组(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粘连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发生率明显增高,阴道微生态失调可能与宫腔粘连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我院阴道微生态诊断平台对妇科门诊就诊者阴道微生态状况进行分析,为妇科疾病(阴道炎)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1-4月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微生态检测资料,根据菌群密集度和多样性、优势菌、Nugent评分及五项菌群功能及炎症反应指标进行结果判定,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评价结果。结果 共对6 326例就诊者进行了阴道微生态检测,其中阴道菌群正常者占10.40%,菌群正常但功能下降者占15.81%,阴道微生态失调者占73.79%。阴道微生态失调者中菌群异常者占40.48%,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占9.63%,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占10.28%,滴虫性阴道病患者占1.82%,混合性阴道炎患者占0.85%。阴道微生态失调病例主要集中于40~49岁的女性(35.58%),但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中30~39岁者占比较高(33.8%)。结论 阴道微生态诊断平台有助于全面评价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客观的反映致病病原体存在程度,有利于指导妇科疾病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先兆早产妇女阴道微生态失衡状况。方法 选择2013—2014年在我科住院的保胎的孕28周~36+6周无明显诱因先兆早产的单胎妊娠期妇女87例。取其阴道分泌物,选用阴道pH值、阴道清洁度、过氧化氢(H2O2)浓度、白细胞酯酶(LE)和唾液酸苷酶(SnaSe)等指标对阴道微生态进行评价。结果 先兆早产妇女阴道微生态失衡发生率为70.1%。阴道分泌物检查清洁度Ⅲ~Ⅳ不正常者61例,乳杆菌均阴性。H2O2阳性率为47.5%,H2O2+LE阳性率为13.1%,显微镜检查出线索细胞+LE+H2O2+SnaSe阳性率共占6.6%,涂片镜检查出滴虫+LE+H2O2阳性率为3.3%,涂片镜检查出酵母样真菌孢子+LE+H2O2阳性率14.8%。结论 先兆早产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衡率较高,可能是导致早产及足月前胎膜早破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探讨妇科门诊阴道镜检查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其阴道微生态改变的相关性,以了解妇科疾病患者病原体感染与其阴道稳态和生殖道健康的关系。

方法

随机选择2020年4月到2022年4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130例,均进行阴道微生态和宫颈HPV检测。根据HPV DNA基因分型结果进行分组,检测HPV感染组和未感染组人群阴道分泌物的清洁度、病原体和阴道微生态相关指标,对阴道微生态改变和HPV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30例研究对象中,HPV感染者101例(77.69%)。101例HPV感染者中,以单一感染(76例,58.46%)为主,其中又以单一HR-HPV(high-risk HPV)感染(72例,55.38%)为主。101例HPV感染者中,有21种HPV亚型被检出,排名前5位的亚型分别为HPV16、HPV52、HPV58、HPV53、HPV18,占比分别为16.15%、9.23%、8.46%、6.92%、5.38%。101例HPV感染者和29例HPV未感染者相比,阴道清洁度、阴道pH值、白细胞数量异常、白细胞酯酶活性和唾液酸苷酶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2O2阳性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阴性组的阴道乳杆菌异常率及各菌群阳性率均显著低于HPV多重感染组和HPV单一感染组。HPV多重感染组患者乳杆菌异常率、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阳性率均高于HPV单一感染组(均P<0.05)。

结论

阴道微生态失调严重影响患者HPV感染率,且HPV感染与阴道清洁度、菌群密集度、pH值异常和白细胞酯酶阳性率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6.
阴道微生态平衡与念珠菌性阴道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延华乳酸杆菌胶囊对念珠菌性阴道炎病人进行治疗,探讨阴道微生态平衡与念珠菌阴道炎的关系。方法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来自我院妇科门诊确诊为念珠菌阴道炎的病人,患者年龄在17—58岁。结果对临床确诊为念珠菌性阴道炎病人进行阴道乳酸杆菌计数,之后随机分成A(205人)、B(198人)2组,分别采用微生态疗法和传统法进行治疗,并且对治愈的病人通过阴道分泌物干片法进行微生态情况的观察和念珠菌培养鉴定法来观察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复发情况。结果A组病人治疗后乳酸杆菌计数:1+者为17%(35/205)、≥2+者为72%(148/205)和0者为11%(22/205);B组病人则分别为52%(104/198)、20%(40/198)和27%(54/198);念珠菌阴道炎复发率A组为10%(21/205),B组为43%(86/198);组间比较乳酸杆菌计数及阴道炎复发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阴道微生态的平衡与念珠菌性阴道炎密切相关,调整妇女阴道微生态的平衡可大大降低阴道炎的复发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育龄期妇女阴道微生态平衡与宫颈息肉的相关性, 旨在为宫颈息肉的预防提供参考意见。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89例宫颈息肉患者资料纳入宫颈息肉组;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同期91例健康体检育龄期妇女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记录2组研究对象阴道微生态指标, 分析育龄期妇女阴道微生态平衡与宫颈息肉的关系, 并检验阴道微生态指标对宫颈息肉发生风险的评估价值。

结果

初步比较宫颈息肉组、对照组研究对象阴道微生态指标后, 经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 育龄期妇女白细胞酯酶(LE)、唾液酸苷酶(SNA)、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清洁度、上皮细胞、白细胞、线索细胞、短杆菌及阴道微生态菌群异常与宫颈息肉的发生有关(OR=2.587、4.404、3.164、41.250、3.312、9.796、5.312、6.789、5.372, P=0.002、<0.001、0.005、<0.001、<0.001、<0.001、0.001、<0.001、0.033);Kendall′s W相关性分析检验结果显示, 育龄期妇女LE、SNA、NAG、清洁度、上皮细胞、白细胞、线索细胞、短杆菌及阴道微生态菌群异常状况均与宫颈息肉发生呈正相关(r=0.333、0.278、0.316、0.449、0.389、0.424、0.357、0.373、0.331, 均P<0.001);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 育龄期妇女LE、SNA、NAG、清洁度、上皮细胞、白细胞、线索细胞、短杆菌及阴道微生态菌群异常情况用于评估宫颈息肉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7、0.613、0.586、0.715、0.644、0.686、0.591、0.664和0.566, 其中清洁度对宫颈息肉发生有中等评估价值, AUC>0.70。

结论

育龄期妇女阴道微生态平衡与宫颈息肉发生密切相关, LE、SNA、NAG、清洁度、上皮细胞、白细胞、线索细胞、短杆菌及阴道微生态菌群异常均与宫颈息肉发生有关, 其中清洁度可用于评估宫颈息肉的发生, 临床可根据患者阴道微生态平衡状况, 制定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产妇阴道微生物群与早产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大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并在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早产孕妇133例作为早产组。在早产孕妇分娩后42 d收集产妇阴道分泌物,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样本菌群数量。同时,选取同期生产足月新生儿的孕妇130例为足月组。结果 早产孕妇阴道菌群中,普雷沃菌、吲哚嗜胨菌和阴道加德纳菌的数量要明显高于足月生产孕妇,乳杆菌数量低于足月生产孕妇。相关性检验显示,早产组中普雷沃菌、吲哚嗜胨菌、阴道加德纳菌的阳性数要明显大于足月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均P<0.05);早产组中乳杆菌的阳性数要明显小于足月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阴道菌群失调与早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阴道菌群与子宫脱垂的相关性,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杭州市妇产科医院门诊或体检中心募集的30例子宫脱垂患者(研究组)和3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利用细菌16S rDNA扩增技术分析两组对象阴道菌群的组成特点,并利用 LEfSe 及 LDA 分析具有显著差异的菌群。

结果

在属水平上,绝经前人群阴道OribacteriumXanthomonadaceae_unclassified在研究组的相对丰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绝经后人群阴道FinegoldiaParacnuellaClostridium_XVIII在研究组的相对丰度大于对照组,AlterileibacteriumIleibacteriumMicrobacteriaceae_unclassified在研究组的相对丰度小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对象阴道菌群丰度指数(Sobs、Chao、Ace)及多样性指数(Shannon、Simpson、InvSimpso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中绝经前人群阴道菌群Sobs、Chao、Shannon、Invsimpson指数小于绝经后人群,Simpson指数大于绝经后人群(均P<0.05)。绝经后人群中,研究组对象Finegoldia丰度较高,对照组对象Sneathia丰度较高。绝经前人群中,研究组对象Fastidiosipila丰度较高,对照组对象Parvimonas丰度较高。ROC曲线提示,AnaerococcusSneathia的组合有助于预测子宫脱垂的发生。绝经后,研究组对象脂质代谢显著下降,而蛋白酶体代谢通路功能显著上升。

结论

阴道菌群与子宫脱垂具有相关性。蛋白酶体代谢通路可能通过下调雌激素及受体水平参与了子宫脱垂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