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胰腺癌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癌组织中IL 1β、IL 6和TNF α的表达水平,探讨胰腺癌患者是否更易发生SIBO及SIBO伴随的炎症介质水平变化。 方法 采用葡萄糖氢呼气试验(HBT)检测40例胰腺癌患者和40例健康查体人群的SIBO的发生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测定胰腺癌组织中IL 1β、IL 6和TNF α的表达情况,分析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 结果 胰腺癌组SIBO阳性率为60.0%,健康对照组SIBO阳性率为15.0%,胰腺癌组SIBO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结论 胰腺癌患者较健康人更容易发生SIBO,SIBO可能通过促进IL 1β、IL 6及TNF α的表达影响胰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腹泻型IBS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抗菌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的阳性率、以及短期抗菌素治疗的疗效。方法 89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IBS-D患者接受LHBT检测,分析LHBT结果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症状的相关性;16例LHBT阳性IBS-D患者接受"替硝唑或司帕沙星"治疗1周,观察LHBT阴转率及其与症状改善的关系。结果 89例IBS-D患者中,46例(51.7%)LHBT阳性。LHBT阳性组与LHBT阴性组IBS患者在腹痛程度和频率、腹胀程度和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LHBT阳性的IBS-D患者经1周抗菌素治疗后10例(62.5%)LHBT阴转,IBS症状改善率(Y)与H2呼出量减少率(X)存在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Y=31.3+0.34X,r=0.61,P=0.03)。结论 51.7%IBS-D患者存在小肠细菌过生长(SIBO),SIBO与IBS-D患者的腹痛、腹胀症状有关;短程抗菌素治疗后可以使IBS-D的部分症状获得缓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美常安干预肠易激综合征(IBS)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患者,探讨IBS与SIBO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IBS患者为IBS组,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进行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明确SIBO情况。IBS组中SIBO阳性者予美常安干预,观察其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疗程结束后复查LHBT。结果 IBS组患者SIBO发病率为55.0%,对照组为10.0%,两组患者SIBO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组中SIBO阳性患者治疗后显效1例,有效12例,无效6例,脱落3例,有效率为68.0%,SIBO转阴率为57.9%。IBS组中SIBO阳性患者治疗前后腹胀程度、排便频率异常时间、排便时腹痛率及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S患者SIBO发病率远高于健康者,美常安能改善IBS伴SIBO患者部分症状及SIBO发病率,IBS的发生与SIBO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对于IBS患者单纯补充益生菌制剂疗效并不理想,仍需结合其他手段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通过甲烷氢呼气试验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情况进行评估,探索PNS患儿小肠细菌情况。
本研究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招募30例PNS患儿(PNS组)和34例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甲烷氢呼气试验检测受试者小肠的菌群生长情况。分析PNS与小肠细菌生长情况的相关性。
PNS组共有16名PNS患儿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SIBO患病率为53.3%(95%
PNS患儿更容易发生SIBO,临床可对此类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
5.
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发生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患者,在强效抑酸状态下小肠细菌过生长(SIBO)的发生情况。方法用葡萄糖呼气H2试验,检测57例服用PPI制剂患者,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 PPI制剂组中呼气H2检测SIBO阳性28例,阴性29例;健康对照组中SIBO阳性3例,阴性27例。PPI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PI制剂使用时间与SIBO阳性率存在正相关性。结论长期服用PPI制剂的患者可并发SIBO,且SIBO的发病率与PPI制剂使用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宝乐安(酪酸梭菌CGMCC0313.1散剂)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疗效。方法将胎龄在28—35周的早产几90例,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出生后即喂服宝乐安,500mg/次,2次/d;对照组仅予原发病治疗。全部早产儿观察NEC的发病率及轻重程度、病程时间、NEC并发肺部感染及早产儿体重增长情况,予大便培养进行病原菌的检测。结果预防组的早产儿在NEC的发病率及轻重程度、病程时间、NEC并发肺部感染、体重增长、病原菌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检出情况等方面与对照组的早产儿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服用宝乐安可以降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并能缩短NEC的病程,减轻NEC病情,降低NEC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病率,有助于早产儿体重的恢复增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并发小肠细菌过渡生长的发生率及对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通过对50例肝癌患者呼气氢浓度的检测,来了解小肠细菌过渡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 Overgrowth,SIBO)在肝癌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对肝癌患者的影响。结果:50例患者中并发SIBO36例,感染率为72%,显著高于健康人群20%,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发生率61%。结论:肝癌患者SIBO发生率明显增高,发生SIBO者SBP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并发小肠细菌过渡生长的发生率及对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通过对50例肝癌患者呼气氢浓度的检测,来了解小肠细菌过渡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 Overgrowth,SIBO)在肝癌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对肝癌患者的影响。结果:50例患者中并发SIBO36例,感染率为72%,显著高于健康人群20%,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发生率61%。结论:肝癌患者SIBO发生率明显增高,发生SIBO者SBP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与小肠细菌过生长(small intesi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52例因腹痛伴腹胀不适住院的患者,分为H. pylori阳性组和H. pylori阴性组,采用葡萄糖氢呼气试验检(Glucose hydrogen breath test,GHBT)测SIBO的情况。结果 H. pylori阳性组有22人为SIBO阳性(75.86%),H. pylori阴性组有6人为SIBO阳性(21.7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38,P<0.05),表明二者存在关联性。结论 H. pylori的感染与SIBO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小肠细菌过生长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小肠细菌过生长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人中的发生率。方法:研究病例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39例、慢性乙型肝炎47例、健康对照27例。小肠细菌过生长以乳果糖H2呼气试验诊断。结果:小肠细菌过生长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率为45.7%,慢性乙型肝炎为32.5%,健康对照4.2%,前二组差异无显著性,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小肠细菌过生长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人有较高的发生率,但其因果关系尚需阐明。 相似文献
11.
柴昶虹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21(10):936-938
目的观察和评价酪酸梭菌活菌散(商品名:宝乐安)联合抗菌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口服抗菌药及对症支持治疗。其中观察组在服用抗菌药2h后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0.5g/次,3次/d;对照组只给予抗菌药及对症支持治疗,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对2组总有效率及体温、大便恢复正常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2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观察组体温、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抗菌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的疗效,优于单用抗菌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对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胃肠道症状改善作用。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00例,按照完全随机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酪酸梭菌活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早期留置胃管鼻饲肠内营养支持,酪酸梭菌活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干预治疗。评价患者免疫功能、机体营养状况、肠粘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数量变化、胃肠道症状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治疗后酪酸梭菌活菌组患者腹痛、反流、消化不良、便秘、腹泻、进食困难等胃肠道症状评分分别为1.12±0.10、1.01±0.10、1.02±0.09、0.98±0.08、1.12±0.10、1.05±0.09低于对照组2.46±0.30、2.10±0.08、1.96±0.10、1.16±0.10、2.35±0.09、2.45±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 运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感染性休克,可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强肠粘膜屏障功能,改善胃肠道症状,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3.
14.
NSAIDs damage the small intestine as well as the stomach as adverse effects. We previously reported that the gastric ulcerogenic response to NSAIDs was markedly increased in arthritic rats.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intestinal ulcerogenic property of indomethacin in adjuvant-induced arthritic rats in comparison with normal animals. Arthritis was induced in male Dark Agouti rats by injection of 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 into the right hindfoot. Two weeks later, indomethacin was given orally and the intestine was examined for lesions at several time points after indomethacin. Indomethacin produced intestinal lesions in both normal and arthritic rats, but in the latter, the ulcerogenic response occurred much earlier and the severity was markedly enhanced. Aminoguanidine, an inhibitor of iNOS,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the damage, yet the efficacy differed in normal and arthritic rats, depending on the dose schedule; the effect of post-administration (6 h after)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pre-administration (0.5 h before) in normal rats, whereas that of post-administration was less than that of pre-administration in arthritic rats. The expression of iNOS and TLR4 in the intestine was enhanced in arthritic rats as compared with normal rat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ntestinal ulcerogenic response to indomethacin is markedly aggravated in arthritic rats. Notably, the onset of the ulceration was much earlier in arthritic rats than normal rats. These phenomena may be accounted for by the upregulation of iNOS/NO through the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TLR4 in the small intestine of arthritic ra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化疗对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到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第一周期、第二周期化疗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别按照不同疗效及不同化疗方案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比较。 结果 (1)化疗后,95例患者CD3+、CD4+、CD8+细胞平均值增加,CD19+、γδT细胞平均值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CD8+细胞平均值增加,CD19+细胞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依托泊苷联合顺铂(EP)方案组化疗后患者CD3+、CD8+细胞平均值增多,CD19+细胞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化疗可以调节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细胞免疫,降低体液免疫,其中EC方案对患者细胞免疫的增强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评价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商品名:阿泰宁)治疗慢性末端回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酪酸梭菌联合甲硝唑组、酪酸梭菌组和甲硝唑组,进行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肠镜下变化,治疗结束后评价药物的疗效。结果酪酸梭菌联合甲硝唑组和酪酸梭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39/40)和95%(19/20),且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或副作用。酪酸梭菌联合甲硝唑组和酪酸梭菌组总有效率都高于单用甲硝唑组(P<0.01),酪酸梭菌联合甲硝唑组和酪酸梭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是治疗慢性末端回肠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生态药品,其疗效优于单用甲硝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