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材料表面特征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膜是微生物细胞粘附于材料表面的群体性生长方式。在实践应用中,有目的地调控微生物在材料表面的成膜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生物膜在材料表面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综述了材料表面的电荷特征、亲疏水性、形貌模式和功能性化学修饰等物化特性对细胞粘附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介绍了目前在不同实际应用场景中抑制成膜和促进成膜材料的研发现状。  相似文献   

2.
王倩  胡欢  范芹  马锐  彭泽惠  刘建国 《微生物学通报》2019,46(11):3084-3090
种植体周围炎是发生在骨性结合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炎症,是由微生物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可引起种植体周围支持组织丧失而导致种植失败。阐明种植体周围炎生物膜的微生物学基础,可为制定相应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基于16S rRNA基因的测序分析技术逐渐应用于与口腔种植体相关的微生物学研究,使人们对种植体周围炎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进一步认识到种植体周围炎和牙周炎菌斑生物膜的微生物结构存在显著差别。本文根据基于16S rRN基因A序列分析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种植体周围炎菌斑生物膜的微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牙菌斑生物膜是附着于牙釉质表面,由复杂的微生物群落构成的一种聚集体。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与生长对口腔健康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许多研究证实口腔疾病如龋齿和牙周病都与细菌的积累及牙菌斑的形成有关。在牙菌斑生物膜形态建成过程中,牙齿表面最初的定殖菌对生物膜的微生物组成和结构至关重要,这些初级定殖菌决定了后续与之结合形成共生体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的微生物组成可能在与生物膜形成相关的口腔病理状况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因此,本文就牙菌斑生物膜的生长及控制进行综述,介绍其微生物的早期定殖和成熟过程、以及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牙菌斑生物膜的控制,以期为了解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机制及相关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口腔种植修复患者血清CRP及尿DPd的变化及与种植体周围炎的相关性,本研究选择本院收治的人工种植修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分为种植修复组(n=83)和种植体周围炎组(n=17)。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30)。分别监测不同时间段的各组受试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尿脱氧吡啶啉(DPd)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种植修复组患者在术后1周时血清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然后在术后1个月呈现下降趋势,术后3个月时的血清CRP水平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种植修复组患者的尿DPd水平在术后1周后显著升高(p0.05),并且在术后1个月达到最高,此后至3个月时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种植体周围炎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CRP和尿DPd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患者血清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然而,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的尿DPd水平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水平(p0.05)。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的血清CRP和尿DPd水平在甲硝唑治疗前显著高于未感染者和健康体检者(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CRP和尿DP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初步的研究结论表明:种植体周围炎可导致口腔种植修复患者的血清CRP和尿DPd浓度显著升高,并且CRP和DPd参与牙槽骨的吸收转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对不同牙科充填材料的粘附和早期生物膜的形成.方法比较经放射性同位素3H-TDR(3H-胸腺嘧啶核苷)标记的变形链球菌对3种唾液包被的充填材料的粘附.采用蛋白质测量试剂盒定量分析其对唾液蛋白的吸附量;采用凝胶电泳和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其对唾液白蛋白和α-淀粉酶的吸收率.结果各种材料对变形链球菌的粘附能力,对唾液蛋白的吸附能力均随着材料的不同而不同.Fuji IX对细菌的粘附量很高,但是对蛋白的吸附量却很低;而F2000对细菌的粘附量很低,对蛋白的吸附量却很高.结论在不同充填材料表面形成的生物膜是不同的,提示早期生物膜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这种生物膜的差异对口腔微生态环境及龋病和/或牙周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种植体周围炎的微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内牙种植体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义齿修复方式,该技术作为无牙牙合进行口腔修复重建的一项常规技术,已有理想的长期组织整合修复的临床报告,应用前景十分乐观,但同时存在少数种植体失败。种植体失败在临床上表现为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与口腔微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该文就此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铍离子(Be2+)对口腔链球菌的生长及粘附性能的影响,探讨口腔修复治疗后牙周损伤的微生物机制.方法 含有不同浓度Be2+(5、10、20和40 mg/L)的培养液厌氧培养口腔链球菌24h.检测不同浓 度Be2作用后细菌形态和菌落形成单位(CFU),以及口腔链球菌在唾液包被羟基磷灰石微粒表面的粘附抑制率.结果 铍离子作用后口腔链球菌长链缩短,菌体出现集结趋势.20 mg/L时,菌体表面出现“触角样”变化.随Be2+浓度增加,CFU值减小(P<0.05),口腔链球菌生长抑制.各实验组口腔链球菌粘附抑制率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但各Be2+浓度组之间粘附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铍离子抑制口腔链球菌的生长和在牙面的粘附,可能会导致修复体周围正常微生态环境失衡,引起牙周疾病.提示临床应尽量选用理化性能稳定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和结核杆菌在不同生物材料表面粘附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差异,为临床骨科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和菌种鉴定。粘附能力检测采用菌落计数法,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采用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结果:结核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在骨组织均有最强的粘附和生物膜形成能力,表皮葡萄球菌在三种材料上的粘附和生物膜形成能力均高于结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结核杆菌在铁合金和不锈钢粗糙表面上的粘附和生物膜形成能力均显著高于其光滑表面(P0.05)。结论:表皮葡萄球菌和结核杆菌在不同生物材料上具有不同的粘附和生物膜形成能力,不同种属细菌在不同材料的粘附和生物膜形成能力为临床骨科生物材料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代医学的发展,口腔种植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但是牙齿拔除后牙槽骨会发生吸收,周围缺乏固定和支持种植体的骨组织,会对种植体的稳定性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牙槽骨的不足对种植后期的美容修复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牙槽骨的不足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是减少拔牙后牙槽骨吸收,促进牙槽窝内新骨形成的一系列临床治疗方法。常用的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有即刻种植、植骨等。本综述就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概念、常用的方法、现状与未来的发展等做一综述,为临床上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环境中生物膜的菌群结构与污染物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膜是细菌最常见的生长方式。结构有序、功能分化的生物膜群落为内部细菌提供在不利环境中生存的庇护,其环境功效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多种环境中微生物与不同材料表面相互作用、进而发展为生物膜的机制;介绍了环境工程领域中生物膜的先锋菌种和菌群结构动态变化;介绍了生物膜在污染环境中的抗逆与降解特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牙周微生物群落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口腔科进行种植体种植的患者80例,选取其中没有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61例中的20例作为对照组,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19例为病例组。检测患者龈下微生物。结果样本共检出13种细菌,其中对照组检出9种,病例组检出12种,特有菌种4种,分别是卟啉单胞菌、月牙形单胞菌、假单胞菌、密螺旋体,两组共有菌为9种。病例组患者中改良菌斑指数(mPLI)0级患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级和3级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0级患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级和3级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溢脓临床症状的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探诊深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卟啉单胞菌和假单胞菌与mPLI分级成正相关,相关系数OR值为0.4298和0.3967。卟啉单胞菌和假单胞菌与mSBI分级成正相关,相关系数OR值为0.3642和0.3351。结论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下微生物以卟啉单胞菌、月牙形单胞菌、密螺旋体为特有菌种,其中卟啉单胞菌和假单胞菌与种植体周围炎牙菌斑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钛的优良特性早已被公认为首选牙用种植材料,其表面氧化膜是形成骨结合的关建。为了进一步增加其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人们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表面处理,最终达到在植入体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粗糙表面,以利于不同细胞在不同地方的附着,增加其生物活性。同时,达到避免各种污染物对纯钛种植体影响的目的。近年来钛种植体材料表面处理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表面处理的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一年内Xive种植体周常见致病菌的变化情况,为种植体的定期维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临床选取32名种植患者的44枚种植体,记录了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3个月,修复后6个月,修复后12个月四个时段,入选种植牙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1),牙龈出血指数(GBI),探诊深度(PD);采用产黑菌、放线菌、具核梭杆菌及厌氧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对龈下菌斑标本进行了分离培养。结果随时间延长,种植体周几种龈下菌的检出量除牯放菌外不断增加,1个月到3个月时增加的趋势最为明显,到6个月左右趋于稳定。厌氧菌总数、产黑菌、核梭菌、粘放菌的统计值在1个月和3个月、3个月和6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在6个月和12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各临床指标和X-线指标随时问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加强修复后3个月时种植患者的口腔维护,防止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提高种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在环境领域中,对微生物粘附的利用和控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其中,微生物的表面自由能作为细胞表面重要特性,对微生物的粘附行为有重要影响。本文总结了微生物粘附过程中涉及的热动力学理论、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DLVO)以及扩展DLVO理论,阐述了微生物表面自由能在该过程的重要性。基于此,介绍了接触角表征微生物表面自由能的方法体系及影响因素;分析了微生物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的分布特征、与物质组成的关系。最后根据被粘附对象的不同,总结了环境微生物表面自由能在固体基质、液体基质或者微生物相互之间粘附中的应用;指出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应关注环境微生物表面自由能的标准化表征及其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牙菌斑是天然形成的生物膜,由多种微生物在唾液覆盖的牙齿表面形成。戈氏链球菌(Streptococcus gordonii,Sg)是定植到牙齿表面的先遣部队,促进牙菌斑的最初形成。它通过感知环境中的一些信号作出相应的反应而黏附到牙齿上,并在牙齿表面定植。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s,TCS)是常见的细菌信号转导系统,  相似文献   

16.
固定矫治的放置,增加细菌粘附能力,从而改变口腔微生态环境。本文就固定矫治对儿童口腔内微生态环境变化如:菌斑生物膜的变化、致龋菌数量的改变、牙周致病菌的变化、唾液的性质和牙齿形态及结构等方面改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程曼曼  汪永跃 《生物磁学》2013,(36):7197-7200
口腔生物力学是用生物力学的概念和方法,研究口腔医学中的有关基础性科学问题、解决口腔医学中的临床实际问题、发展口腔临床技术的一门学科。在口腔正畸学、修复学、种植学及口腔颌面外科学等领域存在着大量的生物力学问题,生物力学已成为口腔医学的基础科学之一。传统全口义齿修复常常会出现固位稳定差、咀嚼效率低、患者有疼痛感、适应时间长等情况,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患者的修复要求。种植覆盖义齿对于下颌牙槽嵴严重吸收的患者,效果尤为明显。种植覆盖义齿是义齿与种植体之间以不同的附着体作为连接,形成患者可以自行摘戴的种植体支持的覆盖义齿修复。下颌种植覆盖义齿因其能有效地提高下半口义齿的固位性和稳定性、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咀嚼效率,目前已成为修复下颌牙槽骨严重吸收的无牙颌患者的有效修复方法。本文针对下颌种植覆盖义齿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蛇志》2019,(4)
牙齿缺失是常见的口腔疾病,可导致患者咀嚼功能降低,面部形态改变。种植牙成为了修复缺失牙的最佳选择。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口腔领域的应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修复缺失牙的手术方法。静态计算机辅助种植手术与动态计算机辅助种植手术修复缺失牙是计算机辅助种植手术的两种主要手术方式。这两种种植手术解决了患者咀嚼功能和面部美观问题,但其在临床应用中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通过论述静态计算机辅助种植手术与动态计算机辅助种植手术的概念及分类,通过论述其使用过程中的优点、缺点,对比两种手术方式植入的种植体精确度以评估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探讨如何在临床应用中减少种植体的偏差,为临床医生在种植病例的手术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观察口腔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分析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60例于2018年7月~2021年5月在我院行口腔种植术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口腔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离鉴定感染组病原菌种类。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引起口腔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60例患者中共有35例发生口腔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发生率为9.72%。共分离出49株病原菌,其中需氧菌14株(28.57%)、厌氧菌32株(65.31%)、有益菌3株(6.12%);厌氧菌中又以口腔链球菌11株(22.45%)、牙龈卟啉单胞菌9株(18.37%)、产黑色素普雷沃菌7株(14.29%)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口腔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的发生与吸烟史、慢性牙周炎病史、饮酒史、是否合并糖尿病、种植体周围牙槽骨情况以及口腔健康习惯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口腔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口腔健康习惯不良、种植体周围牙槽骨不良、合并糖尿病、有饮酒史、有慢性牙周炎病史、有吸烟史(P<0.05)。结论:口腔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的病原菌以厌氧菌为主,种植体周围牙槽骨不良、有慢性牙周炎病史、有吸烟史、合并糖尿病、饮酒史、口腔健康习惯不良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应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DTPA对人工关节假体(prosthetic joints infection,PJI)感染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及所需基因聚集相关蛋白(AA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新西兰大白兔假体感染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只注射细菌,实验组在注入细菌的同时,注射DTPA,分别于注射后第2、4、6、8、16天灌洗、收集膝关节液,采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目的基因AAP基因表达的变化。对不同时间点的假体感染动物行膝关节假体扫描电镜和假体周围组织学观察。结果:DTPA可以显著抑制AAP基因的表达,扫描电镜观察第2、4、6、8、16天实验组较对照组假体表面粘附表皮葡萄球菌明显减少(P<0.05),生物膜明显受抑制。实验组假体周围组织炎性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DTPA可以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中相关蛋白AAP基因的表达,可能抑制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