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摄入不同咖啡浓度对小鼠酶活性、肠道微生物、体重的影响,从分析肠道四种微生物变化和四种酶的活性变化来讨论摄入咖啡对健康的影响。方法 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低、中、高咖啡浓度组和正常对照组,所有实验组小鼠日常给予蒸馏水饮用,实验低、中、高浓度组每天2次分别灌胃给予0.0045 g/mL、0.0090 g/mL、0.0180 g/mL的咖啡溶液0.4 mL/(只•次),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实验时间为1个月,测小鼠体重、肠道微生物和酶活性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咖啡摄入组乳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数显著增加(P<0.01或P<0.05),需氧和厌氧细菌数显著降低(P<0.01);中浓度咖啡摄入组乳杆菌、双歧杆菌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低浓度组(P<0.01),大肠埃希菌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咖啡摄入组乳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低浓度摄入组的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Ps<0.01)对照组和中浓度咖啡摄入组;各组小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当摄入咖啡小鼠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等益生菌数量增加显著,小鼠肠道中具有代表性的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木聚糖酶的活性均显著增加,但咖啡摄入对小鼠体重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背景】酒是影响机体健康的一把"双刃剑",饮酒对机体肠道微生态体系具有重要影响。【目的】研究不同酒精摄入量对小鼠肠道微生物、酶活性及血常规的影响,从肠道微生态和血常规角度探讨饮酒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级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酒精量摄入组、中酒精量摄入组和高酒精量摄入组。对照组给予蒸馏水饮用,其余各组分别给予10%、20%和30%(体积比)的酒精水溶液作为小鼠的唯一饮用水,连续1个月后采集回肠内容物进行微生物和酶活性分析,采集眼球血进行血常规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酒精量摄入组小鼠肠道内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大肠杆菌和细菌总数显著降低(P0.01或P0.05);高酒精量摄入组小鼠肠道乳酸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1);与低酒精量摄入组和中酒精量摄入组相比,高酒精量摄入组小鼠肠道木聚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低酒精量摄入组小鼠的红细胞比容显著降低(P0.05)。【结论】高酒精摄入量小鼠肠道有益菌群数量相对减少,肠道屏障功能受到影响;低酒精摄入量能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和消化酶相对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四磨汤对脾虚便秘疗效、肠道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18只实验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对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灌胃番泻叶水煎液7 d后控制饮食,饥饱失常8 d,进行小鼠脾虚便秘造模。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均用无菌水灌胃,治疗组用四磨汤口服液灌胃,共7 d,然后采集肠道内容物,分析肠道菌群及酶活性。结果模型组自然恢复后,肠道微生物(细菌总数、大肠埃希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和真菌)、纤维素酶活性、木聚糖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大肠埃希菌数和真菌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细菌总数显著增加(P0.01),乳酸菌显著减少(P0.05),双歧杆菌数目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极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淀粉酶活性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蛋白酶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磨汤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平衡,调整肠道酶活性来治疗脾虚便秘。  相似文献   

4.
小鼠脾虚便秘造模对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鼠脾虚便秘造模对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为脾虚便秘的治疗提供基础。方法采用灌胃番泻叶水煎液7 d,然后控制饮食,饥饱失常;正常组灌胃等量的无菌水7 d后正常喂养,共15 d,制备小鼠脾虚便秘模型。分析小鼠体重、肠道菌群和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体重、体重变化率均显著小于正常组(P<0.05或P<0.01);肠道细菌总数显著小于正常组(P<0.01),大肠埃希菌、乳酸菌、双歧杆菌数和真菌均显著大于正常组(P<0.05或P<0.01);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则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小鼠脾虚便秘造模影响小鼠的体重,破坏了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并影响肠道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七味白术散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的物质基础,从七味白术散中提取总苷,探讨了不同剂量的七味白术散总苷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结果显示七味白术散总苷有助于恢复菌群失调腹泻小鼠的摄食量及体重.中剂量的七味白术散总苷使菌群失调腹泻小鼠的脾脏指数回到正常水平.不同剂量的七味白术散总苷均可促进双歧杆菌、乳酸菌及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灌胃番泻叶脾虚腹泻造模方法对小鼠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灌胃番泻叶水煎液进行小鼠脾虚造模。12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番泻叶水煎液,正常组灌胃等量无菌水,期间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变化。灌胃7 d后称重、无菌采集肠道内容物,分析肠道菌群及酶活性。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肠道内容物的淀粉酶活性升高极显著(t=-53.0671,P=0.0000),纤维素酶活性和木聚糖酶活性下降显著(t=23.1230,P=0.0000;t=12.3900,P=0.0410),而蛋白酶活性变化不明显(t=1.3120,P=0.0521);模型组小鼠细菌总数显著减少(t=73.1601,P=0.0000),而大肠埃希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和真菌总数变化均不明显(t=2.3580,P=0.1432;t=2.2089,P=0.1127;t=2.2813,P=0.1037;t=9.3210,P=0.0510)。结论 脾虚造模会使细菌总数减少,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下降,淀粉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保和丸对食积小鼠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32只实验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n=12)、食积组(n=10)和治疗组(n=10)。其中正常组喂食正常饲料,其余组喂食特制饲料。待食积组和治疗组中小鼠出现粪便干结,腹部膨隆胀满后,立即对治疗组按6.67 g/(kg·d)剂量灌胃0.28 g/mL的保和丸汤剂,正常组与食积组灌胃等量的蒸馏水。每天2次,每次0.35 mL,持续4 d。比较分析小鼠肠道微生物及肠道酶活性。结果 肠道微生物方面,食积组能显著增加细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数目,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保和丸能降低食积小鼠的细菌、乳酸菌以及大肠埃希菌的数目,同时能降低木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和蔗糖酶等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针刺应激对小鼠肠道微生物、酶活性及血常规的影响。方法设正常组和针刺组,针刺组用银针扎小鼠尾部,使其疼痛、紧张,共21d;所有小鼠均自由采食饮水。分析小鼠肠道菌群、酶活性及血常规的变化情况。结果针刺组小鼠肠道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t=17.8470,P=0.0000;t=67.3900,P=0.0000),淀粉酶和蛋白酶则显著高于正常组(t=-33.4280,P=0.0000;t=-6.9810,P=0.0020)。针刺组四类可培养微生物(细菌总数、乳酸菌、大肠埃希菌和双歧杆菌)(t=2.3580,P=0.1420;t=-0.4350,P=0.6860;t=-0.5300,P=0.6470;t=-1.3640,P=0.3040)以及血常规各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1d的针刺应激能显著提高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降低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而对小鼠肠道微生物和血常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明芦笋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情况,为芦笋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低剂量芦笋组、高脂饮食中剂量芦笋组、高脂饮食高剂量芦笋组和高脂饮食阳性对照组。其中正常组喂食正常饲料,其余组喂食高脂饲料。分别灌胃蒸馏水(正常组、高脂饮食组)、芦笋1.05 g/(kg•d)(高脂饮食低剂量芦笋组)、芦笋2.10 g/(kg•d)(高脂饮食中剂量芦笋组)、芦笋4.20 g/(kg•d)(高脂饮食高剂量芦笋组)和降脂理肝汤1.19 g/(kg•d)(高脂饮食阳性对照组),每天2次,每次0.35 mL。比较分析小鼠肠道微生物及肠道酶活性。结果 酶活方面,高脂饮食低剂量芦笋组、高脂饮食中剂量芦笋组、高脂饮食高剂量芦笋组能明显降低淀粉酶、木聚糖酶以及蛋白酶的活性,与高脂饮食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s<0.01)。肠道微生物方面,高脂饮食低剂量芦笋组、高脂饮食中剂量芦笋组、高脂饮食高剂量芦笋组能显著降低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与高脂饮食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芦笋能降低高脂饮食小鼠的肠道内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并且可以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小鼠淀粉酶、木聚糖酶和蛋白酶等肠道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4种常用甜味剂对七味白术散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影响,为药剂辅料的选用对药效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指导患者服药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选择42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七味白术散组、蔗糖组、糖精钠组、山梨醇组和木糖醇组,每组6只。造模阶段正常组灌胃无菌水,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抗生素混合液(庆大霉素+头孢拉定)建立小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模型。治疗阶段对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无菌水,5个治疗组小鼠分别灌胃七味白术散、蔗糖+七味白术散、糖精钠+七味白术散、木糖醇+七味白术散及山梨醇+七味白术散。治疗结束后,分别收集各组小鼠脾脏、胸腺以及肠道内容物,进行脏器指数、肠道微生物数量及肠道酶活性分析。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七味白术散组和山梨醇组小鼠的脾脏指数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各组小鼠的胸腺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与七味白术散组相比,添加甜味剂组别的腹泻小鼠肠道内容物中的细菌数和大肠埃希菌数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其中山梨醇组的大肠埃希菌数量变化最小(P = 0.002);蔗糖组和山梨醇组腹泻小鼠肠道内容物中的双歧杆菌数量(P<0.001、P>0.050)和乳杆菌数量(P = 0.001、P<0.001)均有所增加。与七味白术散组相比,添加甜味剂组别的小鼠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酶活性,其中木糖醇组酶活性最高,山梨醇组和蔗糖组次之,糖精钠组酶活性最低。

结论

甜味剂的添加对七味白术散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有一定影响,山梨醇作为甜味剂在药物制剂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具有前景,但其是否能够替代传统甜味剂蔗糖在未来中药制剂中作为矫味剂被选用仍需进一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超微七味白术散对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周进  吴海  刘富林  蔡莹  蔡光先  张华玲  曾奥 《生态学报》2012,32(21):6856-6863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多项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为探讨超微七味白术散疗效与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关系,为中药复方超微饮片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运用抗生素建立菌群失调小鼠模型,分别灌胃给药七味白术散传统汤剂、超微全量汤剂、超微1/2量汤剂、超微1/4量汤剂、超微1/8量汤剂,分析肠道菌群数及酶活性。结果表明,模型组的肠道微生物(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霉菌、乳酸菌及双歧杆菌)数量、木聚糖酶活、蛋白酶活及淀粉酶活均低于对照组(P<0.05),纤维素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0.01)。传统汤剂组的细菌及酵母菌数均高于对照组,但霉菌数明显下降(P<0.05)。酵母菌数随超微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多,细菌及霉菌数在超微1/2量时最多,与传统汤剂相比,超微1/2组的三类菌均显著增加(P<0.01)。大肠杆菌在七味白术散传统汤剂和超微1/2量的作用下达到了正常水平(P>0.05);经超微全量治疗后,大肠杆菌增长十分迅速,远高于其余各组(P<0.01);七味白术散能促进肠道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增殖(P<0.05),恢复肠道菌群平衡。肠道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变化趋势一致,传统药物组的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超微药物组超过了传统汤剂组的数量(P<0.05),超微1/2剂量组的数量最大,远高于其它各组(P<0.01)。肠道内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与超微饮片浓度有一定相关性,但肠道酶活性未达到对照组水平(P<0.05)。超微七味白术散1/2量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效果与传统汤剂相当。  相似文献   

12.
超微铁皮石斛对脾虚便秘小鼠肠道微生物及酶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微铁皮石斛对脾虚便秘小鼠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灌胃番泻叶水煎液7 d后控制饮食,饥饱失常8 d,进行小鼠脾虚便秘造模。设模型组、正常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无菌水,治疗组分别灌胃给药铁皮石斛传统汤剂、超微全量汤剂、超微50%量汤剂和超微25%量汤剂,共7 d,然后采集肠道内容物分析肠道菌群及酶活。结果模型组五类可培养微生物(细菌总数、大肠埃希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和真菌)数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铁皮石斛传统汤剂组大肠埃希菌数,铁皮石斛超微50%量汤剂组细菌总数、大肠埃希菌和真菌数,超微25%量汤剂组细菌总数和大肠埃希菌数均达到正常组水平(P〉0.05);铁皮石斛超微全量汤剂组和超微50%量汤剂组对纤维素酶的影响作用相当,均达到正常组水平(P〉0.05),铁皮石斛三种不同剂量的超微汤剂对木聚糖酶活性的影响作用相当(P〉0.05),铁皮石斛超微全量汤剂组淀粉酶活性与正常组相当(P〉0.05)。结论铁皮石斛传统汤剂、超微全量汤剂和超微50%量汤剂对脾虚便秘均有很好的疗效,能够调控肠道微生态平衡及肠道酶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红茶对新生幼鼠肠道菌群形成的影响,为从微生态角度研究红茶在人体肠道菌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方法

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4周龄新生幼鼠(4weeks组,n = 30)、12周龄正常对照组小鼠(control组,n = 15)和12周龄喂饲红茶水实验组小鼠(teadrink组,n = 15)的肠道菌群分布,分析3组样本的菌群差异情况,探求红茶对新生幼鼠肠道菌群形成的影响。

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teadrink组小鼠肠道拟杆菌门(t = −7.711,P<0.001)、拟杆菌科(t = −3.411,P = 0.009)、长尾嗤菌体科(t = −2.515,P = 0.036)、拟杆菌属(t = −2.693,P = 0.027)、邓肯菌属(t = −2.434,P = 0.041)、居海事城球杆菌属(t = −3.327,P = 0.029)、迪博邓肯菌(t = −2.679,P = 0.028)、普通居海事城球杆菌(t = −3.401,P = 0.027)和Duncaniella_sp._C9t = −3.104,P = 0.035)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厚壁菌门(t = 8.952,P<0.001)、乳杆菌科(t = 13.102,P<0.001)、消化链球菌科(t = 3.665,P = 0.021)、爱格菌科(t = 4.481,P = 0.002)、理研菌科(t = 3.626,P = 0.022)、乳杆菌属(t = 5.542,P = 0.004)、黏液乳杆菌属(t = 6.334,P = 0.002)、龙包茨菌属(t = 3.785,P = 0.005)、阿德勒菌属(t = 4.504,P = 0.002)、约氏乳杆菌(t = 4.282,P = 0.011)和罗伊氏粘液乳杆菌(t = 6.156,P = 0.003)相对丰度显著减少。与4weeks组相比,teadrink组小鼠肠道菌群分布差异大于control组。

结论

红茶对新生幼鼠肠道菌群的形成能够产生影响,不同丰度的菌群可能通过调节碳水化合物代谢等途径来达到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增强肠道稳态的目的,具体代谢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菌群失调腹泻抗生素造模对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混合抗生素建立小鼠菌群失调腹泻模型,采集肠道内容物,提取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通过特定引物PCR扩增后进行扩增核糖体DNA限制性分析(Amplified rDNA Restriction Analysis,ARDRA)探讨其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和模型组细菌的OTUs数为6、5,乳酸杆菌的OTUs数为6、4;模型组细菌和乳酸杆菌的多样性同正常组比较分别为59.91%、40.00%。结论抗生素造模使得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被破坏,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