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采用多种抗原测定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pH4)中抗体的Fc段生物学活性,了解IVIG中抗体的Fc段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中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的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麻疹病毒、风疹病毒、乙肝表面抗原(HBsAg)、破伤风类毒素、脑膜炎球菌P64k外膜蛋白和白喉类毒素6种抗原分别致敏人O型血红细胞形成红细胞-抗原结合物;然后,6种致敏红细胞分别与IVIG孵育,与特异性抗体形成红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最后,此复合物与补体反应,在541 nm波长处读取吸光值,并绘制溶血反应动力学曲线,分别计算IVIG中针对上述6种抗原IgG的Fc段生物学活性。采用此方法,用6种抗原致敏的红细胞测定IVIG的Fc段生物学活性10次,验证此方法的重复性。结果麻疹病毒、风疹病毒、HBsAg、破伤风类毒素和脑膜炎球菌P64k外膜蛋白致敏的红细胞分别与供试品和补体反应后,测定的溶血反应动力学曲线较平缓,而白喉类毒素致敏的红细胞与供试品和补体反应后,测定的溶血反应动力学曲线下降明显,呈典型的"S"型曲线。计算结果显示,IVIG中针对此六种抗原的抗体Fc段生物学活性相对于参考品均大于80%。Fc段生物学检测方法重复性较好。结论采用多种抗原分别致敏红细胞,可以用来检测IVIG中多种抗体的Fc段生物学活性,为深入了解IVIG制品中的多种抗体的Fc段生物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调查分析不同来源原料血浆对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制品内的抗-HBs、白喉抗体效价的影响。选择6个单采血浆站,对其提供的血浆为原料制备的IVIG所含的抗-HBs抗体、白喉抗体效价进行了测定。检测结果显示,用A、B、C、D、E、F编号的6个相应血浆站采集的血浆为原料制备成IVIG其抗-HBs抗体(IU/g)效价分别为33.77、103.95、70.94、132.45、78.84、58.28;白喉抗体平均效价分别为5.17、7.36、4.26、7.67、10.14、9.24。6个单采血浆站间的IVIG制品中白喉抗体效价无明显差异,但抗-HBs效价却存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优化激活补体试验的条件,完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Fc段生物学活性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补体活化经典途径的原理,分别探讨致敏红细胞密度和贮存时间对人免疫球蛋白Fc段生物学活性检测结果的影响;比较手工法和微孔板分光光度法检测Fc段生物学活性的检测结果。结果在致敏红细胞A541 nm=1.3和致敏红细胞贮存5 d时,检测结果较稳定。微孔板分光光度法检测优于手工法。结论完善了人免疫球蛋白Fc段生物学活性的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4.
一种融合抗体ScFv-Fc通用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构建一个可供自由替换的ScFv区,表达人小分子融合抗体ScFv-Fc的通用载体,利用RT-PCR技术扩增人抗体IgG1的Fc片段克隆至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将一段人工合成的互补寡核苷酸链插入重组载体pPICZα/Fc中Fc区的上游,引入2个可供小分子抗体ScFv-Fc的ScFv区自由替换的限制性酶切位点。分别扩增人抗狂犬病毒以及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ScFv片段,克隆至已构建的通用载体pPICZα/Fc,在毕赤酵母中诱导表达。进一步在1L条件下对活性抗体进行发酵,并利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应用酵母基因组PCR、ELISA、Western blotting、活性检测等试验对此小分子抗体的表达进行生物学及免疫学分析。结果表明具有狂犬病毒抗原结合活性以及乙肝表面抗原结合活性的人源抗体分子均获得成功表达,1L发酵条件下表达量达到20~30mg/L, protein A亲和层析纯化后纯度>95%。研究构建了可用于功能性抗体分子ScFv-Fc筛选和表达的通用载体并对其发酵、纯化条件进行了摸索,为重组抗体分子诊断、治疗试剂的开发以及抗体的人源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人免疫球蛋白和肠道病毒71型和抗体效价进行测定。方法: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法,以试验和毒株-01、毒株-02进行检测,对比三种试验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检测人免疫球蛋白中肠道病毒71型中和抗体效价范围在105~256之间,效价≥239为12批,占总批数的40%,效价≥256为10批,占总批数的33.3%;毒株-01检测效价范围约为224~476,平均滴度为334。3批静注肠道病毒71型平均滴度为1400,高于3个厂家10批人免疫球蛋白含量,(P<0.05)。毒株-02检测效价范围在195~620之间,平均滴度为330,与毒株-01的检测结果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株-01和毒株-02检测的17批人免疫球蛋白的肠道病毒71型中和抗体平均滴度为333,效价≥256,可应用于临床重症治疗。结论:经检测,我国各厂家中的人免疫球蛋白中的肠道病毒71型中核抗体效价均为阳性,静注肠道病毒71型免疫球蛋白高于普通人免疫球蛋白的中和效价。  相似文献   

6.
ELISA法检测白喉抗体的研究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喉类毒素为包被抗原,经方阵滴定确定其包被浓度。通过对百白破三联疫苗免疫的小鼠血清中白喉抗体的小鼠-Vero细胞法效价与按几何平均滴度计算的ELISA效价进行比较,验证ELISA法检测白喉抗体的可行性。该试剂用人免疫球蛋白白喉抗体国家标准品检测的敏感度为0.05EU/ml,检测864份健康人血清,阳性率为50%,检测89份2~14岁儿童血清,阳性率为91%,与免疫规划的实际情况相符,可用于疫苗免疫效果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冻干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 (IVIG)分别通过 60℃ 72h,80℃ 72h ,低pH孵放 2 1d处理后 ,IVIG的各项理化及生物活性的变化 ,以及IVIG经过低pH孵放的灭活病毒情况。实验结果表明 ,处理后的IVIG其IgG各组份相对含量、抗补体活性 (ACA)、前激肽释放酶激活剂 (PKA)、白喉抗体、抗 HBs等结果 ,除ACA ,PKA略有下降 ,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 ,各项指标均符合 2 0 0 0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加热后没有新抗原产生。低pH孵放 2 1d通过加指示病毒的实验 ,病毒灭活效果达到 7.0 0logTCID50 / 0 .1mL以上 ,灭活病毒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 H4)(human immunoglobulin for intravenous injection,IVIG)中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效价并进行方法验证。方法依据2003年版《药品生产验证指南》,对用双抗原夹心ELISA进行专属性、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线性、准确度、范围、耐用性的验证;并与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抗-HBs效价的结果进行比对。结果专属性验证中,6次独立试验的回收率在83.7%~101.1%区间内;重复性试验中10、40、80、160 IU/L 4个浓度的3次重复检测结果的RSD均<20%;中间精密度验证结果显示,两位分析人员不同时间各测定6次,检测结果的RSD=5.2%,均<20%。F检验显示,人员和时间两因素在α=0.05水平上对检测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41>0.05,F=2.19);线性验证中,抗-HBs免疫球蛋白国家标准品和IVIG成品各重复3次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4 3、0.990 7、0.982 2、0.991 7、0.988 3、0.992 5,均>0.980 0;在准确度验证中,3次重复检测结果的回收率为84.10%~114.10%;耐用性结果显示,在试验加入终止液后0、3、6、9、12 min的测定结果均与0 min无统计学意义(Dunnett t test,α=0.05,P>0.05,t(3)=1.350.05,t=2.27)。结论经验证,用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IVIG中抗-HBs效价,其专属性、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线性、准确性、范围和耐用性均符合要求,该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快速,可替代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RIA)用于IVIG中抗-HBs效价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小鼠IgG抗体Fc片段高特异、高亲和寡核苷酸配基,构建实时定量免疫PCR检测方法,提高抗体检测的灵敏度。方法:用SELEX技术从随机寡核苷酸文库中筛选抗体Fc片段特异寡核苷酸配基,设计合成信标序列,通过不对称PCR法,制备IgG Fc片段的核酸信标配基分子;32P标记核酸信标配基,采用琼脂糖凝胶阻滞双显色法鉴定核酸信标配基与IgG Fc片段结合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制备IgG Fc特异性寡核苷酸信标配基-抗体复合检测分子,构建小鼠IgG Fc片段特异核酸信标配基介导的实时定量免疫PCR检测方法。结果:制备了IgG Fc片段的核酸信标配基分子;凝胶阻滞放射自显影和考马斯亮蓝二次染色结果显示该核酸信标配基分子与IgG Fc片段具有高度亲和力和活性,而且只与非变性IgG结合,与变性IgG不结合;IgG Fc片段的特异核酸信标配基与IgG结合形成复合检测分子,有效完成了信号传递和实时定量PCR信号放大过程。结论:初步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核酸信标配基介导的免疫PCR检测方法,可有效提高现有IgG类抗体免疫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在制备工艺中凝血因子效价进行检测和分析。方法对PCC制备过程中的血浆、S/D病毒灭活、冻干工艺、干热病毒灭活前和后分别取样,检测分析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效价,分别分析S/D病毒灭活、冻干工艺、干热病毒灭活前和后凝血因子效价的变化情况。分析PCC干热病毒灭活后的样品中四种凝血因子的效价比例。结果三批血浆中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的活性在0.8~1.2 IU/m L之间。S/D病毒灭活前后PCC冻干工艺前后PCC中四种凝血因子活性无明显变化,而干热病毒灭活后PCC中四种凝血因子活性均有明显下降。三批PCC中四种凝血因子的比例基本一致,但是凝血因子Ⅶ效价较低,凝血因子Ⅱ效价偏高。结论通过PCC制备工艺中凝血因子效价的检测和分析可实现良好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百日咳组分疫苗丝状血凝素(FHA)抗原含量监控的ELISA检测法。方法制备的多克隆抗血清,经辛酸硫酸铵法纯化抗体,用过碘酸钠氧化法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以棋盘滴定法确定最佳包被抗体及酶标抗体的浓度配伍,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法。结果对双抗体夹心ELISA法的特异性、最佳线性范围、检测限度、精密度、准确度、测定限量、适用性的一系列验证试验表明,该方法与百日咳组分疫苗中PT和Prn无明显交叉反应,特异性较好。在0至20 ng/mL测量区间有最佳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经实验内12次及不同试验间3次测定16、8、4 ng/mL中的FHA含量,变异系数在0.2%~11.4%间,回收率在96.9%~114.5%间,精密度及准确度验证均符合常规质控要求,因此测定限量为4 ng/mL。结论该方法能有效检测出百日咳杆菌培养上清中的FHA含量,可用于百日咳组分疫苗生产过程的中间品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实验尝试采用多步柱层析的工艺取代乙醇低温沉淀的方法,能高效的从血浆中获得IVIG产品。方法:通过亲和层析、离子交换一套工艺纯化出IVIG产品,进而按照枟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枠对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及其关键指标进行了检测。在此基础上还采用免疫浊度法等方法,对其纯度和非目的蛋白构成与国际产品进行比较。结果:工艺获得IVIG产品的关键性指标检测均达到枟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枠的要求,其质量不低于现有国际同类产品。结论:本工艺能以较高回收率获得高质量的IVIG产品。  相似文献   

13.
人免疫球蛋白中肠道病毒71型中和抗体效价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经典微量细胞病变法,应用近两年分离自中国手足口病(HFMD)高发区的3株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株,对中国不同血液制品厂家生产的35批人免疫球蛋白制品进行抗-EV71中和效价检测。结果显示,3株不同EV71病毒株间的抗-EV71中和效价差异均在4倍以内,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F=2.323,P0.05)。根据这3株毒株检测结果判定,35批人免疫球蛋白的抗-EV71均为阳性,肌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简称肌丙)的抗-EV71-GMTs(525.9)显著高于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简称静丙)的GMTs(252.3,F=66.518,P0.01)。30批静丙的抗-EV71-GMTs中和效价分布在128.0~384.0之间。应开展原料血浆中抗-EV71中和效价的筛选,研制高效价的EV71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制品,用于HFMD的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14.
It has been proposed that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 might be due to the small fraction of Fc-sialylated IgG. In this study we biochemically and functionally characterized sialic acid-enriched IgG obtained by Sambucus nigra agglutinin (SNA) lectin fractionation. Two main IgG fractions isolated by elution with lactose (E1) or acidified lactose (E2) were analyzed for total IgG, F(ab')(2) and Fc-specific sialic acid content, their pattern of specific antibodies and anti-inflammatory potential in a human in vitro inflammation system based on LPS- or PHA-stimulated whole blood. HPLC and LC-MS testing revealed an increase of sialylated IgG in E1 and more substantially in the E2 fraction. Significantly, the increased amount of sialic acid residues was primarily found in the Fab region whereas only a minor increase was observed in the Fc region. This indicates preferential binding of the Fab sialic acid to SNA. ELISA analyses of a representative range of pathogen and auto-antigens indicated a skewed antibody pattern of the sialylated IVIG fractions. Finally, the E2 fraction exerted a more profou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compared to E1 or IVIG, evidenced by reduced CD54 expression on monocytes and reduced secretion of MCP-1 (CCL2); again these effects were Fab- but not Fc-dependent. Our results show that SNA fractionation of IVIG yields a minor fraction (approx. 10%) of highly sialylated IgG, wherein the sialic acid is mainly found in the Fab region. The teste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was associated with Fab not Fc sialylation.  相似文献   

15.
Fc受体是免疫细胞表面一种重要受体分子,通过与免疫球蛋白Fc段结合触发多种生物学功能,是联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桥梁。部分硬骨鱼中已经发现了Fc受体,在斑马鱼、斑点又尾鲴和鲤鱼中都克隆到了Fc受体的γ亚基,在鲨鱼和大西洋鲑中证明有能够与免疫球蛋白结合的Fc受体存在,并在斑点叉尾鲴、河豚和虹鳟中存在着类似α亚基的Fc受体。对鱼类Fc受体的发现和研究必将为了解鱼类的免疫机制及免疫进化提供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比较2011年分离培养的1株季节性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毒(A/Shanghai/1167/2011(H1N1))与历年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基因,追溯该病毒的基因变异与来源,探讨该毒株的出现对流感防控工作的意义.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病毒的HA和神经氨酸酶(NA)片段,并进行测序;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分析,绘制基因进化树;同时,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检测2011年下半年健康人群中该流感病毒的抗体水平.结果显示,A/Shanghai/1167/2011(H1N1)的HA基因序列与世界卫生组织(WHO)2007~2008年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株A/Brisbane/59/2007(H1N1)最接近,同源性达99.2%,与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A/California/07/2009疫苗株同源性仅为72.4%.其HA基因裂解位点为PSIQSR↓GLF,尚未出现高致病性的分子特征.HA片段共编码557个氨基酸,有9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序列与2009年前WHO疫苗株A/NewCaledonia/20/1999(H1N1)、A/SolomonIslands/3/2006(H1N1)和/Brisbane/59/2007(H1N1)相比,分别有15、12和4处不同,这些差异分布在Sa、Sb、Ca1、Ca2、Cb 5个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差异分别有5、5和2处.该毒株在健康人群血清的抗体阳性率为34.33%,几何平均效价(GMT)为10.38.A/Shanghai/1167/2011(H1N1)是2011年出现在上海地区的一个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其抗原变异与既往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比不大,但在以A(H1N1)pdm09为主要流行株的年份检测到散在发生的既往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应当引起重视,其在人群中的抗体水平较低,易引起流行,需要提高对类流感人群中此种毒株的持续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抗RA33抗体、RF、CRP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对3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抗RA33抗体的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ENA,免疫比浊法进行类风湿因子(RF)及CRP的检测。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组RF水平为:[(104.51±153.88)KIU/L]与健康对照组[(10.89±2.78)KIU/L]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类风湿性关节炎组CRP[(11.60±23.24)mg/L]与健康对照组[(2.57±2.18)mg/L]比较,差异显著(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抗RA33抗体水平:[(17.81±35.11)U/mL]与健康对照组[(8.10±8.40)U/mL]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RF、抗RA33抗体、CRP及ANA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灵敏度分别为:80.00%,34.29%,42.86%,62.86%;RF、抗RA33抗体、CRP及ANA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异性分别为:93.33%,93.33%,90.00%,96.67%;ENA的检出率均较低。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抗RA33抗体检出的灵敏度低,但特异性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抗RA33抗体、ANA、RF、CRP、ENA联合检测,对于疾病的进展、病因分析、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