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常用杀虫剂对小菜蛾天敌卷蛾分索赤眼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田间常用的11种杀虫剂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卵寄生性天敌卷蛾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bactrae Nagaraja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丁醚脲、阿维菌素、多杀霉素、溴虫腈、氟虫腈和杀螟丹对卷蛾分索赤眼蜂成蜂有极明显触杀毒性,成蜂接触药膜8h后的死亡率达到89.31%~100%,丁醚脲、阿维菌素和多杀霉素能极显著降低成蜂的寄生力,溴虫腈和氟虫腈处理卵和幼虫期均显著降低卷蛾分索赤眼的成蜂羽化率,杀螟丹对卷蛾分索赤眼蜂各虫态都有极强的毒性,其处理后成蜂的羽化率几乎都为0。试验结果说明,氟啶脲、茚虫威、苏云金杆菌和虫酰肼对卷蛾分索赤眼蜂成蜂及各发育虫态均较安全,可在田间任何时候使用,而高效氯氰菊酯、丁醚脲、多杀霉素和阿维菌素的使用则应尽量避开卷蛾分索赤眼蜂成蜂期。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卷蛾分索赤眼蜂种群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组建卷蛾分索赤眼蜂 Trichogrammatoidea bactrae Nagaraja在米蛾 Corcyra cephalonica(Stainton)卵上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方法 ,考察了梯度恒温 17、2 0、2 3、2 6、2 9、32℃和 35℃对该蜂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在试验温度范围内 ,卷蛾分索赤眼蜂的世代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发育历期由 17℃时的 2 0 .77d降至 35℃时的 7.2 5 d。卷蛾分索赤眼蜂的临界发育温度为 11.92和 38.95℃ ,适宜的生长发育温区则介于 2 0~ 2 9℃之间 ,最适发育温度为 2 3.0 7℃。在适宜温度 (2 0~ 2 9℃ )范围内 ,卷蛾分索赤眼蜂的幼期存活率维持在 90 %以上 ,雌成蜂具有较长的寿命 ,7.6 7~ 10 .87d;内禀增长率 (rm)及净生殖力 (R0 ) ,分别介于 0 .2 395~ 0 .4 890和 4 2 .32~ 6 4 .2 3之间。极端温度对卷蛾分索赤眼蜂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 35℃时 ,其幼期存活率为 12 .98% ,雌成蜂寿命不足 1d,且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殖活动。温度对卷蛾分索赤眼蜂的子代性比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 17~ 35℃范围 ,子代雌雄性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下降 ,17,2 0 ,2 3,2 6 ,2 9℃和 32℃时的子代雌雄性比分别为 6 .73,3.4 8,2 .88,2 .4 5 ,2 .4 1和 1.75 ,温度与子代性比的作用关系可用公式 s=exp(3.5 1- 0 .10  相似文献   

3.
卷蛾分索赤眼蜂雌蜂的颜色偏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卷蛾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bactrae Nagaraja 雌蜂的颜色偏好性, 在室内通过在培养皿底部黏贴彩纸的方法测定卷蛾分索赤眼蜂雌蜂对红、 黄、 黑、 紫、 绿、 白、 蓝7种颜色的行为趋性反应。结果表明, 卷蛾分索赤眼蜂雌蜂在红、 黄、 紫、 绿和蓝5种颜色上的滞留时间都极显著地高于对照(P<0.01), 在黑和白2种颜色上的滞留时间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P>0.05); 对黄色的首次选择率极显著高于对照(P< 0.01), 对红、 紫、 绿和蓝色的首次选择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 对黑色和白色的首次选择率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当雌蜂分别在黄与红、 紫、 绿和蓝两两颜色之间选择时, 雌蜂在黄色彩纸上的滞留时间显著长于其他4种颜色。当雌蜂对红、 紫、 绿、 蓝和黄色5种颜色一起选择时, 在首次选择率、 滞留次数上5种颜色间都没有明显差异(P>0.05); 但在红色和蓝色上的滞留时间显著长于紫色(P<0.05), 在这3种颜色上的滞留时间与在黄色和绿色上的滞留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卷蛾分索赤眼蜂雌蜂在7种颜色卵卡上分别与透明纸(对照)上的米蛾卵的选择寄生时, 在黄色卵卡上的寄生卵量极显著多于对照(P<0.01), 黑色卵卡上的寄生卵量极显著少于对照(P<0.01), 其他5种颜色的卵卡上的寄生卵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说明, 卷蛾分索赤眼蜂雌蜂对黄色最为偏好, 其次偏好红、 紫、 绿和蓝色, 较不喜好白色和黑色。  相似文献   

4.
卷蛾分索赤眼蜂对十字花科蔬菜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卷蛾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bactrae Nagaraja对11种十字花科蔬菜挥发性物质不同浓度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卷蛾分索赤眼蜂的嗅觉反应不仅与挥发物组分的种类有关,而且与每一种物质的浓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同一种挥发性物质因浓度的不同,对卷蛾分索赤眼蜂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不同十字花科蔬菜挥发物对寄生蜂搜索寄主行为的影响,在室内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卷蛾分索赤眼蜂 Trichogrammatoidea bactrae Nagaraja 对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L. 常见的6种寄主植物(甘蓝Brassica oleracea、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 芥菜Brassica juncea、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萝卜Raphanus sativus和西洋菜Nasturtium officinale)及4个不同甘蓝品种的嗅觉行为反应,并用GC-MS对6种健康寄主植物的挥发物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卷蛾分索赤眼蜂的嗅觉反应不仅与十字花科蔬菜的种类有关, 而且与同一种蔬菜的不同品种有关。6种寄主植物的完整植株对卷蛾分索赤眼蜂雌蜂均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P<0.05),并且不同种类之间的引诱力大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其中西洋菜对卷蛾分索赤眼蜂的吸引力最强,其次是甘蓝、菜心和芥菜,萝卜和芥蓝的吸引力最差。在测试的4个甘蓝品种完整植株中,雅实绿对卷蛾分索赤眼蜂的引诱力极显著强于日本春夏秋(P<0.01)。GC-MS分析结果显示,6种蔬菜的挥发物中绝大多数是烷烃类物质, 其次是烯烃类物质,还有一些醛、醇、酯、酸、酮及噻唑类化合物。其中醛类是西洋菜挥发物中的特有成分,包括5种(2,3-二甲基苯甲醛、辛醛、壬醛、十一醛、十二醛),相对含量总计为4.90%,并且其烷烃类(33种)和醇类(6种)的相对含量分别为47.42%和5.66%, 均高于其他几种蔬菜,甘蓝中烯烃类(9种,5.52%)和酸类(4种,12.20%)的种类数和相对含量均为最高。本研究可为生产中蔬菜品种的合理布局和筛选寄生蜂的引诱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组建几种不同来源的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短管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繁殖能力最强,内禀增长率为0.3664和0.3435,具有室内大量生产的潜力;碧岭赤眼蜂和特氏赤眼蜂的繁殖能力较强,其内禀增长率为0.3440和0.295,是在室内保种和繁殖的合适寄主;卷蛾分索赤眼蜂繁殖能力较差,内禀增长率为0.2609,米蛾卵不是其室内大量繁殖的最佳中间寄主.  相似文献   

7.
杨桦  杨伟  杨春平  王熊莉  黄琼  朱天辉  韩珊 《生态学报》2013,33(5):1405-1412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药膜法研究了3种杀虫剂对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us sichuanensis Xiao成蜂的毒力和对繁殖的亚致死效应,并采用EthoVision3.1行为仪分析了杀虫剂对其搜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对啶虫脒最敏感,致死中浓度LC50和亚致死浓度LC10分别为7.71和4.46 mg/L,其次为吡虫啉(11.22和6.68 mg/L)和功夫菊酯(27.72和9.36 mg/L).经啶虫脒、吡虫啉和功夫菊酯亚致死浓度(LC10)处理的肿腿蜂,亲代、F1和F2代的寄生成功率均受到抑制;经功夫菊酯处理的肿腿蜂,亲代单蜂产卵量显著增加(P<0.05);经啶虫脒和吡虫啉肿腿蜂,亲代的出蜂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F1代影响显著(P<0.05).经啶虫脒和吡虫啉亚致死浓度(LC10)处理的肿腿蜂搜寻行为变弱.结果表明,功夫菊酯对川硬皮肿腿蜂较安全;啶虫脒和吡虫啉对川硬皮肿腿蜂的繁殖和搜寻行为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评估3种药剂对川硬皮肿腿蜂的安全性,为指导合理用药,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吕燕青  何余容  陈科伟 《昆虫学报》2010,53(10):1184-1189
卷蛾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bactrae Nagaraja和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giani是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优势寄生蜂。本研究利用“Y”型管测定了2种赤眼蜂对小菜蛾P. xylostella利他素-卵表和腹部鳞片13种饱和烷烃的嗅觉反应。结果显示: 卷蛾分索赤眼蜂交配雌蜂进入2, 6, 10, 14-四甲基十五烷、正十五烷、正十七烷处理区的百分数分别为80.65%, 68.75%和66.67%, 表明这3种烷烃对卷蛾分索赤眼蜂交配雌蜂有显著的吸引作用, 其他10种饱和烷烃对卷蛾分索赤眼蜂雌蜂无明显作用。拟澳洲赤眼蜂进入2, 6, 10, 14-四甲基十五烷、正三十五烷和正十五烷处理区的数目分别占84.38%, 70%和62.16%, 表明其对拟澳洲赤眼蜂交配雌蜂起着显著的吸引作用, 而另外10种烷烃对拟澳洲赤眼蜂雌蜂无作用。卷蛾分索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未交配雄蜂进入13种烷烃处理区和对照区的时间均无显著差异, 表明利他素各组分对2种赤眼蜂未交配雄蜂均无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9.
八种杀虫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发育和繁殖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慕卫  刘峰  贾忠明  赵德  慕立义 《昆虫学报》2005,48(1):147-150
用胃毒触杀法确定8种常用杀虫剂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odoriphaga 3龄幼虫的LC20和LC50剂量后,以其LC20分别处理3龄幼虫,将存活幼虫正常饲养,测定该剂量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化蛹率、蛹重、羽化率,成虫存活率、雌雄比、单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毒死蜱等4种药剂的影响较显著,其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毒死蜱>辛硫磷>阿维菌素溴虫腈;而另4种药剂丙硫克百威、灭多威、丁硫克百威和吡虫啉则影响不显著。此外也测定了用后4种药剂LC50剂量处理的存活试虫的上述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除化蛹率和羽化率较对照降低且差异显著外,其他生物学指标与对照处理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四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中黑盲蝽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李国平  封洪强  梁双双  邱峰 《昆虫学报》2008,51(12):1260-1264
使用瓶膜法确定4种常用杀虫剂(毒死蜱、硫丹、氯氟氰菊酯和吡虫啉)对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ovlev 1日龄成虫的亚致死剂量(LC10,LC20和LC30),并研究了其对中黑盲蝽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4种杀虫剂L20剂量处理成虫均能降低雌雄虫的寿命,延长下一代卵的发育历期,但对卵的孵化率没有显著的影响;毒死蜱和硫丹能缩短产卵前期,氯氟氰菊酯和吡虫啉能降低产卵量。毒死蜱亚致死剂量LC10和LC30处理过的成虫与未处理过的成虫交叉配对后雌雄虫寿命均显著缩短;LC10各交叉处理能够缩短产卵历期,降低单雌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延长卵的发育历期;LC30♀×CK和LC30♀×LC30的下代若虫存活率为28.00%和36.36%,显著低于对照71.88%。结果说明这4种杀虫剂的亚致死剂量对中黑盲蝽生殖均有不利影响,接触杀虫剂与未接触杀虫剂的成虫交配对其后代也有不利影响。研究对于中黑盲蝽区域性综合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氯虫苯甲酰胺对白背飞虱实验种群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洪  王召  金道超 《昆虫学报》2012,55(10):1161-1167
为正确评估防治水稻鳞翅目害虫的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对非靶标害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的影响, 本文采取稻茎浸渍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对白背飞虱的毒力, 利用生命表技术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对白背飞虱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 氯虫苯甲酰胺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和成虫的LC50分别为19.26 mg/L和19.69 mg/L。以氯虫苯甲酰胺LC10和LC25剂量分别处理白背飞虱3龄若虫后, F0和F1代雌虫产卵量及其寿命均降低, 尤其LC25处理与对照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F0和F1代雌虫寿命分别缩短了1.80 d和2.62 d, F0和F1代雌虫产卵量分别减少了52.94粒和78.45粒。药剂处理对F1代各虫态发育历期也有一定影响。根据不同剂量处理后白背飞虱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和成虫的繁殖力, 组建了生殖力生命表, 发现LC10和LC25剂量处理的种群内禀增长率rm分别降低了11.25%和34.41%, 净增殖率R0分别降低了36.56%和74.57%, 而世代平均历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均延长。结果说明, 氯虫苯甲酰胺LC10和LC25剂量可抑制白背飞虱种群的增长; 大田中使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鳞翅目害虫时, 可抑制同时发生的非靶标害虫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12.
Wolbachi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体内, 可以对寄主的生殖力及生殖行为产生影响的共生菌。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除去寄主体内的Wolbachia。本实验通过喂食浓度分别为1, 5和10 mg盐酸四环素/mL蔗糖水, 结合PCR检测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体内Wolbachia的去除效果; 解剖观察丽蚜小蜂F0代及F1, F2和F3代怀卵量和卵巢管数量, 评价Wolbachia对丽蚜小蜂生殖的影响。结果显示: 抗生素处理去除Wolbachia后F0代蜂的卵巢管数量与未处理蜂之间无显著差异(P=0.12), 但F1, F2和F3代蜂的卵巢管均为6条, 显著少于F0代蜂的卵巢管数量(P<0.001)。抗生素处理去除Wolbachia后的F0代蜂怀卵量与未处理蜂相比显著下降, 但显著高于经抗生素处理去除Wolbachia后的F1, F2和F3代蜂怀卵量(P<0.001), 后代(F1, F2, F3)蜂之间怀卵量无显著差异(P=0.59)。去除Wolbachia后, 丽蚜小蜂可以产生雄性后代, 但未见交配行为, 且雌蜂可不经交配而产生雌性后代。结果说明, Wolbachia不仅直接影响丽蚜小蜂的怀卵量, 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丽蚜小蜂卵巢管的发育影响丽蚜小蜂的怀卵量; 然而, 去除Wolbachia不改变雌蜂的孤雌生殖方式。  相似文献   

13.
四种杀菌剂对玉米螟赤眼蜂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杀菌剂对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毒性大小及其成蜂体内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 PO)活性影响, 本实验通过测定三唑酮(triadimefon)、 肟菌脂(trifloxystrobin)、 咪鲜胺(prochloraz)、 申嗪霉素(phenazino-1-carboxylic acid)4种杀菌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的急性毒性, 并分别测定活体和离体条件下各杀菌剂处理后酚氧化酶的比活性。结果表明, 各药剂对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大小为: 三唑酮>咪鲜胺>肟菌酯>申嗪霉素, 其LC50值分别为3.27, 6.46, 4.06和 9.72 mg/L, 其安全系数依次为0.07, 0.10, 0.20和1.47, 其中申嗪霉素为中等风险性, 其余3种药剂为高风险性, 且杀菌剂明显激活了PO的活性。活体条件下亚致死剂量处理得到的PO比活力高于离体处理, 且三唑酮处理组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本实验为研究杀菌剂对赤眼蜂的毒性及对PO的影响作了初步的探索, 为进一步研究赤眼蜂对杀菌剂的抗性及免疫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