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炎黄子孙回顾5000年辉煌而又坎坷的历史时,对曾经养育过自己的山水、土地由衷地产生依恋与敬畏之情,因为山水,土地是万物生存的基础。追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则与长江、黄河有缘,因此他们被称为“母亲河”。但是您可曾想过,“父亲”是谁?俗话说:绿水围着青山转,水若被认作母亲的话,山自然就是父亲,这是大自然的婚配。正因如此,先民们把山水、土地当作神来供奉和崇拜,因为它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与“本”。  相似文献   

2.
探寻地下宝藏,揭开地球奥秘,历来是人们最为向往的事业之一。在我们实现四化的伟大征途中,地学更是不可缺少的科学知识。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主办的《地球》杂志就是广大地学爱好者的良师益友。它通俗地向读者介绍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最新成果以及珍闻趣事。设有“我们的地球”、“大自然的魔力”、“山水名胜”、“地学春秋”等十几个栏目。封面、封底彩色照片既清晰,又有科学内容。今年所发大自然造型、旅游洞穴、琢玉成器、宝石等彩页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科学界对“生物圈2号”褒贬不一,但这一尝试的最重要意义是使人类知道,大自然系统难以被人工完全模拟。海洋馆尝试为海洋生物提供一个人工环境,可以类比为“海洋2号”。它告诉人们:大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人类对它的认识永远是冰山一角。这对走入21世纪开发海洋的人类,是一个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科学界对“生物圈2号”褒贬不一,但这一尝试的最重要意义是使人类知道,大自然系统难以被人工完全模拟。海洋馆尝试为海洋生物提供一个人工环境,可以类比为“海洋2号”。它告诉人们:大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人类对它的认识永远是冰山一角。这对走入21世纪开发海洋的人类,是一个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目前.摄影已经成为一个快速崛起的大众休闲项目。人们也从拍摄风景、人物.逐渐延伸到高难度的生态摄影.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地貌、星空都是拍摄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柳州印象     
人们常说,人生有几大幸事,“生在苏州,穿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其中“死在柳州”,意指柳州棺材材料优良,做工精致,人们竞以“死在柳州”为荣。其实,柳州闻名全国远不只因为它的棺材,历史名人中的柳宗元,民间传说中的刘三姐,美食中的螺狮粉。可以与桂林相媲美的山水风景,大量的考古遗址和化石……这些都使柳州名扬天下。2007年1月,笔者有幸去柳州考察,一睹它的风采,并深深被其感染。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的立体博物馆——解读高黎贡山(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黎贡山是全球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关键地区之一,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如火山、地热、东方大峡谷等,由于地处喜马拉雅山与马来半岛的过渡地带,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特有物种多而生态环境脆弱。这里也是民族迁徙和融合的走廊,有十六个民族定居在这里,民族文化灿烂多姿,被誉为“大自然博物馆”,“物种基因宝库”,“人类历史文化陈列馆”。这里的人们认识到,保护好高黎贡山就是保护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城乡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寻找身份与文化认同成为当代人的精神需求。中国传统人居寄托了人们的家园情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智慧,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得失参照与灵感来源。福州是公认的传统人居的典范,但目前的相关研究中仍缺少对其人地关系的系统性解读。本研究借鉴并完善乡土景观层状叠加体系,整合历史、地理、文学、民俗等多方面研究成果,探讨福州山水风景的主要成就,以期展现古人与天地参的实践经验与思维建构。有助于深入理解历史形态的科学内涵、社会价值与文化意蕴,也有助于维护和发展中国独特的山水风景  相似文献   

9.
几千年来,野生鸟类作为大自然的丰厚馈赠,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等生产和生活资料,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财富,鸟肉自古就是人们喜爱的食品,常言道:“宁吃飞禽四两,不吃走兽半斤”,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无节制的捕猎,野生鸟类数量急剧下降,一些种类甚至走向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蝴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蝴蝶是一种漂亮的昆虫,被喻为“会飞的鲜花”,“大自然的舞姬”,它是大自然的艺术作品,点缀得世界更加美丽!人类对蝴蝶的称颂自古而然,而且中外一致;历代文人不知为蝴蝶写下了多少动人的诗篇,诗人画家把蝴蝶看作是春天、爱情的象征,涌现出大量咏蝶、赞蝶的文艺精品。民间故事,小说提到蝴蝶的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11.
浑善达克     
人们不会忘记,刚刚过去的2000年春天,北京城连续出现的十几次沙尘暴,着实使人们感悟到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是多么的无情!一时间,沙尘暴成了人们谈论最多的热门话题。人们不禁要问,这沙尘是从哪儿来的呢?据说,距北京只有180公里的浑善达克沙地便是直接的沙源之一。因而使“浑善达克”这一名字一下子传播开来。然而,这是一块什么样的沙地呢?它的今昔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妨一起走进浑善达克……  相似文献   

12.
人类诞生之后栖息在什么地方?他们是怎样设法保卫自己、抵御毒蛇猛兽的进攻的?他们又是怎样战胜大自然风霜雨雪的袭击的呢? 一树居最早的人类很可能是“两栖”动物。白天下树采集果实,挖掘块根,捕获野兽。晚上返回树上栖息。正如占籍上所说的,他们“昼拾橡栗,暮栖木上”。人类是由猿进化来的。猿绝大多数是森林动物。  相似文献   

13.
美丽富饶的大自然,给予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食粮。作为人类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用行动回报自然,是责无旁贷的。近些年,海内外一些游客在内蒙古恩格尔沙漠植树造林,在北京莽山公园植树造林,参与跨世纪黄河植树和清洁珠峰的行动,用自己的双手回报自然,表明了人们的环保意  相似文献   

14.
微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人类正面临着内、外两大环境的挑战 ,外环境属于宏观生态学的研究领域 ,而内环境属于微生态研究领域。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宏观生态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因此有人说保护生态就是保卫地球即保护人类自身的发展和文明 ;相反破坏生态 ,就一定会招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比如说 ,我国早期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不够 ,如砍伐森林 ,围海 (湖 )造田 ,破坏植被 (草原 ) ,造成江河枯褐、改道或洪水泛滥或沙暴肆虐 ,这些都是大自然对人们破坏生态的惩罚 ,这些教训人们还历历在目。另一方面 ,对微生态 (微观环境 )研究领域认识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中国的历史名城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多数历史名城往往会有湖泊相伴,如杭州西湖、南宁南湖、肇庆星湖等。这些城市湖泊与古代城市发展密切相关,但其与古代城市在历史发展之间的共振关系,还处在开放的研究之中。对其分布的结构性特征还未有结论。根据唐代以来逐渐形成的正南线和东南线2条古代驿路结构主线,同时比对历史文献记载中中国古代的“城市—湖泊”系统的分布,进而初步形成一个结构性的认识。中国古代“城湖”体系的形成,与自唐宋起始的大规模地方州府城市的建设密切相关,同时亦是适应中国胡焕庸线以东南,以丘陵地貌为主的自然山水本底。这对于揭示中国古代城市近郊基于自然山水本底而营造的山水风景的历史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区域城镇风景特征与自然基底、历史进程、产业、人文等密切相关,梳理传统城镇风景要素及其空间分布、组织特征,对当代语境下的地域性城镇风景体系重构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川江流域城镇地处峡江地带,属典型的山地城镇,加之受悠久的演进历程和地域多元文化影响,其城镇风景极具历史及地方性特征。通过对方志、文集、诗歌等文字记载和相关图画资料进行量化统计、图文对照分析,梳理川江流域传统城镇风景要素数量、类型及位置分布;同时借助HGIS技术对城镇古代舆图、城图等进行地理信息的空间表达。归纳宏观视域下风景分布与山水构架的耦合关系,以及城镇及周边视域下城镇与风景互为补充和参照的融合关系。为构建多元的城镇风景要素、强化地方山水格局、促进城镇与风景协同发展等提供研究方法探究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鸮”,就是我们俗称“猫头鹰”。人们对鸮都有一些简单的基本概念,一见到便能辨认出来。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却不容易见到它,因为鸮是一种食肉鸟类,在大自然中的密度原来就相当低,而且大多是昼伏夜出,加上动作敏捷而寂静,不易在野外觅得它的踪迹。自古以来,它们就是一种令人感到困惑而神秘的鸟类,既是智慧的象征,又被看作是死亡和厄运的征兆……那么鸮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类,人类是否真正地了解这种鸟呢?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先进理念,实施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举措。现阶段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机制及启示等方面,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但缺乏系统性的梳理与总结。以中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祁连山为例,以生态地位、退化现象及成因为切入点,结合已开展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总结了典型生态保护修复措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与建议,旨在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提供模式示范。祁连山生态退化的原因主要为: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干预、传统发展理念制约及环境保护投入不足等。典型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已涵盖了“山水林田湖草”各个方面,但在工程实践中如何有机整合各项措施,使生态系统成为“生命共同体”仍是未来探索的科学问题。生态保护修复的理论与实践还需完善以下内容:加强基础调研与科技创新;加强统一规划与协同管理;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由“开刀治病”工程治理向“健康管理”自然恢复逐步引导的生态修复理念。  相似文献   

19.
关于桂林风景区风景资源的保护和建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献溥   《广西植物》1982,(3):159-164
<正>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阳朔胜景在兴坪”。桂林风景区的山水旖旎风光,一地胜过一地,确实名传不诬,身历其境者无不微颔赞叹,流连不已。但是,目前正式开放的只是桂林市区附近和沿漓江两岸直到阳朔少数区域;其实,桂林风景区的风景资源非常丰富,还有许多佳胜的地方亟待开辟为游览区域,一逞丰姿倩影。本文的目的就专门讨论这个问题,提出一些意见,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药的发展与人类的健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农药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它是造成人类疾病增多的原因之一,也是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之一,人们往往把“农药”视为“毒药”。本文通过介绍常用农药给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提出在“白色农业”的发展下,应大力开发和使用微生物农药,逐步消除农药产生的公害问题,以纠正人们对农药的片面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