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8例胆管癌组织及8例正常胆管组织中的KAI1/CD82蛋白表达。结果:KAI1/CD82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1.3%,明显低于正常胆管组织(87.5%,P<0.01)。KAI1/CD8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转移相关(P<0.05),而与胆管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病理类型无关。结论:KAI1/CD82蛋白低表达可能参与了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并对肿瘤转移的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KAI1/CD82 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明忠  王焕英  谭冬梅  谭毅 《四川动物》2006,25(4):886-888,F0003
目的:观察KAI1/CD82 mRNA和蛋白在小鼠妊娠D1-D8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方法:以胚胎与肿瘤同源性为理论基础,胚胎植入与肿瘤侵袭转移相似为切入点,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技术。结果:KAI1/CD82 mRNA和蛋白在早孕子宫中,KAI1/CD82mRNA的表达渐增多,蛋白表达的量和范围也渐增强。结论:KAI1/CD82mRNA和蛋白在早孕子宫组织中的动态表达,提示它在胚胎精确侵袭子宫内膜的调节中发挥作用,是滋养层细胞精确侵袭调控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C)组织中KAI1/CD82蛋白和Gli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检测96例GAC组织和20例正常胃组织中KAI1/CD82蛋白和Gli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KAI1/CD82蛋白和Gl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5%、68.8%,正常胃黏膜组织中KAI1/CD82蛋白和Gli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KAI1/CD82蛋白和Gli1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在肿瘤的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KAI1/CD82蛋白表达与Gli1蛋白表达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s=0.343,P0.005)。结论 KAI1/CD82蛋白和Gli1蛋白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早期联合检测KAI1/CD82和Gli1蛋白可以作为评估胃癌浸润、转移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X-盒结合蛋白1(X-box binding protein 1,XBP1)是内质网应激反应中的主要调控因子。大量研究表明,XBP1高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细胞,高表达的XBP1能促肿瘤细胞缺氧生存以及诱导肿瘤转移及耐药等。最近发现,XBP1可通过多种机制诱导恶性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并抑制肿瘤相关免疫,导致恶性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免疫逃逸,进而加速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等。因此,XBP1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新靶标,该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石蜡包埋组织抽提DNA,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常规银染等方法,对56例石蜡包埋胃癌标本及其相应的正常组织,进行KAI1蛋白表达水平的研究和D1S1344、D11S1326位点微卫星不稳定(MSI)、杂合性缺失(LOH)的检测,为揭示KAI1基因作用机制和肿瘤转移机制提供实验依据。实验中,胃癌KAI1蛋白阳性检出率为55.4%(31/56):随着癌组织浸润程度的进展,其阳性率呈降低趋势(P<0.01);在无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组织KAI1蛋白表达率为83.9%,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的20.0%;在肿瘤结节转移(tumor node metastasis,TNM)Ⅰ Ⅱ期,KAI1蛋白阳性率为82.8%,明显高于TNMⅢ Ⅳ期的25.9%(P<0.01)。56例胃癌D11S1326、D11S1344位点的SSCP分析中,均未出现MSI或LOH。实验结果提示,KAI1蛋白表达与胃癌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及恶性进展密切相关。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KAI1基因未见遗传不稳定性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眼睑板腺癌(meibomian gland carcinoma,MGC)中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LDH1)和抗癌一号(Kangai 1,KAI1)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其与MG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检测60例MGC和10例眼炎性假瘤组织中ALDH1和KAI1免疫反应性。结果在MGC组织中,ALDH1的阳性表达率为38.3%,明显高于炎性假瘤组织(10.0%);KAI1的阳性表达率为45.0%,明显低于炎性假瘤组织(100%)。ALDH1阳性率在肿瘤直径≥2.0cm组、伴有周围组织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组以及Ⅲ+Ⅳ组明显增高;而KAI1阳性率在肿瘤直径≥2.0cm组、伴有周围组织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组、肿瘤低分化组以及Ⅲ+Ⅳ组明显降低。二者的阳性率均与MG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位置等无关。此外,ALDH1的表达与KAI1表达之间呈负相关。结论 ALDH1阳性和KAI1阴性的MGC更易浸润和转移;在MGC患者中联合检测ALDH1和KAI1蛋白的表达有助于预测其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7.
CD147是一种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跨膜糖蛋白,可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在组织重构、精子发生、神经形成及肿瘤转移等过程中发挥作用,其高表达于某些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作为受体可与亲环蛋白(Cyp)结合。Cyp遍布于原核及真核生物中,在人类正常和肿瘤组织中,均可发现亲环蛋白。CypA和CypB这两种亲环蛋白家族中最丰富的成员,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均可发挥重要作用。亲环蛋白与CD147的相互作用在炎症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CD147和亲环蛋白这两种蛋白质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和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跨膜蛋白,属于免疫蛋白超家族成员。CD147 为多功能型蛋 白,可以参与人体的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其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参与恶性肿瘤的新生血管的生成及多重耐药性的产生。近年来随着对CD147 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发现使得CD147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明确了其对肿瘤的进展及治疗的作用,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随着肿瘤的恶性程度增高而 增加,可以作为某些恶性肿瘤治疗的靶点。然而,CD147 其他的功能包括充当T 细胞的活化剂、神经识别分子和受体伴侣亲环素A的生理和病理机制还未明确。因此,有必要探索CD147 在肿瘤中的特定功能,并阐明其产生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现就CD147 与MMPs、VEGF之间相互作用对肿瘤的转移和浸润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Ezrin蛋白是ERM蛋白家族中的一员,最早被发现。人体几乎所有的组织细胞中都有Ezrin蛋白的存在。Ezrin蛋白分子通过磷酸化等方式来激活,暴露其分子上的功能位点,形成具有功能分子结构。亚细胞定位在胞浆中,细胞膜与骨架蛋白之间,通过链接细胞内骨架蛋白与膜蛋白来实现其多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功能。近年来发现Ezrin蛋白存在多种功能,包括参与细胞形态学、参与免疫突触的形成,与黏附分子作用进而来调节细胞与细胞或细胞与基质间的黏附、调节细胞运动性等。最重要的是它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转移等活动,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干扰肿瘤细胞内的Ezrin蛋白表达或抑制其磷酸化后,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的转移。所以,Ezrin可能成为将来抑制肿瘤转移研究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0.
热休克蛋白27(HSP27)作为热应激蛋白表达于各种生理或是环境损伤之后,保护细胞生存,其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分子伴侣,抗凋亡,参与细胞运动等。近年来发现HSP27在多种肿瘤中过度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分化,耐药以及转移等方面,因而抑制HSP27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策略。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热休克蛋白27(HSP27)作为热应激蛋白表达于各种生理或是环境损伤之后,保护细胞生存,其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分子伴侣,抗凋亡,参与细胞运动等。近年来发现HSP27在多种肿瘤中过度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分化,耐药以及转移等方面,因而抑制HSP27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策略。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 (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 PEBP )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多功能蛋白质,广泛存在于不同物种中.在同一物种的多种组织和不同类型细胞中均有表达.PEBP在多条信号转导通路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PEBP通过与Raf-1相互作用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活性,因此也被称为Raf-1激酶抑制蛋白(RKIP);同时,PEBP还参与了PKC、G蛋白偶联受体和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发现,PEBP作为海马胆碱神经刺激肽(HCNP)的前体蛋白在阿尔采末病(AD)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PEBP可以抑制肿瘤转移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因此也被认为是一种肿瘤转移的抑制基因.新近研究表明,PEBP参与细胞周期的纺锤体检查点的调控,PEBP的缺失可导致染色体异常.在直肠结肠癌,PEBP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可导致其不表达,这可能是癌症转移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3.
CD147是一种在多种组织细胞膜表面表达的跨膜糖蛋白,通过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 M P)产生,强化胶原蛋白酶水解作用,且可以与整联蛋白(integrin)α3β1和α6β1形成复合体,促进基底膜的降解和肿瘤细胞的移出。另外CD147的过表达促进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大量产生,加速肿瘤血管的生成和生长。现在就C D147在肿瘤浸润转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Semaphorins家族是一类以结构中具有sema区域为共同特征的蛋白,Semaphorin4D(Sema4D)是其成员之一.Sema4D与受体丛状蛋白B1(PlexinB1)和分化抗原簇72(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72,CD72)结合,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在神经系统的轴突导向,免疫系统中T、B细胞的活化和免疫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最近发现,Sema4D在许多人体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对血管发生及肿瘤侵袭转移起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对Sema4D的结构、作用机制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李卉  吴光明 《遗传》2024,(4):290-305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PDCD4(programmed cell death4)是一种肿瘤抑制蛋白,在多种肿瘤组织中下调并提示不良预后,是第一种被发现通过抑制翻译抵抗肿瘤转化、侵袭和转移的蛋白质。PDCD4自身结构与功能关系密切,并受细胞外信号影响,其蛋白表达水平和功能与人体两大信号通路PI3K-Akt-mTOR和MAPK密切相关,通过多种机制调节与肿瘤相关的其他蛋白质。本文通过解析PDCD4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总结了近年来PDCD4在凋亡、自噬、肿瘤、炎症等生理过程和疾病中的作用,为PDCD4及相关蛋白的信号传导路径研究和以它们为靶标的疾病治疗提供启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CD147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的过程。CD147已被证实是一种在肿瘤细胞中高度表达的胞膜监视分子.能刺激肿瘤细胞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及肿瘤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正常组织中CD147的出现和调节也伴随着MMP表达的升高。这一现象提示,CD147介导的MMP诱导作用是非肿瘤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一种常见调节机制。该文介绍在各种生理和病理状态下,CD147的不同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7.
CD44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CD44是一种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分子 ,在许多细胞上均有分布 ,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及肿瘤细胞等[1-3 ] 。CD44蛋白属于未分类的粘附分子 ,其正常功能是作为受体识别透明质酸(HA)和胶原蛋白 I、II等 ,主要参与淋巴细胞的激活以及细胞 -细胞 ,细胞 -基质之间的特异性粘连过程 ,CD44基因的变异性、多样性表达与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有密切的相关性 [4~ 7] 。现将 CD44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主要功能、在常见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浸润、转移的关系和可能的转移机制作简要…  相似文献   

18.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跨膜蛋白,属于免疫蛋白超家族成员。CD147为多功能型蛋白,可以参与人体的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其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参与恶性肿瘤的新生血管的生成及多重耐药性的产生。近年来随着对CD147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发现使得CD147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明确了其对肿瘤的进展及治疗的作用,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随着肿瘤的恶性程度增高而增加,可以作为某些恶性肿瘤治疗的靶点。然而,CD147其他的功能包括充当T细胞的活化剂、神经识别分子和受体伴侣亲环素A的生理和病理机制还未明确。因此,有必要探索CD147在肿瘤中的特定功能,并阐明其产生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现就CD147与MMPs、VEGF之间相互作用对肿瘤的转移和浸润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原发性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C)中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记物Twist和Snail蛋白以及肿瘤转移抑制因子KAI1水平,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检测261例GAC和8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wist、Snail和KAI1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Twist和Snail在GAC组织中的免疫反应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在对照组中的阳性率;KAI1蛋白在GAC组织中的免疫反应阳性率显著低于其在对照组中免疫反应阳性率。Twist和Snail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率与GAC组织的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KAI1蛋白的免疫反应阳性率与GAC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wist和Snail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明显短于其阴性组患者,而KAI1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组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其阴性组患者。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KAI1蛋白与Twist和Snail蛋白的免疫反应性之间呈负相关,Twist和Snail的免疫反应性呈正相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Twist和KAI1蛋白的免疫反应阳性以及pTNM分期是影响GAC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Twist、Snail水平升高和KAI1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了GAC的浸润及转移过程;联合检测Twist、Snail和KAI1的免疫反应性对GAC患者的肿瘤进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DLC-1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8p21.3-22。它是RhoA特异性GTP酶的激动蛋白,与调控细胞增殖和粘附的信号传导通路关系密切,在人类多种肿瘤中呈低表达或表达缺失。研究发现DLC-1基因在原发性肝癌(HCC)及肝癌细胞系中表达缺失,提示该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DLC-1表达的恢复引起了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和癌细胞的浸润,从而在肝细胞癌的转移、侵袭及肿瘤细胞的生物特性方面发挥作用。因其与肝癌发生,转移乃至复发关系密切,使其在肝癌早期发现,早期预测肝癌的转移复发及肝癌的预后方面发挥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