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洲斑潜蝇在潍坊越冬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奎  宋建科 《昆虫知识》1998,35(5):284-285
  相似文献   

2.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是一种新传入我市的植物检疫对象,为了明确其在我市自然条件下的越冬情况,1996年11月-1997年5月我们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3.
美洲斑潜蝇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是世界蔬菜等经济作物的重要害虫。自1995年在北京地区大发生以来,我们在研究该虫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农药、多种方法在室内外进行了防治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供试材料1.1供试杀虫药剂种类(1)有机磷类;40%氧乐果乳油(燕京化工厂产),80%敌敌畏乳油(天津农药厂产),40%辛硫磷乳油(山东乐陵农药厂产),90%敌百虫晶体(浙江兰溪农药厂产)。(2)拟除虫菊酯类:5%来福灵乳油、2%灭扫利乳油(日…  相似文献   

4.
武汉地区属于大陆性的温暖潮湿型气候。根据以往气象资料,冬季小于10℃的温度有110天,最低温度在1—2月份,约对最低温度可达-6.3℃(1955年有一天曾到过-14.8℃),一般均在5—0℃之间。由此可见,武汉地区冬季的冰冻时间不长,照例鱼种的越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是历年来武汉市各水产养殖场的鱼种越冬成活率都很低,严重地影响了来年成鱼的生产。因此,提高鱼种的越冬成活率,在目前来说仍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钟福生  李友华 《蛇志》2001,13(1):26-29
作者于1994年12月至1995年4月对黑眉锦蛇进行人工越冬试验,试验结果发现黑眉锦蛇冬眠温度为5℃-8℃,高于8℃以上时出现活动;阳光直射可调节蛇洞温度;保持供应饮水在越冬重要;越冬期自然损失率为18.09%,体长并有缩短的现象,体长缩短率为4.55%;冬季仍然出现培皮现象。  相似文献   

6.
蓖麻蚕在河南省曾一度推广,但因蚕种问题未获解决而中途停止。为此我校在1960~1964年对蓖麻蚕在北方越冬问题曾作了一些研究,并选出了“百泉号”蚕种。兹将结果介绍于下。 一、试验情况与效果 1960年曾以卵、蛹保存过冬,结果如失效,只有蛹经过冬季能部分化蛾,经交配产卵,有少量蚁蚕孵出,随着此一启示,继续进行试验。1962年冬藏种茧150天,化蛾率90%以上。1963年冬,保存种茧11,933颗,冬藏150余天,至1964年4月分批暖茧,出蛾8,411  相似文献   

7.
1991—1993年在潍坊地区,共收集到大袋蛾天敌11种,其中寄生蝇类3种,捕食性动物6种,病毒和白僵菌各1种。在幼虫期,优势天敌类群是奇蝇和病原微生物,可杀死35.82%的幼虫。蛹、成虫和卵期未发现寄生性天敌,研究表明,寄生性天敌对控制大袋蛾种群数量消长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非洲鲫鱼(Tilapia moreambica)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快、食性广、生长快、抗病力强和肉味鲜美等优点,近几年来,非洲鲫鱼作为新的养殖对象,由于容易饲养,苗种也容易培育,生产周期较短,饲料容易解决,所以其养殖数量正在日益扩大。长江以南有些地区饲养非洲鲫鱼已相当普遍,如福州地区引进的十几年来,发展很快,有些渔业社队的产量已占池塘养鱼总产量的50%以上。华东和北京等地区也正在普遍试养,并已取得了显著成果。实践证明,放养非洲鲫鱼是提高养鱼单产的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但非洲鲫鱼属热带鱼,不能耐低温,当水温下降12℃以下时会逐渐死亡。常常造成翌年的鱼种不能满足养殖的需要。因此,解决越冬问题成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利用瓢虫来消灭害虫,最近几年我们对瓢虫的人工招引越冬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对瓢虫越冬期间的生活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观察,现加以整理,供参考。 一、试验地点和方法 此项试验研究,是于1972年—1975年的三个冬  相似文献   

10.
丹顶鹤(Grus japonesis)是我国主要珍贵鸟类,列为一类保护鸟。每年冬季有一定数量的丹顶鹤迁来苏北越冬,笔者根据在邵伯湖和高邮湖之间进行的观察,结果如下: 苏北的邵伯湖、高邮湖,在北纬30°30′—33°之间,京杭大运河的西侧。两湖相通以湖滨公社的王港为分界线,王港以南是邵伯湖,王港以北为高邮湖,面积分别为240平方公里和780平方公里。北有宝应湖、白马湖、西北有洪泽湖,这些湖泊直接或间接跟高邮湖、邵伯湖相  相似文献   

11.
美洲斑潜蝇室内饲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进添  刘秀琼 《昆虫知识》1998,35(5):269-273
筛选了室内饲养美洲斑潜蝇的适宜寄主植物,进行了饲养密度及成虫补充营养糖的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初生菜豆PhaseolusvulgarisL.苗是室内饲养的适宜寄主植物,用该种植物饲养,幼虫饲养密度低于1头/cm2,则幼虫成活率大于90%,饲养密度提高,则幼虫成活率降低,每平方厘米初生叶饲养1头幼虫是适宜的饲养密度,成虫补充营养糖或蜜糖的浓度以8%为宜。  相似文献   

12.
黄守瓜是我县的瓜类大害虫。为了保护瓜类生产,更好地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我组对此虫的越冬活动规律进行了一些观察,并作了防治试验,结果如下。 黄守瓜以成虫在背风向阳的杂草、落叶及土缝间潜伏越冬,至次年2月底3月初开始活动(冬天晴暖日,有少数出来活动取食)。越冬后成虫的数量大,先在低矮背风向阳地方食害萌芽开叶的棠梨、朴树苗、桑树等的嫩叶,集群为害。以后随气温上升逐渐扩大活动范围,向高处的毛桃、梨树等多种树上吃嫩叶。至4月  相似文献   

13.
李宏科 《昆虫知识》1994,31(5):295-296
芦毒蛾是洞庭湖区重要的芦苇害虫,1年发生3代,以1龄幼虫在芦苇或杂草的枯叶中越冬。对于幼虫在其寄主植物之间的转移行为亦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4.
黑脸琵鹭是全球极度濒危的鸟种之一,是中国23种濒危鸟类中被列为世界极危级的5种之一,数目比大熊猫更稀少,现全球仅存1000只左右,而且仅在亚洲出现。国际《拉萨姆湿地公约》规定,如果一个地区的黑脸琵鹭超过全球数量的1%,就应该纳入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可见其濒危程度。黑脸琵鹭因长有黑脸及琵琶状鸟喙而得名。夏秋两季主要在朝鲜和中国东北部繁殖,越冬时飞往中国东南部及越南,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至华南沿海,长江流域、海南岛、台湾、香港。我国发现的大都为迁徙及越冬种群,台湾的曾文溪口(最多找到363只)和香港的米埔湿地(最多找到135只)是黑脸琵鹭的最主要越冬地。  相似文献   

15.
《生命世界》2004,(12):51-51
黑脸琵鹭是全球极度濒危的鸟种之一,是中国23种濒危鸟类中被列为世界极危级的5种之一.数目比大熊猫更稀少,现全球仅存1000只左右.而且仅在亚洲出现国际《拉萨姆湿地公约》规定.如果一个地区的黑脸琵鹭超过全球数量的1%就应该纳入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可见其濒危程度。黑脸琵鹭因长有黑脸及琵琶状鸟喙而得名,夏秋两季主要在朝鲜和中国东北部繁殖.越冬时飞往中国东南部及越南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至华南沿海长江流域海南岛、  相似文献   

16.
蔬菜田美洲斑潜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洲斑潜蝇 L 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是严重危害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的重要植物检疫性害虫 ,其寄主范围广、繁殖能力强、虫体小、历期短、世代重叠严重 ,防治困难。该虫 1 993年在我国海南首次发现 ,现其分布已达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 ,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一大难题。1 996~ 2 0 0 0年 ,我们对其发生及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1 - 5] ,现报道如下。1 生物学特性及发生消长规律多年调查表明 ,美洲斑潜蝇在菏泽市大田一年发生 8~ 1 0代 ,不能越冬 ;在冬暖菜大棚内发生 3~ 4代 ,成为翌年虫源。已查明寄主植物 4 9种 ,其中栽培作…  相似文献   

17.
【背景】美洲斑潜蝇是一种严重威胁瓜果蔬菜、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和花卉生产的入侵性害虫。由于潜叶蝇类害虫体型较小、生活方式隐蔽、形态相似,本文针对其难以快速准确地进行形态鉴别的问题,以美洲斑潜蝇为研究对象,以菜田常见的4种潜叶蝇类害虫为参照,采用种特异性PCR方法(species-specific PCR,SS-PCR),研究其快速分子检测鉴定技术。【方法】调用GenBank中一段936bp的美洲斑潜蝇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的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U219613),并根据此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设计引物1对,其扩增片段大小为294bp。【结果】种特异性检验结果显示,该引物只对美洲斑潜蝇的COⅠ基因具有扩增能力,对其他种类如南美斑潜蝇、三叶斑潜蝇、葱斑潜蝇、豌豆潜叶蝇等没有扩增能力。该引物不仅对成虫具有良好的扩增效果,对蛹、幼虫以及单粒卵也具有同样的扩增效果,其最低检出阈值为1/3840头成虫。【结论与意义】SS-PCR技术体系可用于美洲斑潜蝇的鉴定识别与检测监测,对阻止其进一步扩散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洲斑潜蝇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洪奎  宋建科 《昆虫知识》1998,35(4):203-204
通过采用聚集度指标的方法,对美洲斑潜蝇在黄瓜田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测定结果属均匀分布,为田间调查及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五叶地锦越冬能力与越冬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五叶地锦越冬前喷施不同浓度脱落酸处理,自然露地越冬与防寒覆盖越冬处理,研究抗寒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与其越冬能力的关系,明确五叶地锦在北方可行的越冬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我国在协作研究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的迁飞规律工作中,针对褐稻虱能否在我国境内越冬?越冬的虫态和越冬范围?越冬的生态条件以及越冬后的残留虫量能否构成国内的主要虫源等进行了几年的调查和有关实验。 由于褐稻虱是水稻的专食性害虫,各虫态不耐低温,因此,越冬调查工作在过去一些单位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放在两广、福建、湖南、江西、云南、贵州等省的一些生态环境内进行,并结合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分析 1975年冬至1976年春是广东省自1893年以来气温最低的一年。这一年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从海南岛最南端的榆林崖城向北调查,在田间落粒自生苗,再生稻及早稻秧苗上均可发现各虫态的褐稻虱,但虫口密度由南向北递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