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杀虫剂分子靶标:γ-氨基丁酸A型受体(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与GABAA受体变异有关的神经不敏感性抗性机理多氯环烷烃类杀虫剂的长期使用,选择了大量的抗性害虫种群。已报道的504种抗性害虫中,该类杀虫剂的抗性种群占57.7%,共291种[24]。神经不敏感性是该类杀虫剂最重要的抗性机制之一,神经敏感性降低单个抗性机制即可使黑尾果蝇对狄氏剂产生4270倍的高抗性[19]神经不敏感性抗性机制的分子机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GABAA受体数目的变异和受体的质变。Matsumra(1987)等[25]报道抗环戊二烯类的蜚蠊品系受体密度显著减少,与二氢苦毒宁的亲和力仅为敏感品系的1/10Tauaha(1987)[26]的… 相似文献
3.
"氧糖剥夺"模型作为研究脑缺血的离体模型被广泛使用,该模型模拟了局灶性脑缺血的主要病理变化。然而在缺血病灶核心区与正常脑组织之间称为缺血半暗带的区域,脑血流也有程度不一的降低。为了模拟这种病理变化,发展了一种"不完全氧糖剥夺"的离体脑片模型,该模型满足两个条件,灌流液里氧气部分剥夺而葡萄糖含量降低;"氧糖剥夺"可以导致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毒性,从而引起神经细胞的坏死。而A型γ-氨基丁酸受体(GABAAR)介导的神经元抑制性活动可以对抗谷氨酸引起的兴奋性毒性,因此近年来引起广泛的研究兴趣。而谷氨酸受体和γ-氨基丁酸受体功能在缺血半暗带是否有改变尚不得而知。因此本文采用海马脑片全细胞膜片钳的记录方法,研究"不完全氧糖剥夺"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A型γ-氨基丁酸受体介导的抑制性突触后膜电流(IPSCs)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完全氧糖剥夺"使GABAAR介导的IPSCs的峰值增加而衰减时程延长。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电流的峰值增加是由于GABAAR-氯离子通道的电导增加所致,而与氯离子的反转电位变化无关。这些发现提示在脑缺血的缺血半暗带区域GABAAR介导的神经元抑制性活动可能是增强的,这可能是神经元面对缺血状态产生自我保护的一种内稳态机制。 相似文献
4.
电压门控钙通道(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VGCC)辅助亚基α2δ-1在神经元兴奋传递中起促进作用,是加巴喷丁(gabapentin)和普瑞巴林(pregabalin)的作用靶点.α2δ-1由高度糖基化的α2亚基和δ亚基以4对二硫键相连,包含4个串联的Cache结构域和1个yon Wi... 相似文献
5.
摘要: 氧糖剥夺模型作为研究脑缺血的离体模型被广泛使用,该模型模拟了局灶性脑缺血的病理变化。然而在缺血病灶中心区与正常脑组织之间的称为缺血半暗带的区域,脑血流也有程度不一的降低。为了模拟这种病理变化,我们发展了一种中等程度氧糖剥夺的离体脑片模型,该模型满足两个条件,氧气部分剥夺而葡萄糖完全剥夺。临床上通过增强A型γ-氨基丁酸受体介导的抑制活动可以阻止海马神经元的坏死,但其机制不清楚。因此我们采用全细胞膜片钳的记录方法,研究中等程度的氧糖剥夺对海马脑片CA1区神经元的A型γ-氨基丁酸受体介导的抑制性突触后膜电流(IPSCs)的影响。我们发现中等程度的氧糖剥夺使A型γ-氨基丁酸受体电流(IPSCs)的峰值增加而衰减时程延长。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电流的峰值增加是由于A型γ-氨基丁酸受体-氯离子通道的电导增加所致,而与氯离子的反转电位无关。这些发现提示神经系统在中等程度脑缺血的早期阶段可以通过内稳态机制来维持兴奋性系统和抑制性系统之间的平衡。关键词: 中等程度脑缺血, A型γ-氨基丁酸受体, 抑制性突触后膜电位, 峰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实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胞外配体结合区FGFR3D23的表达与纯化,并鉴定其与A型肉毒毒素重链C端(Bo NT/AHc)的相互作用。方法:全基因合成的FGFR3D23基因片段经酶切连入p TIG(+)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IPTG诱导表达,获得的包含体经Ni2+柱纯化,透析复性后通过pull-down及ELISA检测纯化蛋白与Bo NT/AHc的相互作用。结果与结论: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得到相对分子质量约27×103的蛋白特异表达条带,表达量为1.39 mg/L,包含体占73.4%;纯化和复性得到的目的蛋白纯度约96%,复性率约3%;pull-down及ELI-SA实验结果证明FGFR3D23可以与Bo NT/AHc特异性地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阻断剂α-methyl-(4-tetrazolyl-phenyl)glycine对大鼠海马脑缺血耐受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采用大鼠四血管闭塞全脑缺血模型,用硫堇染色法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法,观察右侧脑室内注射Ⅱ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2/3,mGluR2/3)阻断剂α-methyl-(4-tetrazolyl-phenyl)glycine(MTPG)对海马CAl区神经元缺血耐受(BIT)诱导的影响,以探讨mGluR2/3在BIT诱导中的作用。54只大鼠推动脉凝闭后分为5组:(1)假手术组(n=8):游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夹闭;(2)单纯缺血组(n=8):夹闭双侧颈总动脉8min;(3)缺血预处理组(n=8):夹闭双侧颈总动脉3min作为脑缺血预处理(CIP),再灌注24h后再行夹闭8min;(4)MTPG 缺血预处理组(n=22):CIP前20min右侧脑室注射MTPG,其余步骤同缺血预处理组;MTPG的剂量分别为0.4、0.2、0.04和0.008mg,以观察其剂量效应关系;(5)MTPG 单纯缺血组(n=8):右侧脑室注射MTPG0.2mg 24h后,夹闭双侧颈总动脉8min。所有动物均在手术后或末次缺血后7d处死,取材观察。结果如下:(1)与假手术组相比,单纯8min缺血组海马CAl区组织学分级升高、锥体神经元密度降低,GFAP阳性表达增加(P<0.05);(2)缺血预处理组的组织学分级、神经元密度及GFAP表达与假手术组相似,未见单纯缺血组的上述变化,表明CIP可防止后续8min缺血造成的神经元损伤;(3)MTPG 缺血预处理组海马CAl区组织学分级明显增加、锥体神经元密度降低,并且GFAP表达也明显增加(P<0.05),这种变化与MTPG的剂量呈明显正相关,表明CIP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被MTPG阻断;(4)MTPG 单纯缺血组海马CAl区组织学分级和神经元密度以及GFAP的表达与单纯缺血组相似。上述结果提示,3minCIP可诱导BIT的形成,MTPG可阻断CIP诱导BIT的作用,表明mGluR2/3参与BIT的诱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thyr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type-1, TRH-R1)在大鼠睾丸出生后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探讨其在生殖发育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杂交技术以及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TRH-R1在8d、15d、20d、35d、60d和90d大鼠睾丸中的表达和定位,并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其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结果免疫印迹杂交发现TRH-R1蛋白表达于15d以后各阶段的大鼠睾丸;而运用免疫组化在第8d即检测到TRH-R1的表达,以后发育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均有阳性反应细胞, TRH-R1定位于大鼠睾丸的间质细胞;免疫反应阳性物均位于胞膜和胞质,胞核区为阴性;图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鼠睾丸的发育,TRH-R1表达量呈增多趋势,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本实验证明TRH-R1在出生后8d大鼠的睾丸内即有表达,并持续表达于其后各个发育阶段;TRH-R1定位于睾丸的间质细胞,其表达量随着增龄变化呈增多趋势,即同发育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9.
宗彦君;孙甜甜;王蕊;刘莹;李冀琛;孙强;刘志军;张勇 《病毒学报》2024,(2):346-356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与肠道病毒A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是国内导致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二者同源,来自共同祖先,基因组结构相同,并且均使用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作为吸附受体。本研究基于EV-A71的VP1-145位氨基酸位点的相关研究结果,分析CVA16的VP1-145氨基酸差异,选取3株中国流行的,在该位点具有差异的CVA16,进行对HS结合能力影响的研究。使用不同浓度肝素酶Ⅰ处理人横纹肌肉瘤(Human rhabdomyosarcoma,RD)细胞,比较不同CVA16株对肝素酶Ⅰ处理前后的RD细胞的吸附能力,以及接种后12h,24h,48h后各毒株在RD细胞的复制情况。结果表明,在使用5mIU/mL和10mIU/mL浓度肝素酶Ⅰ水解RD细胞表面的HS后,VP1-145氨基酸位点为甘氨酸(Glycine,G)的CVA16对RD细胞的吸附能力下降,其下降程度与肝素酶Ⅰ的作用浓度呈正相关,且影响了后续12h,24h,48h病毒在RD细胞中的复制,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P1-145氨基酸位点为谷氨酸(Glutamic acid,E)的两株CVA16均未观察到此种趋势。为了进一步探究该种结合能力的差异与病毒致病力之间的关系,对三株病毒进行2日龄ICR乳鼠感染实验。通过观察乳鼠生存率、临床评分、体重变化,来评估不同CVA16株在小鼠感染模型中的致病力差异。结果表明,CVA16(VP1-145E)的致病力明显强于CVA16(VP1-145G)。后对三株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测序结果显示,除VP1-145位点外,三株CVA16还存在其他的差异位点,故后续我们又通过反向遗传学拯救病毒,对VP1-145位点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本研究结果证实,VP1-145位点的氨基酸变异会影响CVA16与HS的结合能力,145位点为E的病毒,其与HS的结合能力较差,当145位点由E突变至G时,病毒与HS的结合能力增强,其与RD细胞的结合能力受到肝素酶Ⅰ的影响。本研究为CVA16毒力位点与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