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瘤丽蚌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显微技术研究了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胚胎发育和钩介幼虫结构。结果表明,背瘤丽蚌卵为均黄卵,受精卵分布在雌蚌内、外鳃腔中进行胚胎发育;胚胎发育同步;胚胎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膜内钩介幼虫期和钩介幼虫期;卵裂为螺旋不等完全卵裂;未受精的成熟卵在鳃腔内退化;胚胎发育期与胚胎、外鳃和内鳃颜色相关;怀卵母蚌胚胎在外界环境变化时容易全部流产。分析认为背瘤丽蚌胚胎发育期的繁殖特征可指导人工苗种生产。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平角涡虫(Planocera reticulata)胚胎发育规律,采用人工授精方法,获得不同发育阶段的无卵外胶膜胚胎,并运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受精卵早期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结果表明,从第3次卵裂开始表现出螺旋式卵裂的特征.在囊胚时期和原肠时期在动物极顶端有几个卵裂球向内下陷形成一凹陷.浮游幼虫期的幼虫利用体表纤...  相似文献   

3.
绢丝丽蚌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绢丝丽蚌卵为均黄卵,爱精卵在雌蚌外鳃中进行胚胎发育,其卵裂为不等完全卵裂。在秋季自然常湿(水温变幅为24-8℃)时,胚胎发育历时51d,经过卵裂期、原肠期,发育为具有透明原壳、过钩、闭壳肌丝、内足丝、刚毛和外足丝的成熟钩介幼虫。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与外鳃特征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池蝶蚌胚胎发育与繁殖季节性腺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育儿囊中单细胞胚胎为材料,通过连续观察、人工体外培养等方法,对繁殖季节池蝶蚌的生殖腺特性、生殖细胞形态、胚胎发育过程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年满4冬龄池蝶蚌卵巢的相对怀卵量为(2.25±1.09)×103粒/g,绝对怀卵量为1.93×104~1.03 × 105粒;性腺指数为24.09%±0.33%;在体外用自制培养液培养的胚胎,部分能正常分裂发育至桑椹期,其胚胎发育过程经历了4个时期,即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钩介幼虫期.在18~23℃的水温下,胚胎发育历时约12 d;胚胎发育的最适水温为20~30℃.此外,通过池蝶蚌外鳃的特征可初步判断胚胎发育的时期.研究结果可为池蝶蚌人工繁殖、新品种培育及种质资源保护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水温18℃左右条件下培养扁平圆扁螺(Hippeutis complanatus),使其产卵,在光镜下观察其早期发育过程,详细描述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扁平圆扁螺胚胎发育属典型的包囊幼虫发育类型,其过程共分为6个时期,即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担轮幼虫期、面盘幼虫期和仔螺形成期.胚胎于面盘幼虫晚期孵化,在水中完成仔螺形成过程,腹足从三角变为长楔形,幼虫肾退化,螺壳平伏形成仔螺.  相似文献   

6.
东方铃蟾早期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大体采用Shumway的分期方法,在18±1℃的实验室条件下,对采自连云港的东方铃蟾的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从受精卵期至鳃盖褶闭合期可分为24个时期,共历时235.11小时。本文对各时期的形态特征和持续时间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和记录。  相似文献   

7.
马军国  李效宇 《四川动物》2012,31(5):763-767
尖膀胱螺Physa acuta是世界广泛分布的淡水螺类,在我国属外来入侵种.本文着重对该螺的形态特征、繁殖、发育及光照对螺生长和繁殖发育的影响等进行了实验观察和研究.尖膀胱螺个体中等,左旋,壳口无厣.喜聚居于水生植物较多、营养丰富的淡水区域.尖膀胱螺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有时也可自体受精.性成熟个体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温度、食物和光照)每天都可产卵,卵孵化率近100%.尖膀胱螺胚胎发育共经历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担轮幼虫期、面盆幼虫期、仔螺形成及出膜期7个时期.一般情况下,螺卵7~10 d可孵化,60 d即可性成熟.25℃、24 h连续光照条件下,尖膀胱螺体重明显增加,40 d就可以性成熟并产卵.  相似文献   

8.
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是中国大陆分布最广的两栖类之一,对沈阳地区黑斑蛙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并拍摄各期图片,对各时期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结果表明:在19~20℃的水温条件下,从受精卵期至鳃盖完全愈合期胚胎发育可分为26期,胚胎发育历时258.66h,胚体长10.315mm±0.893mm,有整齐的孵化期。本研究中的黑斑蛙胚胎发育和前人报道差异较大,可能与不同地区黑斑蛙的群体遗传组成、生态环境及试验中的水质和光照等其它条件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9.
黑水虻作为近年来广受关注的资源昆虫,其规模化应用的基础理论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研究,利用显微镜对资源昆虫黑水虻卵孵化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并拍照,对胚胎各个时期的发育时间和形态进行记录。试验发现,在32℃下,黑水虻卵的发育历期为51 h。黑水虻的胚胎发育经过卵裂期、胚盘胚带形成期、原肠形成期、胚体分节期、体壁形成期、器官形成期6个典型时期。试验对孵化过程中的15个具体发育时期的特征和发育时间进行记录,形成了一套虫卵镜检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在生产上,通过镜检技术对每一批次待孵化虫卵进行镜检观察,可初步判定该批次待孵化虫卵所处的发育阶段和死亡率,预估虫卵孵化时间和孵化率,为规模化稳定培育黑水虻苗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真水狼蛛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态和主要化学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宇  胡萃  赵敬钊  陈建 《动物学报》2001,47(2):190-195,T001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液体石蜡透明卵壳的方法,系统地观察了真水狼蛛的胚胎早期,体节期,胚胎速转期和幼虫期4个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和发育过程,并测定了胚胎发育过程中卵的内主要化学物质含量的变化,在28度时,真水狼蛛的卵从产卵到孵化共需144小时,其中胚胎早期42小时,体节期33小时,胚胎逆转期27小时,在胚胎逆转期后进入前幼虫期,前幼虫期42小时,真水狼蛛的胚胎逆转现象很明显,表明真水狼蛛的进化程度较高,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卵的含水量,含脂量和卵重在胎发育24hr后开始下降,卵的蛋白质含量在48小时后也开始下降,含糖量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