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橙腹长吻松鼠种下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系统观察我国西南部的橙腹长吻松鼠,应分为4亚种。西藏东南部米什米山区、察隅和云南西北部高黎贡山一带的D.l.subflaviventris应为一有效亚种;西藏南部聂拉木等地的橙腹长吻松鼠D.l.nielamuensis为新亚种,它们有头骨小、体色浅等特点;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以西的墨脱亚种D.l.motuoensis也为有效亚种:南亚亚种D.l.garonum亦应有效。  相似文献   

2.
赤腹松鼠一新亚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查对中国南部赤腹松鼠标本(401号)的基础上,发现分布于云南东北部昭通地区的赤腹松鼠与赤腹松鼠其他亚种有明显的区别.毛色特征:背部棕黄色,背中央区域稍带黑色;腹部至前胸栗红色;喉、颏部棕灰色;尾毛背腹无明显差异,尾毛末端棕黄、次末端黑,尾末端具棕黄色(稍黄白)区域;前后足背棕褐色,稍带黑色.进一步对头骨可量性状数据进行分析(差异系数),结果表明:分布于该地区的赤腹松鼠分别与赤腹松鼠其他13个亚种两两之间至少有一项差异系数大于1.28,系一新亚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zhaotongensis subsp.nov..  相似文献   

3.
4.
赤腹松鼠(Callosciuras erythraeus)的三个新亚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维岸  陈服官 《兽类学报》1989,9(4):289-302
  相似文献   

5.
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 Pallas)的一个新亚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整理云南兽类标本过程中,我们发现赤腹松鼠的一个新亚种,现记述于下: 赤腹松鼠无量山亚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wuliangshanensis,新亚种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michianus,Stroganova.1957,Zool.Zhurnal,36(11):1764。 正模标本 采集号640322,♂,成体,1964年8月2日采自云南省景东县无量山黄草岭,海拔1800米。 副模标本 采集号067,♂,成体,1957年11月2日采自景东县新街,海拔1200米;采集号01,♂,成体,1957年1月21日采自无量山。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1980-1986年查考和搜集采集分布于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北、福建、浙江、安徽、江苏 、陕西和四川等地赤腹松鼠文献资料和31O宗号标本,按同质性原则对其各亚种在形态上进行全面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分布于陕西秦玲南坡.四川大巴山中段南坡和四川武陵山北坡等3个地区的赤腹松鼠分别为3个独立的新亚种,订名为赤腹鼠秦岭亚种、大巴山亚种和武陵山亚种。在详细描述其形态特证的基础上,提出鉴别特征并划出其地理分布图。  相似文献   

7.
球果蝠Sphaerias blanfordi(Thomas,1891)是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印度支那地区的特有种,甚为罕见而少有报道.曾被认为是单型种,几乎无雄性特征的描述.蔡桂全和张遁治(1980)根据采自西藏东南部墨脱的2只雄性标本订了一亚种一墨脱亚种Sphaerias blanfordi motuoensis,其主要特征是颈下侧有一对灰黄色的圆形毛斑.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先后在云南西北部高黎贡山地区采获25号标本(9♂♂,16♀♀),发现球果蝠两性在外形上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雄性的颈下侧有一对圆形、灰黄色的刷状毛斑,但雌性均无;对比墨脱标本,认为墨脱亚种的鉴别特征不可靠,亚种不能成立.Lunde(2003)曾报道采自越南北部Mt.Tay Con Linh Ⅱ地区的43号标本,其前臂长和上犬齿外宽明显与印度、缅甸和云南西北部高黎贡山地区的标本不同,可能是真正的地理亚种.  相似文献   

8.
斯氏新蚤 Neopsylla stevensi Rothschild,1915系 N.C.Rothschild 根据 H.Stevens于1912年5月采自尼泊尔、锡金边境Kalapokri的Epimys fulvescens(=Rattus fulvescens)体上单独1只雄性标本而定立的。1932年Jordan又根据H.Stevens 于1929年3月在我国四川省木里的 Rattus griseipectus(=Rattus norvegicus caraco)体上采到的1只雄性标本,认为和 N.stevensi原记述甚为符合。并根据在同地区1只采自Anteliomys custos  相似文献   

9.
新疆兽类新种与新亚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派员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在新疆南部与北部作了鸟兽区系考察,采获大批标本。作者有机会对全部兽类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发现其中跳鼠科三趾跳鼠之二亚种、鼠科林姬鼠之一亚种以及仓鼠科沙鼠亚科之一种和子午沙鼠之一亚种均为科学上的新纪录。兹分别记述于后(模式标本及比较标本均藏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兽类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2004年6~7月,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和洱海国家自然保护区选取4种年龄段(6~10、11~15、16~20、31~40年)的松林和保护区周围的非保护区选取7种年龄段(1~5、6~10、11~15、16~20、21~30、31~40、50年以上)的松林,每种松林设3个重复,共33个样地,在样地内随机选取3个5m×5m的样方,调查并记录样方内草本植物和灌木的种类、数量、覆盖度。在每个样地按5条样线布笼100个捕捉小兽,每天检查捕获的种类和数量。计算珀氏长吻松鼠和赤腹松鼠在小兽群落中物种优势度、时间生态位宽度、两种小兽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度;用逐步回归分析两种松鼠与松林栖境因子的关系。上述结果表明,在保护区珀氏长吻松鼠出现的时间早于(6~10年的松林开始捕获到)赤腹松鼠(16~20年的松林内开始捕获到);在非保护区,分别在31~40年和21~30年的松林内才捕到珀氏长吻松鼠和赤腹松鼠。保护区31~40年的松林内珀氏长吻松鼠和赤腹松鼠种群数量分别是同年龄段非保护区松林的3倍和3·75倍。松林底层的灌木对两种小兽的种群数量有重要影响。珀氏长吻松鼠种群数量与灌木密度呈正相关;赤腹松鼠种群数量与灌木覆盖度呈正相关,而与草本植物覆盖度呈负相关。非保护区树底植被的异质性降低,延迟了两种松鼠在松林里建立种群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1963—1972年自陇东、甘南和河西地区采得一些双蚤属的跳蚤。经鉴定其中有一新种和一新亚种,分述如下。细钩双蚤Amphipsylla tenuihama,新种 鉴别特征 新种额突退化,第1列后头鬃只1支。?可动突后缘圆弧形,第8腹板后缘着生许多鬃以及?受精囊和交配囊管的形状,都比较接近丛鬃双蚤(A.vinogradovi)。但新种?可动突较宽,上面着生的2支棘鬃相距较远,下位者位置远较丛鬃双蚤者为低;第8腹板后缘虽两种都生有许多细长鬃,但新种不像丛鬃双蚤那样间有8支左右粗长鬃;  相似文献   

12.
西藏北部地区蝠蛾属二新种记述:鳞翅目:蝙蝠蛾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3.
著者等于东北、西北地区发现蚤目五新种新亚种。谨报导如下:1.中华巨槽蚤Megabothris sinensis Dou et Ji新种 前胸栉刺19根。下唇须之长达不到前足基节末端。额鬃列4根,眼鬃3根,第二列后头鬃3根。第八背板气孔特大,特别是蚤。 本新种较近扇形巨槽蚤M.rhipisoides Li & Wang,1964.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进行经济昆虫志分类工作时,曾发现虎蛾科一新种,夜蛾科一新种及一新亚种,兹分别作出记述,一并报导。 彩虎蛾 Eusemia arctopsa sp.n. 体长27毫米(图1);翅展78毫米;头部黑色,微带白点,下唇须黑色,第一和第二节端有白环,触角黑色,基部外侧有一白点;颈板黑色,中内部左右各一粉黄斑,翅基片黑色,基部到中部有一粉黄色三角形斑,中后胸黑色,中胸背面中央有两粉黄条,足黑色,后足跗  相似文献   

15.
黄顺友 《动物学研究》1985,6(3):209-217
为编写中国动物志,对分布于云南的裂腹鱼类进行了全面整理,发现其中有五个以往文献中所没有记载过的新种和新亚种,现报道如下。少鳞裂腹鱼 Schizothorax oligolepis,新种(图1) 〔地方名〕冷水花 全模标本21尾,1978年2月采自盈江县铜壁关。体长110—176毫米。 背鳍条Ⅲ—7;臀鳍条Ⅱ—5;胸鳍条I—17—18;腹鳍条Ⅰ—9—10。侧线鳞第一鳃弓鳃耙,外侧13—14,内侧17—20。下咽齿3行,2.3.4  相似文献   

16.
西藏直翅目一新属及二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采自西藏墨脱地区斑腿蝗科1新属及2新种,即直缘秃蝗属Rectimargipodisma gen.nov.,墨脱直缘秃蝗Rectimargipodisma medogensis sp.nov.及刺胸外斑腿蝗Xenocatantops acanthracus sp.nov.,并首次描述了短翼蚱科的侧角狭蚱Xistra laticorna Zheng的雌性.模式标本保存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室.  相似文献   

17.
在从云南省德钦县采到的跳蚤标本中,发现特新蚤(Neopsylla specialis Jordan,1932)一新亚种,与已知三亚种——特特新蚤(N.s.speciaiis Jordan,1932)、贵阳特新蚤(N.s.kweiyangensis Li,1964)、闽北特新蚤(N.s.minpiensis Li et Wang,1964)均有明显差异,定为一新亚种,命名为德钦特新蚤Neopsylla specialis dechingensis新亚种。 鉴别特征 雄性:1)第Ⅷ腹板后端长鬃列以后的膜质部较窄,接近闽北特新蚤,而不同于特特新蚤、贵阳特新蚤者,具较宽的膜质部。新亚种在该腹板侧面具鬃9-12个,最后一列  相似文献   

18.
杨天友  侯秀发  谷晓明  周江 《四川动物》2012,31(4):570-573,508
2008年10月在贵州省荔波县进行翼手目动物多样性调查中,于该县永康乡采集到2号蹄蝠标本,经与国内外记载过的蹄蝠科bicolor族群的标本进行比较,这2号标本的体型较小,前臂长分别为44.26mm、42.48mm,耳大而圆,耳长22.02mm、22.58mm;鼻叶简单,前鼻叶外侧没有小附叶,中鼻叶不发达;后鼻叶稍宽于前鼻叶和中鼻叶,被3纵隔分为4个部分,P2弱小,但未消失,位于齿列线外侧,这些特征与中国和泰国记载的果树蹄蝠Hipposideros pomona一致。另对贵州早期文献中记载的双色蹄蝠H.bicolor标本进行了查阅,认为其应归为果树蹄蝠。  相似文献   

19.
在整理历年采得的麻蝇标本时,发现一个新种及一个新亚种,均采自我国的山东省,它们分别隶属于细麻蝇属Pierretia R.-D.1863和潘麻蝇属Pandelleana Rohdendorf,1937,后一属在我国还是初次发现,兹分别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西藏北部地区分布的幅蛾属2新种──巴吉蝠蛾Hepialusbaqingensis,sp.nov.及当雄幅蛾Hepialusdamxungensis,sp.nov.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