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医蛭科牛蛭属Poecilobdella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和台湾。Moore(1930)报道有一种菲牛蛭P.manillensis曾在南京发见,但未附图,也未描述其特征。另据胡经甫(Wu,1930;48)记载有一种颗粒牛蛭P.granulosa分布于北京、苏州和福建。然而陈义(1962)和宋大祥等(1977)报道,他们未在这些地区采到牛蛭属的标本,因此这是有待进一步弄清的问题。笔者于1979年5至6月先后从武昌东湖以及毗邻安徽省的黄梅县各获得牛蛭属标本一条。经过详细地活体观察以及内部解剖,並与产于海南岛陵水县和广西贺县的牛蛭属标本作了比较,认为此两标本同属一种並是一新种。由于标本首先在湖北地区发见,故命名为湖北牛蛭Poecilobdella hubeiensis Yang,sp.nov.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医蛭科牛蛭属分类研究过程,目前牛蛭属有8种,其中中国有6种.报告了采自中国广东和海南的牛蛭属1新种:广东牛蛭Poecilobdella guangdongensis sp.nov.,对新种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与近似种菲牛蛭特征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南京地区蛭类,早在1924年前后,由秉志教授和故友谢淝成采集,经由毛尔(J.P.Moore)教授鉴定,两次报导过。1930年胡经甫教授汇集前人有关我国蛭类的文献,重订《中国蛭类名录》,其中涉及分布于南京地区者计12种。作者自1957年以来,经常收集标本和作种的鉴定,虽不尽完善,亦得25种,其中13种为该地区新纪录和一新种,可惜在原来12种中,有E.testacea,P.siamensis,H.manillensis三种未曾采到过。现将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采自云南省景东县的牛蛭属Poecilobdella Blanchard,18931新种。由于新种总体环数为99环,生殖孔分别在30(Ⅺ)与38(ⅩⅢ)环内,两孔相隔7环;肛门在99环与尾吸盘交界线上;附睾呈卵圆形,精管膨腔呈梨形并且为前者的1/3大小;阴道盲囊呈圆球形,阴道管粗短且无阴道柄。因此与本属中所有的已知种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前言 蛭蚓是寄生于十足类河虾科(Potamobiidae)体表的一种环节动物;Odier(1823)第一次命名为Branchiobdella(蛭的一属);Pierantoni(1912)详细解剖观察之后,才定为寡毛纲的一科——蛭蚓科(Branchiobdellidae),并初步分为5个属:Cirrodrilus,Branchiob-della,Stephanodrilus,Bdellodrilus,Pterodrilus。其后,Michaelsen和Stephenson(1928—1930)又增添4个属:Cambarincola,Ceratodrilus,Xironodrilus,Xironogiton。总共9个属,亚洲只有冠蛭蚓(Stephanodrilus)和蛭形蚓(Branchiobdella)两属(山口,1935)。这两个属在我国仅分布于东北地区的螯虾体上,因此,关于蛭蚓的资料和报导不多。作者在  相似文献   

6.
蛭蚓科Branchiobdellidae是兼有蛭与蚓两者特征的一类动物。我国过去只在螯虾体上发现两属,即蛭形蚓属Branchiobdella和冠蛭蚓属Stephenodrilus;后来梁彦龄(1963)又于米虾体上发现一个新属——米虾蚓属Caridinophila。关于蛭形蚓属,日本和我国总共报告四种(山口,1934;刘思诚,1964)。今作者又于东北地区三种螯虾体上得到三个新种,报告于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医科大学卫生系。  相似文献   

7.
冠蛭蚓属 Stephanodrilus主要分布于亚洲。日本和朝鲜既往报告15种(Yamaguchi,1934);我国除在河南产的米虾体内发现寄生型的平头冠蛭蚓 St.truncatus(梁彦龄,1963)之外,绝大部分种类均分布于东北特有的螯虾体上,已知的记录共有9种(刘思诚、张金安,1964;刘思诚,1964),故迄今我国共有10种。美洲、欧洲虽亦有螯虾的分布,近年来对其体上的蛭蚓的生态、食性以及种类特征等曾进行多方面的研究(Brown,1962;Yo-  相似文献   

8.
关于红蛭属Dina Blanchard,1892的系统位置,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最初在Blainville 1818年命名石蛭属Erpobdella时,曾将红蛭属的种类都包括在内,直至1892年Blanchard以完全体节的第5环是否较宽和有无次生环沟将石蛭属分成红蛭属和石蛭属两个属。1930 Moorc用Dina quaternaria记述了从中国得到的一新  相似文献   

9.
谭恩光 《生态学报》2008,28(12):6272-6281
综述中国蛭类研究如下内容:(1)生态学.山蛭生态学,包括山蛭的生态分布,海南山蛭(H. hainana)的种群动态,对温度、土壤湿度和pH值的适应,以及对温、光、湿的综合反应和人类经济活动对其种群数量的影响;山蛭行为生态学,山蛭的运动包括慢缩短、快缩短、身体摆动和转动、洗刷运动、亲吻运动、觅食行为6程序,影响山蛭行为的一些因素以及对环境因素刺激的生态学意义;淡水水蛭生态学,包括浙江水田蛭类生活习性、广州水生光润金线蛭种群数量动态与水体化学因子关系、广州水田吸血菲牛蛭生活水体化学环境;山蛭和水生吸血菲牛蛭的觅食、生长动态、生命周期和生殖生物学;(2)形态学、分类学和动物地理学.形态学包括山蛭机能组织学、山蛭器官系统解剖;分类学,中国蛭类动物有2亚纲(蛭蚓亚纲、真蛭亚纲)、3目(蛭蚓目、吻蛭目、无吻目)、9科、33属、111种,占世界蛭类物种数约1/6;动物地理学,包括世界山蛭科属动物地理,中国山蛭科动物地理、中国医蛭科动物地理.(3)蛭类的防治和驱避,淡水吸血蛭类防治所用农药种类,不同农药对海南山蛭的毒力( LD50、LD95)及使用,并比较了12种驱避剂对海南山蛭的驱避效果.(4)蛭类的医学利用,蛭素是蛭类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抗凝物质,蛭素有水蛭素(Hirudin)、山蛭素(Haemadin)和吻蛭素(Hementin).记述了蛭素的分离、纯化和功能以及有关分子生物学内容.  相似文献   

10.
杨潼 《动物分类学报》2002,27(2):212-216
记述采自我国福建省福清海滩大弹涂鱼体的鱼蛭科热蛭属一新种。命名为福清热蛭Aestabdella fuqingensis sp.nov.,并就形态特征对热蛭属已知3个种与本种的区别进行了比较与讨论。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关于鱼蛭属及其一新种的记述(蛭纲:鱼蛭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蛭科鱼蛭属Piscicola是主要寄生在淡水或半咸水鱼体上的一类水蛭,据Soós(1965)记载,全世界共有10种,其中美洲5种,欧洲2种,亚洲2种,另外还有一世界性种。其后(1976)又将分布欧洲的Cystobranchus fasciatus和C. respirans划归本属。这一属的身体呈圆柱形,颈部和躯干部的区分不明显,完全体节为14环,身体两侧的搏动囊甚小。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湖北省水产研究所等单位从美国引进的两种美国鮰鱼受到水蛭(湖北牛蛭)的内侵袭,这种牛蛭个体粗大,寄生在鮰鱼鳃内吸吮血液,使受伤部位溃烂,或寄生于肠道,梗塞肠道致鱼死亡。这种湖北牛蛭内侵袭美国鮰鱼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专一性,严重危害鮰鱼的大量繁殖,因此防治牛蛭的工作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似溪蜉属(Potamanthodes),世界各地报道不多。在欧洲和北美,溪蜉属(Potamanthus)广泛分布,但未见似溪蜉属的记载。在东南亚该属亦少见报道。该属目前已知有五种,包括本文描述的两种。1892年英国人Eaton首先报道了台湾似溪蜉(P.formosus),分布在我国浙江、台湾、广东、云南等省和日本,印尼等地。1930年作者之一报道了分布在江西上饶、丰城、景钲、饶州和1934年在广西姚山等地的广西似溪蜉(P.kwangsiensis)。1940年日人今西锦司(Imanishi)在日本京都发现加茂川似溪蜉(P.kamonis)。1978年8月  相似文献   

14.
中国淡水鱼寄生蛭类的二新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进行湖北省鱼病病原区系调查和云南省鲤科鱼类调查过程中,发现二种寄生蛭是科学的新记录,现概述如下。1.湖北拟扁蛭Hemiclepsis hubeiensis,新种(图1) 正模及2幼蛭,湖北省黄冈县黄沙湖,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 Temm.etSchl.及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 Bleeker的鳃上,1963年10月。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身体呈柳叶形,前部三分之一狭细,后部较宽。体长11毫米,最大宽度1.7毫米,后  相似文献   

15.
运用Grimelius银染法对菲牛蛭(Poecilobdella manillensis)消化管内嗜银细胞的分布和形态进行观察,并根据嗜银细胞的分布特点统计其分布密度。消化管除食道外各部位均有嗜银细胞分布,细胞染棕色或黑色;嗜银细胞基本位于上皮细胞之间和固有层内,主要呈圆形、椭圆形、锥体形和长条形等多种形态;部分细胞胞突明显,细胞内可见黑色分泌颗粒。嗜银细胞分布密度为颚片最高,嗉囊次之,直肠最低,食道内未检测出嗜银细胞。消化管各段嗜银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可能与其食性和消化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贵州苦苣苔科一新记录属--弥勒苣苔属(Paraisometrum W.T.Wang).该属为中国特有的单型属,仅弥勒苣苔(P.mileense W.T.Wang)一种,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和广西西部,在贵州省为首次记录.本文对该种进行详细描述,重新确定了该种花冠的颜色为黄色,并提供了野外照片.凭证标本存放于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栖寡毛类的研究 Ⅰ.仙女虫科和蛭蚓科新种的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载仙女虫科(Naididae)1新种、1新亚种及蛭蚓科(Branchiobdellidae)1新属、2新种。其中蛭蚓科两种系特殊的种类,本科各已知种专以螯虾(Astacus,Cambarus,Cambaroides等属)为寄主,故只分布于出产螯虾的地区,国内仅东北有过记载。而这两个新种却寄生淡水小虾,分布于云南、河南两个尚未发现螯虾的省份。在不产螯虾的地区首次发现,对研究本科动物的生态、分布诸问题,都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国蛭蚓种类,山口英二(1934,1940)和笼屋留太郎(1938—1940)在东北蝲蛄体上得5种。笔者们(1964)和李璞等(1964)又得5种。梁彦龄(1963)在云南米虾体上得3种。最近,笔者们在辽宁的宽甸和新金两地,又采得5种,即远东蛭形蚓(Br.orien-talis)及川村冠蛭(St.kawamurai)和三个新种:陈氏蛭形蚓(Br.cheui)、无齿冠蛭蚓(St.anodontus)及微小冠蛭蚓(St.minimus)。所有模式标本都存于沈阳医学院。兹将这5种分别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关于湖蛭属及其一新种的记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潼 《水生生物学报》1987,11(3):268-273
我国原有鱼蛭科湖蛭属两种,其中中华湖蛭广泛分布华中地区,严重危害鲤、鲫鱼。据对安徽巢湖的调查,鲤鱼的感染率较鲫鱼高,大个体的感染率又较小个体的高。此蛭每年4月上旬开始离开鱼体到湖底繁殖,12月下旬新生幼体开始侵袭鱼体。哲罗湖蛭则仅限于黑龙江流域。1964年在青岛附近的黄海以及1975年在秦皇岛附近的渤海从两种硬骨鱼体上共得到4条属同一种的大型湖蛭,经鉴定为冈湖蛭Limnotrachelobdella okae,这是该种在我国首次记载。1985年在厦门附近的南海从赤点石斑鱼鳍上得到两条同属一种的小型湖蛭,被定为新种福建湖蛭(Limnotrachelobdella fujianensis sp.nov.)。本文给予此一新记录和一新种以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20.
陆昭岑  陈海玲  覃营  刘演 《广西植物》2023,43(12):2203-2212
薹草属(Carex L.)是广西物种多样性丰富的大属,目前记录的物种达100种,然而广西薹草属植物资源仍然不清楚,缺乏系统的调查与研究。该文基于馆藏薹草属植物标本鉴定,文献收集整理和野外调查等基础上,对广西薹草属植物的前期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对广西薹草属植物物种编目简况进行了概述;另外,广西薹草属植物特有性高,通过对16个模式标本采自广西的类群进行系统梳理,考证其模式产地准确性,补充分布信息,确定目前广西特有薹草属植物共8种;报道了广西薹草属植物8个新记录种,即禾状薹草(C.alopecuroides D. Don)、仲氏薹草(C.chungii Z. P. Wang)、糙毛囊薹草(C.hirtiutriculata L. K. Dai)、秆叶薹草(C.insignis Boott)、云雾薹草(C.nubigena D. Don)、仙台薹草(C.sendaica Franch.)、伴生薹草(C.sociata Boott)、横果薹草(C.transversa Boott),提供其形态特征集要与凭证标本照片,并对广西薹草属植物的多样性、特有性、地理分布以及资源潜在利用价值等进行了讨论,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