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RAPD技术测定分析了河北省皱大球蚧和瘤坚大球蚧8个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5种引物在8个种群中共产生了65条RAPD标记,各地理种群之间没有产生各自的特征标记;不同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程度与其地理间距呈反比;种群内的遗传相似程度比种间高。Shannon信息指数表明,皱大球蚧的平均遗传多样性高于瘤坚大球蚧,分别为0.3456和0.3225说明物种不同,其变异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草履蚧保定、石家庄、邯郸16个不同寄主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4个RAPD引物共扩增出41个多态性位点,多态位点比率为100%。遗传距离指数在0.701—0.4360,平均为0.2395。其中以邯郸枫杨和邯郸垂丝海棠为寄主的草履蚧种群遗传距离最小(0.0701);以石家庄紫叶李和邯郸木槿为寄主的种群遗传距离最大(0.4360)。遗传一致度系数在0.6466—0.9290。说明草履蚧不同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并存在遗传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草履蚧种群遗传多样性同时受到寄主和地理因素的双重影响,且不同寄主草履蚧种群已产生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种群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 RAPD技术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生境 8个羊草种群进行分析。采用 2 4个随机引物 (10 nt)在 8个种群中共检测到2 2 4个扩增片断 ,其中多态性片断 173个 ,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达 77.2 % ,特异性片断 2 2个 ,占 9.82 %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 9.3 3条。利用 Nei指数和 Shannon指数估算了 8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并计算种群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 ,运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羊草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 ,只有少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 ,Nei指数和Shannon指数计算结果分别为 85.4%和 66.8% ;羊草不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 ;8个羊草种群平均遗传距离为 0 .2 3 16,变异范围为 0 .1587~ 0 .2 70 0 ,说明 8个羊草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不大 ,即 :在较小地理范围内羊草的遗传分化程度较小 ;8个种群可聚为 3个类群 ,聚类结果显示生境相似的种群能够聚在一起 ,而地理距离最近的种群不一定归为一类 ,说明小范围内羊草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不存在相关性 ,而与其生境间的相似度相关。影响遗传相似性的不是单一因子而是各种因子的综合作用 ,较小地理范围内羊草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主要是由环境的异质性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羊草种群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Ⅱ.RAPD数据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松嫩草原上分布的灰绿型和黄绿型羊草9个种群进行了15个引物的RAPD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两类种群的扩增片段数和多态位点比率明显不同,黄绿型种群低于灰绿型,其值分别<90与>100,<50%与>70%,比较了7种不同统计方法据RAPD表型或基因型频率估算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几种统计结果都揭示,黄绿型种群低于灰绿型种群,用F1s值矫正种群对Hardy-Weinberg平衡的偏离后,估算等位基因频率,通过Shannon指数和Nei指数估计羊草种群间分化分别为37.6%和35.7%,高于等位酶的分析,讨论比较了等位酶和RAPD分析结果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RAPD方法用于亚洲玉米螟地理种群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玉米螟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拟螟亚科(Pyraustinae)杆野螟属(Ostrinia),是世界性的重大农业害虫。70年代以来,通过形态学鉴别、遗传杂交实验和性信息素组份分析及其活性反应等方面的实验表明,在我国绝大部分地?..  相似文献   

6.
不同地理种群羊草的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文伟  钱吉  郑师章 《生态学报》1999,19(5):689-696
以不同种群羊草为实验材料(包括内蒙古高原的稆草原类型: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及吉林盐碱地羊草),分别从个体(叶长,叶宽,株高,分蘖数,根茎芽数等特征及根茎叶的扫描电镜结构),生理(在PEG胁迫下叶片的电阻电导,SOD和POD的活性,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含量等),细胞(染色体核型),同工酶及DNA(RAPD)等几个水平较为系统地研究其遗传分化以及对水因子的适应机理,并进行了大量的聚类分析,发现:不  相似文献   

7.
飞蝗(Locusta migratoria)地理种群在中国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民照  康乐 《中国科学C辑》2005,35(3):220-230
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的方法被用于研究中国飞蝗11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种群间相互关系以及空间隔离在种群分化中的作用. AMOVA对所有种群变异分析说明包含在种群内的变异(79.55%)显著高于种群间的(20.45%), 种群间分化程度显著; 所有种群划分成四个大的地区组, 组内的变异占总变异的82.99%, 显著高于包含在组间的(17.01%), 地区间的种群分化显 著. 对四个组进行两两比较, 保留在组内的变异都极显著高于组间的变异, 说明这些组间的种群分化显著. 其中, 组间种群差异最大的是海南和西藏种群, 变异约是组内种群间的7倍; 差异最小的是海南与新疆和内蒙古地区, 组间仅是组内种群间的0.5倍. 用遗传距离和空间距离进行Mantel测验发现它们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 说明地理隔离在飞蝗地理种群分化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飞蝗地理种群的分化与地理隔离关系密切. 飞蝗种群聚类分成由黄淮平原、新疆和内蒙古、西藏和海南种群组成的四大分支. 主成分分析发现11个种群明显聚集成4簇: 黄淮 平原种群、新疆和内蒙古种群、海南种群和西藏种群. 所有个体聚类则分成5个分支: 黄淮平原种群、海南种群、新疆和内蒙古种群、新疆哈密种群和西藏种群. 飞蝗在中国东部呈明显的连续和梯度变异特点, 进一步划分亚种既不实际也无必要. 对中国主要飞蝗地理种群的亚种地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小熊猫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采用分子系统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对我国小熊猫 (Ailurusfulgens)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我们从四个地理单元的 32号样品中成功地扩增出了 371bp的线粒体DNA控制区片段 ,在所有可比较的 35 7bp的序列中 ,发现 2 9个变异位点 ,其中转换和颠换分别为 2 1和 8,没有插入 /缺失。在四个地理单元中 ,共有 16种线粒体DNA单倍型 ,且在各地理单元中都具有较高的单倍型的多态性。进一步分析表明 ,各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平均为 1 6 0 % ,76 5 9%的遗传差异发生在地理单元间 ,仅 2 3 4 1%发生在单元内。分子变异分析和系统重建结果也表明 ,各地理单元之间不存在共享的单倍型 ,YN (云南地理单元 )与XL (相岭地理单元 )和QL (邛崃地理单元 )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分化 ,FST分别为 0 336和 0 35 1(P <0 0 0 1) ,其余地理种群之间分化不明显 (P >0 0 5 ) ,单倍型缺乏比较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 ,各地理单元中的单倍型相互散布在不同的分布群中。经Fs检验 (Fs=- 10 12 1) ,并结合化石资料 ,我们认为由于受第四纪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小熊猫种群在进化过程中曾经历种群暴发而不断扩散 ,从而形成今天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
瘤坚大球蚧蜡泌物的超微形态与红外光谱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谢映平  郑乐怡 《昆虫学报》2001,44(4):408-415
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瘤坚大球蚧Eulecanium gigantea在不同发育阶段蜡泌物的超微形态和化学成分。结果发现:该虫在低龄期分泌湿蜡,最初在虫体背面凝结成晶体状的不同大小颗粒,接着连接成片状和块状构造,最后蜡质堆积形成龟背状蜡壳。蜡壳的各个板块与体壁上突起的腺孔分布区位置相对应。雄虫蜡壳与低龄期若虫蜡壳质地相同。雌成虫分泌的蜡质为长而卷曲的空心蜡丝。雌成虫背面和腹面蜡泌物的红外光谱特征说明二者所含的主要化学基团和成分是相同的。尽管雄虫蜡壳与雌虫的化学成分基本相似,但存在的官能团有明显差别,主要表现在雄虫蜡泌物光谱图上1736.3 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而雌虫只有一个;在振动频率1 242.0 cm-1~1 106.6 cm-1出现3个C-O键振动峰,而雌虫的是一系列锯齿状长碳链-C-C-C-骨架振动峰。根据红外光谱特征分析,推测该虫蜡泌物的化学成分可能主要是由长链烃、长链脂肪酸、脂肪醇和某些带芳香环的化合物组成。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中东部不同草原地带羊草种群遗传分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 RAPD技术对内蒙古不同草原地带分布的 5个羊草种群 (共 10 0个个体 )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 31个随机引物(10 nt)在 5个羊草种群中共检测到 4 96个扩增片断 ,其中多态性片断 4 89个 ,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达 98.6 %。利用 Nei指数和Shannon指数估算了 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并计算种群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运用 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无论是种群内还是种群间 ,羊草均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 ,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 (Nei指数和 Shannon指数估算结果分别为 85 .4 %和 72 .5 % ) ,只有少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 ;不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 ,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5个种群的平均遗传距离为 0 .5 0 95 ,变异范围为 0 .4 6 84~ 0 .5 4 76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地理距离较近的种群遗传距离较小 ,首先聚在一起 ,而地理距离较远的种群遗传距离较大 ,说明羊草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存在一定相关性 ;但地理距离最近的两个种群并未最先聚集 ,说明羊草种群间的分化还与其生境的异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张庆  牛建明  董建军 《生态学报》2008,28(7):3447-3455
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属亚洲中部荒漠草原种,分布范围极其广泛,为荒漠草原地带重要的牧草资源.在内蒙古地区,短花针茅群落类型复杂多样,与本氏针茅(S.bungeana)、小针茅(S.klemenzii)和克氏针茅(S.krylovii)均能共同建群,具有很广的生态幅和很强的适应能力.研究以8个不同的短花针茅地理种群为对象,随机采集健康、无锈短花针茅叶片样本,通过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RAPD)分析,研究短花针茅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人们对短花针茅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也为合理利用短花针茅草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从102条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8条有效引物,共扩增出308条DNA带,多态性DNA带151条,占49.03%,特异性DNA带45条,占14.61%.(2)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49.03%,但低于同种方法获得的大针茅(54.75%)和克氏针茅(74.67%)的遗传多样性.(3)等级聚类、PCA分析和UPGMA聚类3种不同方法都将8个不同地理种群分为同样的两类:暖温性种群和中温性种群,热量差异是主导因素,而且,与种群的空间分布相吻合.(4)经Mantel检验发现,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存在显著相关性(r=0.534,P<0.05).(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特异性位点百分率与≥10℃积温、干燥度和年平均降水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黄海和东海小黄鱼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是我国近海重要经济鱼类之一。本文分析了采自黄海和东海5个海区共计48个个体小黄鱼的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从40个10 bp引物中选取20个用于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45个位点,其中132个(91.03%) 显多态性。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量化的平均遗传多态度为1.93(1.50~2.44),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比例分别为69%和31%;群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9139和0.0861。用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所分析的5个群体可分为3个地理群系,从分子水平上支持了过去有关学者把黄海和东海的小黄鱼划分为北、中、南3个地理群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引进天敌莲草直胸跳甲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美国引进天敌昆虫莲草直胸跳甲防治喜旱莲子草已有20多年历史.本研究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方法,对引入我国的4个莲草直胸跳甲地理种群(广州、重庆、昆明、福州)的遗传多样性情况进行分析,并以美国佛罗里达种群为参照,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其种群的遗传分化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111条随机引物中选取13条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对5个种群的25个样本进行扩增.结果表明:总多态位点百分率为42.0%,其中美国佛罗里达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显著高于我国的4个地理种群;25.5%遗传分化发生在4个群体间;对各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 UPGMA)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遗传距离与种群空间分布距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扩增测序共获得了148条口虾蛄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定义了52个单元型,其中存在63个变异位点。在黄渤海海域中,盐城口虾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渤海与黄海海域口虾蛄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06 12。经MEGA 4.0软件计算得知11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9~0.0057,而渤海与黄海两大海域间的遗传距离为0.0043。系统发生关系显示,渤海与黄海海域的单倍型呈交错聚集状态,说明两大海域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本次研究初步评估了两个海域的口虾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为渤海海域与黄海海域口虾蛄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Urban colonization by wildlife involves a combination of several different mechanisms, including phenotype or genotype sorting, phenotypic plasticity and microevolutionary adaptation. Combination of these processes can produce a rapid phenotypic, but also genetic divergence of urban versus rural populations. Here, we examined the pattern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s of a colonial migratory bird, the black‐headed gull Chroicocephalus ridibundus. To this end, we sampled ca 170 individuals from six (two urban and four rural) colonies in northern Poland, and genotyped them at ten microsatellite loci. Our analysis provided evidence for negligible genetic divergence of urban and rural colonies, as assessed with fixation index FST and Nei's unbiased genetic distance D (mean pairwise urban‐rural comparisons: FST = 0.003 ± 0.001 [SE] and D = 0.012 ± 0.006 [SE]). Bayesian clustering methods provided support for homogeneous genetic structure across all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s. Also, we found no support for reduced allelic diversity in urban versus rural colonies. These results stand in a stark contrast to the previous findings on the genetic consequences of urbanization in birds. We hypothesize that this pattern could possibly be attributed to the important life‐history characters of the black‐headed gull, including coloniality, migratoriness, and high dispersal propensity. Our study provides a novel insight into the urban landscape genetics, underlining large variation in the mechanisms of urban colonization and its genetic consequences in wild animal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6.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山西省菜粉蝶5个地域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用筛选出的12对引物扩增共得到143条带,其中127(88.8%)条带具有多态性,5个种群变异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大同的(76.3%)>太原的(74.7%)>长治的(74.5%)>代县的(73.7%)>夏县的(70.7%).Shannon's信息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变异发生在种群内(73.7%).种群间的Nei's遗传距离较低(均<0.1).用UPGMA和 Neighbor-joining做的基于RAPD标记的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图显示,各种群内的个体首先聚在一起,种群之间有一定分化,5个地域种群间较远距离的代县种群与夏县种群遗传关系最近并优先相聚.经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讨论认为:环境类型及其生态条件对山西省菜粉蝶地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农药的施用对菜粉蝶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有可能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17.
Song divergence among populations can theoretically lead to reproductive divergence and speciation. Despite many studies, this theory is still controversial. Habitat differences have been shown to shape songs, but few studies have looked for a link between ecologically driven acoustic and genetic divergence. We tested whether environmental selection has driven song divergence in two genetically distinct, but hybridizing, subspecies of the grey-breasted wood-wren (Henicorhina leucophrys) in Ecuador. Several acoustic features showed significant divergence between the subspecies. Spectral song divergence correlated with ambient noise profiles which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habitats of both subspecies. Temporal song divergence also corresponded as expected to vegetation density. However, in terms of quantified levels of reverberations, we fou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abitat-dependent sound transmission properties. We conclude that ecological niche segregation may explain acoustic divergence among the two wren subspecies. The resulting habitat-dependent song divergence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reproductive divergence by guiding assortative mating in parapatric conditions or just currently contribute to maintenance of reproductive isolation upon secondary contact.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方蜜蜂不同地理种群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RAPD技术对来自中国境内8个省市的28群东方蜜蜂Apis cerana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5条随机引物共扩增产生了155条谱带,其中单个弓l物扩增的谱带数为4~16条,多态性条带为122条,多态比率为78.7%;不同种群东方蜜蜂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距离变化较大,最大为0.4197(海南-北京),最小为0.0933(江西-甘肃);聚类结果显示8个地理种群的东方蜜蜂可聚为3个聚类簇,且各地理种群的亲缘关系与空间距离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