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本文以G、Jv、D2、Mu型异细胞质“中国春”;小麦为母本与11个不同染色体组类型小麦为父本进行杂交,观察当代的结实率,F1的育性与性状的变化、减数分裂行为,进一步探讨小麦的细胞质雄性不育与染色体组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代结实率主要由父本染色体组类型决定,F1的育性表现十分复杂,同一父本与不同的异细胞质“中国春”杂交,有的表现可育,有的表现不育,细胞质有一定的影响。F1的性状,有的与细胞质类型有关,如熟期、雄蕊形态、生长期与抗病性等。选择适宜可获得有明显杂种优势的组合。有的细胞质类型可影响减数分裂行为使中期Ⅰ配对的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在四分期出现微核与异常四分孢子。  相似文献   

2.
每期5题     
1.小麦的高杆对矮秆是显性 ,抗锈病对易染锈病是显性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 3个纯系品种 :高杆抗锈病、高杆易染锈病、矮杆易染锈病。请设计 1个培育矮杆抗锈病新品种的方案 ,写出如下育种步骤 :1)杂交亲本应选择什么类型 ?。2 )产生杂种一代后 ,再进行如何处理 ?。3)对杂种二代做如何处理 ?。4 )经过 3)的处理后 ,你应该选取什么样的种子作为新品种 ?。2 .染色体类型为 aa的植株给染色体类型为 AA的植株授粉。在它们的杂交种子中 ,胚和胚乳的染色体类型是什么 ?参考答案1.1)选择高杆抗锈病和矮杆易…  相似文献   

3.
再生植株具有高频率的染色体异常,其中有20.61%表现为染色体数量变异,最常见的为2n—1类型,其次为2n—2类型,也有2n 1、2n—3个体以及染色体数嵌合株。再生植株减数分裂各期均有染色体异常行为,可以见到的有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断片、二分体延迟、微核,还有粗线期十字型配对等结构变异,以及五分体、六分体和畸型四分体等异常现象。微核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可用作染色体伤害的一个指标。再生植株R_1代存在着许多形态学变异。性状变异与染色体数目变异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常规染色体观察表明 :原初的小冰麦异附加系TAI 2 7为 2n =44,其中所有的染色体都是中部或近中着丝点染色体 .但后来发现有 2种植株形态不同的后代均有 1对染色体变成小染色体 .经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 tion ,FISH)检测发现 ,一种变异类型的 1对小染色体是来自冰草 ,另一种变异类型除变异的 1对小染色体来自冰草 ,还有 1对冰草染色体代换了小麦染色体形成异附加代换系 .TAI -2 7及其变异类型均表现高抗大麦黄矮病 (barleyyellowdwarfvirus ,BYDV) .对这种变异发生的原因及变异类型的用途做了简短讨论  相似文献   

5.
廖亚平  王春景  梁猛  胡小梅  吴琦 《遗传》2017,39(5):396-412
为探讨中国人群平衡复杂染色体重排(complex chromosome rearrangements, CCRs)的类型、特征和减数分裂行为及其与生殖异常的关系,采用常规G显带技术对因生育问题就诊的1063对夫妇进行核型分析,并检索中国人群平衡CCR携带者的核型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在受检者中检出2例平衡CCR携带者,并从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发现的平衡CCR携带者总共124例,3方和4方重排为主要类型,占51.6%,双重相互易位占26.6%,特殊CCR占21.8%。平衡CCR携带者或其配偶自然流产和胚胎停止发育(胎停育)发生率为77.6%,多发性先天畸形(multiple congenital abnormalities, MCA)等不良妊娠发生率为9.7%。三种类型平衡CCR携带者各种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男性CCRs累及的染色体分析发现,累及1号染色体的CCRs多表现为生精障碍,累及8号染色体的CCRs多发生不良妊娠(P≤0.05)。分析CCRs减数分裂染色体分离模式发现,后代的异常核型多来自于邻近-1分离方式(8/12)。发生不对称分离(3:2、4:2和5:3分离)的CCRs中D-G组染色体累及频率相对高(46.2%)。结果表明,平衡CCR携带者不良妊娠风险高,即使正常妊娠也应进行产前诊断。男性平衡CCR携带者生精障碍发生机率高,CCRs累及的染色体对男性携带者生育能力有影响。另外,CCRs携带者减数分裂染色体分离模式也与累及的染色体有关。分析CCRs的类型、累及的染色体和易位片段的大小等因素可针对特定CCR做出更准确的遗传和生育指导。  相似文献   

6.
药用植物染色体加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多倍体药用植物因器官巨大。产量高,具有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而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着重介绍了当前药用植物染色体加倍所采用的方法、诱变剂类型以及其它一些影响植物染色体加倍的因素。此外,还介绍了多倍体药用植物的特征、鉴定方法以及近些年来药用植物染色体加倍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应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获得了有Ds因子插入的3000多株水稻转化群体, 用Inverse PCR方法, 从部分独立转化植株中分离了590条含Ds因子的T-DNA插入位点处的右侧旁邻水稻染色体序列. 根据旁邻序列中T-DNA右边界与侧翼水稻序列之间的插入序列的特征可分成6个主要类别, 其中类型Ⅰ是主要类型, 为通常的T-DNA整合, 即T-DNA右边界序列与水稻染色体序列相连, 或者其间插入小于50 bp的序列片段; 类型Ⅱ为T-DNA右边界旁先接T-DNA载体序列, 再与水稻序列相接的重组类型. 340个类型Ⅰ和Ⅱ的旁邻序列通过与已知的水稻染色体序列数据库一致性比较分析, 确定了它们在水稻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置, 构建了一个Ds因子在水稻12条染色体插入的框架结构. 这340个有Ds因子插入的位点在整个染色体上平均相距0.8 Mb. 分析在第1条染色体上T-DNA(Ds)插入情况显示有21%的频率插入到预测基因的外显子中. T-DNA(Ds)在染色体上分布位置的确定, 使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Ds因子插入株作为起始株系, 导入Ac转座酶基因后, 使Ds发生转座, 从而获得新的Ds插入突变株, 为进一步利用Ds转座标签法分离水稻基因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小麦体细胞再生株(R1)的染色体变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宁麦三号”等5个基因型的体细胞再生株(R_1)减数分裂各期的染色体异常行为。结果表明:再生株 R_1代有丝分裂时表现为染色体数量上的变异,最常见的有2n-2类型,其次是2n-1类型,也有少数为2n 1和2n-4等变异类型;再生株 R_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单价体、多价体、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断片和微核等异常现象,并与各基因型细胞遗传程度上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北方8个产地的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 L.种群的核型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不同种群的染色体数分别是12、14和24。支持12条染色体类型由14条染色体类型通过罗伯逊易位所形成的观点。12条染色体类型和24条染色体类型在植株外部形态上没有可识别的差异,在分类学上应作同一单元处理。14条染色体类型的植株具有形态上可以识别的性状,可作为变种或亚种处理。  相似文献   

10.
葱属粗根组5种材料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葱属Allium粗根组Sect.Bromatorrhiza Ekberg五群材料的核型。多星韭Allium wallichii Kunth有两个类型:第一类型是二倍体,染色体组公式为AA,核型公式为K(2n)=2X=14=2m(SAT)+2m+10sm,属2A型;第二类型是同源四倍体,染色体组公式为AAAA, 核型公式为K(2n)=4X=28=2m(SAT)+6m十20sm,属2A型。宽叶韭Allium hookeri Thwaites有三个类型: 第一类型是双基数同源异源三倍体,染色体组公式为AAB1,核型公式为 K(2n)=2X+ x'=22=(12sm+2t)十(1m十45m+1st+2t), 属3A型; 第二类型也是双基数同源异源三倍体,能配对的两个染色体组染色体大小和形态与第一类型大体相似,不能配对的一个染色体组染色体大小和形态与第一类型有明显区别,其中至少有两条染色体发生了罗伯逊易位,出现一条很大的染色体和一条很小的染色体,染色体组公式为AAB2,核型公式为K(2n)=2x+x'=22=(12sm+2t)+ (3m+1sm十2st+2t),属3A型;第三类型相当于第一类型染色体的自然加倍,是双基数同源异源六倍体,染色体组公式为AAAAB1B1,核型公式为K(2n)=4X十2x'=44=(24sm+4t)十(2m+ 8sm十2st+4t),属3A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揭示了肿瘤细胞中染色体易位的四种基本特征;并将肿瘤细胞染色体易位分为四种不同类型。染色体易位裂点、癌基因位点和染色体脆性位点有高度的相关性。染色体脆性位点和癌基因位点可能是肿瘤染色体易位的活跃部位,脆性位点可能与易位的始动有关;易位是激活癌基因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郭桂云  王艳英 《植物研究》1996,16(1):108-113
用60Co-r射线辐射番茄干种子,水培法生根后,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出现的桥、断片(含落后)、粘连、微核等染色体畸变类型,辐射剂量在5—10krad范围内畸变率较低;在10—20krad范围内畸变率最高,畸变类型最丰富,在此范围内随剂量增加,断片数量增多,桥的类型除单桥外还出现多桥且数量增多,在20krad以上范围的高辐射剂量对染色体破坏力力较大,不利于番茄育种和生长。经对照实验和统计分析可知,辐射剂量的增加对有丝分裂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广布野豌豆细胞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北方8个产地的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 L.种群的核型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不同种群的染色体数分别是12、14和24。支持12条染色体类型由14条染色体类型通过罗伯逊易位所形成的观点。12条染色体类型和24条染色体类型在植物外部形态上没有可识别的差异,在分类学上应作同一单元处理。14条染色体类型的植物具有形态上可以识别的性状,可作为变种或亚种处理。  相似文献   

14.
<正> 研究叶螨的细胞遗传,对于叶螨的分类、进化、性别决定等方面均有一定意义。下面就叶螨细胞遗传的几个基本方面进行介绍。一、染色体类型(chromosome type) Oliver(1977)从细胞遗传学方面指出:蜱螨的进化可能为二源的,染色体存在两种类型,即单着丝点染色体(monokinetic chromo-some):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固定的着丝点;和全着丝点染色体[holokinetic(diffuse cen-tric)chromosome]:这类染色体全长均可着生纺锤丝。叶螨总科(Tetranychoidea)所属各类群均为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染色体组型为aa cc的欧洲油菜(Brassica napus var.oleifera,2n=38),与其两个基本种之一染色体组型为aa的广东小油菜(B.chinensis var.parachinen-sis,2n=20)进行杂交后,所得F_2群体性状与染色体数目之间的相关状况。结果表明:杂种F_2群体中,各个体在染色体数目上发生了广泛的分离,从一个亲本的染色体数20条,到另一个亲本的染色体数38条,呈连续的变异状态。另外,也曾发现了染色体数比38还要大10以上的额外的异倍性多倍体类型,基本上也是呈连续变异的状态。通过统计分析发现:F_2个体在表型性状上,如基叶的裂片数,现蕾开花期以及结实率等,与染色体数目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对于欧洲油菜的种间杂交后代,在苗期移栽时可根据叶形进行选择,淘汰那些不易稳定的中间类型。到了成熟收获阶段,则主要应当根据结实率并兼顾其他早熟、丰产和抗病等性状,再进行选择,这样可以达到加速稳定,提高选择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薛妙男  黄广  麦适秋   《广西植物》1985,(2):107-110
本文以沙田柚为材料,对其染色体组型及带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组型分析:染色体数目2n=18,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分成大小染色体两种类型,前者包括1、2、3、4和5对,后者为6、7、8和9对,根据臂比,9对染色体能够被分成中部着丝点和近中着丝点染色体两种类型。即第5、7,9对为亚中部着丝点,其余为中部着丝点,第6对染色体上有随体;Giemsa带型:除第二对染色体只显中间带外,其余都显着丝点带,并在3、4、8对染色体短臂上和2、3、1对染色体长臂上均显端带,第2、3,6对同源染色体之间的C带显示杂合性。  相似文献   

17.
部分中国野生百合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野生百合6个种、20个居群的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野生百合20个居群中有1个居群的染色体数为2n=22,其他19个居群的染色体数均为2n=24。(2)20个居群中有4个居群含有B染色体,有12个居群含有数目不等的随体。(3)核型类型中有17个为"3B"型,2个为"3A"型,1个为"4B"型。(4)20个居群的核型不对称系数在77.16%~83.83%之间,最长染色体/最短染色体臂比值介于1.85~3.07之间;同一个种下面的不同变种或居群的核型变异也较大。研究表明,中国野生百合不同种或居群的遗传多样表现在染色体数量、是否含有B染色体、不同类型染色体数量以及它们在核型中的排序位置、随体的位置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中国苹果属植物染色体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采用去壁低渗法,对原产我国的22种37个类型的苹果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进行 了观察,发现它们有2n=34、51、68三种类型,多倍体种占41%,其中以三倍体种类居多,沧江海棠、西蜀海棠、尖嘴林檎、昭觉红花的染色体数以及花红中的四倍体类型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报道用~(6O)Coγ线照射一种革螨——上海真厉螨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的研究。用~(6O)Coγ线(剂量1—50Krad)照射雌性革螨,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类型有:染色体裂隙、断片、微小体、环形染色体、粉碎化和多倍体,染色体断片是最常见的畸变类型,并观察到微核的形成。染色体畸变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高,辐射剂量与畸变率之间存在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0.85,P<0.025),配得曲线回归方程为Y=3.27+14.49lg(X+1)。  相似文献   

20.
小麦PPO活性基因等位变异的区域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中国不同生态区小麦种质资源籽粒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基因的等位变异的差异与分布,利用小麦PPO活性基因的功能标记PPO16、PPO29与PPO18,检测了来自中国7个不同生态麦区的379份小麦种质资源的等位变异和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在2AL染色体该基因位点有2种等位变异类型:Ppo-A1a(高PPO)和Ppo-A1b(低PPO),其频率分别为51.5%和48.5%。(2)在2DL染色体该基因位点有3种等位变异类型:Ppo-D1a(低PPO)、Ppo-D1b(高PPO)和Ppo-D1ab(中间型),其频率分别为57.8%、32.5%和9.8%。(3)该基因在2AL和2DL染色体上的位点变异有6种不同类型的组合:Ppo-A1a/D1a(中间型)、Ppo-A1a/D1b(高PPO)、Ppo-A1a/Ppo-D1ab(中间型)、Ppo-A1b/D1a(低PPO)、Ppo-A1b/D1b(中间型)和Ppo-A1b/Ppo-D1ab(中间型),其中,与低PPO活性相关的基因型组合Ppo-A1b/D1a的频率为25.6%。(4)小麦PPO活性基因不同变异类型在各生态区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基因型Ppo-A1b在北部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的比例较大,基因型Ppo-D1a在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的比例较大,基因型组合Ppo-A1b/D1a在北部冬麦区的比例较大。研究认为,结合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有利于小麦籽粒外观品质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