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黑鸢消化系统形态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周菊萍  郭延蜀  米志平  胡锦矗 《四川动物》2004,23(4):346-348,F003
对黑鸢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作了初步的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黑鸢舌尖钝圆,舌根分叉,叉粘膜上具有尖端指向后方的栉状突;食管宽而扁,无明显可见的嗉囊;肌胃无明显的类角质膜;肠道长是体长2.3倍,小肠较发达,K1275mm,古肠道总长的93.6%,具有不发达的双侧盲肠:胰腺短而厚、并与蛇雌、毛脚鸢的消化系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对一只雕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作了初步的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雕舌呈鞋底形,舌根分叉,叉粘膜上具有尖端指向后方的栉状突;食管宽而扁,无明显可见的嗉囊;肌胃无明显的类角质膜;肠道长是体长的2.05倍,小肠较发达,长970.5 mm,占肠道总长的75.7%,具有较发达的双侧盲肠。并与蛇雕、毛脚、黑鸢的消化系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蓝翅希鹛消化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德芳  郭延蜀 《四川动物》2007,26(4):919-922,F0003
对6只(3♀,3♂)蓝翅希鹛的消化系统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蓝翅希鹛的舌成细长三角形,雌、雄舌尖端差异显著:雌鸟舌尖端各有一根长刺毛,而雄鸟无此长刺毛;在舌前端正中央还有一"v"形的凹缺,使舌成二分叉,雌鸟分叉深约2.77 mm,雄鸟为1.63 mm。食道颈胸部分段不明显,食管长18.64~23.55 mm,嗉囊外观不明显。腺胃乳突短而小,分布均匀;肌胃发达,具角质膜。肠道长与体长基本相等,小肠较发达,雌鸟长100.90 mm,占肠道总长90.08%,雄鸟分别为102.52 mm和89.60%;具有双侧盲肠,但不发达,占肠道总长的2.3%~2.8%,右侧盲肠略大于左侧;直肠短,雌鸟仅占肠道8.55%,雄鸟占8.72%。肝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左右两叶。胰位于十二指肠袢内,细长形,分二小叶。由消化道特征说明其食性是以食虫为主的杂食性鸟类。  相似文献   

4.
蛇雕消化系统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对蛇雕消化系统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蛇雕有锋利的喙,利于撕裂食物;舌根表面具有尖端指向后方的栉状突,可防止食物滑脱;粗大且收缩性较大的食管,嗉囊发达,肌胃不太发达,相对于体长而言肠管较短,但小肠较发达,具有不发达的双侧盲肠。并与部分食植物的鸟类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五种蝌蚪口器及舌鳃骨的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坤  吴民耀  周凤  王宏元 《四川动物》2012,31(4):593-597
采用体视显微镜和骨骼双染色法对5种不同栖息环境的无尾两栖动物蝌蚪的口器和舌鳃骨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5种蝌蚪口器由唇齿行、唇乳突和角质颌等组成。舌鳃骨是由关联骨Ⅰ、关联骨Ⅱ、角舌骨、舌鳃骨盘和角鳃骨等骨骼组成。蝌蚪的梅氏软骨若较发达,其摄食方式可能为刮食;蝌蚪的舌鳃骨发达,其摄食方式则可能为滤食。角质颌、唇齿以及角鳃骨上鳃耙的出现显著增强了蝌蚪主动摄食能力和对食物与非食物的主动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大鸨消化系统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对3只大鸨消化系统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鸨食管复层扁平上皮有化不明显,粘液腺十分丰富。腺胃内有发达的复管状腺和单管状腺,密集排列在胃壁内。腺胃乳头内有发达的粘液腺,开口于乳头顶部,复管状腺的集合窦则开口于粘液腺底部。肌胃粘膜内密布单管状腺,无粘膜肌。小肠内环肌发达,粘膜下层不明显,十二指肠处绒毛最高,分支最复杂,无十二指肠腺。盲肠前部具发达的绒毛,而中后部不明显,直肠绒毛发达,杯状细胞增多,盲肠与直肠粘膜下层较发达。肝、胰小叶界限不清。  相似文献   

7.
采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扫描显微镜对遗鸥Larus relictus舌头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遗鸥的舌头呈细长三角形,由舌尖、舌体、舌根3部分构成。舌尖分叉先端特化为角质的舌突起,舌尖表面有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胞表面为指纹状;舌体表面光滑,上皮细胞为细长形,表面呈微嵴状;舌根表面有少量的唾液腺开口分布。从功能上分类,遗鸥舌头符合采集食物型舌头结构特征。舌乳突发育不完善,仅锥状乳突在舌体和舌根分界处及上颌表面呈列状分布,乳突末端指向口腔内部。舌黏膜内未见味蕾分布。遗鸥口腔结构的特点与部分鸥科Laridae鸟类区别明显,这可能与遗鸥栖息环境不断恶化、食物种类和数量匮乏有关。  相似文献   

8.
画眉消化系统形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只(4♀,4♂)画眉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作了初步的观察与研究,画眉的舌成细长三角形,前端有刺毛状结构,雌鸟的刺毛数目多且较细,雄鸟的刺毛则数量少,但是相对较粗大.舌后端有1~2排尖端后指的栉状突.雌雄鸟在舌前端正中央还有一"V"形的凹缺,雌鸟深约1.22 mm,雄鸟深约1.87 mm.食管管径较细,整体宽窄不等,无明显可见的嗉囊.腺胃乳突短而小,分布均匀,肌胃发达,具角质膜.肠道长与体长基本相等,小肠较发达,雌鸟小肠长178.53 mm,占肠道总长87.43%;雄鸟小肠长186.62 mm,占肠道总长89.01%.具有不发达的双侧盲肠,盲肠有未倒置现象.肝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左右两叶,右叶又分一小叶.胰位于十二指肠袢内,细长形,分两小叶.并与同科的蓝翅希鹛、灰胸薮鹛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蓑羽鹤消化系统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德荣  贾长虹  曹栋 《四川动物》2007,26(3):550-552
为了丰富蓑羽鹤的形态学资料,对蓑羽鹤的消化系统进行了解剖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蓑羽鹤无明显嗉囊;肌胃的肌肉壁和类角质膜较发达;盲肠发达,占肠道总长的12.4%,消化道各部均为弱酸性(pH值5.5~6.5),具有杂食鸟类消化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南充高坪机场短耳鸮越冬期的食性分析和习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3~5月,收集南充高坪机场草地和周围松林越冬期短耳鸮(Asio flammeus)的食团,进行食性分析。在805个完整食团和一些零碎的食团中,小型兽类是短耳食物组成的主要成分,占98.4%,其中四川短尾(Anourosorex squamipes)所占比例最高,为97.2%。通过调查短耳鸮的食团在南充高坪机场草地里的分布情况,分析短耳v在机场草地的栖息地选择,发现短耳鸮并没有选择草高和密集的区域作为栖息场所,而高20cm左右的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丛是短耳最喜欢栖息的场所。  相似文献   

11.
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消化系统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红星  王艳梅  余燕 《四川动物》2005,24(2):181-183
本文对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的消化系统形态学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解剖与观察。结果表明:纵纹腹小鹗舌根表面具有尖端指向后方的栉状突,可防止食物的滑脱;无嗉囊,食管相对比较宽阔,且粘膜褶发达;肌胃的结构适于其食肉特性,壁薄,内有粘膜褶,伸缩性较大,其作用除消化外,尚有储食功能;小肠发达;具两条末端膨大的盲肠。文中还与部分鸟类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对6种猛禽(普通鵟Buteo buteo、毛脚鵟B.lagopus、红隼Falco tinnunculus、长耳鸮Asio otus、短耳鸮A.flammeus和鸮Bubo bubo)的消化系统形态结构进行了解剖测量和比较,以了解鸟类消化系统形态结构与食性的关系.结果显示,长耳鸮的消化管最长,是体长的2.08倍;鸮的消...  相似文献   

13.
14.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as a model sys-tem,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for 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d evolutionary analysis[1]. With the ad-vances in DNA sequencing technology, more andmore researchers prefer to use complete mitochondrialgenome for phylogenetic analysis[2—4]. Since the com-plete sequencing of human mtDNA in 1981 (Andersonet al., 1981)[5], 342 vertebrate mitochondrial genomeshave so far been sequenced. Up to now the completesequences of 29 avian mitochondrial genomes h…  相似文献   

15.
鸮形目4种鸟类线粒体调控区全序列的测定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冰  马飞  孙毅  李庆伟 《遗传学报》2006,33(11):965-974
利用Long-PCR和Primer Walking的方法对鸮形目的短耳鸮、长耳鸮、纵纹腹小鸮、灰林鸮4种鸟类的线粒体调控区进行了全序列测定。结果表明:短耳鸮的调控区跃度为3290bp;长耳鸮为2848bp;纵纹腹小鸮为2444bp;灰林鸮为1771bp。短耳鸮的调控区长度是4种鸮中最大的,并且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鸟类线粒体调控区。这4种鸮类调控区的基本结构和其他鸟类相似,按照碱基变化速率的不同可以分为3个区:碱基变化速率较快的外围区域Ⅰ、Ⅲ和保守的中间区域Ⅱ。这4种鸟类调控区的3’端均存在大量的串联重复序列,短耳鸮为126bp单元重复7次和78bp单元重复14次;长耳鸮为127bp单元重复8次和78bp单几重复6次;纵纹腹小鸮有3个重复单元,分别为89bp单元重复3次、77bp单元重复4次和71bp单元重复6次;灰林鸮仅有1个单元的串联重复为78bp重复5次。调控区中串联重复序列可能是由链的滑动错配产生,另外这些重复序列都能形成热力学稳定的多重茎环二级结构,而且在重复序列中还发现一些保守基序,这说明重复序列可能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影响调控区的调重控功能从而影响线粒体基因组的复制和转录。  相似文献   

16.
黄喉拟水龟消化道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黄喉拟水龟消化道的组织结构.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HE染色方法对黄喉拟水龟的消化道进行观察.除了口咽腔以外,消化道的管壁是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和外膜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区别在于粘膜层,食道和大肠的是复层柱状上皮,胃和小肠的是单层柱状上皮.黄喉拟水龟的舌桔红色,不能伸缩;食管中无食管腺,扩张性强;胃呈囊状,有大量胃腺,腔面皱襞较多;小肠较长,是消化的主要场所,表面有大量的绒毛,在绒毛中可见肠腺;大肠无绒毛,也存在皱襞.  相似文献   

17.
东方铃蟾消化道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东方铃蟾的消化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大肠。消化道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构成。食道、胃和肠均为单层柱状上皮。胃和十二指肠的粘膜皱褶最丰富。食道腺为复泡状腺,胃腺属于单管状腺,肠的各段无多细胞腺体,但空肠和大肠有丰富的杯状细胞。肌层均为平滑肌,内层环肌较厚,外侧纵肌较薄,其中大肠的外侧纵肌最发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