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es,AIV)给人类健康已带来严重威胁,而实验室快速、准确的诊断技术对禽流感的预防、控制及应急反应决策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这使其成为了研究热点并取得了巨大进步。就禽流感的实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从病毒分离、免疫学诊断及分子诊断3个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ELISA技术在禽流感诊断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禽流感(AI)是目前禽类流行的主要疫病之一,给养禽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危害。由于禽流感病毒血清型众多,致病疫情多样,因此,适时的检测和早期快速诊断是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前提条件。ELISA方法以其特异、灵敏、快速、简便,可迅速检测大量样品,使用仪器设备少,利于基层操作等优点成为AI流行病学普查及早期快速诊断的最实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主要介绍了PCR、RT-PCR、基因芯片、基因重组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禽流感诊断与预防上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科研快讯     
禽流感在人类之间传染力方面的研究取得进展physorg.com网站2007年7月25日报道:最近数年间爆发的传染病例如SARS和H5N1禽流感等显示,动物性病原体能获得在人类之间传播的能力。因此,监控这些动物性病原体在人类之间的传染力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控制就变得非常重要。在发表于刊物《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上的文章中,来自荷兰和英国的作者利用来自一个小型研究的数据评估了H5N1禽流感在人类日常接触中的传播能力,这一小型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及表观遗传学是广受关注的生物医学领域。《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Life Sciences)在2009年连续发表了两个专题,对两个研究领域的现状及发展态势,特别是当前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了综合评述。表观遗传学专题包括三个论题:a. 迄今对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甲基化的认识和了解,重点论述了组蛋白的甲基标记及去甲基化酶对组蛋白甲基化的动力学调控;b. miRNA的生物发生及其在转录后基因沉默的功能作用;c. 植物中RNA指导的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禽流感病毒专题重点综合评述了高致病性人H5N1禽流感病毒研究领域的现状及其挑战,包括流行病学,疾病控制及病毒作用机理。有5篇评述全面总结了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感染,特别是人患禽流感,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发现及处置全过程,包括疫情沿起和传播,临床诊断,病毒特性,以及政府和公共卫生机构的政策和措施,为有效预防今后可能再度发生类似的疫情提供了可贵的实际经验。该专题还包括了4篇述评和研究论文,对病毒种间传播的宿主原因及感染人的分子病理学,流感病毒核蛋白(NP)的三维结构及其与RNA的相互作用,以及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A亚基的三维结构与功能,进行了深度解析,并讨论了基于结构的抗流感药物研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禽流感病毒是人类致病性病毒,其变异性强、传播速度快、病亡率高,严重威胁了人民健康和国民经济。目前全球对禽流感疫情防控的前提和关键是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控制。因此研发敏感、快速、特异、能进行高通量样品检测的禽流感病毒检测技术,使人类能在更短时间内监测、检测禽流感病毒的病原感染情况,对禽流感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类传染病,能够引发从呼吸系统病变到全身性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禽流感病毒的传播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同时对人类健康也造成威胁。研究表明,禽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NS1通过与宿主细胞内多种蛋白相互作用影响了病毒的感染进程,人核仁磷酸化蛋白即是其中之一,该蛋白参与核仁组装、细胞生长发育及肿瘤发生等过程,还能与禽流感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1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禽流感病毒感染过程。本文对NOLC1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如何影响禽流感病毒的感染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刘影  吴兴元  李鹏  肖池伟 《生态学报》2018,38(14):5255-5269
禽流感是危害公共健康、社会经济和政治稳定重要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禽流感引发的区域生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学界关注。为此,有必要从禽流感发生风险的角度来开展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根据1996—2017年发表的禽流感发生风险与生态安全评价英文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综合分析了禽流感与生态安全评价的最新研究进展。在阐述禽流感发生风险与生态安全评价关系基础上,结合生态安全评价理论框架,从数据来源、适用范围、优缺点等方面分别对禽流感发生风险评估方法以及基于禽流感发生风险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对比与总结。综述表明:禽流感发生风险对生物物种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已经严重影响到区域生态安全,其引发的公共卫生危机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是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禽流感发生风险视角评价区域生态安全具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并迫切需要加强相关模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目前,禽流感研究主要以病毒学、流行病学为主,与生态安全领域结合研究较为缺乏,在生态安全评价中有关禽流感发生风险内容的研究基本被忽视。既可为深入揭示禽流感发生与传播的动力学机制与防控和监测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亦可为未来开展基于禽流感发生风险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禽流感病毒株Ck/HK/Yu22/02(H5N1)作为免疫原,利用常规杂交瘤技术和血凝抑制试验法成功地筛选出6株稳定分泌抗高致病性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的单克隆抗体(单抗),分别命名为2F2、3C8、3FC1、7C6、10HD4和13G4.经血凝抑制试验法分析,结果发现这6株单抗具有特异性高、反应性强、识别谱宽且互补等特点.基于单抗2F2,初步建立了三种H5N1病毒诊断方法,经评估证实均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由此说明,研究制备的抗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单抗可适用于H5N1病毒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始发于2013年3月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给我国卫生、农业与经济带来了严峻而巨大的挑战,尽管目前疫情已经得到初步控制,但随后出现的散发病例提示H7N9卷土重来的势头已现端倪.对于H7N9禽流感,目前仍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基于此,本文将对目前H7N9禽流感的流行发展势态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目前未知、但亟待解决的关键论题和研究方向,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11.
野禽(主要是雁形目和鸻形目)被认为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北美和欧洲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陆续开展野禽禽流感病毒的监测。研究发现从野鸭和滨鸟及鸥类能分离到所有HA和NA亚型的禽流感病毒,而且野禽中禽流感病毒与家禽和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疫情密切相关。因而野禽禽流感病毒对家禽养殖业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将从禽流感病毒在野禽、家禽和人群中的传播、全球野禽禽流感病毒监测的主要结果以及监测方法、采样类型和检测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野禽禽流感病毒的生态分布和流行规律,从而使我们更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禽流感,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流感大流行。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我国在禽流感防控研究方面的现状和趋势,挖掘研究热点,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incoPat数据库,从文献计量视角通过3个分析维度(影响分析、主题分析、知识扩散分析)对我国禽流感病毒防控研究态势及热点进行分析。选取1个国内OIE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以及3个与OIE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中类似规模、相似学科的国际顶尖科研团队作为对标团队,通过定标比超分析揭示我国禽流感防控研究态势及热点。结果表明:(1)在影响分析维度,我国的禽流感防控研究整体上已列入国际前列,相关高水平研究内容具备一定领域前沿性。我国高被引论文数量较多,在论文增长率上有优势;专利被引频次表现优异,但专利强度表现不足;(2)在主题分析维度,我国主要研究与研发热点涉及"诊"和"防"两类。研究内容主要围绕结合基因编辑技术、分子流行病学等研究禽流感病毒性状、传播发病机制等研究内容;研发内容主要围绕动物流感制剂制作、疫苗株研发制备、蛋白芯片制备检测等技术有研发;(3)在知识扩散分析维度,我国在禽流感流行病学及传播机制方面的研究对H5和H7相关病原学等有一定引领性。在疫苗研制方面,我国的H7亚型疫苗相关研究有一定引领性。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来,因禽流感病毒感染而死亡的患者逐年增多,人禽流感在世界各地的流行已给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地防止该病毒在全世界大规模流行,研究者开始重视对禽流感病原学特性、临床症状、传播途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等进行研究与总结。我们针对人禽流感的研究进展及其预防与控制措施做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4.
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在迁徙鸟类中的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不仅对养禽业造成了沉重打击,而且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今年五月初在我国青海湖发生了斑头雁、棕头鸥等品种候鸟的成批死亡,我校刘金华教授等前往发生地进行了临床诊断,提出了控制措施和建议。采集样品紧急运送回实验室后,经过血清抗体检测、病毒分离与鉴定和组织病理学等研究工作,确诊了候鸟的发病与死亡系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由于候鸟发生禽流感而造成大批死亡尚属首次,因此对病毒的特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其血凝素基裂解位点为PQKKKRR/G,符合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病毒PB2基因的第6…  相似文献   

15.
血凝素(HA)是位于流感病毒囊膜表面的一种Ⅰ型跨膜糖蛋白,是流感病毒结合宿主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病毒入胞的关键分子,也是中和抗体以及疫苗研制的重要靶标.HA表面糖基化与病毒毒力、感染宿主范围等密切相关,且其表面糖链变化会影响其结构与功能.然而目前关于流感病毒HA糖基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糖基化位点上,而对于HA上详细的糖链结构知之甚少.本文应用禽流感病毒特异识别的唾液酸糖链(SAα2-3Gal)受体,制备特异的糖链磁性微粒复合物,进而从H7N2禽流感病毒中分离纯化HA,并采用SDS-PAGE及质谱技术进行鉴定.确定提取物系HA后,进一步利用凝集素芯片联合质谱技术研究禽流感病毒H7N2的HA表面糖型,结果显示H7N2禽流感病毒HA表面主要含有岩藻糖、半乳糖、N-乙酰半乳糖胺、甘露糖、N-乙酰葡糖胺等糖链结构,共获得16个糖链结构较为准确的寡糖,这些糖链可能与HA生物学功能相关.本研究有助于揭示禽流感病毒感染宿主的糖链作用机制,有助于设计制备针对HA相关的糖链疫苗.  相似文献   

16.
《生命科学》2005,17(6):554-554
2005年11月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生科院)召开紧急科研会议,确定由院领导牵头,组织所属8个研究所相关学科的优势力量,从药物研发、快速诊断与疫苗研发、食品安全等三大主攻方向进行抗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科研联合攻关。对此,科研人员将通过大规模的联合研究,探索致病机理,开发相关新药,寻找人类对抗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疫苗。  相似文献   

17.
H5N1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造成了大量禽类的死亡,并且有越来越多人感染病例的发生。在本文中,我们利用PubMed数据库检索H5N1禽流感相关文献,并筛选出SCI文献进行文献数量的年度变化、国家(地区)分布、主要研究机构等方面的统计分析,以此探讨禽流感文献的分布规律和禽流感研究现状与趋势,为我国的H5N1禽流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染性强、致死率高,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命。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且经济的方法,然而H5N1毒株难以培养收集、疫苗不适用于老人与儿童,且接种繁复,因此人用H5N1禽流感疫苗的制备研究一直是研究热点。从临床研究及应用的角度概述人用H5N1禽流感疫苗的研究现状,着重分析疫苗类型特征、临床试验数据及审批应用情况,为人用禽流感疫苗的研究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9.
邢明伟  马建章 《四川动物》2007,26(3):581-583
禽流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遍布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不仅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已可直接传染给人,威胁人类公共卫生安全。众所周知,流感病毒(AIV)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在鸭、鹅等水禽,而水禽不仅是AIV的巨大贮存库和传染源,其本身也对AIV高度易感,可自然感染HPAIV,发病并死亡。随着禽流感威胁的不断升级,水禽流感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从水禽流感的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学意义,以及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作扼要综述,并对水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深圳首例疑似人禽流感病人的标本,进行了RT-PCR、Real-time PCR检测及病毒分离培养、血清中和试验、抗原比检测及发病早期不同病程多份标本的病毒载量分析;对分离物进行了HA基因、NA基因及M基因的核酸检测.结果表明:患者气管吸出物的H5N1亚型和A型流感病毒的特异核酸均呈阳性,并通过细胞培养分离到禽流感病毒A/Guangdong/2/06(H5N1)株.气管吸取物病毒载量随着病程延长逐渐减少,而血清中和抗体水平逐渐上升达到1∶160之后又缓缓下降.A/Guangdong/2/06株8个片段的核苷酸序列显示,其与2005~2006年中国南部的禽流感分离株高度同源,与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分离到的禽流感分离株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