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新疆的粘菌,过去仅知8种,且无一为绒泡菌。本文第一作者于1994年在新疆进行了粘菌资源调查,在随后的研究中共明确了50多个种,有10种为绒泡菌,其中的几个种,如垂头绒泡菌Physarumnutans(Bull.)Pers.是常见和广布的,但也有几种是特殊的和稀有的。本文报告了5种绒泡菌:橙红绒泡菌P.aurantiacum S.L.Chen,Y.LietH.Z.Li和侧扁绒泡菌P.loratumS.L.ChenY.Li etH.Z.Li是新种,黄白绒泡菌P.albescensEllisexT.Macbr.和团聚绒泡菌P.conglomeratum(Fr.)Rostaf.是中国新记录种,已知种黄绿绒泡菌P.virescensDitmar显然少见,国内此前仅知分布于福建。橙红绒泡菌P.aurantiacumS.L.Chen,Y.LietH.Z.Li的孢丝近似钙丝菌状,由或大或小的石灰结将许多细短的孢丝线联成致密的白色网体,这使其被归入绒泡菌属,并与同属其它种相区分;侧扁绒泡菌P.loratumS.L.Chen,Y.LietH.Z.Li的联囊体虽发达而侧扁,但顶部无预成开裂线,在相似种中也易识别。本文对这两个新种  相似文献   

2.
关于新疆的粘菌,过去仅知8种,且无一为绒泡菌。本文第一作者于1994年在新疆进行了粘菌资源调查,在随后的研究中共明确了50多个种,有10种为绒泡菌,其中的几个种,如垂头绒泡菌Physarumnutans(Bull.)Pers.是常见和广布的,但也有几种是特殊的和稀有的。本文报告了5种绒泡菌:橙红绒泡菌P.aurantiacum S.L.Chen,Y.LietH.Z.Li和侧扁绒泡菌P.loratumS.L.ChenY.Li etH.Z.Li是新种,黄白绒泡菌P.albescensEllisexT.Macbr.和团聚绒泡菌P.conglomeratum(Fr.)Rostaf.是中国新记录种,已知种黄绿绒泡菌P.virescensDitmar显然少见,国内此前仅知分布于福建。橙红绒泡菌P.aurantiacumS.L.Chen,Y.LietH.Z.Li的孢丝近似钙丝菌状,由或大或小的石灰结将许多细短的孢丝线联成致密的白色网体,这使其被归入绒泡菌属,并与同属其它种相区分;侧扁绒泡菌P.loratumS.L.Chen,Y.LietH.Z.Li的联囊体虽发达而侧扁,但顶部无预成开裂线,在相似种中也易识别。本文对这两个新种  相似文献   

3.
陈双林  李玉 《菌物系统》2000,19(3):328-335
在前两篇关于中国绒泡粘菌属分类的研究论文中,已经报道了见于东北和新疆的新种和新记录种,本文报告的是散见于河南、山东、福建、陕西、广西和四川六个省的六个种,金色绒泡菌和紫绒泡菌是中国新记录种,另外四种为新种。膜壁绒泡菌Physarum badhamioides以囊被上石灰质稀散及孢丝宽扁、少石灰质而有别与其它绒泡菌;迷乱绒泡菌P.confusum则因易与绿绒泡菌P.viride和垂头绒泡菌P.nut  相似文献   

4.
陈双林  李玉 《菌物系统》1998,17(4):289-293
在近年来对中国绒泡菌粘菌的分类学研究中,观察到许多不寻常和有趣的标本,其中一些与目前已知的绒泡菌均不吻合,形态学研究表明它们是新种。本文报告了3个产自我国东北的绒泡菌属新种,它们是:产自吉林省的环柄绒泡菌Physarumannulipes和青灰绒泡菌Physarumcaesium及产自内蒙古自治区的木生绒泡菌Physarumxylophilun。环柄绒泡菌的孢囊柄具有环带,较为特殊;青灰包菌的囊被  相似文献   

5.
在近年来对中国绒泡菌属粘菌的分类学研究中,观察到许多不寻常和有趣的标本,其中一些与目前已知的绒泡菌均不吻合,形态学研究表明它们是新种。本文报告了3个产自我国东北的绒泡菌属新种,它们是:产自吉林省的环柄绒泡菌Physarumannulipes和青灰绒泡菌Physarumcaesium及产自内蒙古自治区的木生绒泡菌Physarumxylophilum。环柄绒泡菌的孢囊柄具有环带,较为特殊;青灰绒泡菌的囊被有一粉状物质层,但其中的钙含量远低于其它大多数绒泡菌;木生绒泡菌的球形白色的孢囊有柄、群生、直立,具纵皱的柄褐色而不透明,囊基盘状,石灰结较小、多角形或伸长,孢子匀生小疣但一侧色浅。文中对它们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和讨论,并附有扫描电镜下的特征照片,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6.
陈双林  李玉 《菌物学报》2000,19(3):328-335
在前两篇关于中国绒泡粘菌属分类的研究论文中,已经报道了见于东北和新疆的新种和新记录种,本文报告的是散见于河南、山东、福建、陕西、广西和四川六个省区的六个种,金色绒泡菌和紫绒泡菌是中国新记录种,另外四种为新种。膜壁绒泡菌Physarumbadhamioides以囊被上石灰质稀散及孢丝宽扁、少石灰质而有别与其它绒泡菌;迷乱绒泡菌P.confusum则因易与绿绒泡菌P.viride和垂头绒泡菌P.nutans混淆而得名,但以散生的孢囊具短柄、石灰结与囊被同为灰绿色等特征显著不同于后者;畸形绒泡菌P.deformans具有显然不规则的孢囊、炳和孢子,易与其它绒泡菌相区分;草生绒泡菌P.herbaticum发生于活草叶上,淡绿色的联囊体发达,石灰结之间的连线细长而明确,使其与相近的绒泡菌明显可分。所有研究标本都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7.
在近年来对中国绒泡菌属粘菌的分类学研究中,观察到许多不寻常和有趣的标本,其中一些与目前已知的绒泡菌均不吻合,形态学研究表明它们是新种。本文报告了3个产自我国东北的绒泡菌属新种,它们是:产自吉林省的环柄绒泡菌Physarum annulipes和青灰绒泡菌Physarum caesium及产自内蒙古自治区的木生绒泡菌Physarum xylophilum。环柄绒泡菌的孢囊柄具有环带,较为特殊;青灰绒泡菌的囊被有一粉状物质层,但其中的钙含量远低于其它大多数绒泡菌;木生绒泡菌的球形白色的孢囊有柄、群生、直立,具纵皱的柄褐色而不透明,囊基盘状,石灰结较小、多角形或伸长,孢子匀生小疣但一侧色浅。文中对它们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和讨论,并附有扫描电镜下的特征照片,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8.
大青沟自然保护区粘菌种类札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报道内蒙古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粘菌22 种, 它们分别属于无丝菌目、团网菌目、绒泡菌目和发网菌目。其中, 小筛菌、孔膜菌、卵圆绒泡菌、全白绒泡菌、弧线亮皮菌、白柄菌和球形白柄菌等7 种为内蒙古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9.
首次报道内蒙古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粘菌22种,它们分别属于无菌丝菌目、团网菌目、绒泡菌目和发网菌目。其中、小筛菌、孔膜菌、卵圆绒泡菌,全白绒泡菌、弧线亮皮菌、白柄菌和球形白柄菌等7种为内蒙古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0.
细弱绒泡菌的培养及个体发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朴  王琦 《菌物研究》2006,4(3):27-30
通过对细弱绒泡菌(Physarum tenerumRex)基物培养和有饲培养的研究,得到了细弱绒泡菌的子实体,观察到细弱绒泡菌个体发育各形态的变化过程,比较了基物培养和有饲培养所得到的子实体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王琦  白金铠 《菌物系统》2000,19(2):161-164
本文研究了中国盖碗菌属10种粘菌,其中1个为国内新记录种:四方盖碗菌Perichaena quadrata;2个为新种:片丝盖碗菌Perchaena frustrifilaris sp.nov.;灰盖碗菌Perichaena griseasp.nov,增补了一些种的超微结构特征;增添了新分布区;讨论了种与种之间的关系。新种有拉丁文描述及扫描电镜照片,模式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JUA  相似文献   

12.
陶伟  王娜  闫淑珍  陈双林 《菌物学报》2016,35(2):138-146
本文应用悬滴培养、燕麦-琼脂培养等方法及显微成像技术对绒泡菌科Physaraceae 4种黏菌(黄头绒泡菌Physarum flavicomum、淡黄绒泡菌Physarum melleum、垂头绒泡菌Physarum album、针箍菌Physarella oblonga)的个体发育特征进行比较研究,首次实现了垂头绒泡菌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完整生活循环。4种黏菌孢子萌发均为V-型开裂,但萌发时间有所不同,黄头绒泡菌萌发所需时间最短,仅需5h,而针箍菌萌发所需时间最长,需要2d;针箍菌和淡黄绒泡菌形成的黏变形体均可转变为游动胞,而相同条件下黄头绒泡菌和垂头绒泡菌并未有游动胞形成;4种黏菌原生质团的生长速率不同,在光照刺激下针箍菌、淡黄绒泡菌、黄头绒泡菌和垂头绒泡菌的原生质团分别经过2-3d、2-3d、7d和13d,发育成子实体;完成孢子到孢子的整个生活史,针箍菌和淡黄绒泡菌需要25-30d,黄头绒泡菌和垂头绒泡菌需要40-45d。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报告了凉水自然保护区粘菌7科15属35种.3属:筛菌属Cribraria、筒菌属Tubifera及亮皮菌属Lamproderma为黑龙江省新记录属,18种为黑龙江省新记录种,其中红筛菌Cribrariaelegans是中国新记录种,并作了形态描述;同时讨论了该地区有关属种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rDNA ITS序列对绒泡菌目黏菌系统发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倩  闫淑珍  陈双林 《菌物学报》2015,34(3):424-433
绒泡菌目Physarida是黏菌纲Myxogastria最大的一个目,对其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一直是根据形态特征。为了从分子水平探讨绒泡菌目乃至黏菌纲的系统发育关系,以黏菌r DNA ITS通用引物对绒泡菌目5属8种黏菌的r DNA ITS进行扩增和测序,结合Gen Bank中已有的黏菌r DNA ITS序列,利用贝叶斯推断法(Bayesian inference,BI)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绒泡菌目不同物种的r DNA ITS区在碱基组成和长度上差异明显,长度为777–1 445bp,G+C mol%在53.4%–61.9%之间。绒泡菌目与发网菌目Stemonitida聚类为两个明显的分支,在绒泡菌目分支上,绒泡菌科Physaraceae和钙皮菌科Didymiaceae各聚为一支,支持了形态学上以孢丝是否具有石灰质为依据区分这两个科的观点。由多份不同地理来源的鳞钙皮菌Didymium squamulosum材料组成的钙皮菌科又形成3个分支,证实了这个形态种是由地域来源广泛、繁殖亲和性各异和遗传变异较大的不同生物种组成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15.
袁自清  赵震宇 《真菌学报》1994,13(3):173-177
本文报道了新疆腔菌纲座囊菌目刺球座属(Lasiobotrys)、穴壳属(Dothiora)和普氏腔孢属(Plowrightia)的六种子囊菌,即:忍冬刺球座菌(L.lonicerae)、花揪穴壳菌(D.sorbi)及其无性阶段花揪疡壳孢(Dothichiza sorbi)、茶Biao子普氏腔孢菌(P.ribesia)、小檗普氏腔孢菌(P.berberidis)、沙棘普氏腔孢菌(P.hippopha  相似文献   

16.
史立平  李玉 《菌物学报》2007,26(2):211-216
利用燕麦-琼脂培养、基物培养及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细弱绒泡菌的个体发育过程,在燕麦琼脂培养基上完成了从孢子到孢子的生活史。结果表明,细弱绒泡菌生活史包括单核的黏变形体或游动胞、多核的营养体原质团以及孢子形成阶段。孢子球形,表面具细小疣点。孢子萌发为裂式,释放1黏变形体。黏变形体行变形运动,在有水的条件下,可转变为游动胞。成熟原质团橘黄色。原质团类型为显型,具有扇形网络状菌脉。成熟原质团可形成多个孢囊。琼脂培养基上获得的细弱绒泡菌孢子与野生型相似,并具有可育性。  相似文献   

17.
陈双林  李玉 《菌物研究》2009,7(3):135-141
为了澄清黏菌纲绒泡菌属Physarum种级分类上存在的一些混乱,以便进一步澄清该属内分类单元的系统演化关系,对绒泡菌属81个种进行了比较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属可划分成5组(section)。给出了绒泡菌属分组的检索表,并明确了每组所含的物种,通过分组对绒泡黏菌属下分类等级进行了新安排。  相似文献   

18.
王琦  李玉 《植物研究》1994,14(3):251-254
本文首次报告了凉水自然保护区粘菌7科15属35种。3属:筛菌属Cribraria,筒菌属Tubifera及亮皮菌属Lamproderma为黑龙江省新记录属,18种为黑龙江省新记录种,其中红筛菌Cribraria elegans是中国新记录种,并作了形态描述;同时讨论了该地区有关属种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的粘菌:Ⅱ.半网菌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琦  李玉 《植物研究》1995,15(4):444-446
本文报告了半网菌属粘菌一新种,即异孢半网菌HemitrichiaheterosporaQ.WangetY.Li.附有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照片。模式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报告了采自湖南省张家界的粘菌12种,其中有中国新记录种1个,即:小孢团网菌AreyriaassamicaAgngihothrudu;另有6种为湖南省的新记录种,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