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勃  樊美珍 《菌物系统》1998,17(3):193-194,198
本文报道采自贵州的中国新记录属层束梗孢属Hymenostilbe一新种刺孢层束梗孢(Hymenostilbespiculatasp.nov.Huan,FanetLi)该种寄生于蜘蛛,产孢细胞子实层状复被于孢梗束上,无瘤,多点芽茁产孢,分生孢子单生,光滑或具细刺,5.6~6.6×1.3~2.7μm。  相似文献   

2.
采自大别山的两种刺束梗孢,其中长孢刺束梗孢(Akanthomyceslongisporus)为新种,有拉丁文描述和图版。本种孢梗束多,密集,棕褐色,棒状。产孢结构和纤细刺束梗孢(A.gracilis相似,瓶梗以密集的子实层状被覆孢梗束。分生孢子多单细胞,少数双细胞,纺锤形至柱形,8.8~14.8×2.0~3.0μm。新几内亚刺束梗孢的标本同时并存刺状和棒状的孢梗束,这支持Samson将虫束梗孢属视为刺束梗孢属异名的观点。标本保存于安徽农业大学虫生真菌室(RCEF)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采自贵州的中国新记录属层束梗孢属Hymenostilbe一新种刺孢层束梗孢(Hymenostilbespiculatasp.nov.Huan,FanetLi)。该种寄生于蜘蛛,产孢细胞子实层状复被于孢梗束上,无瘤,多点芽菌产孢。分生孢子单生,光滑或具细刺,56~6.6×1.3~2.7μm。  相似文献   

4.
寡孢节丛孢菌对羊捻转血矛线虫幼虫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5株寡孢菌在体外对羊捻转血矛线虫第3期幼虫的捕食效果。结果表明:5株寡孢节丛孢菌对捻转血矛线虫幼虫的捕获率分别为88.65%、79.00%、74.72%、87.09%、80.91%,具有较高的捕杀线虫效果。寡孢节丛孢菌对捻转血矛线虫的作用方式主要是通过在线虫周围形成捕食菌网。  相似文献   

5.
环链棒束孢菌株培养特征、致病性及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一种对小菜蛾有高致病力的杀虫真菌,对来自不同地域的环链棒束孢菌株的培养特征尤其是孢梗束形成、对小菜蛾的致病性和基于5.8S-ITS nrDNA构建的系统发育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的培养性状可分为3个类型:孢梗束浓密型、孢梗束稀疏型和不产孢梗束型。孢梗束浓密型对小菜蛾的致病性最高,平均达到88.9%,其中XS.1菌株,对小菜蛾幼虫的致死率达到98%;孢梗束稀疏型次之,为68.4%;不产孢梗束型最差,仅35%。系统发育聚类树分析表明,在环链棒束孢菌株中,致病性较高的菌株,如XS.1,XS.2和SL.7等聚在一亚分支内,致病性低的菌株8.02和468.10聚在一起;不产孢梗束的两个菌株8.02和468.10聚在一个亚支。这些结果表明环链棒束孢菌株间具有明显的种内遗传变异性。孢梗束形成与小菜蛾的致病死亡率有相关性。孢梗束的形成可作为高致病性菌株选择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菌物系统》2000,19(2):172-174
  相似文献   

7.
烟粉虱(Bemisiatabaci)是世界性分布且危害严重的蔬菜花卉害虫.由于烟粉虱的抗药性及传统化学药剂施用潜在的负面影响,利用病原微生物、天敌昆虫等开展烟粉虱的生物防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之一.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分析了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GZQ-1菌株和玫烟色棒束孢(Isariafumosorosea)YMS01菌株对烟粉虱(MEAM1隐种)不同虫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2种棒束孢昆虫病原真菌均能侵染烟粉虱各个龄期,且随着孢子浓度的升高,烟粉虱的死亡率不断上升;在1×108孢子/mL时,2株棒束孢对烟粉虱2龄若虫的感染致死率分别达到92.68%和78.12%;此外,2株棒束孢菌株对2龄若虫的致病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0.421x-1.665,y=0.33x-1.646, LC50值分别为9.01×103孢子/mL和9.74×104孢子/mL, LT50为3.05 d和4.56 d.综上所述,本研究所评价的2株棒束孢均对烟粉虱有较高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8.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因异物飞入左眼导致红、痛、视物不清6d,于2007年9月17日就诊。6d前患者在驾驶摩托车时异物飞入左眼,当时即自觉疼痛,第2d症状加重,自用眼药水(药名不详)效果不佳,6d后因症状加重并视物不清到我院就医。发病以来,患者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无异常。既往体健,无眼科病史。专科体查:右眼视力1.2,左眼视力0.4;眼压正常;泪道冲洗通畅;左眼睑痉挛( );角膜颞侧旁中央区灰白色圆形溃疡灶,直径3mm,表面黏附坏死物,边界不清;周角膜边基质层水肿,未见明显卫星灶;角膜内皮层沉着物(-);前房深,炎性反应( );瞳孔圆,直径2…  相似文献   

9.
分析检测蝉棒束孢菌株BAI0101在培植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孢梗束的转化率和孢梗束中多糖、虫草酸、腺苷和N 6-(2-羟乙基)腺苷含量的变化规律,对配伍的孢梗束复方辅助改善睡眠功能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从培植18d起,孢梗束的转化率呈现上升趋势,在培植30d左右,有保持稳定趋势;孢梗束中的多糖、虫草酸和腺苷含量均随着培植时间的延长呈现增高趋势,均在22-24d达到最高值,其后开始呈现降低趋势,而孢梗束中的N 6-(2-羟乙基)腺苷含量随着培植时间的延长呈现降低趋势,在24-26d左右达到最低值,其后呈现上升趋势,在培植至36d左右达到含量的最高值并保持稳定;对利用该菌株培植的孢梗束,经中药配伍组成的保健品小复方进行了辅助改善睡眠保健功能的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该复方有明显促进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作用,能明显降低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潜伏期,且无直接睡眠作用,不影响戊巴比妥致小鼠睡眠时间,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判定该复方具有辅助改善睡眠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0.
虫壳属一新种大别山虫壳(Torrubieladabieshanensis)及其同时在蛛体上并存的无性型大别山球束梗孢(Gibeluladabieshanensis)。子囊壳表生至浅埋生,孔口黄色,子囊孢子弹射后呈波浪形弯曲。次生子囊孢子长柱形,9.4~15.1×0.7~1.2μm。孢梗束单个或两个,白色,在其2/3处仍有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长27~44μm,光滑。分生孢子纺锤形,3.2~4.0×1.1~1.8μm。具糙梗孢式的共无性型方式,分生孢子线形,11.0~20.0×0.7~1.1μm。列出了该属已知种的检索表,并分别命以中名  相似文献   

11.
王术荣  李玉 《菌物研究》2011,9(1):3-4,8
报道了在辽宁省丹东市白石砬子国家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的2个辽宁省新记录种,即虫草科(Cordycip-itaceae)的下垂虫草(Cordyceps nutans Pat.)和日本棒束孢(1sariajaponica Yusuda),并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和生境分布.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调查发现我国稀有但重要的虫生束梗孢类真菌。【方法】采用经典形态学及生态学特征对研究标本进行鉴定。【结果】在寄生鞘翅目昆虫的标本中,发现我国一拟多头束霉新记录种,金龟拟多头束霉Tilachlidiopsis scarabaei L.S.Olive,其形态特征为:寄主昆虫长约15 mm,宽4 mm。孢梗束下部深褐色,上部白色,长约36 mm,宽约1.8 mm,头状,可简单分枝。瓶梗锥形,少数棒状,顶端变细,长约19.4-25.9μm,宽1.1-2.2μm,在孢梗束的球状头部,呈栅栏状密集排列;在近头部的柄上瓶梗顶侧生于简单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大多椭圆形,(2.2-3.2)μm×(1.1-2.2)μm;近柱形,(4.3-5.4)μm×(1.1-2.2)μm;少数球形,1.1-2.2μm。【结论】经文献检索和鉴定,金龟拟多头束霉为我国报道的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4.
虫花菌(Isaria farinosa(Dicks)Fr.)发酵液经超滤浓缩、乙醇沉淀、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去杂蛋白后,又经Sephadex G-150纯化得到PG。PG经醋酸纤维膜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Sepharose 4B柱层析,证明是单一均匀的糖蛋白。PG的分子量为11.1万。PG的糖含量为92.35%、蛋白含量为7.61%。PG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含有D-甘露糖、D-半乳糖,其摩尔比是5.93:1。推测PG主要含α-型糖苷键。PG对小鼠实体瘤S-180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瘤率为22.2%。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国际通用的营养价值评价方法 FAO/WHO,对野生蝉花、蝉花液体发酵菌丝体、蝉花固体培养孢梗束和菌质的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显示,其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9.65%、25.30%、32.90%和16.17%。野生蝉花和蝉花液体发酵菌丝体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蝉花孢梗束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异亮氨酸,蝉花菌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赖氨酸。综合评价,蝉花孢梗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最高,蝉花菌质蛋白质的氨基酸平衡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林俨  刘玉军  汪婷  陈名君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12):4555-4563
【背景】粉棒束孢是自然环境中常见的一种昆虫病原真菌,全球广泛分布且寄主多样。然而,棒束孢属许多种形态学特征相似,仅根据经典形态学鉴定容易出现错乱现象。长期以来依据形态特征鉴定为粉棒束孢的菌株,其准确的分类地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争议。最近,该属起源被确定是多系发生的。【目的】明确粉棒束孢的分类沿革并探究先前被鉴定为粉棒束孢菌株的准确分类地位。【方法】选取6株先前被鉴定为粉棒束孢的菌株,对其进行经典形态观察,并扩增5个基因位点(nrSSU、nrLSU、TEF、RPB1和RPB2)的基因序列,进行多基因分子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通过查阅文献和实验研究,明确了粉棒束孢分类研究的历史沿革;供试的6株不同来源的菌株与粉棒束孢模式种亲缘关系较远,而与新成立的组合种Samsoniella hepiali完全一致。【结论】利用经典形态学特征和构建5个基因系统发育树,重新修订6株类棒束孢菌株的正确分类地位为Samsoniella hepiali。为该类昆虫病原真菌正确分类提供合理的方法,也为开发和利用该类菌株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温度、含水量、土壤微生物三个因素以探讨蝙蝠蛾幼虫生长过程中微生态环境对粉棒束孢(Isaria farinose)宿存及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棒束孢30℃保存6个月的宿存量降低至10~3个/g以下。随着保存温度降低,宿存量的下降速度变缓,粉棒束孢在-18℃保存1年后,宿存量仍基本维持在10~6个/g以上。粉棒束孢在低湿环境下(含水量35%)保存1年的宿存量维持在10~4个/g,含水量45%~65%,粉棒束孢宿存量会先增加后降低,降低的速度基本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加,1年后宿存量降低至10~3个/g以下。土壤微生物对粉棒束孢的宿存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野外高山草甸土壤中微生物显著抑制粉棒束孢萌发,不利于粉棒束孢的宿存,而室内饲养土壤由于幼虫排泄物、饲料腐殖质可能有利于粉棒束孢的宿存。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制定粉棒束孢防治方法,同时也为粉棒束孢作为生防菌的有效保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棒束孢菌Cordyceps sp.是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具有开发潜能。前期(通过生物毒力测定)筛选一株对斜纹夜蛾具有较高毒力蝉棒束孢SLGY-2菌株,为进一步提高其产孢活力,分别利用单因素方差法和中心组合设计配合响应面分析两种方法开展了本次研究。本研究以产孢量为指标,选择培养基营养成分含量、pH值、温度以及光照条件等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最佳产孢条件。结果表明:SLGY-2菌株在实际和模拟较为吻合,模型中最佳产孢条件为培养基营养成分含量为38.3 g、pH 6.55、温度25.21℃、光照18.04 h。在该培养条件下,产孢量达到5.70×10~8个/mL,可用于孢子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9.
姬小平  冯明光  应盛华 《菌物学报》2013,32(6):1012-1019
作为重要的丝孢类昆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因其易于生产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在害虫生防防治中受到广泛青睐。为初步探求孢子耐氧化力及其与孢子多糖含量的关系,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11株菌经胁迫后的残存指数随氧化剂H2O2浓度增加而减小。所有菌株的残存指数均能良好地与Logistic方程拟合,并计算出各菌株在氧化胁迫条件下的半致死浓度。结果显示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的耐氧化力强于球孢白僵菌。两种真菌的分生孢子耐氧力与各自多糖含量呈现良好线性正相关。培养基碳源成分和浓度变化可影响球孢白僵菌孢子耐氧化力,但耐氧化力与多糖含量依旧呈现线性正相关。由此可见,生防真菌分生孢子的耐氧化力的确与多糖积累有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培养条件的调节。研究结果有望为提高生防真菌孢子环境稳定性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蝉花孢梗束品质的影响和为生产中蝉花孢梗束选择合适的干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热泵干燥和冷冻干燥对蝉花孢梗束粉的外观、粒度、主要营养和功能成分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不同干燥处理得到的样品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热泵干燥能最好地保持样品的亮黄色色泽,蓝黄度b*为36.74,显著高于其他方式干燥样品,其次是微波干燥;但是这两种方式干燥的蝉花孢梗束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较低。自然干燥和冷冻干燥的样品感观较差,蓝黄度b*均小于28且二者差异不显著。热风干燥样品色泽仅次于微波干燥,含有较高蛋白质、总氨基酸和总糖,且其脂肪、麦角甾醇和甘露醇的含量最高,分别为4.15 g/100 g、8.65 mg/g和59.20 mg/g。总体考虑,热风干燥能较好地保持蝉花孢梗束的色泽、营养和功能成分,且技术成熟度高,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