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稗草的特性及防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稗草隶属于禾本科,稗属(Echinochloa),是世界上重点研究防除的一类恶性杂草。稗草原产欧洲和印度,分布于世界61个国家,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在松辽平原,水田稗草以杂草群落优势种或亚优势种群的竞争势大量夺取稻田中的环境资源,使水稻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而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乙草胺的微生物降解及其对防除稗草持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气相色谱法和生物测定法,研究了土壤中乙草胺的微生物降解及其对防除稗草持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样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当添加到土壤中的乙草胺浓度为125、25和5.0 mg·kg-1时,相同浓度的乙草胺在非灭菌土壤中的半衰期显著短于灭菌土壤,说明土壤微生物对乙草胺有明显的降解作用.三大主要菌群分离培养物降解实验与上述结果一致.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乙草胺在非灭菌土壤中防除稗草的持效期显著短于灭菌土壤,微生物的存在缩短了乙草胺在土壤中的滞留时间,从而降低了乙草胺防除稗草的持效性.  相似文献   

3.
入侵杂草薇甘菊的化学防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广东内伶仃岛选择薇甘菊危害较严重的地段,采用内吸传导型除草剂森草净进行了化学防除试验.持续两年半的试验结果表明,0.01~0.1g·m-2(有效成分)的森草净对样地薇甘菊有极好的杀灭效果.试验还表明,森草净对岛上的大多数木本、藤本和草本植物都较安全,对样地的物种多样性无不良影响.因此,森草净是防治薇甘菊的首选除草剂.  相似文献   

4.
稗草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Beav)是农业尤其是水田生产的一年生有害杂草。稗草在农田所摄取的水分和养料往往超过农作物所需要的量,如稗草所吸收的氮素要比水稻多45%,每穴水稻若夹有一株稗草可减产35.5%,夹有两株稗草可减产62%。稗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的种子在40℃左右的厩肥中可保持生活力达一个月。在淹水  相似文献   

5.
湿地恢复过程中,时常有外来种或本地杂草入侵。土壤种子库作为未来植被的潜在种源,对湿地恢复效果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在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恢复白鹤栖息地(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沼泽)为目的,进行了退化湿地的水文恢复;但退化湿地恢复2a后,一年生杂草长芒稗(Echinochloa caudata)在大部分区域成为建群种。以长芒稗入侵湿地和扁秆藨草自然湿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长芒稗和扁秆藨草的土壤种子库及生长结实特征。结果表明,在自然湿地扁秆藨草种子库规模是长芒稗的18.42倍,而在恢复湿地长芒稗种子库大小是扁秆藨草的5.04倍。与自然湿地相比,扁秆藨草种子库密度在入侵湿地明显减少,但仍保留了一定量具有活力的种子(664.32±105.98)粒/m~2,这与研究区扁秆藨草较高的种子生产力(9210.4±1513.4)粒/m~2及种子较强的浮力(FP50=39.7d)有关,说明扁秆藨草具备通过种子库或水传播恢复的潜力。长芒稗土壤种子库密度在入侵湿地高达(3345.9±520.3)粒/m~2,明显高于自然湿地种子库规模(P0.01),说明恢复湿地受长芒稗入侵影响严重,这与长芒稗较高的种子生产力(7621.4±376.25)粒/m~2及较弱的种子浮力(FP0=5d)有关,同时也表明长芒稗通过水传播扩散的能力较弱。另外,研究区长芒稗平均高度超过1m,且盖度较大,不仅阻碍扁秆藨草种子的水播,也降低了到达地表的光照水平,从而抑制扁秆藨草更新。因此,在莫莫格受长芒稗入侵湿地,于开花结实前收获长芒稗地上植物体及凋落物应是限制长芒稗扩展、同时促进扁秆藨草恢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长期进行除草剂药效试验可能会导致田间杂草种群发生适应性进化。本研究在安徽南陵县除草剂药效试验专用稻田中采集了1个稗草种群A,并以从常规稻田采集的3个稗草种群为对照,开展同质园栽培试验。结果表明: 与3个对照种群相比,A种群稗草植株的单株种子产量显著减少,种子千粒重显著增加,幼苗生长速率显著加快,结实分蘖数显著增多,生育期显著缩短;A种群稗草成株的株高、生物量及对除草剂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性均显著降低。A种群稗草幼苗3~4叶期时经五氟磺草胺推荐剂量2倍量(有效成分60 g·hm-2)处理后,其株高、生物量及成熟种子产量(平均每株1066粒)显著降低,而抽穗期、结实分蘖数、单个总状花序的种子数及种子千粒重无显著差异。因此,种子较重、生活史周期短、植株矮小、结实分蘖多及对除草剂五氟磺草胺具有抗药性,使得A种群稗草对稻作系统具有特异适应性,应防止此类种群扩散至常规稻田。  相似文献   

7.
尖角突脐孢菌与化学除草剂混用防治稻田稗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平板表面萌发法测定化学除草剂对尖角突脐孢菌菌株X27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在温室研究该菌分生孢子干粉与化学除草剂的相互作用,在田间评价其混剂的除稗效果.结果表明,二氯喹啉酸和苄嘧磺隆对分生孢子的萌发影响不明显,其它除草剂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温室条件下,菌X27干粉与二氯喹啉酸混用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与敌稗混用具有加成作用;在水田条件下,单用菌X27干粉防除稗草效果差,防效只有60%,而与低量的二氯喹啉酸混用,防效明显提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遗传背景一致的抗二氯喹啉酸型和敏感型稗草为供试材料,分析了经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预处理后,稗草种群间应对二氯喹啉酸胁迫的抗性水平及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外源MeJA处理可显著提高抗性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而对敏感稗草的抗性影响不显著。供试稗草间植株体内生长素(IAA)、脱落酸(ABA)、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的含量及其变化幅度存在显著差异。二氯喹啉酸处理显著增加了稗草ABA、SA和JA的含量,且敏感稗草ABA和JA含量升高幅度明显高于抗性稗草;外源MeJA预处理能显著增强二氯喹啉酸对稗草ABA和JA含量的诱导,且敏感稗草变化幅度较大。表明敏感稗草较快的激素变化不利于其应对除草剂胁迫,抗性稗草相对平缓的激素变化赋予了其对除草剂的适应性,且MeJA处理增强了其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稗草植株体内ABA和JA激素信号在其抵抗二氯喹啉酸胁迫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9.
(1) 敌稗、除草醚与灭草灵显著抑制稗草的蒸騰,其中以灭草灵的抑制作用最强,除草醚次之,敌稗第三。而对水稻来說,只有灭草灵有抑制作用,除草醚不十分明显,敌稗則促进蒸騰。 (2) 喷布敌稗、除草醚与灭草灵后,水稻幼苗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較小,而稗草的酶活性則急剧上升,其中以敌稗的强度与持續时間最高。 (3) 噴布植株时以敌稗的除稗效果最高,而除草醚与灭草灵由于具有一定殘效期,故宜作为土壤处理剂应用。 (4) 水稻对敌稗无自体解毒作用。全国不同地区稻田稗草对敌稗的反应沒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大狼耙草是危害生物多样性的一种恶性杂草。使用使它隆、二甲四氯、草甘膦3种除草剂对大狼耙草进行不同浓度、不同防治时期防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使它隆对大狼耙草平均致死率为92%,二甲四氯为85%,草甘膦为82%,但三者差异不显著;高、中、低3种浓度(使它隆分别为0.47、0.40、0.33g·L-1,二甲四氯分别为2.80、2.33、1.87g·L-1,草甘膦分别为5.18、3.89、2.59g·L-1)对大狼耙草致死率差异极显著,高浓度溶液防除效果较好;大狼耙草植株在幼苗期(植株高20cm)、生长盛期(植株高40cm)、花期(植株高60cm)3个防治时期致死率差异极显著,幼苗期防除效果理想。研究表明,在大狼耙草幼苗期使用0.47g·L-1浓度的使它隆防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态条件下华抗草78水稻对杂草的干扰控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不同水稻叶龄、水层深度、水稻密度和保水时间条件下水稻对杂草控制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化感特性的水稻品系华抗草78对稗草、鳢肠、异型莎草等杂草的抑制率显著优于无化感特性品种Lemont;华抗草78对0~1.5叶期稗草和0~0.3叶期异型莎草的控制效果优于1.5~2.4叶期稗草和0.8~2.0叶期异型莎草;移栽时叶龄与栽插密度互作有利于提高华抗草78对杂草的防效,并明显高于移栽时叶龄分别与水层深度和保水时间互作效应.适当提高水稻移栽时的叶龄、增加移栽密度可显著提高华抗草78对供试杂草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12.
2000~2003年连续4年研究了稻鸭共作条件下田间杂草群落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长期稻鸭共作条件下,田间杂草密度逐年降低,下降趋势符合阻滞模型y=k+a·ebx,模型参数b反映了杂草种群的下降速率。在稻田6种主要杂草中,水虱草(Fimbristylis miliaceae)、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种群数量降低较快,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次之,稗(Echinochloa crusgalli)最慢。稻鸭共作使稻田杂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持续降低,群落均匀度提高,群落相似性与稻鸭共作前相比逐年降低。说明稻鸭共作改变了田间杂草的群落结构,有利于限制杂草的发生危害。随着稻鸭共作的连年进行,对田间杂草的控制效果逐渐上升,4年后达99%以上。稻鸭共作是稻田替代化学除草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物、生态控草措施,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铅污染土壤中杂草对铅的吸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杂草对铅的吸收积累及铅污染土壤中杂草养分吸收和根系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的特点.结果表明,铅污染对杂草生长没有明显影响.铅主要富集在根系中,对某些杂草吸收养分有影响.苗期除了升马唐钾含量铅处理与对照之间有显著差异外,其它差异均不显著,说明苗期铅处理对鸡眼草、苦荬菜、升马唐和无芒稗吸收养分基本没有影响;成熟期铅处理中苦荬菜和升马唐的全磷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而无芒稗全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根系AMF的侵染特点是,无论是苗期还是成熟期。鸡眼草和升马唐根系的AMF侵染率变化不大;苦荬菜铅处理低于对照,苗期铅处理和对照的根系侵染率分别是45.52%和69.44%,成熟期分别是74.64%和82.21%;无芒稗铅处理根系的AMF侵染率显著高于对照,苗期铅处理和对照的根系侵染率分别是82.45%和59.19%,成熟期分别是91.36%和78.28%.  相似文献   

14.
水稻品种化感潜力的双重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初筛获得的7份水稻品种为材料,用特征次生物质标记法在HPLC上测定化感指数AI值并结合田间小区试验进行双重评价与筛选,得到3份既具高化感指数又具较高田间抗草活性的水稻化感品种(系),它们是:我国台湾品种I-Kung-Pao、Parahainakoru和大陆品种HB-1。它们对无芒稗根长抑制率分别达57%、64%、55%,均超过50%;其化感指数分别是0.61、0.56、0.59,均与美国化感潜力品种PI312777的化感指数0.59相近;结果表明,水稻品种I-Kung-Pao、Parahainakoru和HB-1是我国宝贵的化感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5.
研究意义浙江金华地处浙江中部,旱地面积有5.09×104ha,占耕地总面积的18%以上,棉花、大豆、甘薯等秋旱作物是该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几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中耕除草减少,草害问题日趋严重。化学除草是解决旱田草害的有效方法。但是,除草剂的长期...  相似文献   

16.
种植制度对江苏省棉田杂草群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连续5年对江苏省主棉区水旱轮作及旱连作两种种植制度下的棉田杂草种群密度及草害优势度级数进行定田调查,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比较统计分析,研究了棉田杂草群落演替趋势及草害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制度与江苏省棉田杂草群落的组成和草害发生程度紧密相关。在水旱轮作棉田中,随着棉花(Gossypium hirsutum)种植年数的增加,喜湿性杂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等优势度值逐渐减少,喜旱性杂草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等优势度值逐渐提高,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旱连作棉田以喜旱性杂草为主,发生量较大,草害较重,年际间杂草群落变化较小。另外,水旱轮作和旱连作棉田之间的杂草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差异显著。而地理区域差异的影响明显小于轮作制度差异导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水旱轮作条件下不同复种方式对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复种轮作可显著降低稻田杂草密度,抑制杂草生长.不同复种轮作方式下,紫云英-早稻-晚玉米→紫云英-早玉米间作早大豆-晚稻(CCSR)处理物种优势度最低,能降低优势种杂草地位,减轻危害.不同复种轮作方式下基本杂草群落组成均为鸭舌草+稗草+矮慈姑,杂草群落的相似性均较高,其中紫云英-早稻-晚玉米间作晚大豆→紫云英-早玉米-晚稻(CRCS)处理与CCSR处理的相似度最高.稻田复种轮作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杂草的抑制效果,但需要注意某些次要杂草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模拟铅污染土壤中杂草的菌根形成及对铅的吸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13种杂草在模拟铅污染土壤中的菌根形成及对铅的吸收累积特点。结果表明铅污染对杂草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铅污染土壤中杂草的菌根侵染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无污染的土壤相比,苦荬菜(Ixerischinensis)、早熟禾(Poaannua)、黑麦草(Loliumperenne)、野燕麦(Avenafatua)、野豌豆(Viciacracca)、白车轴草(Trifoliumrepens)的菌根侵染率下降,而无芒稗(Echinochloacrusgallivar.mitis)、北美车前(Plantagovirginica)、鼠曲草(Gnaphaliumaffine)和酢浆草(Oxaliscorniculata)的菌根侵染率上升,鸡眼草(Kummerowiastriata)、升马唐(Digitariaciliaris)和婆婆纳(Veronicadidyma)无明显变化;土壤中的孢子数除了鸡眼草、野豌豆、白车轴草和酢浆草无显著差异外,其余物种在铅污染土壤中的孢子数量与对照相比明显下降。不同的杂草物种对土壤铅的吸收和积累存在明显差异,被杂草吸收的铅主要积累在杂草根系内,向杂草地上部转移的铅比率不高。  相似文献   

19.
金华地区秋旱作物田杂草生态相似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浙江金华地区秋旱作物田17个样点的杂草优势度等级进行了七级目测调查,计测了22种主要杂草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作出了反映它们间生态学相似程度的最小生成树。结果表明,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狗尾草Stearia viridis、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碎花莎草Cyperus iria、牛筋草Eleusine indica、石胡荽Centiped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棉区棉田杂草群落发生分布规律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强胜  胡金良 《生态学报》1999,19(6):810-816
在对江苏省四大主产棉区82个样点727块田地共57.5hm^2棉田杂草群落及草害进行7级目测法调查采集数据后,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并赋以生态学意义的解释。研究表明,江苏省棉田杂草的发生和分布与轮作种植制度和地理区域性密切相关,其中轮作制度导致的田间水分的巨大差异是决定杂草群落结构特征的最深刻的原因,导致全省水旱轮作棉田的杂草群落有趋向性。而地理区域构成的土壤、气候等生态因子的显著影响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