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石》2005,(4):14-14
您好!我收藏有一枚化石蛋(见图)蛋壳已剥落,里面的动物已成形,并且头上长有两只角,不知是何种动物。体积比鸭蛋大,比鹅蛋小。是我以前在宁夏工作时从老乡手中购得的。敬请在百忙之中回信赐教。  相似文献   

2.
《化石》1975,(1)
1974年初,河南省浚县发现一具披毛犀头骨化石,在这类动物中这样较完整的头骨化石,在本省是首次发现。披毛犀是一种生活在较寒冷地区的动物,它全身披以长毛,是奇蹄类额鼻角犀中最进步的一类犀牛,现已绝灭。它们头骨长,上、下门齿已退化,鼻骨及额骨上各长有一个角质的角(这是由鼻部和额部的毛发胶结在一起形成的,在化石上并  相似文献   

3.
在地貭陈列館由胡承志同志于1959年采自云南祿丰的爬行类化石中,有一块破碎的卞氏兽类的化石。由于标本(部分头骨)已受強烈风化,詳細构造已无法辨认,但这仍然是一个有意义的发現,因它表示在祿丰动物羣中有一种身体异常壮大的三列齿兽类(Tritylodontia)从保存部分的大小估計,較云南卞氏兽(Bienotherium yunnanense)的身体几乎約  相似文献   

4.
去年夏天,中国一加拿大恐龙考察队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巴音满达呼地区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一个偶然的机会,队员们在晚白垩世地层的结核中,找到一个只有瓶盖大小的甲龙幼年头骨化石。这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小、最完整的甲龙头骨化石。尽管这个头骨化石的顶面受到风蚀,表面层遭到损坏,但是,骨骼却完整无缺,结构依然十分清晰。头骨的腹面及下颌部分仍被围岩包裹着,等待修理。据测量,头长(吻端到枕部)26毫米,宽(眼眶部)20毫米,估计生存时体长仅180毫米,大小如鼠。专家分析,这是一只出世不久的幼年甲龙。  相似文献   

5.
山西天镇的蹄兔化石被定为Postschizotheriumintermedium。这是该属目前所知最好的一批材料,使我们对该属头骨、下颌和牙齿的特征有了更多、更确切的了解。该属头骨吻部拉长变宽,门齿间有长的齿隙;头骨和下颌骨具多个凹陷;上臼齿单面高冠,白垩质发育。这些特征足以把它和所有其他相近的属区别开来。后裂爪兽属似有明显的雌、雄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体大小和门齿的形态及粗壮程度上。天镇产后裂爪兽化石地层的地质时代,根据蹄兔化石的进化水平和整个动物群性质判断,比泥河湾典型层位要早,可能应在1。8Ma~2.6Ma之间。  相似文献   

6.
山西榆社盆地中的麂类化石已見記載的有3属10种(P.Teihard de Chardin;M. Trassaert,1937;Zdansky 1925),过去描写的材料比較零碎,多牛仅限于头骨上“角”的部分。 1955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陶瓷冶金研究所所长周仁先生贈送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批产自山西榆社的化石,其中有一个麂化石的头骨是过去麂化石材料中最完整的。它代表古麂属中一个新种,对于我們了解古麂属的系統关系和头骨上的特性有一定  相似文献   

7.
一般介紹 石千峯地层在我国华北相当发育,但由于过去未曾发現过能够鉴定的化石材料,因而关于它的地貭年代問題,多年来一直是有关学者們的爭論焦点。然而,近年来,随着地层工作的开展,各地已开始有了化石記录;虽然材料还不很多,但对其地貭年代的鉴定却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假化石     
系指成因与生物毫无关系而在地层中存在的某些物体或构造,易被误为化石。常见的假化石有结核类(包括燧石结核、僵石)、树枝石、龟鳖化石,另有人常把地层中所含有不规则石块或华误为牙齿化石。假化石@大地  相似文献   

9.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4个地区(临潭、天祝、玛曲和碌曲)8个地理群体的头骨形态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13个特征变量的地理分异,挖掘形态特征的主要变量,并探讨其形态变异与环境的关系。结果发现,群体间13个特征变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13个头骨特征变量可用3个主成分来表述,其累计贡献率达96.981%。颅全长、上齿列长及齿隙长是高原鼢鼠头骨发生分化的主要变量。天祝种群与碌曲种群,及玛曲种群与临潭种群都有重叠,其中碌曲的两个种群相似性最高,玛曲种群和临潭种群与其他种群几乎无重叠,显示完全分化,聚类分析结果与判别分析结果一致。头骨形态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头骨形态大小与海拔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认为地理隔离、栖息地海拔因子影响下的生态条件等是高原鼢鼠头骨分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甘肃鼢鼠种群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晓晨  王廷正 《兽类学报》1992,12(3):193-199
本文根据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头骨无机盐含量与其已知年龄大小存在的正相关系, 采用头骨干重作为划分该种年龄的指标,并选择体重、体长、头骨颅全长及额宽检验头骨干重鉴定年龄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头干重是鉴定甘肃鼢鼠年龄的较为准确的可行指标。  相似文献   

11.
报道并描述了一件来自甘肃临夏盆地的中间乌米兽(Urmiatherium intermedium)头骨化石新材料,该材料产自柳树组上部,属于晚中新世晚期杨家山动物群。中间乌米兽是一种大型的晚中新世牛科动物,角心特化,短且呈薄板状,并且在基部相互靠近。在角心前后方的额骨和顶骨上,发育大片赘生骨疣,这些骨疣与角心一起,合称角器。20世纪初,步林报道了中国北方晚中新世地层中的大量中间乌米兽化石,包括产自山西保德和甘肃庆阳的20多件头骨以及很多破碎的齿列和骨骼。本文报道的乌米兽头骨化石是乌米兽在甘肃临夏盆地的首次发现,将其在中国北方的分布向西扩展到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带。乌米兽被普遍认为与近旋角羊(Plesiaddax)、和政羊(Hezhengia)和柴达木兽(Tsaidamotherium)等晚中新世"麝牛类"牛科动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其系统发育地位仍存有争议。相比其他晚中新世"麝牛类"牛科动物,乌米兽的分布较广,从伊朗至中国北方都有分布,但它鲜与其他晚中新世"麝牛类"牛科动物伴生。在临夏盆地,与其伴生的牛科动物目前仅发现中华羚(Sinotragus)一种。  相似文献   

12.
书刊评介     
“华北的狼鰭魚化石”刘宪亭等著的“华北的狼鰭魚化石”問世了,这是我国地层古生物界一本甚有意义的著作。作者系統地整理、研究了从解放前直至目前所有在我国已发現的,这一丰富而具有特殊东方色彩的狼鰭魚化石材料,写成了一本不可多得的綜合性論著。作者对狼鰭魚化石研究历史作了簡述;将狼鰭魚在华北的产地分为六个地理区,并对  相似文献   

13.
浙江天台盆地上白垩统赤城山组发现的巨型长形蛋类可鉴定为西峡巨型长形蛋(Macroelongatoolithusxi xiaensis)和一新蛋属、新蛋种——桥下巨型纺锤蛋(Megafusoolithus qiaoxiaensis oogen.etoosp.nov.)。西峡巨型长形蛋此前仅发现于河南西峡盆地,其特征为个体巨大(35cm),蛋壳外表面具瘤点状纹饰,蛋壳锥体层与柱状层界线明显,呈波浪形,锥体层与柱状层厚度之比为1:5—1:2。已记述的产自天台的张氏巨型长形蛋(M.zhangi)和产自河南西峡盆地的西峡长圆柱蛋(Longiteresoolithus xixiaensis)均为西峡巨型长形蛋的同物异名。桥下巨型纺锤蛋的特征包括蛋壳中部外表面具有棱脊状纹饰,蛋壳锥体层与柱状层界线不明显,二者厚度之比近1:3,这些特征区别于巨型长形蛋属。目前已知巨型长形蛋科仅包含巨型长形蛋属和巨型纺锤蛋属,订正的科征为:蛋化石巨大,长径大于35cm;蛋长形,两端大致对称,长宽之比约为3:1;蛋化石在蛋窝中一般两枚为一组,呈单层圆环状排列,蛋窝直径近3m;蛋壳外表面具瘤点状或棱脊状纹饰,蛋壳由锥体层与柱状层组成。这些特征明显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蛋化石,因此它们代表了一个独立的蛋科:巨型长形蛋科(Macroelongatoolithidae)。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古生物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化石的兴趣越来越浓,但又常常笼统地将它与考古混为一谈,其实研究化石与考古并非一回事。我们知道,化石通常是指经过自然界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动物贝壳、骨骼、牙齿和植物茎干、花叶、种子等)、遗物(蛋、粪便等)及它们的生活遗迹(虫迹、足印等)。研究化石,即是研究这些“遗体”、“遗物”和“遗迹”,这属古生物学的范畴,与地质学关系密切;而考古,则是根据历史上遗留下的各种人类文化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儋县长坡地质队(属海南行政区地质局第四普查勘探队)在矿区地质勘探过程中,于煤系地层的钻孔岩芯内发现大量动植物化石。其中脊椎动物化石标本14块,交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第四纪地质组进行鉴定。在这批化石中,发现鳄鱼(Alligator sp.)的牙齿四颗,头骨碎片两块。最大一颗鳄鱼牙齿长2厘米,横截面椭圆形,前后有显著的棱,齿尖较钝,齿冠面上有不明显的条纹(照片1)。  相似文献   

16.
安徽古脊齿兽(Archaeolambda)骨胳记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1年,我所安徽野外队,先后两次在该省潜山和宣城两县古新世地层中找到了钝脚类化石。为了丰富研究材料,第二年,汤英俊、张宏两同志又赴现场,补充采集到一具甚为完整的骨架,从牙齿的形状、结构等特征看,属于钝脚目古脊齿兽科(Archaeolambdidae)。这一科的化石,到目前为止,除了牙齿和极其有限的一点头骨外,还没有见到其他骨胳材料的报道。这具完整骨架的发现,对了解古脊齿兽科动物的头骨、牙齿,特别是颅后骨胳的形态以及探讨这一科的系统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在苍莽阴山的断层之中,我发现了一枚蛋化石。我凝望着它,呵!它是一个生命,一只即将出世的小鸟,它有圆圆的眼睛和尖尖的小嘴。也许在千万年以前,这个弱小的生命刚刚啄破蛋壳,向世界探出毛绒绒的小脑袋,准备奔向那草与水的天地时,一场可怕而猛烈的地震突然爆发。它还来不及惊叫,便睁着乌黑的圆眼睛,带着永恒的渴望与遗憾,被深深地掩埋,变成了这枚蛋化石。我轻轻地捧着它,仿佛仍能听到它从遥远的过去发出的对于生命的呼唤。啊,蛋化石,你是生命的象征,你是生  相似文献   

18.
新疆兽头类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1年秋间新疆地质翻查所李逢源同志来京参加1951年召集的地质会议,带来一包化石,让我鉴定。这化石是李同志未参加新疆地质调查所工作之前收集的,他同意把这些化石送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作为研究材料。经过初步鉴定工作,作者觉得这些化石十分重要。因为大部分材料属于一个头骨,并且无疑地可归于兽孔类的兽头类一亚目。这一类的化石,一向仅在南非洲的喀鲁系发现过,从未见于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因之,我们的发现,无论从地层方面看或是古生物方面看,都是极有价值的。而且这个头骨除了后部损坏外,保存得十分完好,使得我  相似文献   

19.
湖南洞庭盆地西部的恐龙蛋化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一九七六年一月,湖南省石油地质普查勘探大队胡济民等同志在测制洞庭盆地西部桃源县宝塔湾—常德县岩码头白垩—第三纪地层剖面时,于岩码头北约二公里的彭穴坡渡口附近采到一窝蛋化石。同年九月又在该地离蛋化石地点不远处,采到另一窝长形的恐龙蛋和一些碎蛋片(图1)。这些标本保存较完好,而且蛋壳结构特殊,对地层划分与  相似文献   

20.
史前之最     
最大的肉食动物最大的肉食动物大概是霸王龙,7千5百万年前它生活于蒙大拿州和怀俄明州。根据所发掘的部分骨骼估计,它总长10.67米,后肢高5.64米,体重算来是8吨。它头骨长1.22米,长有15.24厘米长的锯状齿。1963—65年夏天,波兰一蒙古考察队在戈壁沙漠发现一肉食龙化石,它的前肢竟长达2.6米!但现在尚不知道这恐龙的其余部分是否也以同样巨大的规模构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