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额鹱生态及迁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青岛沿海岛屿是白额鹱的主要繁殖地之一。1987-1991年观察,白额鹱于2月中旬前后迁抵大公岛,筑于岩洞石隙中,6月底至7月上旬前后开始产卵,年产1窝,每窝1枚。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迁离。该鸟上岛上(巢洞外)为夜间活动性鸟类,雌雄羽色相同而鸣声显著有别,故根据鸣声判断雌雄与求偶行为。回收环志鸟表明,白额鹱翌年仍返回原地繁殖。  相似文献   

2.
白额鹱繁殖生态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额鹱在我国海区从辽宁到台湾均有分布。在青岛繁殖,但有关繁殖情况所知甚少。1989—1991年,我们在青岛沿海的大公岛对白额鹱的分布与繁殖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3.
近期在福州江智明先生的鸟类标本收藏中发现1只1956年3月采自福建沿海的黑背信天翁Diomedea immutabilis标本,为中国鸟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4.
白额鹱Puffinus leucomelas和黑叉尾海燕Oceanodroma monorhis是青岛两种常见海洋性鸟类。大公岛、潮连岛、千里岩是它们的栖息繁殖地。我们于1986年春秋两季和1987年春季对其繁殖地之一——大公岛进行了环志,所得结果如下。1 生境与方法大公岛(35°57'N,120°29'E)位于青岛市东南方20km处。面积0.14 km~2,  相似文献   

5.
2018年7月11日,在浙江省龙泉市车辆检测中心空地内(地理坐标为119°06'57.49"E,28°03'11.32"N)发现1只蜷缩在石子草丛、失去飞行能力的活体黑褐色鸟类由于发现时鸟类身体状况差,尝试野外放生未成功,尽全力救护仍自然死亡,标本现存放于浙江省自然博物馆,标本号:20180632该种鸟类的鉴别特征十分明显(图1),经核对《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acKinnon et al.,2000)和《中国海洋与湿地鸟类》(马志军等,2018)等资料,确认是楔尾鹱Ardenna pacifica。进一步查阅资料,在《浙江动物志(鸟类)》(诸葛阳等,1990) X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中都没有楔尾鹱的分布记载,在其他有关文献和报道中仅上海(薄顺奇等,2012)、香港(香港观鸟会,2013)、海南和台湾有记录(郑光美,2017),因此,确认其为浙江省鸟类新记录。  相似文献   

6.
20 0 3年10月15日2 0 :30至10月16日7:0 0 ,笔者在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庙街镇隆庆关(2 5°17′4 5″N ,10 0°2 1′14″E ,海拔2 5 80m )进行夜间鸟类环志工作时,捕获一只秧鸡科鸟类标本。标本经鉴定确认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花田鸡Porzanaexquisita (Cheng ,1987) ,系云南省鸟类种的新纪录。标本现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类标本室。所采获的花田鸡标本形态描述如下:额部褐色;头顶黑色;上体羽褐色,背、两肩具有显著的黑色纵纹及众多白色点斑;尾羽黑色。初级飞羽黑色,第一枚初级飞羽的外缘白色;次级飞羽羽端具宽而显著…  相似文献   

7.
根据发现于辽宁西部建昌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一件保存较为完好的标本,描述了原始今鸟类一新属种,李氏叉尾鸟(Schizooura lii gen.et sp.nov.).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它较建昌鸟和古喙鸟进步,但又较热河生物群中其他已知的今鸟类原始.这一新种叉骨呈Ⅴ型,且具有一短的叉骨突,这是这一特征首次在早白垩世今鸟中发现.其胸骨加长,后缘无窗孔,且无很深的凹口.肱骨三角肌脊膨大,近乎达到肱骨长的一半.新鸟的头骨保存较好,显示其具喙的特征,前颌骨直接与额骨相关节.值得关注的是,这件标本首次展示了在中生代鸟类中,除扇形尾羽之外的第二种尾羽类型.新标本具叉形尾羽,中间分隔明显.对现生鸟类的研究表明,叉尾型的空气动力学效率比扇尾型要低,但在性选择方面具有优势.这一新的发现说明,在热河生物群生活的森林环境中,今鸟类的基干种类在尾羽性状上或许已经存在着不同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8.
根据发现于辽宁西部建昌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一件保存较为完好的标本,描述了原始今鸟类一新属种,李氏叉尾鸟(Schizooura lii gen.et sp.nov.)。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它较建昌鸟和古喙鸟进步,但又较热河生物群中其他已知的今鸟类原始。这一新种叉骨呈Ⅴ型,且具有一短的叉骨突,这是这一特征首次在早白垩世今鸟中发现。其胸骨加长,后缘无窗孔,且无很深的凹口。肱骨三角肌脊膨大,近乎达到肱骨长的一半。新鸟的头骨保存较好,显示其具喙的特征,前颌骨直接与额骨相关节。值得关注的是,这件标本首次展示了在中生代鸟类中,除扇形尾羽之外的第二种尾羽类型。新标本具叉形尾羽,中间分隔明显。对现生鸟类的研究表明,叉尾型的空气动力学效率比扇尾型要低,但在性选择方面具有优势。这一新的发现说明,在热河生物群生活的森林环境中,今鸟类的基干种类在尾羽性状上或许已经存在着不同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9.
契氏鸟(Chiappeavis)是首次发现保存有扇状尾羽的反鸟类,显示出尾羽球茎这一结构在较原始的反鸟类中已经发育。详细描述了巨前颌契氏鸟(C.magnapremaxillo)正型标本的骨骼形态学特征。契氏鸟的腭区形态与始祖鸟(Archaeopteryx)相似,而区别于晚白垩世的反鸟类戈壁鸟(Gobipteryx)。即使具有尾羽球茎,鹏鸟类的尾综骨形态也表明该结构发育较差。估算了在契氏鸟中由扇状尾羽所产生的浮力,并与其他早白垩世鸟类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契氏鸟的扇状尾羽所产生的空气浮力小于同时代生活的今鸟型类,这有可能解释了反鸟类中具有空气动力学功能的尾羽形态普遍缺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1990 - 10 - 2 4,笔者在云南西北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高黎贡山西坡从事鸟类调查时 ,在独龙江乡木里哇海拔 2 0 2 0m的山坡悬钩子灌丛中张网捕获 2只画眉亚科鸟类标本 ,经鉴定确认为长嘴鹩鹛 (Rimatormalacoptilus) ,系中国鸟类种的新记录。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类标本室。现将所采获的长嘴鹩鹛标本形态描述如下 :上体暗棕褐色 ,各羽具显著的亮皮黄色羽干纹 ;腰至尾上覆羽赭茶黄色 ;飞羽黑褐色 ,外侧羽片棕褐 ;尾羽暗棕褐色。颏、喉浅棕白色 ;胸和胁棕褐 ,具棕黄色纵纹 ;腹部中央皮黄色 ;肛周和尾下…  相似文献   

11.
契氏鸟(Chiappeavis)是首次发现保存有扇状尾羽的反鸟类,显示出尾羽球茎这一结构在较原始的反鸟类中已经发育.详细描述了巨前颌契氏鸟(C.magnapremaxillo)正型标本的骨骼形态学特征.契氏鸟的腭区形态与始祖鸟(Archaeopteryx)相似,而区别于晚白垩世的反鸟类戈壁鸟(Gobipteryx).即使具有尾羽球茎,鹏鸟类的尾综骨形态也表明该结构发育较差.估算了在契氏鸟中由扇状尾羽所产生的浮力,并与其他早白垩世鸟类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契氏鸟的扇状尾羽所产生的空气浮力小于同时代生活的今鸟型类,这有可能解释了反鸟类中具有空气动力学功能的尾羽形态普遍缺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最近从四川大学收藏的动物标本中,发现下列7种鸟是四川鸟类新记录:1.白额雁Anseralbifrons(Scopoli)1955年1月16日采于成都。1♀。体长550、嘴长46、翅长394毫米。共发现3只。都在冬水田中游泳。射得一只后,其余两只仍不远飞。胃中的食物全为水草叶。2.小白额雁A.erythropus(Li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11月4日上午11时左右,在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万亩鱼塘(38°47′15.33″N,117°25′3.98″E,海拔3 m)观察到1只白额鹱(Calonectris leucomelas)飞过,并拍照记录。此后数日前往观察,均未能再看到此鸟。被观察到时,该白额鹱的飞行高度约60 m;当时同域空中有红嘴鸥(Chroicocephalus ridibumdus)、红嘴巨燕  相似文献   

14.
从兽脚类恐龙中爬行类的骨质长尾,到以尾综骨为终端,并附着具有空气动力学功能的扇状尾羽的短巧尾部,是早期鸟类演化中最显著的适应性转变之一。但能直接反映这一转变的化石记录匮乏,而且对中生代鸟类尾部形态结构,以及尾综骨和尾羽早期演化的认知也相对不足。在此对早白垩世鸟类的尾综骨形态予以概述并将其与现生鸟类尾部结构类比。本研究强调了非鸟手盗龙类中尾椎的联合骨化与早期鸟类的尾综骨实属趋同演化。本研究表明,会鸟形类、孔子鸟形类、反鸟类和今鸟型类的尾综骨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今鸟型类尾综骨和尾羽(舵羽)与现代鸟类的相似,而相对更原始的鸟类的尾综骨,从形态来看,并不能支持舵羽球状膨大和必要的肌肉附着来操控具有空气动力学功能的扇状尾羽。由此可见,舵羽球状膨大、舵羽扇面与犁铧状的尾综骨是在今鸟型类演化早期相伴相生的。相对于从前的认知,本研究还发现孔子鸟类的尾综骨与反鸟类的有更多相似之处,与二者都具有的几乎相同的装饰性尾羽相符合。  相似文献   

15.
据悉,2005年9月28日晚9时左右,3只鸟飞至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城分水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建筑工地上方,其中一只撞到墙壁后受伤落地,经管理局工作人员饲养两天后死亡。管理局人员将此鸟交给正在当地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倪庆永带回昆明动物研究所。经鉴定,该鸟为纯褐鹱(Bul-weria bulwerii),属鹱形目(Procellariiformes)鹱科(Procellariidae)鸟类,为云南省鸟类目、科、属、种的新记录,特此报道。纯褐鹱Bulweria bulweriiJardine and Selby俗名:燕鹱(Cheng,1987)英文名:Bulwer s PetrelProcellaria bulweriiJardine and Selby,1828,Orn.,pt.…  相似文献   

16.
1990年6月5日在四川兴文县共乐采到1只雌性粉红椋鸟(Sturnus roseus Linnaeus),为四川省鸟类首次记录。体重65克;体长212、翅长130、尾长71、嘴峰22、跗蹠34毫米。形态额至枕及冠羽、头侧、颏至上胸黑色,并具紫色光泽,颏、喉有白色细纹;其余颈部、翼羽、尾羽及其上下覆羽、腿覆羽黑褐色,次级翅上覆羽、三级飞羽和尾上覆羽较黑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始新世基辅鸟类新标本。研究表明基辅鸟类生活在特提斯海中始新世早路特期至早巴顿期,分布范围至少包括乌克兰东部的伊克夫到中部的基辅地区。暂时将基辅鸟归人鹱形目。虽然基辅鸟具有一些鹱形目的典型特征,但缺少鹱形目的衍生特征,或许代表了近祖状态。  相似文献   

18.
福建鸟类新纪录——黑翅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12月15日,在长乐县文武沙的田野电线杆上采到1只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vociferus),系福建鸟类新纪录。1990—1991年曾在福州琅岐岛和长乐县梅花相继看到,共计4只。性别(?),体长305,尾145,翼275,嘴峰19,跗蹠31mm。额白色,头顶逐渐变灰白并带有土  相似文献   

19.
2018年1月30日,在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坑口保护站(119°40'23″E,27°42'37″N,海拔710 m)发现2只斑背燕尾Enicurus maculatus在靠近居民点的溪滩上活动。该鸟腹部白色,头部、胸部、背部和尾部以黑色为主,尾与躯干几乎等长,与本地常见鸟类白额燕尾E.leschenaulti相似。该鸟背部有白色的点状斑,与白额燕尾相区别。  相似文献   

20.
阙品甲  冉江洪 《四川动物》2006,25(3):551-551
2005年12月22日,在四川省广汉市鸭子河(海拔475 m)采得1号鸟类标本,经鉴定,确认为白嘴潜鸟Gavia adamsii(G.R.Gray)的幼体。该鸟为四川省鸟类新纪录,并为四川省鸟类新增加1目(潜鸟目)1科(潜鸟科)。迄今四川非雀形目鸟类(赵正阶,2001)已达18目,39科。该鸟于2005年12月15日被发现于广汉市鸭子河畔,当时受伤挂于电线上,经村民救护后交给当地林业局。经检查右翅与前额均有轻伤,未作处理,将其放于鸭子河边金雁湖公园的湖心岛上,22日采得时已死亡。该标本形态描述:幼鸟,性别不明,上体灰褐色,头顶和后颈灰褐色,前额无明显突起,眼周灰白,与耳区灰白色相连;下体白色,颏、喉和前颈为灰白色,与后颈灰褐色界限不明;背、肩和翅覆羽具灰白色羽缘;尾羽灰褐色,具灰白色狭缘,尾下覆羽白色。虹膜红褐色;嘴象牙白色;跗黑褐色。量度测量:体重3200 g,全长850 mm,翅长375 mm,尾长97 mm,跗88 mm,嘴峰86mm。其发现地点远离其正常分布区,应为迷鸟。标本现保存于四川大学自然博物馆。地理分布:在我国曾偶见于辽东半岛的柳树屯和福建福安,在整个亚洲和俄罗斯远东亦很少见,数量稀少,近几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