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实验以SIRS为基础,以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中具有代表性的脾T淋巴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高压氧对正常机体以及SIRS状态机体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约140~180 g,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L/kg);B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做3次高压氧;C组:腹腔注射酵母多糖-石蜡悬液(500 mg/kg);D组:腹腔注射酵母多糖-石蜡悬液(500 mg/kg),做1次高压氧治疗;E组:腹腔注射酵母多糖-石蜡悬液(500 mg/kg),做3次高压氧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计算大鼠脾脏淋巴细胞数量及比例。高压氧治疗(B组)降低正常大鼠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比(P〈0.01),对CD8+T细胞无影响,因此CD4+/CD8+T细胞比值下降(P〈0.05)。酵母多糖腹腔注射(C组)使大鼠外周血CD4+、CD8+T细胞均减少(P〈0.01),但CD4+/CD8+T细胞比值不变。1次和3次HBO治疗(D和E组)可使酵母多糖所致CD4+T细胞减少(C组)明显恢复(P〈0.01,P〈0.05),故CD3+CD4+/CD3+CD8+比值升高(P〈0.01,P〈0.05),HBO几乎不影响CD8+T细胞比例(P〉0.05)。酵母多糖导致大鼠脾脏CD4+和CD8+T细胞比例减少;高压氧可减少正常大鼠脾脏CD4+T细胞比例,而增加SIRS脾脏的CD4+T细胞比例,而对CD8+T细胞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应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动物模型,通过研究CD4+T细胞亚群表达酪氨酸羟化酶(TH)的变化与作用,探讨CIM+T细胞亚群来源的儿茶酚胺与CIA的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DBA/1小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5天模型组和55天模型组(n=12)。用Ⅱ型胶原(cⅡ)乳剂免疫DBA/1小鼠诱导CIA,在初次免疫后第35天和55天进行关节临床评分并检测血清中抗cⅡ IgG抗体水平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肠系膜淋巴结中1h1、Th17、Th2和Treg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及其细胞因子以及TH表达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中表达TH的CD4+T细胞亚群数目的变化。结果:CIA小鼠在发病早期(初次免疫后第35天)和发病晚期(初次免疫后第55天)临床评分和血清中抗cⅡ IgG抗体水平显著升高。CIA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1h1和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表达增加而Th2和Treg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减少。CIA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TH的表达增加,且CD4+T细胞中TH+的细胞数目增多,这主要是来自CD4+T细胞亚群中Thl和rIh17细胞的作用。结论:CIA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存在CIM+T细胞亚群来源的儿茶酚胺的增加,可能在cn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争鸣  周秀萍  林梅  李秀萍 《生物磁学》2012,(12):2278-2281
目的:研究口服卡介菌诱导免疫耐受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口服MPB制备EAE大鼠模型,随机分为BCG组(0.5mg/kg)和EAE模型组(PBS),每组各15只,连续经口灌服给药14d,同时选取15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免疫后15d、27d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胸腺及脾脏中CD4^+CD25^+T淋巴细胞百分率,ELISA检测血清IL-6、TGF-β、IgE、IgG含量。结果:与EAE模型组相比,免疫后BCG组大鼠外周血、胸腺及脾脏中CD4^+CD25^+T淋巴细胞百分率增加,血清IL-6、TGF-β含量上升,血清IgE、IgG抗体水平下降。结论:口服BCG通过上调淋巴器官中CD4^+CD25^+T淋巴细胞比例,抑制效应性T细胞活性,发挥免疫耐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对大鼠睾丸及其细胞免疫的影响,探讨抗肿瘤药物在生殖免疫功能中的机制。方法选用16只15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实验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mg/kg/d,连续5天,用药两个月后,应用HE染色法研究大鼠睾丸远期组织学变化,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方法)检测生精小管中生殖细胞凋亡,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流式细胞术进行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实验组睾丸生精小管直径缩小、间距增宽、生精上皮变薄、生殖细胞层次和数量减少、生精小管腔多未见精子形成,实验组睾丸生精小管直径、面积、生殖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生殖细胞凋亡增多,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血清FSH、LH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CD3+CD4+、CD4+/CD8+明显降低(P〈0.01),CD3+CD8+明显升高(P〈0.01)。结论环磷酰胺对大鼠睾丸远期损害明显,促进生殖细胞凋亡,降低睾酮的分泌,并抑制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万鹏  李晶  姜北  巩平  黄伟 《生物磁学》2014,(4):768-771
目的:通过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KI治疗前后外周血IgG、[gM、IgA、C3、c4、C-反应蛋白及CD3+、CD4+、CD8+、CD4+/CD8+细胞的表达变化,探讨TKI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检测TKI组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KI治疗前、治疗一个月后外周血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及CD3+、CD4+,CD8+、CD4+/CD8+细胞表达水平,分析表达变化及与疗效的关系。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TKI组与对照组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水平基本正常,但CD4+细胞数量减低、CD4+/CD8+比值较低、CD8+细胞数量增高,两组相比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CD3+、CD4+.CD8+、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KI治疗一个月后,TKI组与对照组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而CD4+细胞数量增多、CD4+/CD8+较前增高,CD8+细胞数量较前减低,两组相比CD3+、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4+/CD8+、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TKI治疗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体现在CD4+,CD8+细胞数量的变化上,且TKI治疗的疗效可通过比较外周血CD4+、CD4+/CD8+、cD8+细胞表达变化体现。  相似文献   

6.
胡十齐  周新伏  罗自勉  刘利华  刘康 《生物磁学》2012,(23):4479-4481,4525
目的: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regulatoryTcell,Treg)的改变,探讨Treg与NHL的相关性。方法:病例组(n=60)为本院收治的初诊NHL患者,对照组(n=60)为本院健康体检者,用流式细胞技术联合标记CD4、CD25检测对照组及病例组化疗前、化疗后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特点。结果:(1)病例组化疗前外周血中CD4+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病例组化疗后,CD4+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3)病例组化疗后CD4+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升高,存在机体免疫抑制,化疗可降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7.
MDV-1 VP22增强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VP2 DNA免疫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被膜成分中的VP22具有蛋白转导功能.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VP2与MDV—VP22同时插入pcDNA3.1构建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在COS-1细胞中进行暂态表达.结果表明:VP22并不能促进VP2向周围未转染细胞转导,即VP22对VP2没有明显的蛋白转导作用,相反,VP2影响VP22在细胞内的正常定位.然而,通过小鼠股四头肌免疫注射PEI包裹的裸质粒DNA进行DNA免疫,以间接ELISA测定VP2抗体效价,FACS检测T细胞亚类.发现,虽然VP22没有明显促进VP2的体液免疫应答,但脾脏淋巴细胞分群结果表明,VP22-VP2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免疫组和VP2质粒免疫组的CD3^+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eGFP-VP2组和对照组(P〈0.05),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免疫组小鼠CD8^+/CD4^+T细胞的比例与VP2质粒免疫组相比,明显增强(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这表明VP22对VP2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具有一定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不同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的免疫应答特点。BALB/c小鼠经腹腔注射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和夏氏疟原虫(P.cAS)感染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感染率;ELISA动态检测感染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中CD4+T细胞凋亡数量。约氏疟原虫(P.y17XL)感染早期,小鼠原虫血症持续上升;IFN-γ和IL-4分泌水平仅在感染后第3天出现一过性有意义的升高,而且峰值较低;脾中CD4+T细胞大量凋亡,小鼠全部死亡;而夏氏疟原虫(P.cAS)感染小鼠,原虫血症上升缓慢;IFN-γ分泌水平在感染后第5天达峰值;IL-4分泌水平在感染后第10天达峰值,且峰值较高维持时间较长;脾中CD4+T细胞凋亡细胞于感染后8 d出现有意义升高,小鼠全部存活。抗疟保护性免疫有赖于Th1和Th2型免疫应答的有效建立和协调过渡,感染期间CD4+T细胞凋亡的时相和数量可能是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或引起宿主免疫抑制的原因,从而影响宿主疟原虫感染的结局。  相似文献   

9.
随着HIV感染者及各类医疗措施导致的免疫受损者的增多,探讨一种适合免疫缺陷人群的预防机会感染的策略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CD4^+T细胞是抵抗肺孢子菌等机会感染的最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其中CD40配体(CD40L)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启动B细胞和CD8^+T细胞反应的关键因子。为探讨CD4^+L是否能在缺乏CD4^+T细胞的小鼠体内启动免疫反应,本文研究了用卵白蛋白(OVA)作为模型抗原,联合应用CD40L引起的免疫反应。结果显示,同时应用OVA和CD40L,可使CD4^+T细胞耗竭小鼠体内抗OVA IgG抗体和抗原特异性IFN明显增多,提示在CD4^+T细胞缺乏的宿主体内,CIMOL可以启动B细胞和CD8^+T细胞类免疫反应。该结果为抗肺孢子菌等机会性感染的免疫预防研究提供可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8+CD122+T细胞在脑缺血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小鼠脑缺血组织中CD8+CD122+T细胞浸润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脑缺血组织中CD8+CD122+T细胞/CD3+T细胞的比例及脾和胸腺中CD8+CD12TT细胞数量变化;RT—PCR方法检测CD8+CD122+T细胞对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deprivation,OGD)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表达TNF-α,IL-1β,IFN-γ的影响。结果:各时间点脑缺血组织中均有CD8+CD122+T胞浸润,且随脑缺血时间延长,缺血侧脑组织中CD8+CD122+T细胞/CD3+T细胞比例逐渐增加,5d和7d组差异显著,与非缺血侧相比,P5d〈0.05,P7d〈0.05;MCAO小鼠脾及胸腺中CD8+CD122+T细胞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星形胶质细胞经OGD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IFN-γ、TNF-α、IL—1β表达显著增高,PIFN-γ〈0.01、PTNF-α〈0.001、PIL-1β〈0.01;CD122-blocked组与CD8+组相比,IFN-γ、TNF-α、IL-1β表达明显增高,PIFN-γ〈0.05、PINF-α〈0.05、PIL-1β〈0.01;CD8+组与HBSS组相比,IFN-γ表达降低,P〈0.05;IL-1β表达有降低的趋势。结论:CD8+CD122可细胞在脑缺血过程中发挥保护性作用,其保护作用通过CD122抑制星形胶质细胞TNF-α,IL-1β,IFN-γ炎症因子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疟疾感染过程中对Th2极化的调控作用,利用Treg细胞消除的致死型夏氏疟原虫(Plasmodium chabaudi chabaudi AS,P.c chabaudi AS)感染鼠疟模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在感染后8 d原虫血症达到峰值40.5%,随后迅速下降,于感染后18 d小鼠自愈。相比,Treg细胞消除组于感染后10 d,原虫血症水平迅速上升至32%,随后小鼠相继死亡。在感染后8~10 d,Treg细胞消除小鼠脾脏CD4+ CD25+ Foxp3+细胞占CD4+细胞百分比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血清疟原虫特异性抗体IgG1和IgG2a水平均明显降低。结果提示,P.c chabaudi AS感染中CD4+ CD25+ Foxp3+细胞参与调控Th2型免疫应答的极化,进而干预疟原虫清除。  相似文献   

12.
一种分离自总状蕨藻盾叶变种的多糖CrvpPS与纳米硒反应之后形成稳定的多糖纳米硒(CrvpPS-nano—Se)系统.实验检测了CrvpPS和CrvpPS—nano-Se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调节功能.用氢化可的松制造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动物模型,给模型小鼠分别连续10天灌胃CrvpPS、蔗糖-纳米硒、CrvpPS—nano-Se溶液和阳性对照药物左旋咪唑,检测脾脏和胸腺指数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T细胞亚群(CD3^+,CD4^+,CD8^+)和脾脏NK细胞百分比.结果表明,CrvpPS和CrvpPS-nano-Se对胸腺有较大的刺激作用,能使模型小鼠的CD3^+,CD3^+CD4^+,NK细胞百分比以及CD4^+/CD8^+明显升高(P〈0.05),CrvpPS-nano—Se提升CD3^+,CD3^+CD4^+细胞百分比的作用明显优于CrvpPS、蔗糖-纳米硒及左旋咪唑(P〈0.05).表明CrvpPS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胸腺指数、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百分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其硒化产物CrvpPS-nano-Se对CD3^+,CD3^+CD4^+细胞的调节作用优于单纯多糖和单纯纳米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血清HBVDNA载量及HbeAg滴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03名HBV感染患者和20名健康者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聚合酶链式反应及酶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血清HBVDNA载量及HbeAg滴度。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CD3可、CD4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低于健康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CD8+T细胞亚群则呈现相反趋势,结果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HBeAg阴性组中,HBVDNA水平与CD8T细胞亚群百分数呈正相关(r=0.567,P〈0.01),与CD47CD8+T细胞亚群百分数比值呈负相关(r=-0.601,P〈0.01),而与CD3+T、CD4+T细胞亚群百分数无相关性。HBeAg阳性组中,HBVDNA水平及HbeAg滴度与cD3+1r、cD41、CD8叮细胞百分数及CD47CD8+T细胞百分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存在不同程度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和细胞免疫调节异常。HbeAg阴性的HBV感染患者,其血清HBVDNA水平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汪菲  高春记  黄文荣  李晓红  李猛 《生物磁学》2012,(4):631-634,618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对供者CD4+T细胞表面分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L-选择素(LAM-1)和人整合素-4(VLA-4)的表达及其介导的CD4+T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CD4+T细胞免疫耐受机制。方法:使用三色荧光标记检测动员前及动员后第5天供者外周血LFA-1、ICAM-1、LAM-1和VLA-4的表达率,ELISA方法检测动员前后CD4+T细胞分泌IFN-γ和IL-4能力,免疫磁性分选法分离纯化CD4+T细胞,检测动员前后CD4+T细胞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的迁移能力和对ICAM-1的黏附能力。结果:动员前后CD4+T细胞LFA-1(CD11a)和VLA-4(CD49d)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动员前后CD4+T细胞LAM-1(CD62L)和ICAM-1(CD54)的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动员前显著高于动员后(P〈0.01);动员前后CD4+T淋巴细胞向SDF-1α的迁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动员后CD4+T细胞对ICAM-1的黏附率降低(P〈0.01);动员后IL-4和IFN-γ两个细胞因子在外周血血清的浓度均降低(P〈0.01)。结论:rhG-CSF动员不影响CD4+T细胞LFA-1和VLA-4表达及CD4+T细胞迁移,但影响CD4+T细胞ICAM-1和LAM-1表达以及CD4+T细胞通过LFA-1对ICAM-1的黏附能力影响,并可能影响CD4+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4及IFN-γ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董毅  吴利先 《生物磁学》2014,(18):3593-3595
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体,该细菌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具有持久性特点。该细菌为胞内寄生菌,特异性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主要包括CD4+T细胞免疫和CD8+T细胞免疫。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之一是感染早期T细胞免疫应答延迟。其机制与结核杆菌抑制免疫细胞(CD4+和CD8+T细胞及DC)凋亡延迟应答,通过特异性Treg细胞抑制作用延迟应答以及结核杆菌慢性感染期间存在IFN-γ信号调节网络和ESAT-6抗原的慢性刺激作用有关,以此可调节和维持免疫应答。深入了解抗原特异性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机制,有益于抗结核疫苗的研制,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探讨低氘水(deuterium-depleted water,DDW)对小鼠免疫调节的作用。实验组小鼠以低氘水作为饮用水,对照组饮自来水,饲养6周,分别测定免疫蛋白IgG,,IgM的含量,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mg/g),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迟发型变态反应,NK细胞活性以及T细胞亚群CD4+和CD4+/CD8+的变化,观察低氘水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低氘水能显著提高IgM,脾脏指数的水平和CD4+,CD4+/CD8+的含量。低氘水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17XL,P.y17XL)感染DBA/2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调节效应。于P.y17XL感染前7 d,连续每日给予DBA/2小鼠L-Arg(1.5 g/kg体重)灌胃预处理,动态观察各组感染小鼠原虫血症水平和生存率;于感染后第0、8和10天分别提取小鼠脾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DBA/2小鼠浆细胞分泌IgG1和IgG2a的水平。与NC组比较,L-Arg能够显著降低感染小鼠的原虫血症水平,自愈时间提前。感染后8 d和10 d,L-Arg组CD138+B220+IgG1+细胞数量出现有意义的增加,感染后10 d,L-Arg组CD138+B220+IgG2a+细胞数量明显升高。L-Arg处理可诱导DBA/2小鼠建立更加有效的抗体免疫应答,明显加速DBA/2感染小鼠清除疟原虫。  相似文献   

18.
吴建红  张飞  赵炜  张琦  刘海涛  夏术阶 《生物磁学》2014,(6):1033-1035,1047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荷人膀胱癌SCID 鼠人化复合模型的方法,为在人免疫重建荷人膀胱肿瘤SCID 鼠模型检测重组BCG 的免疫刺激和免疫保护中打下基础。方法:经SCID 鼠腹腔内注射人PBL、皮下接种RT4 膀胱癌细胞,于接种后4 周检测SCID 鼠体内人免疫细咆水平(IgG 和CD^3+、CD^4+、CD^8+ T 细胞)及脾脏重量,观察皮下成瘤潜伏期及成瘤率。结果:模型组100%成瘤,病理类型为移行细胞癌;检测SCID 鼠血中人IgG 均一定水平存在,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CD^3+、CD^4+、CD^8+T 细胞在鼠血及脾中均有表达,而对照组均未检出(P〈0.05);4 周鼠脾重平均(178.9± 45.2)mg。较对照组(40.6± 14.8)m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腹腔注射人PBL、皮下接种RT4膀胱癌细胞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建立人化荷人膀胱癌SCID 鼠模型,较好地模拟人浸润性膀胱癌体内生物学特性,是膀胱癌免疫基因治疗的较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Hepal-6RNA脉冲BMDCs瘤苗能否激发有效的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用Hepal-6RNA脉冲骨髓分离培养5d的BMDCs,瘤苗的抗肿瘤效应通过C57BL/6J小鼠肝细胞癌(HCC)模型验证,即C57BL/6J小鼠皮下接种Hepal-6细胞8d后,成瘤小鼠分为2组:对照组(注射无血清RPMI-1640)和实验组(足垫部注射Hepal-6RNA脉冲BMDCs瘤苗),30d后处死小鼠并取淋巴结、脾和瘤体冰冻切片,进行CD4、CD8、CD25和Foxp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淋巴结、脾、肿瘤内有大量CD4+T细胞、CD8+T细胞、CD25+T细胞和Foxp3+Tregs细胞浸润。与对照组小鼠比较,足垫部注射Hepal-6RNA脉冲BMDCs瘤苗的实验组小鼠淋巴结、脾、瘤内CD4+T细胞和CD8+T细胞浸润显著增加,CD25+T细胞和Foxp3+Tregs浸润明显减少。结论 Hepal-6RNA脉冲BMDCs瘤苗能下调小鼠HCC瘤内CD25+T细胞和Foxp3+Tregs浸润,促进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增强D4+T细胞、CD8+T细胞归巢至淋巴结和脾,具有抗瘤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外周血中的比例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5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为研究组,20名正常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组,采用三色直接荧光素标记法和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同时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免疫球蛋白(Ig)等水平。结果: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CRP、ESR、Ig等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OPD患者外周血调节T细胞下降与CRP和IgG升高成负相关。结论:COPD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减少,调节性T细胞等免疫调节因素可能在COPD的发病机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