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中药注射剂在治疗急性病、疑难病等方面发挥了起效迅速、作用强、可用于急救等优势,在降低持续高热、缓解西药不良反应等诸多方面弥补了西药注射剂的不足.但是由于中药注射剂配伍不合理等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中药制剂应用的日益增多,其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也逐年增加.本文就近年来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孢菌素联合鱼腥草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76 例老年慢性 支气管炎患者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其中对照组76 人采用头孢菌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鱼 腥草注射液治疗,对两组临床费用、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26.0± 4.2)d 和 (32.4± 3.4)d,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医疗费用为(10477± 1273.2)元,对照组医疗费用为(12790± 892.3)元,两组 医疗费用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70.8%)(P<0.05)。结论:头孢菌素联 合鱼腥草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胡祝英 《蛇志》2004,16(3):23-24
为探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选择本院住院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55例进行治疗,并与维脑路通治疗的3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薄芝糖肽注射液治疗皮肤病301例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薄芝糖肽注射液对18种皮肤顽症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应用于门诊的18种皮肤病患者,使用薄芝糖肽注射液,12岁以上患者每日2次,每次肌注2ml;12岁以下者,每日1次2ml,30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病人的皮损改善情况,并观察药品不良反应.结果:薄芝糖肽注射液对于常见皮肤病总有效率在56.3%-100%,对于患少见皮肤病病人治疗后6-40d好转或痊愈,少数病人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多为口干,不影响治疗.结论:薄芝糖肽注射液治疗多种皮肤病,改善病人自身机能状态,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是一个副作用低、安全可靠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王顺年  彭松峰 《蛇志》1990,2(2):30-32
应用眼镜蛇蛇毒注射液,治疗风湿痛、慢性头痛、坐骨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已应用20余年,临床疗效明显。我院从1962年开始,对制剂工艺,质量控制标准,药理、毒理试验以及药品安全试验等系统研究。经临床疗效观察总有效率为81.8%,未发现明显的毒付反应,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1、眼镜蛇Naja naja(L),我院研制的蛇毒注射液的原料眼镜蛇毒主要为湘、桂两省蛇场供应。  相似文献   

6.
姚寄柳  马慧仙  唐姣燕 《蛇志》2010,22(3):291-292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a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及用量下出现的与药物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随着新药种类的增加、剂型的变化,ADR已成为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一个潜在因素.它使服药者感到不适、使病情恶化、引发新的疾病,甚至置人于死地。在门诊输液治疗中ADR的发生率相当高,我院输液室在用药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甘利欣注射液治疗湿疹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疹是易复发、难治的皮肤病,我科于2000年2月至2001年5月,应用甘利欣注射液治疗48例湿疹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梁汉钦  谢伟乾 《蛇志》2009,21(2):137-139
目的研究我院ADR发生情况,促进安全用药。方法对我院135例ADR作回顾性分析.结果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菌药物为首,其次为中药注射制剂,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引发全身症状。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林松 《蛇志》1998,10(2):44-45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探索其早期溶栓治疗用药是当今医药界一大热点。我院1995年6月至1997年6月应用蕲蛇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共4...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对初治鼻咽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急性毒性反应.方法:41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中,按92福州分期标准,Ⅰ期1例,Ⅱ期4例,Ⅲ期13例,Ⅳ期23例;1例仅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其余40例均接受放化综合治疗.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处方剂量为(68~70) Gy分30~33次,颈部淋巴结(GTVnd)处方剂量为(62~66)Gy分30~33次,临床靶体积1(CTVl) (60~64) Gy分30~33次,临床靶体积2(CTV2) (50~54) Gy分30~33次.病灶靶区处方剂量为68~70 Gy.对于鼻咽癌Ⅱ、Ⅳ期患者,IMRT治疗的同时,根据淋巴结转移,以及患者的基本情况,酌情给予奈达铂+5-Fu,进行1~2周期的诱导化疗,以及单药奈达铂的同步化疗.根据RTOG /EORTC标准,对其急性反应进行评估.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13个月,多数患者仅表现为1~2级急性反应,观察到4级急性反应l例.1年随访期间,局部区域进展、远处转移,以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5.1%、95.1%和100.0%.结论:对于早期或晚期鼻咽癌患者,IMRT均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最大可能地保护正常组织,提高患者对毒副反应的耐受力,明显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154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  张治然  王世冬 《生物磁学》2011,(22):4374-4377,4358
目的:分析我院2009和2010年收集的154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以期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为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方法,对我院2009和2010两年上报的154例报告就ADR分布与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分类、累及系统及器官等方面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以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为主,分别占44.81%和20.78%。ADR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其中儿童和老年患者居多(33.12%和48.05%),以静脉滴注方式为主(91.55%),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常见(75.97%)。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上报工作,并及时向临床科室反馈,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刘丹  张治然  王世冬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22):4374-4377,4358
目的:分析我院2009和2010年收集的154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以期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为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方法,对我院2009和2010两年上报的154例报告就ADR分布与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分类、累及系统及器官等方面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以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为主,分别占44.81%和20.78%。ADR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其中儿童和老年患者居多(33.12%和48.05%),以静脉滴注方式为主(91.55%),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常见(75.97%)。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上报工作,并及时向临床科室反馈,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369例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蒋三员  罗治华  张健民 《蛇志》2002,14(3):15-17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情况。方法:收集国内公开发行医药杂志所报道的中药注射剂ADR文献,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药品监测合作中心的药物ADR分类方法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种中药注射剂,ADR369例,男性>女性:累及8个类型;是以全身性损害与局部及附件损害为主;70%的ADR是在数秒钟至60min内发生。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的ADR,确保用药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通过ADR网上检索工具统计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不良反应报告表,采用回顾性分析全院不良反应分布情况。结果:60岁以上老年人ADR发生率较高(27.36%);静脉滴注方式导致的不良反应例数最多(75.00%);导致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45.2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全身性损害为主(44.35%)。结论:全院不良反应工作有所提高,但仍应加强全院用药监测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16.
迟贤国 《蛇志》2002,14(4):24-25
蝮蛇抗栓酶已广泛应用于血栓病的防治 ,而在心血管病方面的应用报告较少 ,我院自 1 998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3月用大剂量的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 2 1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本组 2 1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符合 WHO诊断标准。男 1 7例 ,女 4例 ,年龄 49~ 71岁 (平均年龄 5 3 .4岁 ) ,随机设对照组 2 0例 ,男 1 8例 ,女 2例 ,年龄 5 0~ 72岁 (平均年龄 5 4 .5岁 ) ,有下列情况除外 :(1 )有出凝血异常及消化性溃疡病史 ;(2 )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心功能不全。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 :应用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17.
Edward Napke  Jeffrey Bishop 《CMAJ》1966,95(25):1307-1309
The origins and objectives of the Food and Drug Directorate''s Drug Adverse Reaction Reporting Program are reviewed. A brief report from (F&D 123), which has been made available to all physicians, provides the means whereby suspected reactions to drugs can be reported to the Directorat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se reports is treated as confidential. Twelve Canadian teaching hospitals have entered into a contractual agreement with the Directorate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and evaluate suspected drug reactions occurring in the hospital setting. Manufacturers are notified if a problem appears to be arising in connection with a product, and discussions are held before any regulatory action is taken. Also, under the New Drug Regulations of 1963,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ers are required to notify the F.D.D. if any unexpected reactions occur in association with their products. The Food and Drug Directorate is giving considerable thought to the means by which the interest of the profession in this program may be stimulat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苦参碱、鱼腥草素钠及其与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渗透性,为中药及中西药联用治疗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相关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在体外建立SE-BF(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模型),PB(生物被膜渗透模型);观察并测量含药滤纸片抑菌圈直径(每个时间点取样3个),计算苦参碱、鱼腥草素钠及其与红霉素联用对PB的渗透率。结果苦参碱、鱼腥草素钠、苦参碱与红霉素及鱼腥草素钠与红霉素联用对Se738的36h渗透率分别达到93.94%、96.97%、89.34%和93.53%;苦参碱、鱼腥草素钠、苦参碱与红霉素及鱼腥草素钠与红霉素联用对ATCC 35984的36h渗透率分别达到82.83%、88.55%、91.47%和96.76%。结论苦参碱、鱼腥草素钠及其与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均有较强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19.
Inhibition of the Indole Test Reaction by Sodium Nitrite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Sodium nitrite formed by nitrate reduction produced a false-negative reaction in the detection of indole formation when both tests were conducted in one medi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